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怎么从哲学的角度理解郭德纲调侃于谦的:“你妈怀的是双胞胎,出

怎么从哲学的角度理解郭德纲调侃于谦的:“你妈怀的是双胞胎,出

2020-07-26 15:21阅读(98)

怎么从哲学的角度理解郭德纲调侃于谦的:“你妈怀的是双胞胎,出生的时候死了一个,死的是你,你是你哥哥”?听郭德纲的相声的时候,听到这个包袱,原话记不太清

1

先讲个故事,我本人的亲身经历。在我之前我还有个哥哥,一岁多时意外夭折了。当时正赶上计划生育查的严,竟然说我爸妈不能再要孩子了。于是两口子花了点钱,生下了我,为了避免被惩罚,我的户口就套用了我哥的,除了出生日期改了,其他什么也没改。

也就是说,我现在的名字是我过世的哥哥的,我并没有名字。而且似乎除了出生年月和长的丑(据说我哥长的像我爸,五官很标致,可是我长得像我舅舅,实在有些丑)以外,我现在的一切都应该是我哥哥的。

说的拗口一点就是:我哥死了,我是我哥。

那看这个段子。就是说双胞胎死了一个,所以剩下的一个既可以是胞衣里的哥哥,也可以是胞衣里的弟弟。“死的是你,你是你哥哥”是把于谦作为弟弟来讲。“你”本来应该晚出生,是弟弟,但是那一胎死了,所以你成了唯一出生的,也是早出生的,所以“你”这个弟弟顶替了哥哥。

2

这个段子始作俑者是马克吐温,我就用马克吐温为例分析一下吧:

马克吐温原话是,保姆给双胞胎洗澡,不小心有个孩子掉进浴缸淹死了,每个人都以为我是那个活下来的人,其实我不是,活下来的是我弟弟,那个淹死的是我。

这里没有哲学,只有逻辑

我们简称哥哥为大马,弟弟叫小马。

按照马克吐温的话分析,淹死的是大马,活下来的是小马。但是大人们都以为小马淹死了,活下来的是大马。这是第一个相反。

于是以后的生活里,事实上的小马名字叫大马。这是第二个相反。

也就是说马克吐温这个名字属于大马,也就意味着马克吐温已经死了。

当记者问小马也就是名义上的马克吐温时,“马克吐温”说马克吐温已经死了,这没毛病。

3

郭德纲的意思是,现在的于谦用的是自己的肉体,但是意识也就是灵魂,是他哥哥的。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原来应该是附着在于谦身上的那个灵魂到哪里去了?那么应该是消亡了,也就是说本来的于谦死了。在这里有调侃于谦的意思,有借尸还魂冒名顶替的含义。但是说不上是个哲学问题,只是个逻辑问题而已。郭德纲这样说不过是增加一些表演的趣味而已。

4

可以利用这个段子拍一部电影,剧情如下,内蒙古海军司令,于王富贵娶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叫约翰,约翰(暂且就算是姑娘吧)那是一个三伏天,热的满身大汉,于王富贵把坏人都打跑了,姑娘感恩嫁入于家,两年后由于约翰不孕,于王富贵在拍卖场与阿依土鳖公主一见钟情,嫁入于家的公主改头换面改名为彪子,此时的约翰在郭德纲舅舅的带领下,去城外的娘娘庙栓娃娃,果不出十天,约翰怀孕了,育有两儿,一个叫于虚,一个叫于谦,

五年后,于谦兄弟俩在院中玩耍,于谦忽听闻二娘彪子房中传来奇声,不由得推门而望,大吃一惊,原来土鳖公主下嫁于家不满现状,(于老爷子常常不在家,卖参的身溢,与美国的工程,海底隧道,煤矿运输,拉人力车,皮条生意,)跟挚友孙胖子偷情,于虚以为是一头剑齿虎成精了在怼二娘,结果吓傻了,土鳖孙胖子二人合伙将于虚扔在了澳大利亚的黄金海滩的井里。。。。。。我编不下去了,接下去。。。。

5

这个笑话好像是脱胎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事,马克吐温有个双胞胎兄弟,小的时候夭折了,马克吐温是个幽默的人,他总是跟别人谈起这个事情,非常严肃的说,“所有人都以为活下来的是我,其实不是,我是我弟弟,淹死的人是我。” 这个笑话一定要很严肃的说才有效果。不知道郭德纲是从马克吐温的故事创作的,还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哲学的角度,好累,算了,不要闹!不然不好笑了!


