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如何评价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

如何评价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

2020-08-17 20:40阅读(84)

如何评价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系列电影其实和美国好莱坞根据神奇漫画公司出品的其他漫画电影系列是一样的,大都是上个世纪

1

蝙蝠侠系列电影其实和美国好莱坞根据神奇漫画公司出品的其他漫画电影系列是一样的,大都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产品,其他的诸如《超人》《蜘蛛侠》《神奇四侠》《钢铁侠》《黑衣人》等等,基本上神奇漫画公司的每一部作品都被搬上了大银幕,很多还成了影迷心中的经典。

在这些漫画电影里面,超人是最早被搬上银幕的一部,但是真正将超人品牌打造出来,并誉满全球,还是拜理查德唐纳和克里斯托弗里夫所赐,1978年,在卢卡斯星球大战上映后的一年,电影超人上映,一举拿下了当年的票房冠军,累计票房至少5亿美元以上,不要忘了,那是30多年前!


其次才是蝙蝠侠,比超人晚上映了10年左右,1989年,蝙蝠侠第一部上映,也一举拿下了当年的票房冠军,而它的导演,就是鬼才蒂姆伯顿。这部影片极尽黑暗诡异之能事,将伯顿的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当年的杰克尼科尔森,也因为扮演小丑而得到了奥斯卡的青睐。第二部蝙蝠侠电影上映于90年代初,导演还是伯顿,除了蝙蝠侠,主角里面出现了猫女和企鹅人,年轻的美女菲佛因为扮演猫女而令人难忘。这部电影比第一部更黑暗,华纳一看,再拍蝙蝠侠就成了黑暗帝国了,该系列暂时作罢。

第三部蝙蝠侠归来上映于1994年,我在学校门口附近的镭射厅欣赏的进口原装大碟,这部电影一扫前两部的黑暗和抑郁,带来了比较光明的一面,金凯瑞以及汤米里琼斯,在里面扮演反派角色谜语人和阴阳人,应该说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第四部蝙蝠侠上映于1997年,大反派就是冷冻人施瓦辛格,导演乔治舒马赫把这部电影打造成了华丽的舞台剧,引来恶评如潮。可以说这部电影是蝙蝠侠系列里面水平最差的一部。


时隔近十年之后,诺兰这才重新拿起导筒,为我们奉献了一部和前四部迥然不同的蝙蝠侠电影,那就是侠影之谜。这部电影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全球票房累计7亿美元,是第一部可以和伯顿叫板的蝙蝠侠电影。

最近一部蝙蝠侠电影就是这部《黑暗骑士》,应该说,这部电影比起诺兰的上一部蝙蝠侠电影,整个观念都进行了颠覆,将常胜不衰的蝙蝠侠弄成了一个到处躲藏的可怜虫,将配角小丑演绎的令人震撼和崩溃,换句话说,这部电影颠覆了我们传统中对侠客和坏蛋的印象,侠客被坏蛋步步紧逼,毫无还手之力,坏蛋智力超群,总是抢先一步力胜蝙蝠侠,最后害的蝙蝠侠不得不隐姓埋名!


而这部电影,除了英年早逝的莱杰扮演的小丑之外,其他的主角配角都很出彩,尤其是那个代表正义的律师,最后被小丑整成了彻底的坏蛋,这种颠覆给人的震惊是难以言表的。


电影中的小丑从来不怕死,他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不要看你们这些人高高在上,一副正义的嘴脸,我总有办法将你们一个一个全部拖下水!确实,他成功了,他杀死了警察局长,杀死了正义律师的未婚妻,杀得蝙蝠侠丢盔卸甲,并将正义一步步拖入邪恶的深渊。

蝙蝠侠很多次都有机会杀死小丑,但是都放弃了,小丑也渴望被蝙蝠侠杀死,但是却屡次脱险,那么这就很奇怪了,为何会这样?


因为,小丑曾经对蝙蝠侠叫嚣,你来杀我啊!杀我啊!只要你杀了我,那么就让大家知道了你心中隐藏着恶!你不是代表正义吗?正义要用法律作为准绳,你不是古代肆意屠杀别人的侠客,即使坏蛋都不行!美国标榜什么?标榜法律至上,用法律维护正义,用法律惩处奸佞。只要你杀死了我,就说明蝙蝠侠你自己不配代表正义,你的美名将会永远消失,人们将会不再相信你!来啊,杀我啊!

