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时候明知道冬季快来了,为何不准备棉衣?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时候明知道冬季快来了,为何不准备棉衣?

2020-11-16 00:31阅读(59)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时候明知道冬季快来了,为何不准备棉衣?:实际上,德国高层的指挥部成员早已意识到了冬季的寒冷,但都没有重视以下几点——苏联领土的广袤;多

1

实际上,德国高层的指挥部成员早已意识到了冬季的寒冷,但都没有重视以下几点——苏联领土的广袤;多雨而泥泞的秋季;境内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还有苏联人抵抗的决心和高效的国防动员能力,貌似无穷无尽的战争潜力,这几点,把本来用“闪电战”速战速决的德国军队硬生生的拖到了俄罗斯最强大的武器面前——严冬。据资料显示,1940年-1941上半年,苏联的情报人员分析了德国的羊毛制服产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认为在41年底之前德国会比较安静,因为,苏联的严冬是所有侵略者最大的敌人。事实上是,人家德国觉得用踏平西欧的那个模式,精锐的装甲部队大纵深穿插,夏秋两季就可以完美解决了,攻下苏联全境,再回德国过圣诞节还来得及。

的确,在较为干燥的初夏,德军势如破竹,在苏联较为发达的西部,基础设施好的东欧大平原上,经过西欧战场洗礼的德国坦克集群可以用30多公里的时速进行大纵深穿插,从而有效撕裂苏军阵线并破坏指挥体系,打得苏联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整个装甲部队的运转速度非常快。然而,进入秋季,在苏联腹地,整个德军发现,这些闪电般的装甲部队,越来越迈不开腿了.....
第一、苏联多雨而泥泞的秋季+境内落后的基础设施,极大的拖延了德军机械化部队的前进效率。

对比一下德国闪电战的威力,我们容易发现,“闪电战”的威力多爆发在西欧,中东欧的波兰、捷克等国和波罗的海沿岸诸国,和苏联的欧洲领土范围内。比如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德国稍一发力,高卢雄鸡就倒下了,只抵抗了39天,丹麦至抵抗了4个小时,这些国家地区气候适宜,工业化程度高,公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特别适合装甲部队快速行进。

三十年代末的法国就已经有了高速公路

但是,随着战线的不断深入,进入到了苏联落后而广袤的腹地,柏油路非常稀少,交通基本都是大土路。这样糟糕的基础设施到了夏秋多雨时节和寒冷的冬天简直致命,雨雪之后,这种乡村土路被车轮或者履带一压就成了烂泥,轮式车辆动不动就陷在泥里动弹不得。再加上加上持续的严寒,汽油都冻成凝胶状,不加热融化根本点不着,德军的机械化部队作战水平骤降,基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攻势。甚至前进速度远不及骡马等畜力车。可以说,苏联落后的基础设施在最危急的时刻阻挡了德国装甲部队的进攻。
第二、德国高层没有意识到,苏联领土广袤,可以最大程度吸收德军“闪电战”的动能。

举个例子,老电视剧《战争与回忆》当中有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党卫军军官跟他的情妇讲对苏联作战的计划。“这里是德国”军官指着地图上一小块黑色说。“那么,亲爱的,哪里是俄国呢?”情妇傻乎乎的问。“这里。”军官指着图上剩下的一大片绿色说。“天啊,天啊。”情妇大惊失色:“元首看过这份地图了吗?”

第三、补给线太长,即使有大量棉衣,也难以送至最前线。

说到这,有人会问,德国是欧洲的人口和工业大国,再加上仆从国和众多占领地,能够控制的人口至少两亿,就算发现不能速战速决,入冬后再开始后准备棉衣,短时期做上几百万件也不成问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广袤的苏联,德军的装甲部队推进的越顺利,战略纵深就越广,补给线就越长。苏联和德国的火车铁轨规格不同,加上游击队经常破坏铁路线,所以后勤补给主要是走公路运输,进入到苏联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地区后,路况差,加之车辆往返自身的油耗太大,又被换成了骡马部队接着走。

因此,德军送棉衣的后勤队伍,要么就是卡在烂泥中无法前进,要么就是司机迷了路、要么就是被游击队半路抢了。

第四、错误估计了苏联人的抵抗决心。

纳粹高层过于夸大了苏联强制集体化、大清洗等运动的影响,低估了苏联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防动员能力。

