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吊唁磕头几次?有什么要注意的?

吊唁磕头几次?有什么要注意的?

2020-10-26 18:03阅读(179)

吊唁磕头几次?有什么要注意的?:跪拜,在灵堂内跪拜是磕四个头,逝世之子女在灵位四周,来人后,别人磕几个头,逝世着子女必须回应几个头,所谓代表长辈回礼(一

1

跪拜,在灵堂内跪拜是磕四个头,逝世之子女在灵位四周,来人后,别人磕几个头,逝世着子女必须回应几个头,所谓代表长辈回礼(一般是长孙代为谢礼,直属男性和直属女性。)。

这的礼仪是磕四个头,含义为神三鬼四,给神仙磕头三个,给鬼磕头四个.在灵棚内,也就是出殡前搭建的灵堂。

不过各地白事跪拜的规矩也是有些许的差异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入乡随俗。

各种叩拜礼介绍:

(一)农村丧事24拜礼

24拜礼(三叩九拜二十四叩首,3次到香案前上香、献酒、焚金纸,九个方位叩首。)十里乡俗不同,现以前7后8 中9拜介绍如下:

主拜人先向左右司礼施礼之后,回到正位,在芦席中间站定,弯腰一揖,挺直身子,行到香案前,作揖、下跪,三上香,叩头,平身,作揖,后退一步作揖;

前7(右3,左3,中1拜):右3:迈步右跨至祭桌右角,先作揖,再下跪,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然后站起作揖,算是完成一拜之礼。接着叩头,平身,作揖。三拜之后,迈步回到香案前,作揖。左3:迈步右跨至祭桌左角,先作揖,接着叩头,平身,作揖。三拜之后,迈步回到香案前,作揖。中1拜:接着叩头,作揖,向前一步作揖,下跪,三祭酒,叩头,平身,作揖,后退三步一步一作揖;

后8(右3,左3,中2拜):右3,左3与“前7相同。中2拜后作揖,向前三步,一步一作揖到香案前,下跪,焚金纸,哭。叩头,平身,作揖,后退二步一步一作揖;

中9拜(右3,左3,中3拜)右3,左3与“前7相同。中3拜后作揖,向左右司礼施礼,孝子谢客。

其他祭拜人在主拜人三步以后原地跟拜。

共磕二十四个头,故称“二十四拜”。

(二)、短十二叩

入场先作揖打躬,跪地四叩首、起身作揖打躬、直行(路径长的话,走步时可以作揖打躬)至祭台前、作揖打躬、分次接过台案上的三炷香自左低起上扬传递至右、作揖打躬、直跪下以后接酒,(接酒是高接低传,意为祭奠亡灵)三盅酒递完,四叩首、起身作揖打躬,回身至入场地点,作揖打躬、跪地哭拜三声、四叩首、起身打躬作揖。礼毕。退场时事主家还会给你叩首道谢,假如事主陪客以你的长辈为主,这时还要回叩首表示尊重。礼节虽然繁琐,只要掌握规律也好操作,记住行步必有作揖,叩首位置和数目不错就行。

(三)、三拜

拜礼重复三次。三拜要行跪后两手相拱于地,俯首至手,重复三次。古人使用三拜礼有三种情况。一是遇特殊行三拜,以示情切;二是主人对众多客人行三拜礼,以示普遍行礼;三是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业归敬。三拜始于先秦,经过近代,至现代后较为使用。

(四)、九叩

连续三次一跪三叩首。该礼节是清代时最庄重的大礼,行礼时,先放下马蹄袖,然后跪下挺直上身,将右手伸平举起到鬓角处,手心向前,然后放下,再举起再放下,连举三次站起。如此大礼民间一般不用。仅在人们描述本地最高大礼时与“三拜” 联用,称“三拜九叩”为最高礼节.对帝王表示尊重。


2

谢谢友友的提问!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关乎人们对中华民族丧葬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我这里将我们这里有关吊唁怎样叩拜的礼数介绍给各位朋友,敬请分享。

我们这里老年人去世以后,埋葬的头天晚上和当天,都要举行吊唁仪式,俗称烧纸。

至于吊唁时磕几次头,是有讲究的。一般分为:九叩,(叩就是磕头,不是作揖。)二十四叩,三十二叩。

下面作以具体说明。

(一)、九叩最简单,故称懒九叩,只磕九个头。在第一道垫子上双膝跪下,连磕四个头,走到第二道垫子前跪下,磕一个头。然后慢慢地走到灵位前为逝者敬菜敬酒。回到第一道垫子前,跪下磕四个头,就结束了。

(二)、二十四叩,需要三道垫子。分四轮叩拜,即三一一式。每一轮都是先在第一道跪垫上磕三个头,然后分别走到第一、第二道跪垫上各磕一个头。磕够二十个头后,回到第一道跪垫前,磕上四个头就完成了。