当然小丑的真实意图就是这样,就是想让所谓正义崩溃,要让标榜的正义其实和邪恶没啥区别。

这也是蝙蝠侠不敢对小丑下手的真实原因。但是,我不杀你,可以逮捕你。可惜,小丑的智商280,任何监狱根本关不住他。

小丑继续嚣张。蝙蝠侠继续疲于奔命。而小丑差点就成功了,那就是将正义和邪恶扯平。他的目标就是律师。

这位可怜的律师,以前是多么光明正大,是多么大义凛然。但是在小丑的一系列打击下,爱妻死亡,事业崩溃,面容被毁,一败涂地,最后内心的恶终于勃发,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

小丑的可怕也在于此。


当然,最后正义战胜邪恶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但是蝙蝠侠付出的代价实在是极为惨重,死了那么多人,受了那么多伤害,才把小丑搞定。正义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诺兰这部电影,令人震撼和回味无穷。

2

在《蝙蝠侠》、《超人归来》等超级英雄电影题材相继遭遇到失败的时候,一个主打写实风格与现实主义的非传统漫改电影系列,为DC乃至整个漫改电影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它就是“黑暗骑士”三部曲。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想过,像超级英雄这样青少年题材的电影能够获得奥斯卡奖,而系列第二部中希斯·莱杰扮演的小丑让一切从此成为了可能。

这是黑暗骑士的崛起,同时也永远成为了银幕上的一段传奇岁月……

一个属于世界的小丑

“人们的漠不关心,唯有戏剧性的逆转才能唤醒。身为布鲁斯·韦恩做不了什么,我只是个血肉之躯,很容易被忽视、摧毁。但是成为正义的符号,我就永远不会被打败的,永远正气长存。”

影片中的这段台词,无形之中成为了布鲁斯·韦恩的自我救赎与自我成长完成到一个程度的标志。

“我是混乱的代理人,你知道混乱的好处吗?它很公平。”

如果系列第一部中展现的是布鲁斯·韦恩作为蝙蝠侠与一介凡人之间的痛苦挣扎与英雄成长,反派忍者大师有着复杂的人物形象,他作为蝙蝠侠劲敌的同时还是他的导师、挚友。

那么小丑所表现的则是蝙蝠侠在作为英雄与罪犯间的复杂定义中,来回激荡与碰撞的觉悟,如果作为英雄的代价,是作为对现实秩序的反抗,那么英雄与犯罪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极度癫狂、超越以往戏剧色彩,充满现实主义邋遢与风度的小丑形象作为蝙蝠侠现实对立面同时也是心理对立面的存在由此在银幕上诞生。

一个恐怖主义份子的形象,一个和蝙蝠侠同样对哥谭有着特殊情结的人物。他把人性中充满戏剧性恶意的那一面,迫切想要表现在观众眼前。

他不是为了夺取利益而进行犯罪,相反他犯罪的目的与意义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他的心理需求,可以说他是真正把犯罪作为己任的反派漫画角色,而在乔纳森·诺兰的坚持下,克里斯托弗·诺兰选择了最朴素的形象和造型来重塑这个原本带着夸张、漫画色彩的角色。

他同时也希望小丑一定得穿上小丑的戏服,才能化身为小丑,对于蝙蝠侠来说,化身是一种仪式感,而对小丑而言,太多的繁杂,会让他失去本色,显得做作而不真实。

后来电影的幕后设计师为了小丑的日常装束打扮甚至专门设计很久,以至于连一个领带,一个小丑平常用手指化完妆后手上留下的印迹,幕后团队都带着逻辑性的思考完成了。

“这部充满迈克尔·曼风格的电影,就是一部犯罪电影,小丑不仅是个恐怖分子,也是混乱的代言人,他的确是最佳反派选择。”克里斯托弗·诺兰后来如是回忆道。

无数的犯罪分子想要模仿他,你永远不知道他何时走高,何时走低,你永远无法预测,他下一步要做什么,这是小丑最令人恐惧的地方。

诺兰最后在设计和制作这个角色人物性格特征和行为的时候,巧妙的借鉴了电影《发条橙》中对于艾力克斯这个人物的表现与塑造。融合了对哲学思想的不同思考,无秩序、混乱和他所代表的一切……

在希斯·莱杰去诠释小丑这个有着漫长历史和丰富故事的角色之前,诺兰几乎想到了电影所想要表现和达到的效果,以确定他的确做好了准备。

面对众多演员的试镜,诺兰千里挑一所挑中的却是在当时看来和怪诞、夸张、病态这些词语丝毫不沾边,演出也充满严肃和现实感的演员。

在华纳高层看来,这几乎是不可理喻和难以想象的,但既然已经把话筒递给了这个人,那么就要坚持自己当初的决定。

后来当电影片段中,小丑癫狂而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电影片段展现在决策层的眼前,被眼前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超演技所折服的众人,震惊而欣喜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样的表演,显然已经让观众混淆和模糊了现实与电影间的界限,绝对超越了以往所有的漫画电影或者动作电影对人物的塑造,是当代最具指标意义的电影演出创作。

黑暗骑士与现实社会

“要让电影里的世界与角色,尽量有重量,犹如其原始素材并不是和漫画一样,你得首次介绍让观众知道,让他们相信,我就是这样运用“真实”的字眼的。”

在克里斯托弗·诺兰看来电影具有强烈立体感与真实感的丰富表达空间,而一部电影只有做到了真实性和戏剧性兼具,才能真正的走进观众的内心。

一部真正具有思想内核的电影,能够做到让观众享受到娱乐体验的同时,也让他们有所思考,让他们感到激动。

在电影中,蝙蝠侠的幼年家庭悲剧、黑暗的政治社会让电影富有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张力,角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在现实困境下所做出的似乎完全合乎情理的决定与改变。

