娱乐资讯 > 在西洋乐霸屏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还有“救”吗?国乐将何去何从

在西洋乐霸屏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还有“救”吗?国乐将何去何从

2020-08-27 02:00阅读(83)

在西洋乐霸屏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还有“救”吗?国乐将何去何从?:“民乐的声音你们听过吗? 历史你们了解吗? 等你们出国了 难道不想告诉外国人 我们自己的音

1

“民乐的声音你们听过吗?

历史你们了解吗?

等你们出国了

难道不想告诉外国人

我们自己的音乐也超厉害!”

这是一部青春电影《闪光少女》中的一段台词,很多朋友都介绍过了国乐和西洋乐的概念和历史,我想以这部电影为引,谈一谈我的感受。

这部上映于2017年的电影,以西洋乐和民乐的冲突为焦点,来探讨民乐的价值和未来,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两者的现状、社会的认知、教育的导向、民乐的发展等问题。很多人认为这是近十年最优秀的一部青春片,没有卖情怀、没有无病呻吟,有的是直面现状,并为之努力的勇气,把青春还给青春,把电影还给电影。这是一部被名字耽误的电影,陈奕迅特别出演,周杰伦亦是推崇备至。

强烈建议对此问题感兴趣,关注民乐的朋友都去看看,能够更多的了解民乐。

我并非专业的音乐人士,从自己的认知和了解,谈谈现阶段两种音乐地位不同的原因和民乐发展的一些建议:

民乐没落的原因:

1. 国力的衰弱:音乐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就如同诗词曲赋,会极大受到所处的社会背景影响。民乐的没落,很大程度上在于国家的积贫积弱,导致国力的衰弱,打击了民族的自信心,也打击了人民对于文化的自信心,崇洋媚外也在于此;

2. 教育的缺失: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缺少对于民乐完备的教育,我们大多国人不了解民乐的历史,虽然我们很早就知道了《诗经》,并熟悉的背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 舆论的导向:社会媒体,社会舆论,对于民乐的关注太少,很多年轻人看不到民乐的希望和前景。

4. 社会的浮躁: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古筝悠悠伴山水。如今的社会,有些浮躁了,多少人奔波于生活,能静下心来细听一曲《广陵散》、《阳春白雪》、《平沙落雁》?

5. 音乐的受众:我国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价值观的影响很大,西洋乐同样做为一种文化的输入,大行其道,如同英语的冲击一样。世界的现代化,是西方的引导下进行的,西洋乐做为一种伴生品,是适合现代化时代的需要的产品,所以能收到大众的接受和吹捧。民乐日渐式微,再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必然是小众的影响。

6. 创新的缺失:现在民乐的发展感觉处于迷茫的路口,大多还是全盘接受着继承老祖宗的东西。所做出的创新还很少,难以得到广泛的支持和传播。

对于发展的一些想法:

1. 文化基础的强大:近年,随着我们国家发展的壮大,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更有了更多的自信,国家强盛是民乐发展壮大的基础。汉语如此、国学如此、中药如此,相信民乐也同样如此。

2. 加强教育输入:对民乐的教育给予更多更加完善的教育投入,给从事民乐教育的音乐人给予更大的认可和支持。

3. 加强创新:中华民族的强大在于包容和融合,不断的改进。我们做民乐同样如此,发展民乐,不在于完全继承老祖宗的东西,而在于在古人的基础上,做出适合时代的变化的调整。有容乃大,有变方强!《闪光少女》中融入了很多创新的因素:比如民乐同二次元和古风的结合,民乐乐队组合的名字“2.5次元”……当然你还能在电影中看到用饮水机煮火锅,哈哈!

