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银行也不敢说理财保本了,还敢存钱吗?

银行也不敢说理财保本了,还敢存钱吗?

2020-11-01 22:05阅读(60)

银行也不敢说理财保本了,还敢存钱吗?:谢谢邀请,我是变革家小一。银行说的是理财保本,并不是储蓄保本,所以正常的储蓄银行的风险是最低的,因为现金容易丢失

1

谢谢邀请,我是变革家小一。

银行说的是理财保本,并不是储蓄保本,所以正常的储蓄银行的风险是最低的,因为现金容易丢失或者损坏等等,携带不方便,但是用于理财产品都有比较高的风险,所以存在银行还是比较合理的,能够抵御一些风险,就算不保本安全系数也高于其他理财产品,当然存钱是不影响的。如果出现挤兑风波国内的金融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谨慎所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目前理财的方式对于很多老一辈不懂金融的人来说其实就是通过银行储蓄,这样能够确保资金安全并且有一定的回报率,之后银行理财的利率越来越少,其实也是为了支援社会发展,通过降低利率来给大家贷款,鼓励投资到实体中来,于是有了很多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现在大家更加愿意购买这些理财产品,银行储蓄的份额会减少一些。

近期,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出台了一份指导意见。该文件里出现了两个“不”: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变革家提示,这个指导意见对于普通老百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花钱买的银行理财产品,银行不再保本保收益,连保本基金也不再保本,你的钱可能亏得血本无归,而且银行可以不负任何责任。

新规的意义在于告诉大家银行也不能够完全抵御风险,但是对于风险而言,银行还是要相对第一点,这样看来未来更多的理财产品涌现,大家则不会拘泥于银行储蓄理财,开始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因为风险的边际成本在升高,而且更高的收益风险相对而言也在下降。之后金融机构将会强化资产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要高于90天,这样看来短期理财的银行市场将会消失。

之后银行工作人员再也不能说银行的理财产品保值保本,如果发生相对应的风险银行的责任将会变得比较小。

2

先说一点,并不是银行不敢说,而是国家不让说。

因为银行承诺保本理财,并不怕损失,一个银行发行几百上千只保本理财,只要大部分盈利,即使出现少数个别亏损的,银行照样可以用其他的盈利来弥补损失;而且标注保本理财更能吸引投资者,壮大规模;此外保本理财投资的本身都是低风险性的产品,安全度较高,发生损失的概率很小;所以银行并非不敢承诺理财保本,而是国家不允许。

政策法规不允许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文规定,打破刚性兑付,不允许银行在发行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过渡期到2021年(目前个别银行仍有在发行保本理财,这些都是发文之前的存量产品,无需担心,银行不是名目张胆在违规)。

PS:刚性兑付指的是理财到期后,如果出现亏损,由银行兜底进行赔付,投资者不承担损失。

那么国家为什么不允许银行发行保本理财呢?道理很简单,金融投资既然是投资未来收益,未来又是不确定的,你银行凭什么承诺零风险,且能预知未来收益?除非是银行固定存款。

长期以来,银行的理财产品都保持着刚性兑付,被认是大资管市场难以健康发展的顽疾,也被资管业内称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资管产品的刚性兑付产生了严重问题:首先、投资者享受更高收益的同时并没有承担对应的的高风险,从而吸引了大量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其次、刚性兑付预期抬升了无风险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刚兑使投资者过度追逐高收益,倒逼金融机构相互竞争抬高收益率,扭曲市场风险定价,抬高了实体经济获取资金的成本;最后、金融体系整体风险。一旦发生违约,金融机构兜底,风险积聚在金融体系中,容易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如何应对

虽然国家不允许银行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银行不会坐看原来投资保本理财的资金外流,因此纷纷力主推出了保本型机构性存款用来替代保本理财。

什么是保本型结构性存款呢?简单的来讲,买入保本型结构性存款后,你的资金资金会被分为两部分:大部分放在定期存款里做保本用,小部分投资于金融衍生品以博取高收益。

举例:

1、假设你在银行购买了一年期的1000万元保本型结构性存款;

2、那么银行在收到1000万元后,会把其中的980.9万元,拿来存在定期存款里,假设利率为1.95%,那么到期本息合计=本金+利息=980.9+980.9*1.95%=1000万元;

