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老话讲:“鱼儿露头,收竿快走”,难道鱼儿上浮后就钓不到鱼吗?

老话讲:“鱼儿露头,收竿快走”,难道鱼儿上浮后就钓不到鱼吗?

2020-10-11 07:31阅读(76)

老话讲:“鱼儿露头,收竿快走”,难道鱼儿上浮后就钓不到鱼吗?:您好,谢谢邀请!钓鱼中,经常碰到各种鱼情,有时候鱼情好,有时候鱼情差,有时候甚至鱼儿浮头

1

您好,谢谢邀请!

钓鱼中,经常碰到各种鱼情,有时候鱼情好,有时候鱼情差,有时候甚至鱼儿浮头,俗称“露头”。有句老话讲“鱼儿露头,收竿快走”,难道鱼儿露头后就钓不到鱼吗?光头不这么认为,因为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

首先鱼类“露头”的原因?

鱼类为什么会露头?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原因为水体缺氧导致,因为氧气是从水表面向水底渗透。当水域内缺氧的时候,鱼类会寻找含氧量高的水域呼吸氧气,而水面的含氧量比较高,所以造成鱼类露头(上浮)。

比如:雷雨前,天气闷热水体缺氧鱼类上浮;中午的时候水温变高鱼类上浮;温差大鱼类上浮等,这些都是水体缺氧的表现。

其次怎么分辨鱼类的“露头”?

那么鱼类浮头后怎么钓鱼呢?要确定是什么鱼上浮,因为鱼类的品种不一样,所消耗的氧气不一样,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鱼类上浮都不能钓获。

比如:白条鱼、鲢鳙、草鱼等,这些鱼类在水体内不缺氧的时候也会浮头,它们为中上层鱼类,上浮很正常并不是上浮就缺氧,上浮的时候也能钓获。

比如:鲫鱼、鲤鱼等鱼类,这些鱼类为底层鱼类,对于水体的氧气需求比较小,一般不会上浮。如果出现上浮的话,那么就是水体缺氧的表现。还有一种情况下,鲫鱼上浮吃水草,这种情况下并不是缺氧,对于垂钓影响很小。

最后鱼类上浮后怎么钓?

并不是鱼类上浮后就钓不到,根据鱼类上浮的原因,更改垂钓方案,不能说一定收获好,最起码不至于空手而归。

比如:鲫鱼上浮后,证明水体确实已经缺氧,钓底的话很难有一个好收获,可以搜索鱼层钓浮,也会有所收获。

比如:水体缺氧的话,钓底没有鱼,也可以更改目标鱼,浮钓白条鱼或者浮钓鲢鳙,不再仅限于钓鲫鱼。

光头总结:在台钓没有推广之前,钓鱼的饵料一般为蚯蚓、面包虫等,也就是传统钓,传统钓主要是钓底,鱼类露头后钓底很难有一个好收获,因为鱼不在底。但是使用饵料钓鱼的话,钓底鱼不吃钩可以钓浮,甚至更改目标鱼都是可以的,您觉得呢?

2

古人在生活实践中,将所见、所闻、所感总结成各类简短话语,得到广泛流传。细细品味,的确有一定的道理。正如钓友问题所讲“鱼儿露头,收竿快走”,同样如此。那么这种情况如何解释,又该怎么施钓,本文以此为起点,一窥究竟。

“鱼儿露头,收竿快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鱼儿露头,顾名思义是说鱼儿离底上浮或浮出水面,严重时站在高处观察,鱼头部翘起,紧贴水面,大嘴不停地张开、闭合。不难看出,此时的鱼缺氧难耐,再接着扬竿,恐怕难有好鱼口,不如收竿回家。鱼离底上浮的情形,除去冬季、早春个别时间段,阳光辐射增强,中上水层水温提升,引起鱼上浮外,其他大部分多发生在夏季阴雨天气。这是因为夏季,气温低、水体溶氧量不足,再遇到阴雨天气,大气中水蒸气增多,气压进一步降低,河流、湖泊的溶氧量再次减少,活跃在底层的鲫鱼、鲤鱼等,因缺氧被迫离底上浮,甚至浮头。农村的鱼塘,水面小、水浅,周围又有许多建筑物,空气不怎么流通,所以夏季鱼塘经常出现大片鱼集体浮头的情况。小时在鲁西聊城农村,不时遇到,引得小伙伴围观。

除去离底上浮外,水体缺氧不断刺激鱼的中枢神经,抑制效果显著,此时的鱼活性低,摄食欲望减少,上浮后不怎么游动,这是为何鱼上浮时,鱼情不佳的关键原因。

那么如何施钓呢?