4. 舆论的导向:舆论对于事物的发展,有很强的影响,民乐的复苏和发展,离不开舆论的支持,也希望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

5. 强规划:教育的规划、前景的规划、民乐人的前途规划等,都要有系统的东西,才能让人看到希望。

愿编钟的青鸣再次回荡世间、愿古筝的优雅再次涤荡浮躁的心、愿见你犹抱琵琶半遮面、愿杨琴声声不止、愿再听唢呐声来一曲《百鸟朝凤》、愿大鼓声再次传出家国的强盛!

2

首先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下面我将从从西洋乐的概念、中国民族音乐的概念、两者的关系、西洋乐霸屏的原因、国乐发展的方向与策略这五个方面阐述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

1、西洋乐的概念

自18世纪以来,在欧洲各个国家形成的一些弹弦乐器和管弦乐还有键盘乐器。可细分为:木管、铜管、弦乐、键盘、打击五种。其中木管乐器音色最为丰富,优美动听,起源很早,常被用于表现乡村生活的情景以及描写大自然的风光;铜管乐器的音色特点是雄壮、 辉煌、热烈;弦乐器的共同特征是柔美、动听;键盘乐器的特点是其宽广的音域和可以同时发出多个乐音的能力;打击乐器主要用于渲染乐曲气氛。

2、中国民族音乐的概念

中国民族音乐也称为国乐或者民乐,主要是指中国传统音乐及现代新民乐,传统音乐又分为: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民族乐器只是民族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湖北贾湖骨笛的出土可追溯至8000多年前,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意境上都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它讲究艺术表现的中和、简约、适度、含蓄、空灵。

3、两者的关系

问题中所指出的西洋乐与中国民族音乐我觉得应该是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至于这两者的关系肯定是相辅相成,有相同点,有不同点,各有优点,各有缺点。都需要取长补短,不断发展,努力传承,奋力弘扬,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努力完善。存在必定有其存在的原因,消失的原因主要是优胜劣汰的过程,但也非绝对,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可能会由于各种不定因素消失在我们的视野,所以有了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的出现。

4、西洋乐霸屏的原因

问题中所提到的西洋乐霸屏的现象可能阶段性的有出现过,其出现的原因个人认为,跟时代背景跟社会环境与媒体的主观意识有很大的关系:自清政府土崩瓦解后我过处于水生火热的民族存亡时期,大家的一致愿望是如何救国,自学堂乐歌时期李叔同、曾志忞、沈心工为代表的一批人将国外的一些音乐运用到我国的救运动中来,正真的打开了音乐交融的大门,发展的过程必须是走出去,引进来,闭门造车是没法促进发展的。后又有了萧友梅赵元仁、黎锦晖、刘天华、华彦钧王光祈等一批音乐家。接着又出现黄自、贺绿汀、冼星海、聂耳等大批的音乐家。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音乐主要思想都是围绕民族存亡,救国救民,激励全国人民抵抗外敌。等到全中活动解放了大家生活稳定了大家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后肯定有追求更高一层次的生活,大众喜欢的音乐是表达和复合当下生活的音乐,所以音乐是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性,此时西洋乐的真好复合当下的审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之心谁都会有,好奇心也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大家喜欢西洋乐也不是什么坏事,就去城市的发展,他必须经历城市化这么一个过程一样。所以大量的媒体,都会运用西洋乐的音乐作为背景,电视剧也大量出现各种西洋乐器。这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一个过程,只有融汇才能贯通,那我们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很有利于发展而不会阻碍我们的发展。

5、国乐发展的方向

(1)政治方面

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中央音乐学院为中国民族音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习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中的中文化自信,要求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努力奋进创造出更多丰富的人民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做一个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匠人!和一系列的政策推行传承民族文化作为政治方面的引领。

(2)教育方面

教育部的各项推进体艺2?1的文件,传承民族文化,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等一系列的举措都在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各大音乐专业院校、师范院校及综合类本科院校也都有民族乐器的各个专业,这是发展的中坚力量。现在的民乐已成发展的大趋势,民乐已不再是下里巴人,如今民乐又恢复了当年的辉煌。

