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怎么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怎么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2020-10-22 09:03阅读(63)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怎么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只要父母不当着孩子的面说讨好的话,做讨好的事,以身作责就行了。教育:发现此类型的孩子,老师能及时指正和

1

只要父母不当着孩子的面说讨好的话,做讨好的事,以身作责就行了。

教育:发现此类型的孩子,老师能及时指正和教导会影响他的一生。

2

你好,这里是老云心理坊,我是老云,一个爱好哲学的心理咨询师。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育儿经历和日常思考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我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今年8岁,老二是男孩,今年2.5岁。身为咨询师,我很早就开始注意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与观察,尤其是在有了老二之后。

何为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身感受的人格,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表现特征

1.敏感。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很容易因为别人的评价产生情绪波动。

2.不懂拒绝。日常生活中不会拒绝别人的请求,明明自己不愿意帮忙却无法说出“不”。

3.易妥协。一旦有争执,无论对错,都是最先妥协的那个,始终是一个好说话、温柔、不言语的印象。

4.不敢表达情绪。这一点其实是最要命的,平时不会表达也不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总是曲意迎合别人,隐忍自己的真实感受。

5.渴求安全感。特别希望能够有所依靠,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形成原因

讨好型人格形成原因是多样的,大体可分为:

1.长期受性别歧视。以女孩居多,受重男轻女的毒害,得不到应有的关怀,特别是家中有孩子多的,作为姐姐,稍不注意就会成为歧视对象。

2.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爱,物质与精神上都不易得到满足,面对生活的压力,只能忍气吞声。

3.长期受虐待。由于受不了生理与心理的痛苦打击,只能强装懂事,免遭毒打。

5.家庭环境。受父母离异、家中二胎的影响,很多孩子失去原有的关心与爱护,只能通过察言观色、强装乖巧、故作懂事去讨得长辈的欢心。

主要危害

1.没有自我。凡事都是别人为中心,为别人而活,永远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仿佛自己就是别人附属品,很少有过自己的喜怒哀乐。

2.婚恋易受挫。对女孩而言,容易遇渣男,这种例子举不胜数,明明女孩付出很多,可男方仍是不珍惜,频繁出轨。

3.报复心理重。因为从未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自己总是忍气吞声,一旦自己长大了,很容易产生报复他人、报复社会的心理,特别具有攻击性,戾气很重。

4.不会正确表达情感。长期隐忍,导致不知道什么是高兴与不高兴、快乐与不快乐、爱与被爱,总是情感表达错乱。

5.易积郁成疾。由于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多不开心、不高兴只能忍着,长期压抑很容易形成疾病。轻者有肠胃疼痛、头疼难忍,重者甚至引发癌症。

如何预防

1.和谐家庭氛围。不要总是一味指责孩子,要赏罚并重,坚持原则,尽量少在孩子面前争吵,营造一个和谐安静的家庭环境。

2.赋予责任。这对家有二宝的家庭很重要,很多家长内心是想平衡好对两个孩子的爱,但做起来总是容易失衡。建议赋予老大一定权利,家中很多事情让老大参与,包括对老二的照顾,食物的分配等等事情,逐步培养老大的责任感。

3.关注老大。这是我的一点心得,因为本身喜欢女孩,即便有了老二,对老大的关心不减反增,这样老大无形中也因为有了弟弟而高兴,从没有觉得弟弟抢了她的爱,反倒是觉得弟弟给她带来了好运(这是我闺女的原话)。

4.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情感。鼓励孩子说出心中的感受,不管是高兴也好,悲伤也罢,通通说出来,让她感受到父母是真的在用心关注她的,这样做非常有利于青春期的子女教育。

5.鼓励孩子敢于说不。这是恐怕是很多家长不敢尝试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大人们觉得可以做,但孩子们不想做的,与其让他们边埋怨边完成,倒不如让他们正确表达出“不”来,父母再跟孩子共同商量办法。

写在最后

教育子女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的事情,我们没有试错成本,所以每一步、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比如讨好型人格,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它也必然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我们真正重视起来,从一点一滴学起来、关注起来,才会在教育子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3

