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仆固怀恩是凌烟阁第一功臣,满门忠烈,家族46人为国殉难,为何最终起兵叛唐?

仆固怀恩是凌烟阁第一功臣,满门忠烈,家族46人为国殉难,为何最终起兵叛唐?

2020-11-21 13:31阅读(59)

仆固怀恩是凌烟阁第一功臣,满门忠烈,家族46人为国殉难,为何最终起兵叛唐?:安史之乱成就了仆固怀恩,让他成为大唐帝国的保护神,功高而入凌烟阁。但是同样的

1

安史之乱成就了仆固怀恩,让他成为大唐帝国的保护神,功高而入凌烟阁。但是同样的,安史之乱也毁了仆固怀恩,造成君臣相疑,最终仆固怀恩惊惧造反,不久病死,唐代宗听说后很是遗憾,并说:“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但这也只是仆固怀恩死后,唐代宗才说出这样的话,毕竟,在仆固怀恩活着的时候,唐代宗对这些将领并没有多少信任,要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仆固怀恩来自于九姓铁勒之一的仆骨部,九姓铁勒在贞观末期投降大唐。仆固怀恩世袭金微都督。安史之乱开始后,任朔方左武锋使,跟随郭子仪攻打叛军。怀恩勇猛异常,每战常为先锋,立功颇多,但是怀恩心胸有些狭窄,他在最初是跟随郭子仪平叛的,郭子仪治军比较宽容,又看重怀恩,所以怀恩的部下即便做些不合法的事情,郭子仪也不会怪罪。

但是李光弼则不同,李光弼治军很严,如果部下有违法之事绝不姑息。郭子仪兵权被夺之后,怀恩就跟着李光弼平叛,矛盾自然就有了,在邙山之战中,怀恩就与鱼朝恩通气,不听从李光弼的命令,致使该战大败。但是,怀恩毕竟功高,唐肃宗也没有怎么惩罚他,怀恩不免恃功而骄。

还有一件事则能说明怀恩是眼中容不得沙子的人。在与同罗叛军的作战中,怀恩的儿子仆固玢兵败投降,但是之后仆固玢寻到机会逃了回来,怀恩见到儿子并没有高兴,反而破口大骂,并将仆固玢斩首示众,一时间士兵非常畏惧,当然作战也更加勇猛。这样的怀恩又怎么能承受得住别人诬陷他谋反呢?

况且,仆固家族在安史之乱中有46人为大唐殉难,而且为了向回纥借兵,怀恩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去了回纥,怀恩说服女婿帮助大唐对抗史朝义。是真正的满门忠烈。

但是同样的,怀恩也并不是不为自己打算的人,眼见郭子仪、李光弼一次次被宦官构陷,一次次失去兵权,并且来瑱也被宦官整死,他们都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却又都被皇帝和宦官猜忌,无处申诉。所以怀恩长了一个心眼,在逼得史朝义自杀,史朝义的部下都归唐之后,怀恩上表请求让这些叛将继续担任原来的节度使职务,还是镇守一方,实际上就是继续威胁大唐,这样,怀恩这些武将就还有用武之地,就不会被排挤致死。

其实,这样看来,怀恩的私心是很重的,他自恃功高,在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反而被诬陷时,他选择举兵反叛,从一个平叛者变成了反叛者。

763年,安史之乱结束后,怀恩奉命送女婿登里可汗和女儿登里可敦回国,途经太原的时候,镇守太原的辛云京“闭关不报,不敢犒军”,这让怀恩非常生气,本来当初怀恩说服女婿帮助大唐对抗史朝义的时候,辛云京就是这个态度,当时怀恩并不怎么怪辛云京,但是现在回纥已经帮助大唐平定了叛乱,没想到辛云京还是这个态度,这让怀恩受不了。

更让他受不了的是,辛云京对宦官骆奉先说怀恩与回纥勾结意图谋反。骆奉先相信了辛云京,就向唐代宗报告了此事。而怀恩在送走了回纥兵之后,屯兵汾州,请求唐代宗诛杀辛云京和骆奉先。

唐代宗选择让他们和解,只是仇恨已经种下,又如何能和解?这一年的七月,唐代宗为了安抚怀恩,下令“赐铁券,以名藏太庙,画像于凌烟阁。\"

一个月之后,怀恩还是觉得委屈,遂上书陈述自己的功过。唐代宗也害怕怀恩真的和回纥勾结反唐,就想推心置腹的对待怀恩,表示朝廷仍旧信任他。唐代宗派黄门侍郎裴遵庆去汾州慰问怀恩。当时怀恩见了裴遵庆激动得抱着他的脚大哭,裴遵庆传达了唐代宗的意思,并希望怀恩入朝。

怀恩本来答应入朝了,但是他的副将范志诚却劝说怀恩不可轻举妄动,因为朝廷已经开始猜忌怀恩,此去必是凶多吉少,于是怀恩不肯入朝,继续带着朔方军在汾阳驻守。不得已,唐代宗让郭子仪去收朔方旧部,朔方军纷纷归唐,这让怀恩惊惧不已,最终起兵反唐。

2

仆固怀恩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但他在皇帝的眼里,也是个定时炸弹。对于怎么处理定时炸弹,玄宗、肃宗、代宗的策略一模一样,都是狡兔死,走狗烹,用完了就想办法处理掉。