(3)社会方面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啦,都需要文化来充实,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思想也深入人心,现在不光是学校推行学习民乐的风潮,各地的老年大学也盛行学习民乐。这都是我们努力推广的渠道。

(4)媒体方面

由广东卫视和山西卫视联合制作的《国乐大典》是彰显主流媒体责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和人文情怀的佳作,最大的特点,在于节目形态的原创性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继承与传播。以及各种电视剧、电影、流行音乐等都会大量的运用咱们的民乐。

总之,西洋乐和民乐一定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取长补短是我们该做的,都不必在意一时的受宠与一时的落寞。作为年轻一代的民乐人,我会一往无前的奋力前行。大家一起加油!

3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发表我的看法:首先国乐不存在有没有救的问题,这就像吃腻了大鱼大肉想吃青菜,又像我们女性穿够了旗袍穿晚礼,旗袍东方古典美,端庄稳重,但是如果在某一时段随着心情就特别想换个风格调整一下情绪一样!也许有的女性一辈子都不会穿旗袍,有的一辈子都不会穿晚礼……人们的欣赏水平及热衷度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变化着的。作为一个音乐人,我的作品伴奏70%交响配器,30%民乐配器伴奏,而这30%是必须用国乐。

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西洋乐,如今风靡一时,说明西洋乐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反观民族音乐,相对来说就比较惨淡了。这就要求我们民族音乐要作出改变了,面对西洋乐,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向多元化发展。

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见证了社会发展的历史画卷,记录下我们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同时也是我们民族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地域文化的折射,所以民族音乐的传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民族音乐的现状实在不值得乐观。这当然并非一两个人就能改变的,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需要媒体的宣传,政府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音乐世代传承下去,成为我们留给子孙后代一笔珍贵的财富。所以不必纠结!

4

你好我是琵琶小七,你的问题是在西洋乐霸屏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还有“救”吗?国乐将何去何从?

首先我来说一下本人是一个民乐学者,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了解的。我们先说一下为什么西洋乐在现在的社会这么吃香,我们从乐曲的角度说,西洋乐更加注重和声,在我们听上去比较饱满丰富,正如现在的钢琴左右手和旋的配合。从心理上来说,现在的年轻人内心比较张扬自我,而西方的音乐恰恰适合现在的年轻人,比如吉他,架子鼓。如果从现实的角度讲,西洋乐与流行乐创作关联更大,就业路子会更宽,有条件的人会选择国外留学,进修的必然也是西洋乐。

再来说一下我们的民乐,我们民乐从情感上来说讲究的是温文尔雅,注重灵动性,内在情感的一个表现。我不能说西洋乐不好民乐好,那样太片面,只能说是各有千秋。

民族乐器特点就是可以很好的表达情感,也可以模仿出各种声音,举例:唢呐《百鸟朝凤》中的鸟叫模仿的生动形象,琵琶《十面埋伏》模仿出打仗刀剑碰撞的声音,二胡《赛马》模仿出万马嘶叫声,我想这些也只有民乐可以模仿吧。不得不说我们的民乐还是很强大的。民乐演奏乐曲和西洋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民乐很灵动,表现力极强灵活性很大,每个人对于乐曲不同的情感认知不同,演奏出的效果也不一样,而西洋乐就有点中规中矩。

其实在我看来近几年的发展,学民乐的人越来越多。爱听民乐的也越来越多比如电影《闪光少女》讲述的就是学民乐和西洋乐的一群学生,央视推出的《国乐大典》,又或是古装电视剧的插曲一般都会有民乐加入,再有现在的古风歌曲,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民族的魅力,这些还不能证明民乐被大家喜爱和追捧吗。

至于民乐何去何从我就更不用说了。以现在大家对民乐的了解和喜爱。民乐以后将会是前途无限。

小七在这里很高兴回答您提出的问题。感谢。



5

当然有“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也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有不少人认为民族音乐的没落是我们崇洋媚外、文化不自信的表现,但我认为也不尽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乐的不足以及与西洋乐之间的差距,并通过不断地学习、融合和完善,我们的民乐才能真的有“救”。