比如,苏联武装力量战斗意志坚决,敢于牺牲的劲头,远远高过了德军之前的西线对手。

除了乌克兰部分地区以外,广大苏联民众的坚壁清野和顽强抵抗,也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
苏联政委是个可怕的存在,负责督战,执行《270号命令》(授权直接枪毙逃兵),专门拿手枪对准临阵脱逃者,一律杀无赦,这个情节在各类影视作品中被不断演绎,甚至被妖魔化。加之,德军的规矩是,被俘的红军政委不用审判,直接就地枪决。所以,在卫国战争中,政委的死亡率一直位居榜首,政委上战场都是抱着必死的心态,总是带头冲锋,乌拉乌拉一通鼓动,身先士卒,真正玩命打,用血肉之躯保持着苏军旺盛的战斗力。

最终,苏联的严寒除了对士兵毁灭性的伤害,也严重影响着武器的性能,枪栓拉不开、炮兵瞄准器冻坏;而苏军的武器上涂有冬季润滑油,使用非常灵活,严寒中长大的苏军是在本土作战,供给力要比德军强得多,苏军的机枪平时都披着枪套,以防冻坏,服装也更为实用。

1941年12月,德军穿着笔挺的毛呢修身制服军装在泥地、雪地里面里摸爬滚打。此时,莫斯科郊区温度已降到-40°,德军面对的是长期驻守西伯利亚,已经非常适应严冬气候的苏军。然而,赶制出来的棉衣还在几百公里外的骡车上晃悠悠........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2

一九四一年德国突袭苏联时正值六月炎热盛夏。加之德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将毫无防备的苏军打的晕头转向一溃千里,从而使希特勒信心满满的认为:完全可以在冬季到来之前拿下莫斯科结束战争。希特勒偏执的主观意愿自然不会使其想到:万一在冬季来临之前还拿不下莫斯科怎么办?所以,希特勒太过于偏执自信,从而不懂得未雨绸缪,提早准备冬季防寒服也就不难理解了。

?苏德基辅会战

一九四一年七月七日至九月二十六日,历时两个多月的苏德基辅会战结束。苏军西南方面军第五、第二十一、第三十七、第二十六集团军大部,第四十、第三十八集团军一部被德军歼灭。除布琼尼、铁木辛哥、赫鲁晓夫等方面军领导人侥幸逃离基辅外,西南方面军官兵计六十六万五千余人被俘。

进攻莫斯科的‘’第三十五号训令‘’

一九四一年九月六日,希特勒发布了代号为‘’台风‘’行动的进攻莫斯科的第三十五号作战训令。由于苏联靠近北极圈地域,故而秋冬交替来得较早。进入九月中下旬即是冷雨霏霏的时节,再加上苏联广袤的西部基本上都是沼泽和森林,道路往往为土路:遇到降雨即一片泥泞。德军虽然取得了基辅会战的胜利,但其机械摩托化部队在向莫斯科艰难跋涉的泥泞道路上领教了什么是举步维艰。




希特勒的‘’台风‘’行动彻底破产

一九四一年十月二日,德军费多尔-冯-博克元帅麾下的中央集团军群终于来到了莫斯科城下。朱可夫利用德军打基辅的两个多月宝贵时间,加固了莫斯科的三道外围防线,所以在德军进攻莫斯科时,这三道防线起到了迟滞德军进攻莫斯科的作用。一九四一年十月六日,莫斯科降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气温突然骤降至零下二十多度。没有配发防寒服的德军官兵只得裹着长大衣瑟瑟发:希特勒的偏执使其力排众议而打下了基辅,但也使其妄图占领莫斯科的‘’台风‘’行动彻底破产

3

本来希特勒是准备5月份对苏联动手的,没想到他的坑队友墨索尼里没告诉他就去打希腊,在希腊碰了一鼻子灰。墨索尼里求助希特勒,希望希特勒拉他一把。希特勒不忍他老朋友丢面子,出动12个师去帮助墨索尼里。虽然一个星期就占领了希腊,但打乱了原本5月份攻打苏联的计划,推迟了一个多月才发动对苏战争。

另一个原因就是希特勒和他的智囊团狂妄自大,低估了苏联的实力造成的。认为苏联只是一栋破房子一踹就塌了,只需要3到4个月就可以征服苏联,压根就没想到能打到冬天。

还有就是苏联的铁轨和欧洲铁轨不一样,不能通用,只能依靠汽车运输,但是苏联公路稀少,路况糟糕,战线拉的太长导致运输补给困难。所以只有8分之一的部队才穿上了冬装,导致莫斯科战役冻死冻伤30余万。