就拿郭子仪和李光弼来说,这两位在安史之乱后,一个被夺兵权,被迫赋闲,通过委曲求全才落个善终;一个没交兵权,被宦官陷害,搞得惶惶不可终日,最终五十七岁就忧郁而亡。

仆固怀恩作为安史之乱后期,唐军的实际一号人物(郭子仪、李光弼都避嫌了),他自然也是皇帝要防备的对象了。


那么,仆固怀恩当时对皇帝的威胁有多大呢?我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公元762年四月,唐廷发生内讧。回纥认为此乃灭唐的大好时机。于是回纥登里可汗便亲率大军南下,兵锋直指关中。当时,唐代宗刚刚登基,唐军又在河北剿叛军,长安只是一座空城。如果唐廷应对失措,唐朝估计又要“跪”。

(当时唐肃宗李亨病重,皇后张良娣和越王勾结,打算除掉权阉李辅国和太子李豫。李辅国得知阴谋后,抢先保护住太子李豫,派兵捉拿张皇后和越王,李豫才顺利登基。事后李豫除掉李辅国,导致唐廷人心惶惶)

就在此时,唐代宗李豫想到了仆固怀恩,他连忙派登里可汗的岳父仆固怀恩去谈判。仆固怀恩听说代宗让自己去谈判,脑袋摇的跟铃铛一样,死活就是不去。(仆固怀恩的女儿嫁给了回纥可汗)

为什么不想去呢?因为唐朝有制度,将领若是私自结交番邦,是死罪!仆固怀恩不想自己被别人抓小辫子,就死活不去

唐代宗当时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就特赐免死铁券给仆固怀恩,并下手诏促行。仆固怀恩也不能给脸不要,就亲赴虎穴,游说回纥可汗。老丈人出马,恩威并施,登里可汗自然就转向打史朝义去了。

后来,唐回联军在仆固怀恩的率领下,一路高奏凯歌,叛军望风而降。最终于763年正月,将史朝义剿灭,历时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彻底平息。

试想一下,回纥可汗的老丈人,同时又是封疆大吏,皇帝怎能不防?

对此,仆固怀恩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就决定养寇自重,替叛军向唐代宗上表,奏请将河北的安史诸降将就地任命为唐朝的节度使。唐代宗对他言听计从,便将薛嵩、张忠志、田承嗣等叛军都封为了节度使。

按照仆固怀恩的设想,叛军继续在河北发展势力,他替唐代宗坐镇河北,他的利用价值仍然很大,唐代宗不会拿他怎么办。

但是他忘了,唐军的派系很多,他一个人占了河北,其它藩镇的唐军会不会眼红?后来果不然,唐军藩镇之间就开始狗咬狗,纷纷把矛头指向了仆固怀恩。

第一个跳出来的是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他上疏称仆固怀恩谋反,而理由就是仆固怀恩结交番邦。仆固怀恩听说后,火冒三丈,随即上疏称辛云京害他。两人矛盾越来越深,以至于闹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远在长安的唐代宗想和稀泥,就把他们各打五十大板(其实就是想借机削藩)。但这个处理意见直接就把仆固怀恩给惹毛了。按照仆固怀恩的理解,他为大唐复兴死了那么多家人,现在刚刚平定叛军,唐代宗就玩上午抽屉,让他太心寒了。

于是,他就上疏陈述自己功劳,并威胁唐代宗说“臣实不敢保家,陛下岂能安国!”。这种话等于就是威胁唐代宗。

唐代宗一听这话,也炸毛了,要求仆固怀恩入京面圣。

恰巧当时李光弼也受到了诬陷,整天惶惶不可终日。仆固怀恩怕自己入京会被杀,就坚持不去面圣,并且还扣押了大唐出使回纥的使者。

唐代宗忍不了了,要收拾仆固怀恩。不过还没等到他动手时,吐蕃人来袭了。


广德元年(763)七月,即平定安史之乱半年后,吐蕃向唐朝发起大规模进攻,手握大权的宦官程元振既不上报也不发兵御敌,任由吐蕃长驱直入。

十月,长安失守,唐代宗逃往陕州,向各地发布勤王诏书。然而由于各道节度使痛恨程元振专权而对朝廷心生不满,一个多月内都没有人向关中派出一兵一卒。

关键时刻,还得看“老实人”郭子仪。当时赋闲在家的郭子仪集结四千溃散将士,采取故布疑兵之计,吓退了吐蕃兵,竟然一举收复长安。事后唐代宗把程元振一撸到底,让救驾有功的鱼朝恩取而代之,成为新一代权宦。然后派他去拉拢仆固怀恩。

但是,鱼朝恩跟仆固怀恩有矛盾,唐代宗让他去拉拢仆固怀恩,结果必然是把仆固怀恩彻底逼反了。

广德二年(764)正月,仆固怀恩、仆固瑒父子拉起反旗,攻打辛云京。

这一次护国的又是郭子仪。他临危受命,出征平叛。 不过唐军还没到达前线,仆固瑒就被部将杀害,仆固怀恩逃往灵武,打算联络回纥吐蕃,再和大唐决一死战。

当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联军共计十万人悍然入侵。但郭子仪早有准备,被他轻松化解。

事后,奸臣们开始攻击郭子仪,把他又挤回老家赋闲去了。仆固怀恩听说此事,便于永泰元年(765)九月纠集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剌等数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卷土重来。