不管是二十四叩,三十二叩,每轮都必须到灵位前配合两位站礼人员,向逝者敬菜敬酒。

(三)、三十二叩。也分四轮,即四二一式,每轮磕七个头,四七二十八,剩余四个头,最后仍在第一道跪垫上完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吊唁者分内奠者和外奠者,内奠者一般为至亲之人,需要跪在逝者棺前或骨灰盒前哭几声的。上面所说皆为外奠之人的礼数,内奠之人略有不同。九叩礼第二道跪垫就不磕了,留着棺前哭奠时磕。二十四叩和三十二叩的最后一轮的第三道不再进行,这一个头就在棺前磕。

不光磕头,作揖也必不可少。行礼前要先向古乐班作上一揖,这样表示开始,请他们吹奏。每一个人第一次跪下前,先作一个揖,走到灵位前为逝者敬菜敬酒前,要向站礼者作揖。完成礼数后,先向站礼者作揖,再向古乐班作揖,表示本人吊唁结束。

据说还有最大的礼数,是七十二叩,很少有人行过,本人实在弄不明白,敬请高人指点迷津。

这方面,俺也不懂,只是人云亦云,定有疏漏,还望见谅。

3

一般是上香后,磕头四个以表哀悼,三里不一俗,十里改规矩,应尊照当地习俗,事先于当地事主沟通,以免尴尬。

4

逝世如果是长辈应该磕四个头,若是朋友的长辈或是平辈以及同事逝世,就要鞠四个躬即可

5

我家是苏北的,我们这儿拜神佛和悼唁逝者是两种不同概念,所以方法也大有不同。

悼唁逝者是这样的:在死者的遗体(或灵位前)双脚并拢,毕恭毕正的作三个“揖”,然后跪在“拜垫”上磕四个头,最后再立起身作三个辞“揖”。

而参拜神佛和祖先,在叩头前必合手作三拜,然后再磕三个头便完毕。别看只少磕一个头,但在意义上则意义大不相同。古人拜圣人或皇上,有三拜九叩之说,意思是,一拜三个叩,三拜九叩首,而这种礼节是最高贵、最神圣的。

6

这事吧,入乡随俗,各地风俗不一样,吊唁时,提前问问主事的人,别闹笑话。

我们老家的说法是,神三鬼四人一个,

神仙牌位磕三个,比如天地神位,灶神神位

祖宗牌位磕四个

健在的长辈春节拜年就磕一个

7

吊唁时应面对逝者灵位作揖一次随即下跪磕四个头,然后起立。引吊者喊还礼,孝子们仆俯在地还礼。吊唁者也要向孝子作揖以示还礼退出。

8

丧葬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因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吊唁要磕几次头,我觉得没有标准的统一答案。

以山东寿光为例,吊唁逝者一般遵循的是清代礼仪。就殡葬日的有关祭祀而言,可分为迎门祭(名曰五福);佐祭(按亡者年龄分为拜八仙和拜四喜);路祭(名曰六合);墓祭(名曰七星落地)。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祭祀礼仪的相关程序,大家可以从不同的祭祀中得到磕几次头的答案。

一、迎门祭(跪拜次数一、一、三)

拜迎门祭的人应是儿女亲家;无儿女亲家的,可由兄弟的亲家代替。在确定祭拜人的时候,一般来说,丧事理事会则需要提前下“请谏”,并征得祭拜人的同意,在确定具体参拜人后,给于小额的物质补偿。其程序如下:

鞠一个躬(称见面礼),上香;鞠躬,跪,磕一个头(司仪给酒杯不接,拱手相让);起立,下场;上场,鞠躬,跪,接酒杯,奠祭三次酒,磕一个头,起立,鞠躬,下场;再上场,鞠躬,跪,磕三个头,起立,鞠躬。孝家谢劳,还鞠躬礼,礼毕。

二、佐祭

佐祭分为拜“八仙”和拜“四喜”,因适用对象不同,祭拜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一)、拜八仙

此礼仪适用于六十岁以上的亡者。祭拜人为亲戚、朋友和乡村的长者,比较繁琐。其程序为:

1、请主

主礼(即司仪)手持三支香请主(即亡灵),祭拜人拜香后跟进,听候主礼指令鞠躬。一般行三至五步鞠一个躬,共鞠躬三次。有时候也要看主礼人的手势,再鞠一个躬,待主礼站位后上场。

2、跪拜(跪拜次数三、二、三)

跪拜者站立供桌前鞠躬、接香、敬香(接香后双臂平伸拉入胸前,自下而上举至齐眉,上举过头,然后把香交给主礼);跪,接酒杯时拱手礼让不接,磕三个头,起立,鞠躬,下场;再上场,鞠躬,跪,接酒杯奠酒三次(接酒杯后双手举至齐眉,左手背后,右手奠三次),磕两个头,起立,鞠躬,下场;再上场,鞠躬,跪,磕三个头,起立,后退三步鞠躬。