遇到鱼群离底上浮,状态不佳时,再奢求鱼口迅猛,连竿、爆护恐怕不现实。此时更应期待有鱼口,尽量能把鱼提上岸。那么有哪些技巧呢?

首先寻找鱼层。鱼离底上浮不假,但上浮到什么程度,并不清楚。需不断调整钩饵位置,通过鱼的吃口频率确定。一般先钓离底,即钩饵距离水底10公分左右的位置;然后下拉浮漂20公分的长度,再次扬竿试探鱼口情况,如此反复,直至钩饵有稳定的鱼口出现为止。但有些情况下,特别是投掷窝料或频繁抽窝后,加之鱼的耐氧性的差异,导致各个水层都用鱼群的活跃,所以这时再执着于一个鱼层,有可能错失许多鱼口。此时可采用飞铅钓浮,不改变原有线组,只是将铅坠上拉10-50公分的长度,这样钩饵入水后,不再迅速就位,而是以浮漂为中心做大摆钟运动,下落速度缓慢,在各个水层都用一定的停留时间,鱼截口的几率大增,同时饵料的动态效果也能吸引鱼的注意。

其次是饵料。此时的鱼活性不佳,因此饵料应蓬松提高适口性,不建议多度雾化,粉末饵散落水底造成浪费,却不起诱鱼效果。可适当添加一些果酸、麝香粉等小药,比如麝香粉,可有效增强鱼耐低温、耐低氧的能力,促进它的摄食果酸则有类似开胃促食的效果,在夏季得到广泛使用。

最后是钓位的选择。钓鱼人清楚,鱼在湖泊、河流等自然水域并非均匀分布,阴雨天气更明显。鱼有趋利避害的天性,哪里溶氧量丰富,哪里容易有鱼群聚集所以光水区、下风口、水口处的两侧等这些溶氧量突出的水域,经常有大鱼逗留,这也是“兵家必争之地”。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在水草处扬竿,应刻意避开水草,特别是过于密集的位置。这是因为水草缺少阳光照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反而释放二氧化碳,更不利于鱼的呼吸。

写在后面

鱼缺氧离底上浮或浮头,本身不是钓鱼的好时机,这是尽可能采取措施,获得较多的吃口。如果效果不佳,只能来日再战,毕竟很多情况下,任何措施都无济于事,这点钓鱼人都清楚。

原创:老高

3

哈喽钓友你好,很有幸看到了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以个人观点,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关于你提问,“鱼儿露头,收竿快走”,难道鱼儿上浮后就钓不到鱼吗?这句话乍一看。

被钓起的鱼儿

似乎让人有所不理解,鱼上浮了就不能钓鱼了?从字面看似乎就是露头而已,而实际!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鱼上浮不仅仅是水温发生了变化,而是鱼生存的环境改变了!

比较关键的就是水中的氧气量不足,不得不让鱼露出水面。鱼在水中也比较迫切需要氧气,如果氧气不够充足,其活动量和食欲就会下降,垂钓起来就更难!

上浮的鱼儿

当然你看到这里肯定会问,鱼上浮了在吸氧了,那么鱼活动量应该大啊!理论是这样,但实际当中鱼还是不舒服,就好比人一般。天气炎热的时候不喜欢吃热饭,就喜欢吃凉的,就是给肉吃都不喜欢,此时的鱼儿也是这样的状态!

如果钓友执意垂钓,那么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当然除了这点还有一个关键!鱼在水边的时候,我们虽然可以选择钓浮,但是鱼就饵比较难。这样一来给垂钓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与其这样的话,倒不如不钓!