这一次,唐朝真的是无力抵抗了。但巧的是,仆固怀恩出兵没几天,他竟然暴病去世了。他一死,胡人阵营开始各自为战。唐代宗请回郭子仪,让他御敌。

郭子仪看清了胡人阵营的弱点,就采取逐个击破的策略,在战争史上留下“单骑盟回纥”的经典一幕。

事后,唐代宗虽然继续不用郭子仪,但是对有功将领也不敢再往死里逼。而诸多功臣也算是因此才落了个善终。

总的来说,仆固怀恩的悲剧,是当时时代造成的结果。在当时那个特定的环境,朝廷被所谓的“忠臣”吓怕了,安禄山没造反前,他在唐玄宗心里也是一个标准的忠臣。但他居然辜负了玄宗的信任。有安禄山做榜样,后来的忠臣在皇帝眼里,都是定时炸弹。

比较搞笑的,别看皇帝对忠臣很苛刻,但他们对乱贼贼子的处理办法就不同了。比如安禄山的部将田承嗣,他在史朝义死后归降大唐,完全没有被追究责任。而且他还被允许继续坐镇魏博,拥兵五万,死后把基业传给侄子,开创了藩镇世袭先例,可谓是生前富贵荣华,死了也享受诸侯待遇。

把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和田嗣业做个对比,你就可以发现:在当时,越是忠于李唐的人,李唐皇室越要陷害他,打压他。搞得忠臣良将不反则死;而越是乱臣贼子,朝廷越要安抚他们,迁就他们,好好的养着他们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3

仆固怀恩是唐朝时期的铁勒人,他的家族在安史之乱中有多达四十六人都为国殉难,可以说是满门忠烈,仆固怀恩也对唐朝忠心耿耿,但最后仆固怀恩这样的忠臣竟然被太监逼迫而被迫谋反,酿成了一桩悲剧。

仆固怀恩家一家在安史之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安史之乱初年,仆固怀恩任朔方左武锋使,由于他英勇果敢,他跟随将领在振武军及其附近地区时,大败叛乱的军队,初步崭露头角。此后他在多场收复战争中骁勇善战,奋勇杀敌,仅仅用了半年就将河北等地平复。在安禄山刚刚叛乱之时,仆固怀恩便率领家族和部下奋斗在战场第一线,为国效力。他的儿子仆固玢兵败投降后,趁机逃回家中,仆固怀恩居然大义灭亲,当众斩杀了自己的亲儿子,令人感慨。而他的另一个儿子仆固玚则继承了父亲英勇善战、机敏果敢的优点,跟随父亲征战四方,常常在危急时刻深入敌营,杀贼甚众,令敌军闻风丧胆。安史之乱的平定与唐朝政局的安稳离不开仆固怀恩一家的付出。

不仅如此,仆固怀恩家的男儿在沙场挥洒血汗,他们家的女子也没有闲着,她们用自己一生的幸福去求得和平。仆固怀恩的三个女儿都远嫁他方,为国和亲。但这位居功至伟的名臣却在一切都安定下来后受到猜疑。经过安史之乱,李唐皇室再也无法放心相信武将,就连仆固怀恩这样为平定立下大功的功臣也不能例外。宝应元年(762),仆固怀恩奉诏前往回纥之事便成为了他受到猜疑的导火索。在这一年,仆固怀恩奉命伏虎穴去说服可汗,史书记载:“可汗大悦,遂请和,助讨朝义。”仆固怀恩力挽狂澜,平息了回纥与唐朝的矛盾,但却因此受到猜忌,这使得仆固怀恩无比委屈。

广德元年(763)宦官、监军骆奉先误信贼人之言竟然向朝廷举报仆固怀恩企图勾结回纥造反。仆固怀恩自知无法辩解清楚,进退为难。而颜真卿为唐代宗想出了一个妙计,仆固怀恩率领的朔方将领都是郭子仪的旧部,于是郭子仪被派遣去收复部众。但是这样一来,仆固怀恩便真的别无选择,走投无路只能选择反叛了。他造反后,连他的母亲都责怪他,甚至提刀想要追杀他,并说道:“吾为国家杀此贼,取其心以谢三军。”此后,仆固怀恩多次率大军与回纥等国勾结,进犯唐朝。

永泰二年(766),仆固怀恩最终暴死于军中,这样一位为国家付出自己一生的大将最终结束了他的生命。仆固怀恩死去后,上为之悯默曰:“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仆固怀恩统领的许多将士最终被其侄儿率领回到了自己的故土。他一家四十六人为国殉难,三个女子远嫁和亲,可最后他却被宦官逼得率军反叛,被后代的史学家记载为“叛贼”,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4

唐代宗继位后,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也走进尾声,仆固怀恩作为平定叛乱的领衔人物,他摘取了这最后的胜利果实,面对这种巨大成就,郭子仪也不得不把军界第一把交椅让给他,而仆固怀恩也由此坐在了军界一哥的位置上。

正所谓盛极而衰,仆固怀恩现在所处的位置,几乎是人臣的巅峰,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皇帝有可能会睡不着觉。皇帝可能会睡不着觉,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皇帝随时可能会对你动杀机的。