4

1941年6月22日,德国出动了190个师的兵力,共计550万人,兵分三路对苏联发动闪电式的进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正好是夏天,苏联的天气也是艳阳高照,德国人的心情估计就像朝日的太阳,热情高涨。据说开战10天的时间,德军进入苏联就推进了600公里,光第一天的战斗苏联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有800架还没有起飞就被轰炸了,这种战果让希特勒喜出望外。比想象中的计划还要快,希特勒在当时大放厥词“3个月内灭亡苏联”可见,希特勒被眼前的战果迷惑了双眼。

在1941年9月15日,德军中央军与南方军合作,在基辅共歼灭苏联66万余人,德国人面对苏联人像切西瓜一样简单。到9月30日的时候,希特勒所说的3个月时间灭亡苏联,德军集中了74个师,总计100万人,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进入10月,莫斯科保卫战正式打响。结果,莫斯科成了烫手的山芋,结局可想而知了,苏联竟然低档住了德军的进攻。当时西伯利亚寒流已经南下,苏联进入严冬。德军闪电战一旦起不了效果,越往后,天气就越恶劣。所以,希特勒狂言3个月灭亡苏联的计划泡了汤。

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苏联拖住了德军的进攻,德军在莫斯科就停止不前了。苏联的天气实在太寒冷了,由于闪电战被拖延,莫斯科受阻,德军御寒的衣服都没来得及准备。要知道500多万人的衣物,可不是小数目,想在几个月赶出来,我看也来不及。即便生产出来了,运到前线去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所以希特勒没有考虑天气这一块。假如德军被牵制住了,苏联进入寒冬,士兵面对寒冷怎么办?

一心想着速战速决的希特勒,失算了,毕竟希特勒不是神。德军由于战线太长,进入苏联以后,衣物和食物都补给不了。所以,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的战斗力因为天气原因大大削弱,这也暴露了德军一个致命的弱点。可以说,德军在苏联战场,一到寒冬根本不是苏联的对手了。因为,德国士兵太冷了,超出了希特勒的计划。希特勒准备了飞机、大炮、坦克、食物等军事装备,唯独御寒的衣服没有准备好,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脆弱的。德国人不是钢铁之躯,也怕冷啊!在莫斯科保卫战之后,德军陷入了苏联漫长的拉锯战,一步一步失去阵地,后来不仅仅是御寒的衣服跟不上,连食物都跟不上了。所以,一到寒冬德军就会损兵折将,甚至失去战斗力而投降。

5

“巴巴罗萨”计划里,冬季来临的时候,德军应该进入斯大林格勒,围着壁炉烤火了,为何还要准备棉衣呢?但是战争不会按照德军参谋的剧本发展!那是什么打断了剧情的发展呢?

一、意大利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德军计划在1941年的4月进攻苏联,在冬季来临之前,打下斯大林格勒等一些大城市,那样冬天来临的时候,德军就会在占领的城市进行补给。但是德军的“坑人”队友意大利确不省事,墨索里尼背着德军独自在北非开战,结婚十几万的军队被英国2万人追着打,进攻希腊有被围困,无奈只好向希特勒求救。

希特勒为了大局,不得不派出了得力干将“沙漠之狐”隆美尔前去解围,北非到欧洲也有好几千公里,一来一回就浪费了2个月时间,进攻苏联的时间也推迟到了1941年6月。

二、胜利让人“骄傲”。

虽然进攻苏联推迟了两个月,但是德军在进攻前期顺利,每天都能推进几十甚至上百公里。但是苏联的战略纵深太大,就这样也够德军跑几个月了。转眼间到了7、8月份,苏联的雨季来临,泥泞的道路是德军机械化部队的厄运。加上苏军的顽强抵抗,德军迟迟无法占领斯大林格勒,就这样围着壁炉烤火的幻想破灭了。战后统计,德军有22多万人冻伤,25万匹战马冻死。

二、拿破仑皇帝的“覆辙”。

历史总有其惊人的相似之处。19世纪初,法国皇帝拿破仑远征俄罗斯时就遭遇寒流失败,最终导致拿破仑帝国的覆灭。德军进攻苏联也导致了德国的覆灭。但是天气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战争胜负的天枰终会偏向正义的一方。