3、剩余的19.1万元,投资于高风险收益的金融衍生品,比如股指、期货、期权等。

这样一来,即使到期后金融衍生品投资部分全部都赔了,一年后定期存款的本息合计还是1000万元,刚好保本;如果衍生品投资赚钱了,收益肯定高于只放在定期存款。

这就是保本型结构型存款,这个产品的好处是本金无风险,不过收益率是浮动的,预期的高收益并不一定能100%拿到,要看银行的具体投资情况,这个产品可以替代保本理财,但是无法替代原来的保本保息理财产品。

总结

其实,国家不让发行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但是银行实际仍在发行这些产品,只不过产品的说明书上没有写明保本保息;投资的产品和以往类似,风险并没有增加,这类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的按时兑付率可以说达到99%,而且即使真的那个极其个别的意外让你遇见,一般也只是损失收益或极小部分本金,而不会像P2P全部都没了。

所以,为什么不敢存银行呢?

3

2017年11月出台的《资管新规意见稿》正式文件开始实施,除了对金融从业者的影响之外,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也非常大,在2018年4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这份《意见》中明确规定资产管理不得承诺保本保息,并对刚性兑付作了相关处罚规定。


因此,银行的理财不保本,不是银行说的,而是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发文为标志。

取消刚性兑付,主要是在“严监管”的大趋势下,杜绝一些投机行为,扭正一些畸形的金融活动。


试想:

如果一个理财产品无论业绩好坏、底层资金表现如何,金融机构都会按照实际承诺的兑付给投资人,那么一方面对金融机构而言,就不会再重视理财产品的设计和实际运营,以高的刚性兑付回报率来不断吸引投资者,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恶性竞争,最终很有可能的是国有银行、财力雄厚的银行不管出了多烂的产品,购买的人都会趋之若鹜;真正有创新的、优质的产品由于没有雄厚资产护航而失去市场,此举严重损害了金融市场的有序竞争,会浇灭金融市场的活力。


另一方面给投资者也带来了错误的投资观念,由于银行的刚性兑付承诺,投资者会认为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回报也是刚性兑付,对风险缺乏敬畏之心,对市场缺乏基本判断而盲目投资,后患无穷。


但是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取消了刚性兑付后,好的金融理财产品凭借其业绩和口碑,一样可以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况且,取消刚性兑付后,金融机构对产品的实际运营、口口相传、企业形象更加在意,反而会大大提升其效率。

从目前的实际表现看,除了以往投机取消的个别理财产品,多数理财产品仍表现不错。

这是大势所趋,投资者无需过分介怀。


家族财富高级研究员:金镰刀

4

资管新规出台,刚性兑付的“保本”理财逐渐退出大众的视线,银行开始推行各种新型理财产品。这样,人们是不是就不敢去银行理财了?也不尽然。



首先老百姓都不是傻子,比如说余额宝是一种货币基金,货币基金有风险,但风险到底如何,至少余额宝自推出以来,这五年之间没有出现过本金亏损现象,所以余额宝用户已逾4.7亿,总规模将近达到1.58万亿元。这就是口耳相传的作用,并且确实没出现过赔钱现象,所以大家选择信任。

而银行理财的风险性与余额宝是一个道理。选择的时候,高收益伴随高风险,如果你选择高于5%以上的产品,谁也不敢保证你的收益甚至本金会不会受损,而现在大银行的正规理财产品,收益有时不超过4%,高的也不超过5%,只比一些地方银行的三年定期利率略高一点。比如丹东银行三年定期利率为4.125%。



许多老头老太太都喜欢选择银行理财,简单的说他们害怕有意外,存三年定期不能活到那个时候,于是去选择短期的银行理财,如果选择理财产品只有不超过4%的年收益,最后兑现的时候仍然出现风险,比如说达不到收益或没有保本,那么老头、老太太们也会一传十、十传百的无限扩大,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无疑是失败的,会大大削弱人们的购买量。

由此可看,尽管资管新规出台,不再刚性兑付“保本”理财产品,但只是为广大投资者打个预防针而已。风险性还是极小的,如果连这点微不足道的收益都不能兑现,那么银行相当于自掘坟墓,人们对银行的信任度会大打折扣。

5

首先说一下个人观点,低风险理财产品不是发行人不敢说保本了,而是国家监管部门要求不能承诺保本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投资者该怎么应对?,难道不承诺保本就不理财了吗?