在这种背景下,仆固怀恩本应该尽量避开这种嫌疑之地,或是主动削弱自己的权力,或是时刻想办法表现、证明自己的忠心。但问题是,仆固怀恩却是一点都不知道收敛。

仆固怀恩作为大唐帝国的统帅,领着回纥友军前来收复河北,结果却让回纥友军大肆抢劫河北地区。虽然说,许诺回纥人进河北肆意抢劫,是大唐中央政府的决定,仆固怀恩只是背的黑锅,所以皇帝也会理解仆固怀恩。

但问题是,后面的事情,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回纥友军返回漠北的时候,仆固怀恩也是一路陪同,但回纥友军在回去的路上,依然是大肆抢劫。那么,此时回纥人的行为,是谁的旨意呢?大唐中央政府可没许诺过回纥人回军途中也可以一路抢劫。

这种情形下,仆固怀恩就比较尴尬了。因为,仆固怀恩作为大唐帝国的统帅,又是一路陪同回纥友军,不管怎么说,看到回纥人四处抢劫大唐百姓,怎么也得勇敢站出来阻止吧!但问题是,这种涉外事件,大唐皇帝都不敢说什么,他仆固怀恩又哪敢随便管呢?

更倒霉的是,仆固怀恩女儿是回纥可汗的大老婆。这样一来,仆固怀恩的汉奸嫌疑就越来越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仆固怀恩所率领的政府军,也是不清不白,甚至还加入到抢劫的队伍当中。

也正是为如此,当仆固怀恩和回纥友军到达太原的时候,太原最高军政长官直接拒绝仆固怀恩和回纥友军进城。在这种背景下,仆固怀恩自然开始害怕起来。

因为,如果只是老百姓非议仆固怀恩,对他而言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大唐帝国的军政大佬,也都以汉奸的眼光来看待他,那就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对于仆固怀恩来说,如果不能让这些诋毁自己的军方大佬受到惩罚,到时站在皇帝身后诋毁自己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到时不要说皇帝不会再信任自己,甚至皇帝在处罚自己的时候,也会更加理直气壮。

于是,仆固怀恩就决定先发制人,他先分兵于山西,给中央政府以压力;另一方面向中央政府报告,说诋毁自己的河东节度使意图叛乱。总而言之,希望中央政府给自己一个说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仆固怀恩这样做之后,就正式走上了不归路。因为,仆固怀恩擅自派军占据自己管辖之外的地方,还用武力胁迫中央政府满足自己的条件。这两条加起来,那就是公开叛乱的行为!

最开始,唐代宗还不愿意与仆固怀恩公开撕破脸皮,所以对于仆固怀恩的行为,并没有给予打击。他只是派人委婉的告诉仆固怀恩。总而言之,你现在军权太大,已经处于嫌疑之地,所以希望你能够像郭子仪一样赶紧到中央政府报道,也好尽快解除君臣嫌隙。

但问题是,唐代宗不久前干过一件明显失分的事,那就是把襄州节度使来瑱杀了。虽然说,来瑱试图割据襄阳已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但是不管怎么说,最后迫于各种压力,来瑱还是来到中央政府报道。在这种背景下,唐代宗依然杀了来瑱,让仆固怀恩多少有些没有信心。

所以,仆固怀恩就来瑱为借口,说自己怕死不敢到中央政府报道。事情走到这一步,仆固怀恩已是越陷越深。紧接着,在吐蕃大军攻入长安城时,代宗皇帝狼狈出逃,在这种关键时刻,仆固怀恩却一直按兵不动,有意无意等着看皇帝笑话。这样一来,仆固怀恩罪过就更深了一层,因为这似乎证明仆固怀恩就是盼着皇帝倒霉!

在这种背景下,唐代宗再也不可能原谅仆固怀恩。所以,在他返还长安城之后,就把闲置在家的郭子仪放了出来,并开始以武力来解决仆固怀恩。最终,仆固怀恩一败再败,不得不狼狈的从山西逃离,逃走的时候,只有三百人跟随。

5

仆固怀恩,看这名字,少数民族的,他是铁勒仆固部人,铁勒九姓之一,突厥后裔,唐朝肃宗、代宗时期的中兴名将,唐肃宗时期绘像凌烟阁排名第一。

当年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分,仆固怀恩先祖们跟着唐军灭掉了东突厥,唐太宗在今天的内蒙古北边一片区域,设置了燕然都护府,下辖着六府七州,仆固部世代镇守金微都督府,仆固怀恩就是世袭的金微都督府都督。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很快攻占了洛阳,打得唐廷措手不及,当时正在家里丁忧的郭子仪被强制启用,率朔方军征讨叛军,仆固怀恩领着回纥兵担任左武锋使,这一打就打了8年。

仆固怀恩曾抗击安史高秀岩部,打败薛忠义部,大破史思明部,在收复长安城战斗中斩敌六万首级,又大破陕州叛军,收复东都洛阳等等。

《旧唐书》记载,在众多对叛军战斗中,怀恩功居多,所到之处,常为先逢,坚敌大阵,必经其战,勇冠三军,其间不惜嫁女儿到回纥借兵平叛,他们家族在为唐廷战争中有46人为国殉难,名副其实的满门忠烈。

所以唐廷给了仆固怀恩极高的政治待遇,只要是顶级的大官都给任上,节度使、大元帅、左仆射、中书令、太保等,只要是顶级的头衔都给封上,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丰国公、大宁郡王,能有的殊荣全给上,绘像凌烟阁第一,入太庙、赐庄、赐宅什么的,无所不尽其极。

但就是这样一个忠臣、忠臣,竟然瞬间叛变了?