德军被俘照片

6

这是后勤的问题,而且战势的变化也让德国人错估了苏联人的潜力


马后炮诸葛亮谁都能当,但要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去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想法了。

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始于1941年6月,但本来的计划是5月15日,这个时间是苏联春季烂路刚结束的时候,方便德军机械部队整体推进。但这时候猪队友意大利打个希腊被反杀,德军不得不过去帮忙,这延误的一个月对很致命。

这个先不管了,德军一开始打的确实顺利,但和预想中的不一样。原本希特勒看着苏芬战争中苏联沙雕的表现,觉得这个国家一敲就死,甚至早先还认为五周内就能锤死苏联。但没想到苏军的抵抗和战争潜力那么顽强,短时间内动员的兵员数量远超德国预期。

直到8月份,虽然德军一路都推进的很顺利,但漫长的后勤线导致的补给问题已经显现,外加苏联的快速补员能力总让德国人很绝望,差一点就能掐死,但总是掐不死,这让小胡子很头大。

8月21日,希特勒决定先不管莫斯科,而是南方占了乌克兰这块,也顺便断了高加索的石油线,北边拿下列宁格勒和芬兰会师,最后方便中央集团军一波干穿莫斯科。然后大家都知道了,虽然拿下了基辅,但是也浪费了一个月时间,而列宁格勒则是怎么围都没围死。


到了十月初,德军才开始正儿八经攻打莫斯科,后勤问题这时候已经很严重了,漫长的补给线;德军缺乏油料用以运输,大多只能靠骡马;铁轨宽度不一样;苏军的游击破坏;而且还引来了要命的秋雨烂路,这更致命。

然后你就想,后勤运力有限,那么前线的弹药、油料、食物之类的肯定是优先的,而衣服什么的...优先级一定是很低的。本身德国人还指望抢占领区苏联人的衣服,但人家是一路撤一路烧,屁都没留下(当年拿破仑也是这么输的)


所以说,德国人并不是没准备冬衣,都打到十月份了怎么可能还不考虑冬季作战的需求。但糟糕的运力和前线的胶着让他们还能将运力优先服务必需品,冬衣还在后方仓库躺着呢。

7

希特勒在1941年初,就已经制定好了一份代号叫“巴巴罗萨”的计划,想在三个月一举拿下整个苏联。

其实,如果按照希特勒的原来计划,完全可以把战争提前两个月。

但是因为他的盟友意大利突然率军攻打希腊,却遭到了希腊军队的强烈抵抗,甚至把意大利打得节节败退。

墨索里尼请求希特勒进行了求援,希特勒就派了一个最精锐的集团军去增援意大利。虽然取得战争的胜利,然而,却被这场战争耽误了一个月时间。

在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才发起对苏联的全面进攻。虽然德军出动了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但是德军完全没有料到战争竟然拖到了冬天,甚至苏德战争会打了4年,直接导致纳粹最终一败涂地。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时候明知道冬季快来了,为何不准备棉衣??

一、战略性估计不足

当时,德军采取大规模现代化精锐的装甲部队大纵深碾压式进攻西欧国家,取得了压倒式胜利。

所以,希特勒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最多三个月就可以攻下苏联全境。

但是他????没有考虑到苏联独特的地理位置,苏联国土面积有多大,并且对苏联国情严重估计不足。

苏联当时除了西部发达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外,越往东部地区,道路基础设施越差,甚至都是土路。

苏联也是个具有团结精神的民族,他们作战勇猛也是由来已久的啦。

二、没料到这场战争会变成持久战

德军擅长打闪电战,在战争前期,德军的大规模作战计划实施得确实很顺利。因为苏联的西部基础设施好,德国的坦克部队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打得苏军节节败退。

德军的装甲部队快速推进,他们没有想到,苏联的地域广阔,他们推进的速度越快,战线拉得越长,敌后的战争补给线就越长。

虽然希特勒在所有的战争补给上,当时是非常充足的,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苏联的地理条件,当时的道路交通设施非常落后,苏联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地广人稀。

苏联的夏天非常短暂,当德军进入苏联腹地后,已经进入了秋天。秋天的苏联是个多雨的季节,道路都是土路,雨水混合着泥土,让道路变得泥泞不堪。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这样糟糕的基础设施下,想要快速到发动战争是不可能的了。

这还不是最坏的,1941年的秋天格外短暂,冬天提前了一个月就到来了。下雪后,被车轮或者履带压过的土路就成了烂泥路。

而且崎岖不平的土路上,到处是泥淖。

车辆的轮胎经常陷在泥淖里,这样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装备就经常堵在路上动弹不得。天气越来越寒冷,德军的机油也没有防冻液,遇冷后,汽车也常常发动不起来。

德军无法有效地发动大举进攻,这就延长了战争时间。

三、战线太长,补给跟不上

在进入秋冬季后,道路交通又不好,当发现部队急需大量棉衣时,根本无法及时送至最前线。????