你好,我是徐泽旭。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你说希望避免把孩子养成讨好型的人格。看到这个问题,我就能感受到你是一位爱孩子,同时愿意为孩子终身的成长去考虑的爸爸妈妈。

先给你点个赞。

那我从以下几点来跟你分析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第一

所讨好型人格其中一个特点是,我不重要你才是重要的

这就是说,对于一个讨好型的人来说,ta对于自己的评价来自于外界。

所以如果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里,不断地告诉孩子,你是怎样的,你这样做好,这样做不好。你这样有礼貌,这样不道德。

当我们不断用这样的评价,去督促孩子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个过程很有可能就会造成ta会看重一些人对他的评价。

那如何避免这一点呢?

我们需要允许孩子去自由的感受事情

比如他和小朋友打架。我们比起去告诉他,这样你不道德啊,打孩子打人是不对的,这样不礼貌之类的。

我们也许需要去问问孩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你会怎样看待这件事情?

当你去打对方的时候,你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你有想过吗?

如果,如果现在让你想一想,嗯,打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你会怎么想?

……

这样一些启发孩子的问题,就可以避免我们去对孩子说教,同时避免仅仅按我们的标准去衡量孩子

第二

讨好型人格是不太擅长关注自己情绪的。

那也许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陪伴孩子去。帮助他能够更好的发现情绪,感受情绪,关注情绪,处理情绪

其中很好的一种方式是父母可以自我暴露。当然这么做的其中一个前提就是你对于自己的情绪是有把握,有觉知,能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孩子,今天爸爸妈妈因为什么样的事情?跟谁生气了?然后也许他就会好奇问究竟为什么呀,怎么回事啊?让他来发问,就是让我们跟孩子之间有更多关于情绪的话题。只要最后处理的结果比较正向,我们都可以分享。

甚至我们可以做一些有关于情绪的游戏。当孩子能够学会与他人去沟通交流情绪,能够让自己的情绪比较如实的展现给他人。那很多时候意味着他。他会尊重自己的感受,那么也就不容易去讨好别人。