这些现实主义的想法深深渗透到电影系列的制作之中,使观众中看完后会产生沉浸其中,想要再看一遍的冲动,仿佛电影与你能形成某种情感上的共鸣。

在以往的媒体评论人看来,超级英雄电影不应该使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的,它们被成为“爆米花电影”是有着非常现实的原因的,这些电影属于一种视觉上的一次性消费品。

然而,在观看“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的过程中,观众们会发觉自己完全集中于故事之上。

在今天这样快节奏,追求享受体验的社会里,很少会有人能够做到目不转睛地看三个小时有关于恐怖主义和经济问题的纪录片,即便这些纪录片是由BBC之类的顶级制作频道制作。但是当这些曾经枯燥乏味的问题借由故事情节展现在《蝙蝠侠》的相关电影之中,会比直接讨论这些问题,还要更加有效,去激起人们深入的思考。

系列电影的编剧之一杰夫·杰森是这样谈及电影与现实的。

“他把这些我们在真实世界中努力去解决的论题,利用蝙蝠侠中的哥谭与蝙蝠侠进行探讨。正义是什么?要如何界定正义?要如何界定英雄主义,还可以相信英雄主义这个概念吗?英雄主义所造成的后果能够转变为合法化的手段吗?”

在黑暗骑士三部曲中,对于超级英雄所造成的后果,对英雄主义所造成的伤害探讨始终存在。

不管人们的政治上的最终倾向是如何的。我们都能看到导演所想要从中讨论和表明的现实问题――所谓的“美国式”英雄主义,就一定是如同传统美国主流价值观念里面所宣扬的那样完美无瑕吗?作为一个美国人,人们常常想到的是,自己是全球最强势力的代表,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自己就是世界警察,尤其是哪里出现了危机与矛盾,自己都要做到挺身而出,为什么?因为这就是美国,打倒一切邪恶势力,是它所不懈追求的目标。

但是在这一系列行为反应之前,美国人所欠缺的是,停下来思考,“在这么做的过程之中,我的行为究竟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我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了小丑吗?”

黑暗骑士三部曲让我们看到了英雄主义的存在总会有影响,尤其第二部小丑的出场,让蝙蝠侠清楚的意识到了,他是我的行为所衍生出来的后果,而现在我不得不去面对。

在911事件之后,最大的威胁,往往不是什么恐怖袭击、核武器,是恐怖分子或者犯罪团体利用恐惧和偏执让我们胆战心惊。“让人们惊恐于一切都会瓦解,我们看似强大的力量从我们自身腐朽的巢穴中被撕裂,我们所习惯的原有秩序被完全改变,并被抛到我们所未知却不得不忍受的寒冬世界之中!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不是对现代的恐惧,而是对后现代的恐惧,这些就是CNN这些主流媒体所抱有的焦虑心理。”一位美国社会学家曾经如此说到。

如果说显而易见的改变能让人们在习惯中不自觉的遗忘,而潜藏于社会之中的暗流涌动则是让人们寝食难安的根源。

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这部终章中,汤姆·哈迪所扮演的贝恩在失去守护者的罪恶都市之中建立的无政府状态与独裁主义的重现,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如果陷入恶性而不负责任的政治恶性循环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但是电影中的蝙蝠侠,那个面具下的布鲁斯·韦恩作为一个凡人显然无法预料到作为蝙蝠侠所会带来的后果,这是以一己之力对面对全社会的问题。

黑暗骑士与文学世界

“虽说前途令人担忧,但是凶吉未卜,所以还模模糊糊地怀着懵懂的希望。世界有阴影,但亮光在对比下显得更强。”

在三部曲中,诺兰创作设计的故事内容与狄更斯《双城记》中许多情节调性出奇一致,遥相呼应。

布鲁斯·韦恩在许多方面都呼应着西德尼·卡顿的人生旅程,即便他们表面上,堕落不堪、不求上进,花花公子。但他们也都能成为英雄,甚至是牺牲自我。在狄更斯的小说中,卡顿最终牺牲自我,拯救马奈特一家人,使得故事在闪耀着人道主义光芒的同时升华了主题。

他以颓废、冷酷的形象面向世人,却能用鲜血和信仰完成了自我救赎。

同样的,在诺兰版的蝙蝠侠电影中,布鲁斯·韦恩同样也是一个花花公子的百万富翁形象出现在世人眼前,人们只认识他的残酷、堕落与世故,却没能看到他最终用牺牲自我的方式拯救城市中无数无辜的生命与灵魂,实现属于自己的无言抉择。

而在系列第二部中,诺兰明确地把阿根廷文豪博尔赫斯对电影的影响表现出来,影片两艘船上的人们面对千钧一发的危机得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作出属于自己的,属于整条船的抉择――究竟用不用按下按钮,炸掉另一艘船的人去拯救自己。

