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后主刘禅,三国时蜀汉昭烈帝刘备长子,小名阿斗,历史上以“乐不思蜀”而闻名的亡国之君。一般认为,刘备、诸葛亮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蜀汉基业就是因为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昏聩无能而葬送的,“扶不起的阿斗”这一说法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刘禅真的象很多人认为的那么昏愚暗弱吗?其实,从他一辈子的所作所为来看,刘禅也是心有丘壑,深通权谋和达权知变的一代帝王。
首先从他与诸葛亮相处之道就可以看出他有不凡的胸怀和政治头脑。从刘备托孤到诸葛亮病逝这十一年的丞相“专政”期间,他尊诸葛亮为“相父”,也就是既是丞相又是老爹,干脆军政大权一股脑都交给诸葛亮,即所谓“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国家一切大事都由你诸葛亮做主,我主要干些烧香磕头的杂活)!
可是诸葛亮一旦病逝,恭顺谨慎的刘禅长期被压抑的不满马上表露出来。他乾坤独断,立即下诏不准百官参加诸葛亮的葬礼,并以礼仪不合为由拒绝中央和地方纷纷要求立庙祭祀诸葛亮的奏请。直到诸葛亮逝世29年后的景耀六年,他才开了口子勉强同意在诸葛亮墓地定军山附近的沔阳建庙以资纪念。
而且,刘禅鉴于诸葛亮任丞相时权力过大,他不再设丞相一职。此后,他以费祎为尚书令、大将军,主管行政,兼管军事;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监管行政。蒋琬死后,刘禅更进一步“自摄国事”,一切自己说了算!这种令人叫绝的帝王平衡术以及控权意识,能说他是傻子吗?
另外在收服、拉拢曹魏降将夏侯霸一事上可以看出其聪明、急智和老到。夏侯霸是夏侯渊的次子,刘禅的大小张皇后分别是张飞的两个女儿,而张飞的老婆(即刘禅的岳母)是夏侯渊的侄女。这样一捋刘禅其实是夏侯霸的外甥女婿,刘禅的儿子自然就是夏侯霸的外孙。
《魏略》中记载夏侯霸降蜀时,后主刘禅亲自出迎。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当年被老将黄忠在定军山所杀,刘禅安抚前来投降的夏侯霸时说:“卿公自还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意思是你父亲当年是战死沙场的,不是被我刘家的先人(刘备)干掉的!即不怪刘备怪黄忠,难道黄忠不是效命刘备的鹰犬? 何其狡黠!
一语带过之后,又指着自己的儿子套近乎说:“此夏侯之甥也。”——这俩孩子是你们你夏侯家的外甥哩! 人言后主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儿皇帝,但是他这一撇一拉,三言两语就降服了曹操的内侄(曹氏、夏侯本一家)、自己的舅舅、儿子的娘舅公——夏侯霸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力,这种怀柔拉拢的老辣手段就是他老子刘备也不及啊!看来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装傻”的可能性大!
还有当蜀汉后期北伐派和反对北伐派,姜维与倒姜派撕逼时,姜维一度逞匹夫之勇抖狠要杀黄皓,对此刘禅轻描淡写地回应他:黄皓不过是一小人罢了,不用太在意。并语含机锋地反问:“过去董允对他切齿痛恨,我常常感到遗憾。您大人大量,又何必介意他呢?”
言下之意是,董允对黄皓痛恨得咬牙切齿,因我不点头都不能把他怎么样,你还想怎样?刘禅这看上去绵软的一怼让姜维立马后脊梁发冷,知难而退,灰溜溜地远走沓中屯田避祸。
诸葛亮逝世后魏延造反一事上,刘禅也表现出难得的清醒。魏延和杨仪互相表奏对方造反,大臣们基本达成杨仪属实、魏延诬告的倾向性意见的情况下,刘禅看完魏延表奏,仍然提出疑问:“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可见他已预见内情复杂。
魏延被诛后,刘禅也没有简单的采纳众议全盘否定魏延,而是降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实际上,对于魏延是否真的造反和是否应该被诛杀,一直以来就有不同声音。刘禅当时所做的决定无疑是明智之举。
千百年来,刘禅最为人所诟病的恐怕是“乐不思蜀”了。一般就把此事理解为刘禅轻抛故土、绝无心肝的典型例子。其实刘禅在司马昭的鼓掌之中,再怎么安乐也不过是一县公,能比他在蜀汉后期一言九鼎的皇上自由快活?僮婢、田宅、用度等赏赐再厚,能比一国之君之应有尽有?更不用说“蜀山水碧蜀山青”,难道他就一点不惦念?这显然不合人性嘛!
司马氏本性多疑,亡国之君刘禅又寄人篱下、仰人鼻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韬光养晦以自保是他的而必然选择。司马昭一旦稍有疑忌,杀刘禅易如反掌,身为阶下囚的刘禅门清!保全自己的性命最好的办法就是“装”,越懦弱无能、呆傻憨厚越好!
至于最后邓艾兵进成都,刘禅苟且偷安、不战而降一直遭到世人的唾骂。其实这个也见仁见智,在当时蜀汉主力由姜维、廖化、张翼、董厥等率领与钟会相持于剑阁,音信不通;诸葛瞻、诸葛尚管带下的都中精兵又被邓艾军队完全击溃;以谯周为首的益州派系都是“身在汉营心在曹”,不但坐山观虎斗,不肯为国家出力,还疯狂鼓噪“天命论”、“投降论”!
从来未涉实际兵事的刘禅即便勉强拼凑人马出战(如果还有人愿意为他一战的话),也必定是一触即溃。到头来,可能他和刘氏家族满门会被身首异处,没准还遭来敌军对百姓的屠城。这种行为有人说他是以一身之荣辱、一家之成败换得全国之完璧 ,即所谓“全国保民”。
总的来看,偏居巴蜀一隅的刘禅,能在雄割据、兵荒马乱年头,称帝在位四十余年,没有点才智是做不到的!蜀汉是三国里面最弱的,而他是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或许有人认为刘禅能安安稳稳地坐江山应归功于诸葛亮的辅佐。但是,诸葛亮在公元234年死后,刘禅又做了29年的皇帝。
诸葛亮曾评价刘禅“朝廷(指刘禅)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即肯定刘禅天资聪颖、敏锐通达。刘备在遗诏里也提到诸葛亮曾当着德高望重的蜀汉东州集团重臣射援表扬刘禅“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也就是刘禅的智慧才能与日俱增,超乎想象期望。
所以,我们说刘禅不是白痴傻儿,也不是“阿斗”皇帝。在特定的环境下,他看上去很傻,其实是“装傻”,而不是真傻!“装傻”能装得以假乱真,也是需要一点聪明和机灵劲儿的。如果说他不是大智若愚的话,至少也是韬光养晦、达权知变的一个皇帝!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