如今西洋乐称霸全球并非完全靠的是殖民文化的输出,西洋乐从它的乐器构造、乐理体系的完整、作曲体系中对和声复调以及配器法的运用都非常科学严谨,民乐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准。

先从乐器说起吧,西洋乐器材质都是金属和木质,制做精良,设计上大多使用键盘,音色细致稳定,而民族乐器多用竹木,发声部则大多使用蛇皮羊皮等,音色混沌不纯。乐理体系上,我们春秋时期就根据声音的自然规律而总结出了五声音阶(调式),应该是我国古代有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对乐理知识的总结,虽然说我们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总体来说发展缓慢,几千年来并没有形成一套严谨且高效的乐理体系,古曲传承大多靠的是口传心授,以至于很多古曲逐渐失传,记谱方面虽然我们也发明了文字谱、减字谱以及从唐宋时期流传至今的工尺谱,但这些文字记载的曲谱不仅不够准确而且过于复杂,最头疼的是标准还不统一,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写法和读法都不尽相同,即使到今天研究这些曲谱都是一项艰巨而繁杂的工作,以至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我们彻底放弃了传统的乐理体系而引入整套的西方乐理体系。西方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理性思维将一个八度音程精准的划分为12个音阶,从而创立了十二平均律音阶,而数学思维以及数学符号在音乐中的运用使得西方乐理体系的逻辑更加严谨,传播起来也更加高效。早期西方的声乐艺术都与宗教有关,到文艺复兴时期先后经历了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再到印象主义时期,西方的音乐走过了一条从建立规范到超越规范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多声部的和声以及复调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达到了顶峰,而以此为标志的交响乐开始出现,长久以来我们的民族音乐大多都是以独奏或小规模合奏的形式出现,侧重于旋律的表达,而不注重不同声部间的配合,特别是对低音部乐器没有要求,一场音乐会中,低声部是最不引人注目同时又最不能或缺的部分,它相当于一首乐曲的根基,有了这个根基,中高音部才能够穿插其中,交相呼应,这样才能给人一种立体且饱满的听觉享受。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起我们系统的引进了西方乐理体系以及和声复调等音乐理论,希望对我们的传统音乐进行改良,新中国建立后,我们的音乐人又不断探索创新,想试制出自己的低音民族乐器。当今管乐的低音部填补的比较完善,加键笙可以说是改良最成功的一件乐器了,通过加键来实现控制多达三十六簧,把音域拓宽到了三个八度,高、中、低音加键笙合在一起基本覆盖高中低三个声部,改良后的加键笙包含了所有的全音、半音,在解决半音问题同时,其他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拓宽出来的音域范围里,音色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弦乐器的改革中,我们发明创造了革胡、低音阮等低音部拉弦类乐器,虽然它的音色不及大提琴和低音贝斯,但这些有目的性的改良不正是我们上一辈的音乐家们所期待的结果吗?革胡的“革”字表达的不就是改革、革新的意思吗?纵观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音乐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改革融合的发展史,两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中华的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西域乐器以及西域的乐理知识,这些来自异域的乐器和音乐风格在隋唐时期和我们的民族音乐相互融合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胡琴、琵琶、唢呐这些原本来自西域的乐器发展到今天谁还敢说它们不是我们民族乐器的一部分呢?不仅仅是我们,在研究欧洲音乐反展史时,不难看出,正是欧洲各民族音乐间的相互融合发展才有了今天的西洋乐。




虽然我们的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与西洋乐比起来有着诸多的缺陷,但我们的丝竹音乐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极强的音准特色,可以说西洋乐的科学、严谨、规范的整体优势,在成就了现代音乐艺术顶峰的同时,少了一点乐器的个性风格,而这方面相对劣势的民族器乐因为少了乐理上的束缚,反倒凸显其个性张扬的独有风采,我们在讲传承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绝不能理解成拒绝引进西方乐理知识而使民族音乐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必须坚决的摒弃自身的缺陷,不断的融合发展,才能够真正开创民族音乐美好的未来!

