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做不到。
游牧民族,顾名思义,就是“游”动的,逐水草而居,无固定居所。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放牧民族。
这样的民族不像汉人,一辈子都被套牢在土地上耕作,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们的一辈子都在移动当中,既跑得了和尚也跑得了庙。单纯的想靠“逮”,根本灭不了他们。
明军在与蒙古军作战时,不是没有深入大漠几千里追杀,也不是没有取得过大捷。
比如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就曾在捕鱼儿海之战中,抄了北元朝廷老巢,仅士兵就俘虏了七万多。
想想看,草原民族一共才多少人?北元一共又才多少兵力?所以此役战果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这么大的胜利对于明朝打击北元小朝廷而言,却仍然是无济于事。
因为草原太大了,到处都是游牧部落。明军剿灭一个部落,烧了他们的帐篷,把牧民全部迁走,或就地灭族,连根拔起。过不了多久,另一群牧民可能就鸠占鹊巢,占领这块草场,繁衍生息,继续骚扰明朝。
面对这群新来的,更加未开化,更加野蛮的牧民,明军会头疼。
明军如果追杀,兵力少了没用,很可能会被牧民在草原上打埋伏。
这些牧民天生就会骑马、打仗,游击战术玩的杠杠的。
兵力多了呢,粮草又供应不上。即便说,粮草也充足,那也不顶用。因为漠北草原和西伯利亚、中亚草原、东欧平原是相通的,牧民有很大的撤退空间。就算明军再能追,横不能一路追到西伯利亚去吧?这不现实。
而且明朝大军行动,往往是旌旗招展,隔老远就能看见,牧民派几个斥候侦查,很容易就能推测出明军的行动轨迹,提前跑路。明军想偷袭,如同买彩票。能否偷袭成功,全看运气。
在这种情况下,明军想把蒙古斩草除根,太不现实了。
所以说,明军的战术对蒙古人没用。而且不单是明朝,汉、隋、唐、宋,包括北魏这种内迁的原游牧民族建立的中原政权,在对付起游牧民族时,也都是有劲使不出。
斩草除根,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往往真实情况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被重创的蒙古人只要休养生息个几年,又能元气满满,继续南下骚扰。
当然,凡是都有例外。比如清朝就解决蒙古问题,令游牧民族不再成为中原的隐患。
但是清朝能解决游牧民族,那是因为清朝有天时地利人和因素。而这些因素,是以往的中原王朝都不具备的。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康熙时候,沙俄占领了蒙古以北。草原民族被清朝和沙俄全方位无死角的包了饺子。这在以往是没有的情况。
包饺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游牧民族失去了战略纵深,无法再像以往那样,打不赢就往北极跑。现在北边是沙俄,沙俄军队有火器,游牧民族打不过。往南又是清朝,游牧民族也打不过。当年林丹汗尝试过,貌似是真的打不过八旗兵。
打又打不过,逃也逃不掉,没办法了,只能是投降了。
那么,到底向谁投降呢?部分游牧民族投降了沙俄,但更多的投降了清朝。因为满洲人和蒙古人一样,都信奉藏传佛教。再加之清朝既和亲,又赏赐,貌似归顺清朝划算些。
所以清朝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蒙古问题。
▼喀尔喀蒙古、准噶尔蒙古被夹击后,失去战略纵深,最后被清朝、沙俄瓜分。
再来说女真问题。
传统的东北原生民族以渔猎为生,也就是靠打鱼、打猎为生。后来靠近中原,居住在辽东的一部分女真人受中原农耕文化影响,就从渔猎民族演变成了“耕猎贸”民族。
啥叫“耕猎贸”呢?
顾名思义。耕就是种地,猎就是打猎,贸就是做生意。
东北土地肥沃,平原面积大,一部分女真人掌握了耕作技术后,就开始种地。但东北天气比较冷,粮食只能一年一种,且女真人的耕作水平也不高,所以虽然有种地,但打到的粮食并不够吃。仍然还需要去打猎。
而打到的猎物,女真人自己又消耗不完,比如说猎物身上的毛皮(还有马匹),女真人自己用不了那么多。恰恰这些东西都是中原稀缺的物资,中原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一个想买,一个想卖。因而近几百年来,东北一部分女真人就从传统的渔猎生活方式变成了既种地,还打猎,又与中原人做生意的耕猎贸式的生活。
种地+贸易,这意味着什么?我想稍微有一点生活常识的人应该都懂。
是的,明朝时期的一部分女真人,已经变成了定居民族。
而定居又意味什么?
意味着,明朝想灭掉这部分女真人,其实很容易,至少比灭居无定所的蒙古人要容易。
只要大军出动,剿灭一两个女真寨子,轻而易举。反正,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怕女真人不回来。
事实上,明朝还真就这么干过。
明成化三年(1467年),明宪宗下达了彻底剿灭建州女真的命令,要求: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随后在明军的进攻下,建州女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无论老幼,就地斩杀,整个女真寨子被铲平。基本上,明军是在物理层面把建州女真给抹除了。
像这种“犁庭”,明军一共干过五次。
每“犁”一次,被剿灭的建州女真寨子都要花二十多年才能恢复元气。
既然如此,那明朝为什么不彻底把女真人团灭了呢?
原因有二。
第一,当时并不是所有女真人都是“耕猎贸”的生活方式。仍然有很多人,比如靠近外东北的野人女真就还是渔猎状态。如果明朝把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建州女真团灭,那么更野蛮的女真人会南下,填补进来,就像草原民族一样,无限循环,让明朝不胜其扰。
而且,东北与漠北草原相邻。女真人如果不存在了,蒙古人也会迁移过来。蒙古人可比女真人难对付的多。
第二,建州女真也不是都不听话。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建州女真寨子是听从号令的。比如朱棣在位时期,明军主力云集漠北,对东北的控制相对薄弱。朝鲜李氏王朝就趁机蚕食领土,搞得朱棣不胜其扰。后来朱棣招抚建州女真,令他们遏制朝鲜北拓,建州女真基本上服从了诏令。
总体而言,明朝时期的女真人,与明朝是比较顺畅的臣属关系,和李氏朝鲜反而经常发生冲突。明朝以夷制夷的策略没毛病。当年萨尔浒之战,海西女真的叶赫部还出了一万兵助明朝打努尔哈赤。
所以女真虽然比蒙古好对付,但一方面,想彻底剿灭他们,也很困难,不划算;另一方面,明朝要真团灭了女真,可能反而会适得其反,让明朝的东北变得不可控。
至于说明末,建州女真坐大,取代蒙古成为明朝最大的边患,这实际上是明朝自己腐败堕落导致的结果。明军战斗力不行,说什么都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