第三

讨好型人格会很看重别人的需求,为别人做事情

那对于我们养育孩子来说,很可能会需要去教会孩子如何去看见自己的需求,为自己的需求做事情,承担起自己需求的那份责任

比如说,对于我的女儿来说,有一次她跟我哭闹,说想吃零食,然后我问你想吃什么零食,家里奶片,果泥,饼干,几种零食。

她说我不知道,于是我就没有给他拿。

当时可能她也特别想撒娇,于是呢,就哭了很久呐。我就决定我不去迎合他。

最后她说我想吃奶片,然后,我就说好,我给你拿奶片。

那这个过程我并不是为了惩罚孩子,我一直很温和地微笑在旁边。

那这个过程我希望教会孩子的就是你想要什么你自己来做决定

第四

要教会孩子学会拒绝。

我跟自己的女儿相处的过程里面,我会允许他却拒绝我很多的建议

比如说出门的时候他想拿一把雨伞,但那是个晴天。通常我们会去会去的地方也不会太晒,但她执意要拿一把雨伞。

然后我就会说,爸爸的建议是最好不要,因为今天不会下雨。

那她说不要我要带雨伞,那我就说好吧。

一路上,我也并没有去,让她一定要把那个雨伞一直是自己拿着。我有的时候也会帮她拿,不过这个过程就让他明白,她可以决定一些事情,可以拒绝我。

第五

是培养人际的界限感

就是说嗯,别人就是别人的,自己的是自己的,对于别人的事情要尊重。

那有一次我的女儿她很想去玩别人别的小朋友正在玩的那个健身器材。一开始她是想挤着坐过去,那上面有一个小凳子可以坐。

然后,我就跟他说不行啊,需要让这个小朋友先玩,爸爸可以陪着你一起等。

中间有几次说这个小朋友怎么还没有玩完。我说那确实有的小朋友玩的时间长,有的小朋友玩的时间短,我们再等一会儿吧。

那个小朋友看到我们在等她,就故意玩个很久,但是我的宝宝就跟我一起在那里等着。

我挺为我的女儿感到自豪的,因为她知道如何尊重别人,或者起码这是行为上的尊重

那大概就是以上这些,嗯,我是徐泽旭,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4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怎么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要想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最主要就要看父母现在是一个什么样型的人格,人格本身不能完全说是天赋的,但是它必定存在着一定的基因性的因素,也就是说人格是有先天生理结构的基础,再有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最主要接受的还是家庭中的氛围与风格,那么如果家长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孩子长大成人后,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可能性就占比很大了,人格当中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这个稳定性的基础就来源于父母的基因和家庭的风格,但是同样人格又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这就是后天环境影响下的结果。

人格所具备的4个特征,也就是体现出的能力、气质、性格、倾向当中包括着个体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而其中的每一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机械的总和,而是彼此紧密相连,相互依赖的一个整体,是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调节和控制作用的,这些行为的体现,如果彼此之间很协调,那么这一个人的人格体现出的行为也就正常了,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个性性的分裂而产生不正常的行为,但是这些因素的形成的的确确与家庭的教育乃至社会的教育及其环境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格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并且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更是有复杂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所产生的独特的结构构成的一个整体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孩子在家庭的成长过程当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是会对孩子有直接性的耳闻目染的影响,许多家长的行为似乎并不是非常突出性的,但是会储存在孩子的“无意识记”当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这些“无意识记”会给孩子起到很大的对待各种环境适应能力的体现当中,尤其是效仿父母的言行举止的程度会随着适应性的改变而改变体现出来。

其实在我们的教育孩子过程当中,没有必要刻意似的去培养孩子的某种人格特征,因为这些指定性的培养,基本上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而只是一时呈现行为的体现,当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认知,对待某一个环境或某些人以及问题上能够有自我的适应性的纠偏能力,而这种纠偏能力是他适应这个社会的必须,该刚硬的地方,他智慧交割到刚硬程度,需要柔弱的时候,他必然会如此的体现,这就是孩子适应性能力增强的体现,也是他自我生存的一种智慧,人格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这也是或多或少的固定而又经常的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特征,这种变化就是为了应对社会的制约性而产生的变化。

培养人格并不是像我们培养一个孩子的某种特长,比如培养孩子去学钢琴,那么这个家庭的主体,不论是父母也好还是直系亲属也好,都有很大范围性的基因存在着音乐细胞,那么这孩子的钢琴特长就有可能的形成一种音乐型的特征,当然这也不完全是与后期的培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但是前提如果这个孩子有生物性结构而形成的基础,那就有比没有生物性而形成的基础好的多。因此一个孩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格,从父母的人格特征就能看出一半,其次看孩子应对性与适应性的强弱,以及步入到社会以后的自我纠偏性强弱,尤其是孩子是否能够适应性的变化特征突出,那么孩子的人格特征也会随着孩子所适应的环境而形成。

说的直白一些,也就是每一个人的人格特性具有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也就是我们人的生物特性构成的个性形成的基础,直接影响的我们人格发展的道路和方式,并且影响着个性行为形成的或难或易,我们个性的形成,却是在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完成的,如果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的家长,这就是后天环境教育,又怎么能够去培养出一个不是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呢?如果想让孩子不成为讨好型人格,那么只有引导增强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对性格偏离的纠偏能力了。(人格也被称为个性)

5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怎么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现在有各类心理疾病患者,如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等1亿多人,这些人基本都有性格方面的缺陷,总体表现的是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自卑自责,在意别人的评价,看法眼神表情,活得很累,患得患失,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这种性格,肯定不是基因的问题,不是遗传的,是后天的环境形成的,如以前有一个50多岁的焦虑症患者,她自述,小时候,妈妈让自己干活,很高兴的接受,认真的做,做完了告诉妈妈,希望得到妈妈的肯定,但得到的总是这不好,那不行,就会心灰意冷。以后在告诉妈妈做完的时候,心里就忐忑,希望得到认可,可是得到的还是否定。