到底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缘自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过渡期自本意见发布之日起到2020年底。因此今后银行理财产品将不得向用户承诺保本保息。

带来的什么改变?

监管部门这样要求后,所有资管单位的委托理财产品都必须按文件要求执行,因此,今后的理财产品确实不会保本保息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低风险理财产品就没有投资价值了,用户的资金都要按存款办理了。

首先这只是监管的要求,资管单位的理财产品行者并没有改变,就像快递不承诺货物丢失赔偿,我们仍然需要网上购物一样。再说象余额宝这类的货币基金,从一开始就不承诺保本保息,由于风险很低,投资者照样进行投资,也没有出现本金损失。

投资者如何应对?

资管理财产品不只是银行理财,还包括券商的理财产品,养老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象支付宝里的定期理财产品:建信飞月宝、国寿超月宝、国有安鑫盈等等,也在此类理财产品之列。

在没有了保本承诺之后,风险将由用户自担,但是并非产品的风险等级增加了,投资者要想达到以前保本保息的效果,只需要分散投资就可以实现。原因在前一遍问答里说过,不重复,感兴趣的爬楼去找。

下面说说如何应对。首先投资者要选择正规渠道发行的中低风险资管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资金投向和货币基金差不多,但有不同期限的锁定期,也有不同的投资门槛,一般是1000-50000万元。

其次,投资者可以寻找多种这类的资管理财产品,按产品和时间进行分散,比如找到5款这类的理财产品,其中3款按工作日发行,2款按周发行,那么一个月会有3*22+2*4=74次投资机会,只要把您的理财资金按5-74次进行分散到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期限中就可以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关注理财,请关注天涯孤行者!


不是不敢,是不能。

6

资管新规落地以后,银行理财产品不得刚性兑付,也就是说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除了银行存款以及国债以外,没有哪种投资方式可以说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大家一定要正确、客观的看待此事,理财投资我们还是要做的!

  • 不保本的理财产品安全性依然很高

银行理财产品的背书机构是商业银行,安全性相比互联网理财产品来说还是极高的。全国有几千家商业银行,每家银行每年发行的理财产品少的有几十款、多的甚至达到几千款,而大家听说的到期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一年能有几款?可以说,99.9%以上的理财产品都是按照预期收益率进行发放的,如此高的安全性大家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 互联网理财不再“吃香”

常见的互联网理财方式包括宝宝类理财产品、P2P、基金以及股票投资等,它们的优点在于灵活性强、操作简单以及收益率高等,但风险系数高的缺点同样突出。尤其是进入2018年以来,不断爆出P2P平台暴雷、基金和股票一跌再跌的负面消息,相对银行理财产品来说,互联网理财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综上所述,从风险系数以及收益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的话,虽然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但是依然是性价比极高的投资理财方式之一,市场前景依然无比广阔!

7

日前,《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在人民银行牵头下,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从弥补监管短板、提高监管效能入手,立足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开展情况和监管实践,出台首个针对资管业务顶层设计的纲领性文件,将为资管业务规范发展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明确提出打破刚性兑付的监管要求,是《指导意见》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求以净值化管理模式替代之前的预期收益率模式,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其次,提出刚性兑付认定标准,出现四种情形可认定为刚性兑付;再次,明确刚性兑付行为的惩处标准,对存款类金融机构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采取针对性的惩处方式;最后,鼓励对刚性兑付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可以预见的是,在《指导意见》正式实施之后,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所有资管产品,都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从根本上说,这有助于解决投资者不清楚自身承担风险大小等问题,推动资管产品和服务加快转型,引导资管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质。不过,相比之下,银行理财产品在各类投资理财产品中,将是相对稳健的,仍然是普通投资者重要的选择。当然,银行也会发行一些针对高端客户的理财产品,风险和收益相对较高。

面对“刚性兑付”被打破,投资者要保持理性,积极面对。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并降低刚性兑付预期,在投资理财时要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根据自己风险偏好进行选择,做到“买者自负”。