缘由,还是之前说的,嫁女儿到回纥借兵一事,当年安史之乱打得太难了,为了能合纵讨难,仆固怀恩前后嫁了3个女儿到回纥,《资治通鉴》记载,“远嫁外夷,为国和亲,荡平寇敌”。

仆固怀恩位高权重,握有军权,又联婚回纥,于是就引起了朝廷的猜忌,当时安史之乱已平定,但朝廷已变样,皇帝开始信任宦官,郭子仪、李光弼先后被夺了兵权,另一大将来瑱被宦官杀死。

朝廷中有人说仆固怀恩勾结回纥企图自立,仆固怀恩本想进京解释,但被众人拦住,因为另一大将来瑱去京城后,就被抓起来赐死,鲜明的例子,时任尚书右丞颜真卿出面调和,谁知越描越黑,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锡还被杀了。

于是唐廷要接触仆固怀恩的兵权,被拒绝,于是唐廷派兵来攻打,仆固怀恩不想束手就擒,率部与回纥合兵一处,被逼造反,不久病死于鸣沙。

唐代宗后来也知道了,是自己误会了仆固怀恩,《资治通鉴》记载“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这事儿挺滑稽的,那么相信的安史反了,打了8年,那么信任的一堆节度使也反了,泾原兵变打了6年,而被逼反的仆固怀恩,一仗未打。

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怎么说呢?

不过过程如何,仆固怀恩最终1确实是叛唐了,这就说明唐朝皇帝的怀疑有道理。

仆固怀恩的家族,是铁勒九大姓之一“仆骨部”。

铁勒属于突厥语系,有一定白人血统,后来成为回纥,现代裕固族、维吾尔族的祖先。

仆固怀恩在唐太宗时期投靠大唐,成为唐朝的一份子。

安史之乱时,仆固怀恩随郭子仪作战,任朔方左武锋使,骁勇果敢,屡立战功。又与回纥关系良好,曾出使回纥借兵,并嫁二女与回纥和亲。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家族中有四十六人为国殉难,可谓满门忠烈。平乱之后,仆固怀恩率朔方兵屯汾州(今山西汾阳)。


然而,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古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仆固怀恩同回纥关系非同一般,比如他将女儿嫁过去,显然不仅仅是借兵这么简单,而是试图结盟。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奉命送回纥可汗回漠北,监军骆奉先误信辛云京的谣言,竟向朝廷诬告仆固怀恩与回纥勾结。

此时仆固怀恩立即派人解释,代宗遣宰相裴遵庆前去慰问,表明自己绝对不会相信谣言。

然而,此时仆固怀恩却认为回去有危险,竟然就造反了,反而真的勾结回纥攻打山西。

结果被唐军击溃。


可见,仆固怀恩确实是有造反的意图和计划,不然就算立即想要造反,他也没这个本事。

到了广德二年(764年)十月,仆固怀恩竟勾结吐蕃、回纥,三十万大军兵犯晞州、奉天,震惊长安,郭子仪率兵抵御。

到了永泰元年(765年),九月,仆固怀恩声称代宗去世,再度引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剌等部总共数十万人来犯,郭子仪率兵抵御。

此次敌人众多,大唐差点就要遭遇灭顶之灾。


然而,仆固怀恩突然死去,导致这些异族群龙无首,最后被郭子仪兵不血刃搞定了吐蕃、回纥大军。

可以说,仆固怀恩仅仅被大唐怀疑,就真的造反,而且连续多次造反,这不符合逻辑。

唯一的解释是,仆固怀恩真的就准备造反。

7

仆固怀恩是我国历史上的铁勒族人,当时的铁勒族算一个多部落的集合体,并不单单的是一个民族,总共有九大姓氏,仆固就是其中之一。

在唐太宗时期,早年的仆固怀恩还当过兵,也追随过当时的著名将领王忠嗣和安思顺,当时的仆固怀恩在当兵的时候,就已经初步崭露头角。

正好赶上当时的安史之乱,跟随郭子仪征讨叛军,据说在当时的山西大同地带,一举歼灭敌军七千余人。

仆固怀恩心高气傲,自然在眼里也容不下半颗沙子,当时他的一个儿子仆固玢就因为在随军作战当中,因为唐军的失利节节败退,心理上遭受了挫折,最终也因为兵败投降。

后来本以为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却不料父亲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极为不屑,亲手斩杀了自己的儿子。

当然他的另一个儿子,仆固瑒就比较厉害了,随着父亲出生入死,在敌阵当中来去自如,底下的将士也在他们父子俩的带领下,所向披靡。

就这样一位一生征战戎马,为了唐朝呕心沥血的将领,在平定叛乱的过程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来无论是在攻克两京,还是与史思明、史朝义的战斗当中,都以勇猛彪悍的性格,给予对手极大的气势压力,战功显赫的同时。

家族也有46人因此殉难,忠义烈士之多,足够证明他们家族对于唐朝的衷心。仆固怀恩也因为此前的战绩加功进爵

然而对唐朝忠心耿耿的仆固怀恩却是因为被逼无奈和落寞不甘而起兵反唐。

对整个唐朝有功,自然无可厚非,但要是受到有些人的从中捣乱,进一步挑拨离间,即使是功臣最终也不一定能够名就。

在战乱的年代,军队的实力强弱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或者国家的生死攸关,但是在和平年代就完全相反。强大的兵权反而成了篡位夺主的首要威胁力量,即使你没有那个心,但是别人难免不会怀疑。