3、送主

待主礼前行时随后跟进,三步一躬,共鞠躬三次;谢主后,主礼点燃手中的烧纸以示送主。(如主礼还礼,祭拜人应行鞠躬礼致谢),孝家谢劳,鞠躬还礼,礼毕。

(二)拜四喜

此礼适用于六十岁以下的亡者。祭拜人为亲戚朋友和乡村中老年人。(跪拜次数为一、三)其程序是:

主礼,请!上场,鞠躬,上香,跪,奠酒三次,磕一个头,起立,鞠躬,下场;再上场,鞠躬,跪,磕三个头,起立,鞠躬;孝家谢劳,还鞠躬礼,礼毕。

三、路祭(名曰六合,跪拜次数二、一、三)

此礼适合于亲戚朋友和乡村有威望的长者祭拜,其程序如下:

请,鞠躬,上场,鞠躬,上香,跪,主礼给酒拱手相让(不接酒杯),磕两个头,起立,鞠躬,下场;再上场,鞠躬,跪,接酒奠祭三次,磕一个头,起立,鞠躬,下场;再上场,鞠躬,跪,磕三个头,起立,鞠躬;孝家谢劳,鞠躬还礼,礼毕。

四、墓祭(名曰七星落地,跪拜次数三、一、三)

此礼仪只适用于女性亡者的娘家人。其程序是:

孝家请,上场,鞠躬,上香,跪,主礼给酒拱手相让不接,磕三个头,起立,鞠躬,下场;再上场,鞠躬,跪,接酒奠祭三次,磕一个头,起立,鞠躬,下场;再上场,鞠躬,磕三个头,起立,鞠躬,一旁站立;孝家谢劳,鞠躬还礼,礼毕。

祭拜时的注意事项:

1、祭拜男性亡灵,鞠躬时双手抱拳;祭拜女亡灵时双手握拳后并齐。

2、外甥施礼,舅舅收礼不还礼,左手自然下垂,右手屈小臂自外向内提至腰际,以示还礼。也可左手背后,右手半握由内向外自然外划,以示还礼。

3、跪拜时,左脚后退一步,膝盖着地;起立时,左脚向前一步,然后右脚靠拢左脚。

4、鞠躬,双手提至腰际,然后向前下方平伸,再双手拉入怀中,慢慢举至齐眉。

5、上香,右手接香,双手前伸后拉入怀中,再慢慢举至齐眉,自然下垂时把香交还主礼。

6、敬酒,接杯后双手举至齐眉,左手背后,右手奠酒三次,再举至齐眉,待自然下垂后交还主礼。

7、上下场根据距离注意调整步幅,缓步前行,转直角,走直线,凝重稳步前行。

8、集中精力,随时听候主礼指令,或鞠躬、下跪、起立、上下场等,不能抢进或自行做动作。面部表情要凝重、严肃,动作要大方、规范、自然、得体,上下场步伐缓慢、萧洒,跪立时上身保持正直和稳固,磕头双手扶地,头尽力接近地面。

古人对祭拜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这些祭拜的礼仪已经不多见了,如果不是在农村,也没有祭拜的条件,大多行鞠躬礼即可。

特别是随着殡葬制度的改革,“重养薄葬”以被当代人所接受。我们这儿人去世后,一般只有一两天的时间就要安葬,不摆席,不晏客,不祭拜,火化后于次日的上午十点前必须埋葬。丧葬文化和祭拜的礼仪也就会随之消失而成为历史。但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还是有了解的必要。但愿本人的回答,能给你带来收藏的一点价值吧!

9

吊唁,一般指,同村里的异性家族,或同学,同事,战友,老乡,朋友的家人去世,到其家中吊唁,或者去殡仪馆吊唁的一种形式。

一般情况下,吊唁时,如果自己一个人去,对方印象最深刻,从人情礼往角度来看,效果最好。在鞠躬时,旁边往往有礼仪人员喊口令“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你随口令鞠躬完毕后,对方失主要向你磕头。然后结束吊唁,去账房上礼即可。

如果集体吊唁,往往单位领导或年长者,或威望比较高的人员带队,走在最前面,其他人员跟随即可。然后三鞠躬,失主家庭成员磕头致谢。一般往往给最前面的带队人员磕头,其他人员也不要争礼。随后大家去账房随礼。如果是同一个单位的,可以作一个账单,有一人去办理即可。假如不是一个单位的,个人自己去办理。

礼金,一是由过去来往的数额定,二是根据当地的习俗随行就市,三是根据你们个人的私交来定,四是一般性关系随大流,别人多少自己多少。



10

我们这边吊唁逝者只对长辈行跪拜礼,对平辈和晚辈不行跪拜礼。

一般是这样的,到了主家之后,主人接过鞭炮花圈,客人面容肃穆站在灵前,鞭炮响时作揖,然后跪下三叩头,然后起身又作揖,扶起旁边陪跪的亲人。

整个过程要严肃,动作毕恭毕敬,以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