因为当时苏联的铁路线被苏联红军破坏了,德军的汽车又经常陷进泥淖,最后动用了畜力,从几百公里外的战争后方送棉衣。

但是补给线太长,????德军运送送棉衣的后勤,在烂泥中行进缓慢,还有很多补给队司机迷路,或者被苏联游击队半路拦截掉。????

结果在冬季到来后,整个德军最后只有百分之一的军人穿上了棉衣。

人身都是肉长的,德军在严寒中,几乎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而且到战争最后,有几十万的德军冻死冻伤。

四、遭遇苏联人民誓死抵抗

德军刚开始攻入苏联后,曾经打得苏联军队血流成河。

由于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的大量援助,苏联有了武器,并且苏联又利用土地辽阔的优势,重建了工业生产,武器补给就不成问题。

加上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到下,民族抵抗意识非常强。苏联采用的是坚壁清野的政策,誓死保卫国家,坚决阻断德军后方的补给。

因为当时德军想在冬季前攻占苏联,所以没有提前做好军队的御寒棉衣。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尤其是纳粹德国发起的二战,给人类带来了最沉痛的伤害。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我们要永远记住战争的惨痛教训,牢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8

当时的话,德国气象部门预计说,前苏联的冬天估计会很寒冷,而且来的时间比较早,所以要求希特勒赶紧突击生产300万套棉服,武装前线的德国军队,但是希特勒说了不用,我的将军会在冬天到来之际,在莫斯科的火炉里面一起高谈畅饮。

事实上,我们去看一下整个巴巴罗萨计划,我们就会发现整个计划已经改变了很多,比如说当时三路大军的主攻目标。由于南路大军进攻受阻,遇到阻力比较大,所以紧急抽调中路大军的先锋部队,也就是装甲部队,赶紧回援南线部队,这样的话,造成巴巴罗萨计划原先设定的闪电突袭瘫痪前苏联心脏的作战计划已经失效,前苏联已经缓过气来,集结起力量打算去防守自己的首都莫斯科。

作战计划已经全盘打乱了,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希特勒看待前苏联人的那种看法,希特勒进攻前苏联只害怕一个人,斯大林因为斯大林某些做法和希特勒有一些相似希特勒也表示自己很看得起斯大林,但是一旦说到前苏联的话,希特勒曾经说过,前苏联就是一栋破烂的屋子,随便踹两脚,这屋子就塌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德国气象学家告诉希特勒的时候,希特勒会表示完全不需要生产棉服。

希特勒狂妄或者说看不起前苏联人,这是有理由的,为什么巴巴罗萨计划前期计划的太顺利了550万前苏联人几乎就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全部歼灭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任何一个国家损失掉550万人还有力气反抗吗?除了中国和前苏联还有谁能做的到?希特勒认为前苏联的国家实力已经被耗干了,前苏联新鲜的血液已经流干了,这个时候前苏联没有什么好怕的,而他的中路大军在后来进攻莫斯科的路上,看见的就是一片焦土,满面疮夷,自然而然也就认为前苏联人已经放弃了抵抗,并且开始走向了灭亡和疯狂的边缘。

所以他们的设想里面进攻莫斯科的话,只要德国的军队进入到莫斯科城,莫斯科人自然就不战而降,斯大林也直接往西伯利亚去打游击战了。

除此以外,对于纳粹德国来讲,莫斯科的路太难走了,莫斯科的冬天太难受了,要知道,1941年冬天的那场大雪,比以往的时候来的早了一个月,就这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之让帮助莫斯科的守军防卫住德国人最严厉的进攻,你如果说早来半天或者是一个多月,反正希特勒肯定是要为自己的部队准备棉衣的,因此他也就可以直接将这些棉衣给生产出来,但是提前来了一个月,谁能料得到,谁能知道天要亡他纳粹德国谁又能阻止的了。

9

进攻苏联时希特勒为何不预备棉衣?我觉得原因有几点:

1、看到苏联在苏芬战争中的低劣表现,希特勒对于德国军队的战斗力信心十足,觉得可以在冬天来临之前结束大规模进攻获得胜利。

2、为了突袭苏联的隐蔽性。德国本身是不大规模产棉花的,要是准备数百万军队的棉衣就需要大量进口,根本没法保密,一旦苏联得知消息傻子都知道德国要动手了。现实情况是苏联收到大量情报显示德国要进攻,但德国没大规模准备过冬物资很好的迷惑了苏联领导层,觉得近期不会发生战争。

3、德国国力限制。别看德国在二战中战力爆表,但实际上因为一战战败以及经济危机影响国家底子非常薄。1933年希特勒开始执政,到1941年进攻苏联,不到10年时间要弄出一只数百万的无敌军队就使得德国必须专注于重工业,德国根本没有短时间弄出数百万件棉衣的能力。

10

1941年冬,苏联遭遇了三十年难遇的极端天气,莫斯科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温度,低到零下四十度。

对于苏联人来说,那更是一个可怕的冬天。他们不仅需要经受严寒,同时,他们的国家还正遭到纳粹德国的进攻。那时候,德军的大部队,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

不过,其实对于德国人来说,那个冬天更是一个恐怖的噩梦。因为大量的德国士兵,甚至根本没有过冬的棉衣,他们只能在零下四十度的莫斯科城外,瑟瑟发抖,祈祷自己不会被冻死。

可以说,苏德战争中的莫斯科战役,绝对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役。凭借着极严寒的天气条件,苏联人最终战胜了纳粹侵略者,成功瓦解了德国军队不可战胜的形象。

同时,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也使得苏联军队树立了信心,为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的大反攻,埋下了伏笔。

(苏德战争中的德军)

那么,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本来谋划了多年,可以说准备十分充分。可是,他为什么不给士兵准备过冬的棉衣呢?

其实,早在一个世纪之前,拿破仑就已经做出了一次失败的示范,当时拿破仑的军队就有过受冻的经历。而希特勒作为一名志在征服整个欧洲的独裁者,不可能不参考拿破仑的事例。

事实上,包括希特勒在内的所有德国高层人物,都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但由于德国陆军在欧洲战场上的表现太过优秀,德国人的自信心,已经快速膨胀。

最终,希特勒进行了一场豪赌,他断定德国会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莫斯科,因此他压根就没有准备棉衣。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德国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1939年,在德国闪击波兰前几天,苏德两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成功将波兰瓜分。但随着德国在欧洲所向披靡,尤其是曾经的陆军第一强国法国,在39天内就闪电沦陷后,苏联也开始对德国产生了提防之心。

为了迷惑苏联人的视野,希特勒启动了“海狮计划”,对英国发起了著名的不列颠空战。

(不列颠空战)

与此同时,苏联情报人员收集到了一份德国1940年到1941年上半年间的羊毛制品产量报告。报告中显示,德国的羊毛制品产量,并没有上升。种种迹象表明,德国暂时不会对苏联发动战争。起码在1941年,苏联还相对安全。

不过,这一切也正是德国人想要达到的效果。1941年6月,在英国并没有被攻占的情况下,德国突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集结了550万大军,从三个方向对苏联发起了闪电入侵。

由于德国的进攻过于突然,苏联人几乎没有任何防范。因此在战争刚开始几个月里,苏联军队不堪一击,只能节节败退。而德国也抓住机会快速向前推进,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全线深入了苏联国境。

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德国还真有可能在冬季之前就拿下莫斯科。

(莫斯科战役)

不过,纵然德国的闪电战天下无敌,但也并不足以占领国土面积庞大的苏联。说起来,由于在占领西欧和中欧国家时,德国的装甲部队在公路上畅行无阻,这就让德国错误地认为,他们在苏联也能复制同样的闪击战术。

但现实却时,当时苏联国内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而且公路也大部分是土公路,柏油路少得可怜。同时,苏联又雨季偏多,一旦下雨,土公路就泥泞不堪。这对装甲部队来说,简直是灾难。

也就是说,德国想要发挥闪电战的威力,根本是不可能的。

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德军的补给,又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在战争被拖入冬季之后。

希特勒发现了问题,连忙赶制了200万套棉衣支援战场。但等棉衣到位后,莫斯科战役已经结束了。

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条件德军一样不占,希特勒在冬季之前拿下莫斯科的想法,显然注定无法实现。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