就在安史之乱平定没多久,整个朝廷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当时在平反叛乱中立下大功的功臣,几乎都在表面上加官进爵的同时,实际上已经极大的削弱了兵权的统御力,而朝廷中宦官成了真正的权利掌控者。

最终朝廷对于仆固怀恩的不信任,让他产生了反叛的心理。

我们要明白当时的仆固怀恩所带领的军队,也就算是大唐王朝的雇佣兵,他们和唐朝的合作关系,更多的是出于战略考虑,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君臣关系,更多的是为了彼此双方的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绝对忠诚。

为了防止发生像安禄山一样的事件,所以皇帝对于当时手握重权的仆固怀恩怀疑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连后来郭子怡的兵权都被削弱。

当时仆固怀恩更愿意维护好与唐朝的雇佣关系,如果完全的俯首称臣,也就离他交出自己手中的兵权不远了。

本来衷心耿耿的仆固怀恩,就因为唐代宗的怀疑,从而导致他内心莫名的愤怒,最终也因为辛云京这位河东节度使,而让仆固怀恩与唐朝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本来就想借机削弱仆固怀恩实力的唐代宗,自然也是巧妙利用这个借口,将事情的发展推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仆固怀恩只有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是心甘情愿的接受,要么就是有血性的反叛,尽管他们家族为唐朝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现如今仆固怀恩家族势力已经威胁到了唐朝的安危,这次反叛也是被逼无奈的结果。

8

仆固怀恩,在安史之乱中,为保卫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满门46人全部死于战场,最终被代宗列为凌烟阁第一功臣。安史之乱逐渐被平定之后,有功之臣的仆固怀恩却难以终了,最终被逼谋反——原因有三:一是仆固怀恩自身气量狭小,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污蔑;二是宦官当权,迫害有功之臣;三是代宗不信任武将。

仆固怀恩在战场上是一员猛将,横扫敌军,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是一个气量狭小之人,很是讨厌别人污蔑自己。

安史之乱后,唐朝陷入大乱之中,为了迅速稳定朝局,唐肃宗急于寻求军队平定战乱。这时,作为唐将的仆固怀恩从国家大局考虑,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回纥,从而以老丈人的身份,向回纥借兵,平定唐朝叛乱。

这本是一件居功至伟的事情,但也成为仆固怀恩悲惨结局的伏笔:一个唐朝将领,做了唐朝外敌回纥的老丈人,那么对于心怀不测的人而言,仆固怀恩这就是想要串通回纥、意图谋反啊。仆固怀恩也一直考虑着这个问题,于是凡是与回纥沾边的事情,都一律回避,躲着点总没错吧。

恰巧,这是安史之乱的领头人史思明,在穷途末路的时候,决定引诱回纥侵犯唐王朝。于是,史思明告诉回纥可汗,唐朝已经到了奔溃的边缘,快来侵占唐朝吧。可汗一听,感觉这是个大好机会,于是亲率十万大军,进犯关中。

这一下,唐代宗甚是震惊,连忙派人与可汗接应。接应的人说,唐朝现在已经基本平定了战乱,郭子仪、李光弼都是骁勇战将,足以抵抗回纥的进攻。可汗一听接应的人如此说,心下有些狐疑,决定要亲自见见自己的老丈人仆固怀恩,毕竟亲戚一家人,会告诉我老实话。

但这时仆固怀恩根本不敢前往见回纥可汗。因为仆固怀恩自己心里清楚,自己作为回纥可汗的老丈人,此时前去,必定会背上通敌叛国的罪名。

这时,唐代宗也意识到了仆固怀恩的困境。于是授予仆固怀恩丹书铁券,同时下诏催促他前去谈判。虽有了这些东西,但仆固怀恩还是害怕,害怕自己之后会因此事而被猜忌,但仆固怀恩毕竟是效忠于大唐的人,从国家大义来看,仆固怀恩还是硬着头皮去了,豁出去了。

见到回纥可汗,仆固怀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自己的女婿说的服服帖帖的,最终回纥可汗向唐代宗表示,回纥愿意与唐朝永世修好,同时帮助唐朝消灭史思明叛乱。仆固怀恩亲赴虎穴,成功和谈,不费一兵一卒,退去回纥的十万大军,解了唐朝的战乱之灾。

仆固怀恩此举立下了大功,受到唐代宗的褒奖。但仆固怀恩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宦官鱼朝恩等人,以仆固怀恩与回纥交好为由,诬告仆固怀恩意图谋反。仆固怀恩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面对这些的猜忌、诬告,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决意反抗!