6

这个好像不是个问题。

中国是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泱泱华夏有着太多的历史,这些是别的国家无法比拟的。我们国家的文艺也随着社会在一起进步,自古就有着民族的音乐存在,当然那个时候不叫音乐,更多的叫唐诗宋词元曲之类的,自古中国的乐器就存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更迭,文明的进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音乐也随之散步,何为西洋乐,何为中国民族音乐,当然可以说是有区别,但是更多是融合,很多音乐中既有西方音乐的影子,也有古风曲调的存在。好听的,适合大众的就是好音乐。

当然如果一味的要求纯的中国民族音乐,这个是我们的国粹,我们是永远不会遗忘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以及他们的门人一直在坚持着,虽然看似小众一些,但不能否认他的存在。国乐何去何从,没有必要去深究,就顺其自然就好了。因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根本的,国乐同样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是永远存在的,并不会凋零的。看各个音乐学院,都会有民族乐的,这就说明问题了。

所以说,中国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永不凋零的那朵花,一直会绽放在我们的生命中!

7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我就是学民乐的,现在也在职业民族乐团工作。

中国的民族音乐很能代表中国的发展与变革。就民族器乐来说,不管从我们的箫,管,笛,笙,鼓这样的民族传统乐器,还是到琵琶,唢呐,扬琴这样的从外来传入中国的乐器,都能算做我们中国传统音乐的符号与象征。它们并没有消失,也没有停滞不前,而是通过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民乐人,根据这个时代的发展,演奏并发扬着我们自己本民族的乐音。

当然音乐需要继承并发展。最能体现我国民族音乐的教育学府当属中国音乐学院。我也是该校毕业的一名学生。我们学校最拿手的两个学科,当属声歌系和国乐系。学校培养我们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一份对民族音乐传承并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我校教授竹笛的张维良老师,自己作曲编曲,利用现代舞台声,光,电的效果,在国际大剧院演奏古老的埙,箫,让大家在聆听魅力音乐的同时,能有更多的视觉感受,让观众更体验到我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

我们的电影导演们也在尽全力鼎力相助中国民族音乐的崛起,电影《闪光少女》《百鸟朝凤》,都是在像现在的人们“宣告”,我们可以发展,但我们从来都不能忘本。

如今我们各地的职业民族乐团也在推出适应这个时代的作品。从北京民族乐团的《国潮》,到广东民族乐团的《丝路粤韵》,从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的《永远的山丹丹》,到中央民族乐团的《又见国乐》《玄奘西行》,我们都在用我们最古老的乐器,演奏着这个时代最新的面貌。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相信我们的民族音乐会更加的发扬光大。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微笑]


8

大家好,我是甜蜜秋歌,很高兴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观点是,我认为西洋乐还谈不上霸屏,跟民乐也就算个平分秋色吧,至于你提问的还有“救”吗?我感到疑惑,我们的民族音乐怎么了?为什么要救?

国乐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你要是放在刚经历改革开放的80年代问还有的一问,至于现在,国乐的红红火火你看不到吗?还是你的眼里只看见钢琴、小提琴了?