这很明显是电影创作者留给观众思考的特定哲学困境,博尔赫斯在文学中,很熟悉如何构架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与限制,在特有的艺术氛围中,写出了传为经典的短篇故事。

而克里斯托弗·诺兰则做到了让人们在比读书更具娱乐性的方式过程之中,逐渐陷入对哲学的思考。

“在黑暗的电影院之中,电影中的人们静静的向观众展示着属于自己的那一面内心与人性,不管他们是和谁在一起,父母、朋友、情侣、另一半或者是孩子……他们很安静的作出了自己的道德抉择,也就是他们究竟会怎么做?一部由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电影,能让人在心灵深处产生如此这般的撼动,在主题表达上达到如此这般的厚重,真的令人震惊!”这是系列三部曲制片人之一的麦克·伊伍思兰后来对电影的回忆。

也就是这个时候起,超级英雄电影该达到怎样的高度,成为了电影界热衷于讨论的话题之一,“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成为了后来所有超级英雄电影制作的标杆和无法超越的巅峰之作。

甚至于和它相比,最近新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都显得有些相形见绌。

3

诺兰导演拍摄了黑暗骑士三部曲,但第二部《蝙蝠侠:黑暗骑士》评价最高,口碑和票房都是双丰收。成为大众眼中拍的最好的一部超级英雄电影。

《蝙蝠侠:黑暗骑士》更有深度,其他的超级英雄电影,往往是正义与邪恶的对立,其中再穿插主角的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但《蝙蝠侠:黑暗骑士》是对于人性善恶的讨论。

电影中塑造的反派人物小丑纯粹的让人恐慌。他似乎仅仅只代表了人性中的恶,站在邪恶一方想破坏哥谭市的正义与光明。

这与其他超级英雄电影中的反派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破坏世界的人物目的不一样。

而《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蝙蝠侠没有黑科技,也没有上天遁地的超能力。他只是一个平凡的想要守护城市正义的人,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黑暗中的义警、沉默的守护者。

布鲁斯韦恩作为财阀,甚至还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有被捕的风险,只能让做警察的哈维去当“蝙蝠侠”,而自己只能开着摩托车逃跑,这样的画面让观众心疼蝙蝠侠的遭遇,又感叹他的伟大。

此外,为了渲染黑暗的氛围,配乐也是电影中十分出彩的部分,汉斯季默用低沉的音乐制造出至深的绝望气氛,直击观众的心灵,带来震撼。

这是一部关于绝望与希望的超级英雄电影,看完后观众都会相信,在每个深夜,蝙蝠侠会高高的在城市上空,像片名中的黑暗骑士那样,守护着正义与希望。

(独狼映画编辑部:姚蕙沁)

4

很多人都评价说,DC电影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而这些“好牌”中,除去了DC英雄的动画,《蝙蝠侠.黑暗骑士》也算是一部DC宇宙的电影佳作了。

这部2008年全球上映的电影,直到今天,还依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类似于某些“不是你蝙蝠侠赢了,而是我小丑不想玩了。”(蝙蝠侠:行行行,你赢了,行了吧……)、“希斯莱杰之后,世间再无小丑。”的梗,更是被人们翻来覆去的玩,一直玩到现在,居然都没有一丝反感……

《蝙蝠侠中.黑暗骑士》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难得的佳作,电影中,诺兰导演将蝙蝠侠的对于自己道德的坚持,以及小丑的疯狂的思想,还有双面人对于选择的挣扎,都刻画的淋漓尽致。其中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就是蝙蝠侠与小丑的对决戏了。

贯穿整部电影来说,像小丑这样的高级罪犯,为了毁灭城市的道德核心,甚至打算让蝙蝠侠杀死自己,来破坏蝙蝠侠自己的道德底线,从而制造出一个新的怪物。小丑更像是一种病毒,不仅仅是制造出了“双面人”哈维.丹特,更是让无数的影迷为之疯狂。

我们来说说剧情,在一开头,小丑的登场就显得特别的想是一个彩蛋,摘下面具的那一刻,说出的那个单词,可以说让无数观众为之尖叫了。在电影中间,当小丑站在马路中央,冲着疾驰而来的蝙蝠侠大叫着“Hit me!”,这可以说是一次对于蝙蝠侠的巨大的道德冲击。因为一旦冲破,蝙蝠侠就打破了不杀原则,从而道德体系崩溃。

在影片末尾,两船的人选择按下开关的剧情,更是让观众为这种疯狂的思想捏了一把汗,而小丑的这种疯狂的魅力,不知道感染了多少的人呢。

在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吧:假定你是《蝙蝠侠黑暗骑士》中,最后的两艘船上的人,你会不会按下那个开关?欢迎关注加点赞,大家可以将自己的看法写在评论区里,谢谢。

5

蝙蝠侠算是DC旗下非常受欢迎的英雄人物,蒂姆伯顿的蝙蝠侠系列有着独特的哥特式阴暗色调,不过在故事的设计和人物的刻画上,还是非常单纯的正与邪的对抗,这自然会让整部影片的叙事和思考少了一些深度。