反抗的结果是,当权的宦官进一步迫害仆固怀恩。

广德元年,仆固怀恩护送自己的女儿、女婿回回纥。老丈人送女儿、女婿回回纥,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恰恰、有个监军宦官骆奉先竞向朝廷诬告仆固怀恩要意图谋反。这下仆固怀恩有一万张嘴也说不清了,心里委屈死了。

于是,代宗派宰相前去安慰仆固怀恩。仆固怀恩一见宰相,就痛哭流涕,说自己的委屈现状。宰相便为仆固怀恩出了一计,说只要仆固怀恩你只要到朝中做官,那么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啊。

仆固怀恩一听,感觉的确是个好主意啊,自己离开封地,直接呆在皇帝旁边,那怎么可能造反呢?但这时,一个副将阻拦了他,说仆固怀恩你去了京城,完全就是被待宰的肉,宦官想杀你就杀你。仆固怀恩,顿时从美梦中惊醒,决不能这样。

无奈之中,仆固怀恩害怕混了头,竟然派自己的儿子去攻打唐朝的另一位名将辛云京。代宗对待此事,心中也是很无奈,询问颜真卿对策。这颜真卿倒是出了一个妙计,让郭子仪去平定仆固怀恩的部下,仆固怀恩的部下本是郭子仪的旧部,郭子仪一出面必定能平息仆固怀恩动乱。

果然,仆固怀恩的部下、因为郭子仪的出现,迅速停止作乱了。最后仆固怀恩被完全孤立了,没有将领跟着仆固怀恩了。这时,仆固怀恩意识到自己已经穷途末路了,马上就要被杀了,决定奋力一搏、联合回纥进攻唐朝。就这样,一个原本忠心唐朝的好将军、仆固怀恩造反了。

仆固怀恩造反之后,他的母亲愤怒异常,大声责骂这个狗儿子要造反,还准备要杀了这个儿子。仆固怀恩面对自己效忠的唐朝,是又羞又愧啊——自己效忠唐朝,被宦官污蔑,最终不得不反叛,如何对得起已经为唐朝死去的家族忠烈?

最终,在羞愧之中,在回纥进犯唐朝的战争中,突然暴毙。死后,代宗十分可惜这位将领,但可恶的宦官、毅然决然将仆固怀恩列入了叛臣传。

9

仆固怀恩是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功劳仅次于郭子仪、李光弼的中兴大将。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出生入死,忠心耿耿。可是,“安史之乱”平定以后,他竟然把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剌等边关少数民族十万大军引进关来,起兵反唐。

(仆固怀恩)

本来忠心耿耿的仆固怀恩,为什么会走到起兵反唐这样一步呢?

说仆固怀恩对大唐忠心耿耿,一点儿也不夸张。

他虽然是少数民族,但是,自从他作为仆固部,随着铁勒九部投奔唐朝以后,他对唐朝一直都非常忠心。

“安史之乱”爆发后,仆固怀恩立刻赶往灵武,和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帮助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在此后的战争中,仆固怀恩驰骋沙场,九死一生。好几次,都差点把命搭在战场上。有一次,甚至抱着马肚子渡过河,才捡回一条命。虽说仆固怀恩活了过来,但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整个仆固家族有多达46人为国捐躯。说仆固怀恩满门忠烈,一点儿也不为过。

最能体现仆固怀恩忠心耿耿的一点,是在与同罗(同罗本来是铁勒部的一支,在“安史之乱”中,支持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战争中,他的儿子仆固玢打败后投降了安禄山叛军。后来寻到机会,终于逃了回来。他儿子的这种做法,可以称得上是反正,可是,仆固怀恩却对他儿子曾经的叛逃行为非常愤怒,竟然做出大义灭亲的举动,把这个曾叛变的儿子当众斩首。

就此一事,便可以看出仆固怀恩的忠烈程度。

(安史之乱)

仆固怀恩对大唐最大的贡献,是他送出了三个女儿,与回纥和亲,使得回纥成为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大唐王朝可以依靠的一支重要的少数民族力量。

那么,既然仆固怀恩对唐朝那么忠诚,他为什么最后却竟然反叛了唐朝呢?

其实,这就要说到“安史之乱”之后的政治格局了。

“安史之乱”被平定,自然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平定以后,出现的问题更多。皇帝对手握重兵的大臣不信任,想要削夺他们的权力,但是又不敢削夺他们的权力。因为如果削夺他们权力的话,害怕引起他们的反弹,引发新的“安史之乱”。

同时,当皇帝不相信手握兵权的藩镇的时候,他们就只能选择相信太监。在他们的心中,太监是离他们最近的人,因而也是他们最信任的人。又因为太监没有掌控兵权,因此,皇帝觉得太监不会有什么危险,因此放心地把权力交给他们。

而当太监拥有权力以后,他们就会凭借自己的好恶,在皇帝面前说藩镇的好话或者坏话,从而左右皇帝的判断。

当时,仆固怀恩为了促进回纥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回纥的登里可汗。“安史之乱”的后期,史朝义引诱登里可汗,说唐朝已经分崩离析了,让登里可汗帮助自己打江山。

(唐代宗剧照)

登里可汗信以为真,带着十万大军打到边关来。大唐赶紧派人前往慰问。但是,登里可汗却说,他不相信唐朝使者说的,他要听他的老丈人仆固怀恩的一句话。如果仆固怀恩说大唐没有分崩离析,他就相信。

登里可汗说的话,虽然是合情合理的,却不知道,把仆固怀恩给难住了。仆固怀恩要是答应去见登里可汗,就有通敌的嫌疑。闹不好,会被人认为登里可汗是他引进来的。如果不去见登里可汗,登里可汗肯定不会退兵。