要知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点您有点杞人忧天了。

京剧从1790年徽班进京至今已走过了200多年,经历过鼎盛也跌落过谷底,但依然会有人坚持把这门艺术传承下来,依然不妨碍它的国剧地位。

国乐的衰退要追溯到改革开放伊始,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家家吃得饱了,开始享受精神生活,这个时候,大家想学乐器了,也是这个时候,对外开放了。然后我们国人从古至今的猎奇心理和从众心理就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一些人接触到了西洋乐器,他们面对西洋乐器感到新鲜,就觉得西洋乐好,比国乐高雅。他们告诉别人,西洋乐比国乐高雅,国乐难登大雅之堂。别人竟然信了,一传十十传百,整个社会都开始学西洋乐,小孩子课外班,甚至有的艺术院校都对西洋乐高看一等,西洋乐逐渐占据了市场。

诚然,中国民族音乐有它的短板,如:

民乐乐器的问题。很多民乐只有一个调性,无法在演奏中转调,比如古筝。而且古筝的弹奏半音很不方便。大大局限了其表现力。

作品的数量、广度。抛开深度不谈。以钢琴为例,可以说浩如烟海,而民乐谱有多少?就广度来讲,西洋乐横跨巴洛克,古典,浪漫,民族,现代当代,风格迥异。

系统性。你看五线谱的复杂程度就知道了。西洋乐有调性概念,和弦理论,乐谱结构理论。西洋乐器之间也互通,有独奏,重奏,协奏,交响,歌剧舞剧等。

而民乐的乐理基础是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其表现力和普及程度会差一些。

但是,中国民乐的独特性和艺术性肯定是西洋乐器没有办法取代的。

其实,目前民族乐器在群众中普及程度不够,很大程度上在于家长的盲从和追求所谓的高雅,孩子刚三岁就赶紧送去学钢琴,学小提琴,认为钢琴是高雅艺术,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气质。不好意思,现实是,学钢琴的太多了,十个孩子八个都会。

其实学习民乐一样能培养孩子的气质,一样能熏陶孩子的艺术修养。但是很多家长总觉得拉小提琴总比提着二胡有范儿。殊不知但凡学过都能拉个小提琴协奏曲,你练十年二胡也未必能拉好《二泉映月》。你萨克斯吹的再委婉悠扬,也不如唢呐一声响彻云霄。

民族音乐是有灵魂的,《十面埋伏》的紧张激烈;《高山流水》的婉转悠扬;《二泉映月》的如泣如诉是需要你静下心品味的。

当今民乐不能说落寞,起码,现在家家户户如果想学,都可以学,没有西洋乐火,仅仅是因为有那么一个偶然的历史环境下,一些人的错误想法被我们的从众心理无限放大了而已。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已经不再盲从,已经有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学习民乐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小泽征尔跪听《二泉映月》、一曲《百鸟朝凤》震惊维也纳,为什么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外国人能接受,而我们自己却质疑呢?是奴性作怪吗?难道还认为“洋大人”的东西都是好的吗?我们的民族自信哪去了?

其实,任何音乐形式,不分高低贵贱。音乐只是为了抒发人类的情感,难道情感还要分出天下第一第二?

最后,想给所有国乐人打打气,随着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也慢慢找回来了,在人们对西洋乐的新鲜感逐渐冷却之后,大家已经开始想起,我们还有自己的传承千年的国乐,近两年尤为明显,身边学国乐的越来越多,民乐已经走出国门,走向复兴,与西洋乐等各种音乐形式相辅相成,永世流传。

以上仅为个人浅见,欢迎指正,谢谢!

9

各有各的优点,西洋乐都在民乐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我不认为民乐有什么不好,只是没有人往深了发展而已!这个乐器《电吹管》和民乐《竹笛》指法差不多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6e300ff4717a44a0b32765056ae7126d\

10

西洋乐霸屏?我感觉外国也是不是这样说咱们的国乐,中国的乐器都是长出来的外国的乐器都是做出来的,像唢呐,放了百年还能吹出美妙的音乐,我们家族都是民族乐器演奏者,我老妈兄弟姐妹十个都是民族乐器唢呐演奏者,老表们有的开唢呐学校,有的开乐器培训班,有的在音乐学院,有的在文工团,,,我表哥曾多次被邀去外国讲国乐唢呐演奏,我们中国的乐器在外国可是很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