6

这是用双胞胎生的一个,纪念其中死去的一个。本身没有什么生命科学规律,也没有什么哲学意义,只是纪念而已。

不管是谁,最初说这话的人,只是一种幽默的自谦性调侃,或许是提出一个双胞胎心灵感应的谜,相信马克·吐温不会把幽默上升到哲学高度。但后人若鹦鹉学舌,甚至指向别人,毫无意义,只是向听众证明自己才高博学罢了。

若以此句话自我调侃,或许有一点点幽默味,但若是对别人这样子调侃,说大了就是大不尊,说小了就是不礼貌,不风趣,完完全全不符合中国味,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相声互贬互损现象已经登峰造极,但在台上可以,在台下就是祸害。

古往今来,在中国最忌讳的就是“死”字。出于感情表达的需要,人们常常使用一些讳饰的说法。《礼记·典礼下》云 :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填沟塗”是一般人对死的自谦说法,现代人常用“牺牲”、“就义”等来描述英雄的死亡。对于一般人,则用“老了”、“去了”来婉称“死”。

由于人们忌讳“死”字,随之也开始忌讳跟“死”字谐音的字眼,电话号码、汽车牌照、门牌号码等都忌讳“四”字。

于谦可以自谦说“填沟塗”,但郭德纲说就是犯忌了,至少这不是艺术,这怎么还哲学上了呢?

艺术不能把生活中的忌讳拿来调侃,这是危险的引导,这才是哲学层面上心得体会。最后强调,本文没有上“纲”上线,也不绑架“德”,只是在牢记老祖宗的话,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台上台下就这么点距离。

7

其实这根本就不合逻辑,那个已经死了的人就不复存在了,活着的人就是自己。怎么能说死的人是你自己,活着的人是你哥哥?你自己没活着,能成为你自己?不管那先死的人是哥哥,还是弟弟,他只能是双胞胎中的另一个他,决不会是自身。所以这是最明白不过的道理。可这也表明郭德纲故意说的绕人的、闹笑话的、感觉有些糊涂账的话题。这种弯弯绕,让有些人钻入这圈里头,自认为这句话问的对,其实在生活中是不成立的。

8

这个是老段子,和郭德纲无关。这是马克吐温写的。马克·吐温调侃自己说,出生时是双胞胎,他和他的双胞胎兄弟两人长得一模一样,连他们的母亲也分辨不出来。 有一天,保姆为他们洗澡时,其中一个不小心跌入浴缸淹死了,没有人知道淹死的究竟是双胞胎中的哪一个。 “最叫人伤心的就在这里。”马克·吐温说,“每个人都以为我是那个活下来的人,其实我不是。活下来的是我弟弟。那个淹死的人是我。

马志明(或其前辈)把这个段子改成现在这个样子。郭德纲抄了过来。和郭德纲有个什么关系?他不过是拾人牙慧的而已。

至于哲学意义,我觉得没必要探讨。

9

这个问题是真的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涉及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位的哲学问题。

先讲几个跟回答问题无关的故事:

故事1.我朋友的朋友,长得帅有文化,素质高会挣钱,但是,他喜欢男的,是个gay(他哥哥也是),至今未婚(他哥结婚了,娶了个女的,不幸福),因为是农村的,不被家人理解,很痛苦。这是我朋友告诉我的,他不知道我知道他是gay。

有一次大家一起吃饭,我说我给大家出几个哲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我们经常一起讨论哲学问题,所以大家都参与的很积极。其中第二个问题是:小夏,我们做个假设,你母亲怀孕时,怀的是双胞胎,而且是龙凤胎,你是妹妹,结果,你脐带绕颈死了,但你不甘心,夺了你哥哥的身体生了下来,卤门长上之后,你忘了你自己是妹妹,觉得你就是哥哥本人,胎死腹中的是你妹妹。那么,如果是这样,你喜欢男的还是喜欢女的?

再讲一个小说上的故事:我们知道,猫猫狗狗是没有人格的,会说话的鹦鹉也没有人格。我看过一个小说,说民国最天才之一的法阵之王屈阳,死了之后从阴曹逃了回来,结果碧霞元君跟他开了个玩笑,让他的神魂投进了一颗蛋里,孵出来成了一个虎皮鹦鹉,后来被句容萧家的老爷子点醒了神智,记起了自己上辈子是阵王,一看自己成了一只鹦鹉,气的不行,整天训这个熊那个,因为他见识非凡,大家都也相当尊重他。那么,这只肥鹦鹉有人格吗?

10

或许这只是马克吐温的一个段子,老马说过很多段子。

如果非要讲点东西的话,或许只能从认知上来,我们活在社会上,除了本身的自我认知,还有社会、旁人对我们的认知,两种认知不一定是一样的。

双胞胎夭折了一个,人们或许更喜欢聪明伶俐的哥哥,而不喜欢调皮捣蛋的弟弟,聪明伶俐和调皮捣蛋的两种认知都是来自于社会。

而现在双胞胎只有弟弟了,他当然可以顶替任何一个认知,并且贯彻下去,那么谁能证明他不是“他”呢?

有点让我想起张卫健以前的电视剧作品,就有类似的情节。

当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冲突的时候,他又是谁呢?

多年以前,我有过一个想法,如果全世界都把一个人当成猪,并且像对待猪那么对待他(不是辱骂,就是真正的猪),那么他会认为自己是猪呢?还是会疯掉?

不过在实际中,这不太现实,有哪个孩子会这么聪明或者说这么无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