在克里斯托弗·诺兰接手蝙蝠侠系列之后,将该形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他不仅创造了一个更有深度的蝙蝠侠人物,对于剧中反派的刻画更是让人过目不忘。总的来说,诺兰的蝙蝠侠系列同时兼顾了哲学思考和商业大片的元素。


相信大家已经看了不少关于《黑暗骑士》剧情向的分析,让我们换个角度,从视听语言的角度来重新看看这部电影。


一、关于影片中主要人物的塑造

在《黑暗骑士》这部电影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大反派小丑、蝙蝠侠、哈维丹特,在电影中蝙蝠侠和哈维丹特有两个特殊的标签,即黑暗骑士和光明骑士。



●反派小丑

反派小丑的出场是人物出场的经典案例。


第一个镜头是全景,展现空间环境,一般这样的城市大航拍镜头观众的视线是在全屏幕找线索的,直到屏幕中窗户被打破,我们的视线才有了聚焦的地方。


随后两个中景镜头,强调的是他们动作和目的。紧接着5个带着面具的劫匪在车内不停的交谈,观众的注意力此时在人物谈话的内容中。通过5人的对话,我们了解到可以了解到这次抢劫的幕后老大是小丑,但是他们都不知道小丑是谁?





到目前为止,冲突在劫匪、银行和小丑之间,不过主要冲突还是劫匪和银行。


接着3个面具劫匪进入银行,诺兰采用运动跟随镜头,增加画面内的混乱感。直到切回天台上的这两个人,镜头静止下来集中在双人镜头,虽然焦点在前景的这个人身上,但我们的注意力却在身后的这个人,因为他在画面中的运动幅度更大。


当前面这个人被干掉后,整个段落完成了巨大的转变,也就是段落的冲突变了。原来整场的冲突并不是劫匪和银行之间,而是劫匪与劫匪之间,他们谁会留到最后?




为了让冲突加剧,导演加入了银行经理的角色,他的出现让事情发展的就没那么顺利,同时也为最后小丑的出现做了铺垫。镜头处理上也十分巧妙,在这一小段中镜头都是以后退跟随为主,只有当整个劫匪干掉银行经理之后是前推,暗示着这个人的重要性。


通过长时间的情绪积攒,观众对小丑这个身份更加好奇了,到底谁是小丑?这个悬念一直留到了最后一个劫匪准备要走的时候,当银行经理说了一句找死的话,小丑揭开面具,导演直接给到大特写,大反派出场完成。





通过这一些列的塑造,诺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有头脑,计划周密,但又不按套路出牌的小丑角色。


同时,也多次迷惑观众,首先是冲突之间的转换,其次是当观众以为小丑另有其人时,导演又告诉我们小丑就在这些劫匪中间。


●蝙蝠侠

在《黑暗骑士》里面蝙蝠侠的形象其实不用重新刻画,前一部《侠影之谜》中就已经交代完成,在这部电影中主要集中体现他目前的困境。


外在困境:

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蝙蝠侠,想要做英雄,维护正义,诺兰在展现真假蝙蝠侠的时候也做了不一样的镜头设置。


拍摄假蝙蝠侠时镜头以手持为主,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画面的不稳定,而且假蝙蝠侠出场时也没有主题音乐。只有当真的蝙蝠侠出来的那一瞬间才出现了主题音乐,画面也稳定下来,以固定和滑轨移动为主。


稳定和混乱感的对比,能让观众明显感觉到真蝙蝠侠的强大。




内在困境:

其次,通过了3个特写镜头看到了他内在的困境,也就是蝙蝠侠情感的压抑。


不过,对于蝙蝠侠的这两个困境,在此刻都是可以小到忽略的问题,为什么诺兰还要再电影的开头交代出来呢?


因为导演要为之后反派小丑的行动做铺垫,蝙蝠侠的困境就是他最大的弱点。


●哈维丹特

哈维丹特的人物设置在电影中算是“工具人”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反映小丑和蝙蝠侠最大冲突的工具。


小丑和蝙蝠侠之间的冲突是什么呢?难道只是正与邪的对抗吗?如果只是这么简单的话,我想这部电影就不会成为经典了。


他们之间最大的冲突其实是关于哥谭的灵魂,也就是人们心中的信仰之战,而这个灵魂和信仰就在哈维丹特身上。


哈维第一次的出场是在法庭上,所有人都在等一个人的出现,镜头显示给到了几个中近景,随后哈维丹特的声音出现,镜头没有给到主角,而是其他人的反应镜头,目的是为了延长观众期待。


哈维坐下后,镜头集中在男女双方的特写镜头,表示其重要性。在如此严肃紧张的氛围下,哈维却充满自信,同时出现了象征他人物的道具——硬币。


电影后面我们知道,这个硬币不是普通的硬币,它两面都是人头,象征着正义。对于哈维来说,他靠的是自信和勇气为自己创造运气。




诺兰对哈维的镜头几乎都是用的固定的低机位仰拍,强调他在场景中的地位,直到证人做假证后,镜头突然出现了大幅度的横移为接下来正要做的动作做铺垫,而反切到哈维正面镜头时,镜头极其稳定,表现他内心毫无畏惧。