8

这其实是两回事!去银行存钱,那一般都是存款。到银行去买理财产品,那是投资。目的不一样,要求的结果自然也不一样。另外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到2021年开始,所有的银行理财都不会承诺保本了。而且这个不承诺保本的提示和条款,会显著的标明,会印刷在理财协议和各类宣传文件中。

其实我们想想这个逻辑道理也是非常正确的。如果一个人去银行进行存钱,他追求的是这笔存款的安全性,并不是追求他的收益性。只不过现在我国存款是有息的,各个银行也在抢夺着各类存款,储户才将所谓的收益性和安全性混淆在一起。在国外很多银行存款是没有利息的,或者仅仅只有一些象征性的利息。如果账户中的余额过低,银行还要收取所谓的账户保管费。这就充分的展示出存款就是为了安全。国家按照国际惯例推出的存款保险保障制度,也是来充分保障存款的安全性。

而理财则不同,投资者可以去银行买理财产品,也可以去其他金融机构买理财产品,例如券商、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等。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求银行理财产品保本兑付呢?理财是一种纯粹的投资行为, 是投资者将自己的钱交付给管理公司,进行保值增值的过程。如果这家公司操作正确,值得信任,最后就给予了投资者增值回报,同时自己也得到了管理报酬。当然失败的时候,也是要划分责任,有可能管理机构要承担损失,有可能投资者要承担损失。

但是过去为了快速吸收投资者的资金,很多金融管理机构明着或暗着,承诺投资人保本或者保收益,这样就造成了很大的金融风险。当有些机构承担不下去的时候,就可能拒绝兑付或者彻底破产,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现在推行的破刚兑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资管新规的实施过程,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投资者,自己要为自己的投资负责,让他人承诺保底,其实是对自己投资最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因为无数的案例显示,最终损失形成后,没有人会为投资者的投资负责的,这几年所谓互联网创新的网贷不就是一个充分的案例吗?

未来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要再去迷信所谓哪个渠道更靠谱,而是要认认真真的去看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结构,管理人团队是否值得信任,他们是否有能力保值增值?要形成对自己投资行为的独立判断。

银行存款则不会出现这么多困扰,仍然是储户最安全的行为。, 所以对于保守型的储户来说,要去多收集信息,对于不同的银行存款产品进行比较,找出最优的存款方案,让自己的利息最大化。

再次给大家讲一下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的最简单的区分,银行存款拿到的叫利息,而理财产品拿到的叫收益。#理财大赛第三季#

如果觉得好,请给予点赞、评论和转发。

9

与存款是两码事。存款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的,基本是零风险。不保本说的是银行理财产品,不仅不保本而且还不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银行现在要推净值型理财产品,就像大家购买的公募开放型基金一样,也可能跌破净值的。

因此,社会各种理财产品那么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图个保本安全的,既然既不保本又不安全了,建议不妨购买非银行理财产品比如大型互联网公司金融推出的理财产品等。

10

你现在有点儿混淆概念的意思。所谓的银行理财不保本指的是银行的理财产品不是银行存款。

这个主要是因为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里面明确说明,以后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也就是不保本了。

其实这个是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收益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竞争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让经济更加活跃。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一般在售卖的时候都是标识这预定利率,所谓的预定利率指的就是对未来利率的预期,而不是确定利率。

既然是理财,那么就会有相应的风险产生,如果我们想要未来的收益就必须要承担风险,这个是对等的责任,因为银行通过销售理财产品拿回来的资金也是需要投资才能有收益的,如果投资没有收益,或者亏本了,就会出现不保本的情况出现,这本身就是不符合常理的。

例如原油宝事件,闪崩之后大量的投资人资金被套牢、亏损、甚至是负债,这是每个投资人应该承担的风险。

再比如你买了股票了,如果股票赔了,你总不能让人券商给你承诺保本吧。

如果未来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真的出现极端情况,所有本金赔的一毛不剩,这都是要客户自己承担的,找谁也没用。

对于存款本息和不超过50万元的,放心大胆的存吧。即使资金比较多,最低风险就是多家银行多个账户开户,然后每人每个账户不超过50万就没事儿。只要是属于银行的一般存款,都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即使银行破产了,你的存款也没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