等大了,参加工作,总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别人一个不好的眼神,一句不冷不热的话,都会让她难受半天。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鼓励,发现优点就鼓励,并引导做家务,做的不好的时候也不是直接批评,而是在鼓励的时候,委婉的说出哪里不够好,怎么做才能更好,这样孩子慢慢自信心就有了,内心强大的人不会去在意别人的评价,眼神。

6

分享一下我个人经验。

宝宝现在两岁两个月。

有一次去超市玩摇摇车。她想玩那种会喷水的,喷鱼的玩具。于是,我就投了硬币,给宝宝玩一下。这时候,一个大一点的姐姐过来了,一把夺过,说这么小的孩子,不会玩。她来玩。

宝宝很不开心,一直说我的我的。但是力气不够大,被抢走了。

我直接把那个姐姐手里的喷水的玩具抢过来,说这个是我们的,不能抢妹妹的,她会生气。那个小朋友还是不肯,一直说她不会玩的,太浪费。我再次提醒,她不会玩,但也是我们花钱玩的,不愿意让给这个小姐姐玩。

宝宝后来很开心。

我觉得,父母要言传身教。要教育孩子,不愿意的说,说不,不能一味地忍让。

7

一.父母不要太强势。太强势的父母,往往对孩子有很强的控制欲,让孩子从小到大在方方面面受到父母的约束。孩子就会逐渐变得没有主见,不能遵从他自己内心的意愿说话做事,长久以往他就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找不到生活的方向。

二.父母不要把孩子听话作为爱孩子的前提条件。如果孩子不听话做错了事,受到惩罚后,做父母的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惩罚他,只是不希望他重犯错误,父母是依然爱他的。

三.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说真话,提意见。父母要养成听取孩子建议的习惯,认真对待自己孩子的意见,从小就尊重孩子,允许他们说真话,允许他们在一定规范内,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四.及时纠正孩子的讨好行为。作为父母,要留心观察自己的孩子,一旦发现他有爱讨好人的倾向,就要及时指出来,尽早掐灭讨好个性的苗头。

8

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面对孩子时候,大人要把姿态放的低一些。不要觉得自己比孩子强,而是孩子比自己强!

让孩子学会不要压抑自己,鼓励他们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并及时给足回应!

批评孩子,要给孩子解释,让他明白错在哪里,而不是莫名其妙发顿火。

孩子坚持的事情,大人也要学会妥协,对事不对人,谁对听谁的。

我是小番茄通俗心理学,关于儿童心理和育儿我有很多心得,简单而有效,欢迎关注我。

9

这个问题棒棒哒!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存在。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家长教育是主要抓手。

1,重视身教。如果家长的人格是讨好型的,孩子的人格不可避免是讨好型的。要想孩子的人格不是讨好型,家长应该自尊自爱自强,克服自己人格的讨好型。

2,创设情境。通过一些情境化教育,告诉孩子目的的达到并不一定靠讨好,靠的是专业实力和真诚人品。通过讨好达到目的,成本巨大,身心容易受到伤害。

3,学会拒绝。拒绝是一种能力。一个善于拒绝别人的人,其人格肯定与讨好型相去甚远。

10

家庭教育是我们必修的课程,我们做什么工作都要学习要考证唯独做父母不用。孩子是我们生的会有一种感觉他得听我的他属于我。如果我们把他当做抱怨的对象当做出气筒。孩子想要在家里生存下来就会去讨好父母,有多好讨好就会隐藏多少攻击。等孩子自己长大了翅膀硬了,你再向从前那样对他就会反抗了。这就是大家理解的叛逆,孩子长大了不听话了你就觉得叛逆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基本的尊重都失去了何来朋友之说。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形成讨好型人格,同时也是自卑的他没有办法做自己,没有办法选择自己想要走的路一定会责怪父母的。请做父母的不要再用领导的态度来对孩子对家人,平等尊重才能有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