之后镜头又是一个大幅度运动,由人物侧面运动到正面,还是为了提升他的人物形象。最后的这个转身,非常明显的一个英雄镜头,广角低机位正面仰拍,镜头缓缓的向前推进,高大威猛的形象,瞬间就出来了。




三个主要人物出场完成之后,接下来当然是处理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蝙蝠侠vs哈维

奠定二人关系的戏是在高级餐厅,这里的处理也是非常细致。这场戏最主要的作用是布鲁斯对哈维的试探。


同时4个人在这个场景中的认知也是完全不同,布鲁斯是蝙蝠侠,而瑞秋已经知道布鲁斯的身份,娜塔莎和哈维是不知道他身份的,所以在场景中4个人的对话都是有着不同的目的和潜台词的。


哈维是这场戏的目标,布鲁斯是猎人,娜塔莎武器,瑞秋则是布鲁斯下定决心的催化剂。


哈维之所以能打动布鲁斯,是因为哈维击中了他目前所困扰的两种困境,即谁能帮助蝙蝠侠维护正义,谁能帮助蝙蝠侠照顾瑞秋。


而通过这场戏,也让观众体会到了,哈维是唯一的人选 ,成为哥谭市的光明骑士。





●蝙蝠侠vs小丑

小丑和蝙蝠侠,他们分别代表了混乱和秩序。


为了保护哈维,在宴会上布鲁斯强行将哈维弄晕,随后小丑进入宴会厅,一声巨响之后背景音乐消失。


镜头处理上一直保持手持摄影,画面有着强烈的不稳定感,画面的不稳定也象征着混乱的到来。




希斯莱杰的表演自然不用说,这里多处都是他个人的发挥,镜头也会出现虚焦或者构图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反倒让角色显得更加可信。


在这里还有一个明显的对比,就是交叉剪辑布鲁斯去换蝙蝠衣的过程中,镜头都是非常平稳的跟拍,平稳也象征着秩序。


紧接着是蝙蝠侠与小丑的一段动作戏,在这段打戏中小丑完全占有了主动地位,让小丑这个可怕的种子在观众心里埋下,如果连蝙蝠侠都拿他没办法的话,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小丑vs哈维

小丑和哈维两人第一次真正的见面是在哈维脸被烧伤后,小丑假扮护士主动和哈维交谈,与此同时,这场戏是与其余两场戏平行剪辑在一起的,平行剪辑的作用有二:


第一:是为了增加影片的节奏。因为此时已经到了电影的后半段,冲突几乎到达了最高值,如果只是单单的对话戏,节奏会显得有些慢。


第二:是为了隐藏信息。因为导演最后没有交代小丑引爆之后的结果。




此时电影中的人物和人物关系就已经处理完成,这时影片就进入到了最精彩的高潮段落。


二、关于影片中主题的展现方式

《黑暗骑士》成为经典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导演对于这个高潮戏的处理,诺兰运用了类型电影中的一个杀手锏:选择。


以戏剧性而论,善恶是非的选择是显而易见且微不足道的,在电影中真正的选择其实是“两难选择”,一般在电影中出现这样的场景,一定是电影中的“高光时刻”,如果导演处理得当的话,这部电影基本上会成为经典。


诺兰《黑暗骑士》中有两处这样的“高光时刻”,并且导演都完成得很精彩。


第一处是蝙蝠侠选择救瑞秋还是哈维,第二处是结尾两艘船的人如何选择。


●蝙蝠侠的选择:救瑞秋or救哈维

在《黑暗骑士》这部电影中的小丑,其实不算是有什么特殊技能的反派,但是对于蝙蝠侠来说,小丑的强大在于能非常精准的攻击蝙蝠侠的致命弱点。在这部电影中蝙蝠侠的弱点就是小丑的强项。


蝙蝠侠的理念是“恐吓只应该用在对抗犯罪分子身上,但是只能作为一种预防犯罪的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蝙蝠侠从来不杀人,甚至这个人是一个罪犯”。


但小丑正好相反,小丑是一个为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人。所以蝙蝠侠拿小丑没有办法,他所有对待罪犯的方式在小丑身上完全没有效果。


“人物的真实一面只能通过两难选择来体现,压力越大,其选择救更能深刻的揭示人物的性格真相”。——罗伯特麦基《故事》


导演在这一段中两难选择设置的更加严峻,布鲁斯要在瑞秋和哈维中做出选择,就像是情感和事业中做出选择。


最终蝙蝠侠选择瑞秋,也显露出他的性格真相,蝙蝠侠不愿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也是他作为人的最本质的一面,此刻的他是布鲁斯而不是蝙蝠侠。


但诺兰绝不会让事情发生的如此简单,小丑被抓之后做到了警局的审讯室,整个环境被黑暗包围,此处小丑处于黑暗之中有两个作用:


其一象征小丑内心,他不按套路出牌,内心如深渊一般,深不见底;其二是隐藏蝙蝠侠的人物。




随后这个段落变成了三个场景的交叉叙事,瑞秋和哈维二人被炸弹分别包围,小丑在警局逃脱。


场景一:在蝙蝠侠营救的场景中,观众的想法是蝙蝠侠营救瑞秋,另外的人营救哈维,这个场景中的镜头以快速移动的运动跟随镜头为主,目的是为了增加段落节奏


场景二:在瑞秋和哈维的场景中,镜头集中在特写画面,目的是为了让观众一直保持紧张感。


场景三:警局中小丑这边,当他逃脱审讯室后,画面变成了手持拍摄,混乱感持续升级。


警局爆炸之后,三个场景就开始连续达到高潮。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蝙蝠侠原本要救瑞秋却来到了哈维这边。



整体来看蝙蝠侠选择的结果,即便他最后就出了哈维,但他依然是失败的。蝙蝠侠不得不面对他自己真实的一面,通过这件事,布鲁斯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狭隘。


此时人物弧线来到了最低谷,那么接下来就是上升的时刻。


●哥谭市民的选择:罪犯船引爆炸弹or拼命船引爆炸弹


做个小互动:


如果在你面前有两个令你恨之入骨的人a和b,同时还有另外一个人用枪顶着你的脑门命令你只能打其中的一个,你会选a还是b?


可能很多人会选择要么a要么b,但是电影中的选择并不是数学题,非此即彼,而是一道哲学题,往往隐藏着第三个选项c。编剧如果能找到这个隐藏选项c的话,那么它十之八九就和电影主题有关。


电影中两艘船上的人也有着非常强的象征意义,一艘船里是普通民众,一艘船里是犯罪分子。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生存,他们的选择就代表了哥谭市灵魂的选择;对于犯罪分子来说,社会已经剥夺了他们生活的权利,生存是他们最后的底线。


这两类人他们都有着非常充分的理由来干掉对方,而小丑选择这两类人也极大的提高了冲突,让这个两难选择变得更加可信。


同时,两艘船的选择也是和小丑与蝙蝠侠的对抗穿插在一起的。


诺兰通过混乱的打斗画面展现出了蝙蝠侠暂时性的失败,同时穿插两艘船上人们做选择的最高时刻,镜头对准了一个相貌凶狠的罪犯,他站起来之后,镜头出现中景仰拍,突出他的气势。随后来到引爆器旁边,镜头缓缓前推,给到观众的暗示就是他将引爆对方那艘船。


接着场景切到另外一艘船,同样的景别,同样的运动,同样的手法,平民拿起了引爆器,镜头再次切换到小丑和蝙蝠侠的打斗场面。




交叉剪辑能一直保持着观众的新鲜感,悬念一点点的增加,直到最后时刻同时爆发。


镜头再次回到船上,罪犯这边镜头一直处于特写状态,保持观众的紧张感,直到罪犯将引爆器扔出窗外,镜头给到其他人的反应镜头,眼中充满了绝望。


现在的悬念就只剩一个,平民船上的人会不会引爆?


为了延长期待,诺兰又暂时性的切回到了蝙蝠侠这边,当再次切回到平民船这边的时候,镜头直接给到了手握引爆器的画面,而在做决定的瞬间,镜头停留在平民脸上和手上,一直持续了约20秒,最后平民放下了引爆器。




对于电影场景中的人物来说,他们并没有得到释放,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对方船上的选择,而观众处于全知视角,暂时性的情感得到了释放。


对于这场戏还有一个主题性的作用,这一段的两难选择是对整部影片的升华,他们之间的对方就是哥谭市灵魂的对抗。到底一个城市灵魂是善良还是邪恶?是秩序还是混乱?很显然,诺兰通过罪犯和平民的选择给到了观众答案。


小陈说:

这部电影其实能分析的地方非常多,不管从视听语言、表演还是幕后花絮等,都能聊上一整天,就单在头条上就有不少优秀的解读,而我主要是希望通过视听语言和叙事技巧等技术层面上来给大家分享,好的电影究竟好在哪儿。


最后,大家看完分析如果有什么想要探讨或者补充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6

可以这样说:诺兰的“蝙蝠侠”已完全不是DC动漫里那个符号化的“蝙蝠侠”。

诺兰完全是拿一个典型警匪片的拍摄方法,包装出了一个更成人化,也更写实的超级英雄形象。使得这部影片的受众不再是稚气未脱的漫画迷们,而是在残酷现实中摸爬滚打的你我。

一向善于将简单叙事复杂化的诺兰,还在这部影片里加入了很多深层次的思考:

贫富分化、犯罪横行的罪恶之地哥谭市,是否值得蝙蝠侠去拯救?

拯救哥谭市时,蝙蝠侠是否应当也像那些黑色势力一样没有底线,无所不用其极?