但是,从大局来考虑,同时在唐代宗发放“免死铁券”的情况下,仆固怀恩最后还是选择去见登里可汗。并且在登里可汗的要求下,护送登里可汗回国。

哪知道仆固怀恩一回来,就被怀疑上了。有人可能会说,不是有“免死铁券”吗?其实,“免死铁券”有什么用呢?仆固怀恩手握重兵,又与强大的回纥有那么亲密的联系,这本身就是一件让唐朝皇帝胆战心惊的事情。再加上朝廷中有宦官骆奉先、鱼朝恩造谣,同为边关守将的辛云京、李抱玉为了挤走仆固怀恩,诬陷仆固怀恩与回纥勾结,因而更加激起唐代宗的怀疑。

唐代宗想让仆固怀恩进京,但是仆固怀恩怕被杀,怎么敢呢。不仅如此,仆固怀恩气不过辛云京,还派儿子与辛云京打了起来。

最后,还是郭子仪出面,才平定了动乱。

但是这样一来,唐代宗更加怀疑仆固怀恩,继续想夺去仆固怀恩的兵权。而仆固怀恩更加担心,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把回纥等大军引进来。朝廷不得不又派郭子仪前往抵挡。

仆固怀恩做了这件事,是他心里崩溃的结果。他其实自己也不想这样做,同时,这件事也招到了家人的反对。他的母亲提着刀跟着他追,要杀了他。最后,仆固怀恩暴死在鸣沙。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10

仆固怀恩是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是跟郭子仪、李光弼齐名的唐朝中兴三杰。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仆固怀恩出生入死,战功显赫。可是,“安史之乱”平定后,他却走上了与唐朝为敌,通敌卖国的道路,成了历史的罪人。


怀恩的造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文化方面的原因不容忽略。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不能说他一开始就有反心,主要是因为安禄山和大唐没有民族认同感,没有忠君思想。

在他们心中,自己和大唐的关系是主仆或者兄弟关系,合得来就聚,合不来就散。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仆固怀恩也是这样,他没有受过儒家洗脑,脑子里没有三纲五常的观念。

三纲五常是什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君要臣死,臣就闭上眼把头伸过去。是要大臣做岳飞那样宁愿冤死也去反抗的忠臣。但仆固怀恩不懂这些,也不认同这一套。

要知道开始的时候,仆固怀恩和唐朝的关系更像是雇佣关系。在仆固怀恩心中,自己和唐朝皇帝的关系始终不是父子,君臣的关系.


仆固怀恩遵循的是那种你好我也好,两好隔一好;你孬我也孬,你不仁我不义的江湖法则。你对我好,我就可以把肉割给你吃,你辜负了我,我可以吃你的肉。

仆固怀恩的第一个雇主或者知己是郭子仪,而唐朝皇帝是知己的主人。他为唐朝皇帝出生入死,其中很大的成分是报郭子仪的知遇之恩。

当自己的知己郭子仪被朝廷剥夺兵权后,仆固怀恩心生怨气,觉得唐代宗不够意思。

在此之前发生的一件事已经让仆固怀恩对代宗不感冒了。那是安史之乱还没有完全平息的时候,回纥的军队忽然出现在大唐边境,对长安构成威胁。

唐代宗命令仆固怀恩出使现场,找回纥首领谈判,也不知道两人聊了什么,之后回纥不打了,还和唐朝的军队一起进攻洛阳。是什么原因,使回纥这么听仆固怀恩的话,这次意外使唐代宗深信,假如有一天仆固怀恩要是和与勾结,那影响可比安禄山他们厉害多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皇帝对仆固怀恩的怀疑传到仆固怀恩的耳朵里,他心里的怒火藤地一下子就窜起来老高。好你个小李子,我为了解除你的威胁出生入死,而你却怀疑我。。。

而导致仆固怀恩和朝廷矛盾爆发的导火索,是仆固怀恩的死敌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当初,仆固怀恩在安史战争结束后率军送参战的回纥人回国。在经过辛云京的辖区时,辛云京根本就不鸟这个仆固怀恩。不仅没有毕恭毕敬出城迎接,反而关起门来让仆固怀恩吃了个闭门羹。

河东军的这个举动,导致在战争中屡有摩擦的两大军阀的矛盾白热化,而唐代宗在处理双方矛盾的时候态度有失公正,进一步加重了仆固怀恩的离心倾向。

他不知道,此刻的唐朝的皇帝已经把他当天下最大不不稳定因素,要对他开刀了。皇帝的方针已定,少的只是一个借口了。而河东节度使和朝中掌权的宦官以及一部分大臣对仆固怀恩谋反诬告只是一个导火索。

于是,仆固怀恩前脚刚回到自己大本营,后脚宰相裴遵庆就来了,他对仆固怀恩说,有人告你谋反,皇上要你回朝表忠心。


仆固怀恩心想,我一家为了平定叛乱死了几十口人,连儿子的命都搭进去了,还不够忠心吗?这皇上明摆着是不信任我了。我要是进京还有好果子吃吗?但我要不去,那不就是违抗命令吗?这皇帝太不够意思了。罢罢罢,反了吧。

公元764年正月,仆固怀恩决定和唐朝皇帝分道扬镳,公开撕破脸皮发兵攻打河东军。

但仆固怀恩打仗再厉害充其量只是个打工的材料。他的谋反只是被逼无奈,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所以虽然来势汹汹,但根本就成不了什么气候。朝廷早就对此胸有成竹,所以郭子仪出山后,仆固怀恩兵败如山,抱憾沙场。像仆固怀恩这样的只会打仗不懂政治和权术的人,不可能有郭子仪那样的好下场。仆固怀恩的结局,从他选择和大唐合作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