“当你凝视深渊,同时深渊也在回望着你” 。

这部黑暗骑士塑造了影视中最难以超越的坏蛋形象之一——希斯·莱杰饰演小丑。这个将挖掘人性之恶为己任的角色,甚至成功地将正义的丹特最后也变成了双面人。他的出现刚好表现出诺兰对善恶的一种怀疑,即: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回望着你。与魔鬼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也沦为魔鬼。

对诺兰执导的《蝙蝠侠》到底怎样,坊间一直流传着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能将一个动漫人设升华到人性高度很牛x,另一种则觉得这个“蝙蝠侠”与原作形象脱离太大,导演未免太能装x。

管他是牛是装,能引起影迷们这样多的争论,它就已经赢了。

现实太无趣

电影有意思

请关注头条号“电影鯊”

7

我之前说过,《黑暗骑士》之所以是超级英雄电影的里程碑,是因为诺兰让电影届终于意识到了超级英雄漫画几十年以来一直在运用的手法:超级英雄只是题材,而非类型,超级英雄题材的故事,可以用任何你想要的类型和流派来表现,只要角色精彩,剧本完整有深度,就是好故事。

于是说回这部片子,电影主要汲取了《漫长的万圣节》、《致命玩笑》和《家中丧事》三部蝙蝠侠漫画作为故事基础,并且用《盗火线》等等好莱坞优良的犯罪片传统将其融会贯通,铸造出了一部绝对的精品。故事节奏层层推进,紧张得使人透不过气,小丑与双面人两位演员的表演更是迸发出了极高的水平,使得角色塑造在剧情的发展中非常鲜明,并且融合了对于漫画中和现实中都常见,在超级英雄电影中当时却还很少见的,对现实哲学主题和政治议题的探讨,由此成为了粉丝们的最爱,影评人也不吝啬溢美之词,尽管现在总有人指出它或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是电影本身的出色水准与重大意义,依旧是无可辩驳的。

8

《蝙蝠侠:黑暗骑士》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所拍摄的电影,《蝙蝠侠:侠影之谜》的续作,曾经获得奥斯卡多项提名,在全球取得了10亿美元的票房佳绩(其中没有在中国上映),而且在片中饰演小丑,之后不幸逝世的希斯莱杰,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项,这部电影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这也是一次革命,改变了人们心中对于超级英雄电影的观念,也是对《蝙蝠侠:侠影之谜》的全面超越。


由此以后,几乎所有人们心中,最好的超级英雄电影的排行榜上,都有这部电影的一席之地。

这部电影几乎成为了超级英雄电影的天花板,《蝙蝠侠:黑暗骑士》的重点在于加深了故事的黑暗性,更多关于人性的思考,能让我们看出蝙蝠侠自我的挣扎,人性的复杂,善良与丑恶,以及塑造出了一个无比经典的角色——小丑。

太多电影里的坏,都坏得太肤浅了,但小丑完全跳出了这种刻板的印象,并让人深深的为之着迷,他能将人内心最邪恶与最恐怖的一点给完全引发出来,并且你完全猜不中他下一步会做什么,这种未知的感觉,更让人恐惧,希斯莱杰为了塑造出小丑,在电影开拍之前闭门不出,并且每日都记下与前一日不同的变化,为了营造出小丑的狂气与让人感到恐惧的氛围,他将自己逼入了疯狂,入戏太深,也间接导致了后来这颗璀璨之星的陨落。


小丑与蝙蝠侠,外加哈维(双面人),三方纠缠在一起,他们共同见证了光明投向黑暗的过程,也感受到了潜藏在人内心的善良与丑恶。在结尾,蝙蝠侠不得不自己担负起罪名,逃离警方的追捕时,观众的心情是沉重的,但他们知道,他们观看了一部伟大的电影,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END—

欢迎关注我们,每天一个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

今日推荐:《花样年华》在国外展示了一个最美的张曼玉——一种中国女性身着旗袍的无声性感。但你肯定没注意到,张曼玉没换个场景就换了件旗袍,一部电影下来,她一共展现了46件旗袍,可以说是《花样年华旗袍秀》了。

真故电影,为你呈现更多电影背后的真实。

9

剧情非常棒,这完全不是爆米花电影,而是让你静下心来欣赏,且看我能会回味的电影。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这电影一般,又丑又长,可第二次看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可以说有史以来最棒的英雄电影(剧情最棒,特效还是出门往隔壁漫威)

当然,也不能把他捧的太高,最新版的蝙蝠侠也是很棒,特别是大本的眼神,那种犹豫感是别人学不来的。

最后顺便说件事,告诉大家个抢红包的秘诀,支付宝...首页...搜...索“515841955”,就能领红包,而且还有余额宝的大红包,不用谢我,我叫雷锋

放出的的镇楼之宝


10

具体可以我我主页介绍诺兰的文章,欢迎关注。

可以说诺兰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他一直是将商业和口碑结合得最好的导演之一,但他之前,谁敢把超级英雄电影和悬疑电影结合起来。在他之前,电影为了漫画服务,他之后,漫画会为了电影增添一些细节。从这部电影以后,所有的超级英雄电影仿佛都必须有些内涵,否则就是不成功的。或许诺兰重新定义了超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