钓鱼

一般能出现鱼上浮的季节,大部分都是天气比较闷热的时候,夏季和秋季比较常见。既然钓鱼难度这么大了,而且还不一定能钓到。综合上述所有,自然是不建议钓友垂钓了!希望上文回答,可以帮到你!

4

鱼是水中的精灵,虽然承受着大自然的宠爱,但也是受到大自然的制约,尤其是天气条件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鱼就会出现上浮的现象,此时可能对作钓不利,也就是老话讲的:鱼儿露头,收竿快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鱼上浮的,又该如何去钓浮头的鱼呢?

导致鱼上浮的原因

1,鱼的趋温性导致的

鱼是变温动物,虽然能调节自身体温来适应周边环境,但在万不得已之前是会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水稳层,尤其是在温度不均匀的时候。比如:现在的秋季,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早晚温差过大,当晴天太阳出来的时候,水面上层的水温最先上升,底层的鱼就会出现上浮的现象。这在冬季和春季交替的季节最容易见到。



2,鱼的趋氧性导致的

虽然鱼在水里生活,但也是需要呼吸氧气的,所以水中的氧气含量多少就决定了它们的活性大小了。那么气压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了,高压的时候能将更多的氧气压入水中,水体溶氧量大鱼就欢腾;当气压低的时候,底层肯定缺氧,鱼没有充足的氧气就会往水上层游去,甚至是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3,鱼的趋食性导致的

吃是万物永恒的话题,鱼在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找吃的,所以哪里有食物哪里就有鱼的身影,当一些新鲜的食物被风或者雨水带到水域里的时候,通常是先会漂浮在水面上的,那么鱼就会游到水面来捕食,自然就是我们看到鱼上浮的现象。现在处于秋季,马上就是鱼类觅食的高峰期,很多时候水底的食物已经被吃完了,那么就只能等新的食物飘落在水面上,鱼儿就会浮在水面等着食物的掉落。


如何钓浮头鱼

1,先了解浮头原因再施钓

有的时候浮头不一定是好事,但也不一定是坏事,当鱼儿因缺氧而浮头的时候,那么就不好钓了,但是如果鱼因为食物而浮头,我们就可以投其所好钓浮即可,甚至是在因温度变化而上浮,只要当它适应了所在水温,也是有机会将其钓获的。


2,改变作钓方法

搞清楚上浮原因之后,那么下一步就要确定鱼层了,并在钓法上作出进一步的调整,通常情况下都是钓离底或者半水。至于是离底多少,就要自己去慢慢找鱼层了,找到之后就要精准钓浮,如果鱼层变化不定的话,可以尝试使用钓行程的方法,使得钩饵缓慢经过各个水层,窝点有鱼的话一定就有口。如果鱼在水皮的话,台钓法可能不是太好钓,那么可以尝试七星漂钓组,对于水皮上的鱼抓口还是比较准的。


最后总结

不管什么季节,鱼都会因不同原因而上浮,但主要还是鱼因其自身的趋温,趋氧,趋食的习性而产生的,发现鱼上浮之后就要把握其具体的原因是哪个,如果是因氧气而上浮则作钓就比较难,如果是因为水温或者食物而上浮,还有钓获的可能性。

我是大别山小农人,以上就是本次的分享结果,如果您觉得有点道理,不妨关注点赞转发一下,如果有不同观点,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互相交流才能共同进步!

5

感谢邀请,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本人说下个人观点!

水边钓鱼

首先可以准确的告诉你,遇到这种真的钓不到鱼,所以呢奉劝你收杆回家!当然这是你看重渔获的前提,如果你不在乎渔获,仅仅是享受垂钓的乐趣,那么这就无所谓了!当然也许我的回答,会让你有点迷糊!

所以呢,我来详细说明一下,为何,鱼儿露头,收杆快走!正常情况下,大家应该都清楚,鱼有自己生存的水层,常见鱼种都是在中层或者底层。试想一下,如果鱼儿出现了变化,改变了水层!那么必然是不适,比较直观的情况就是,说明水底缺氧了!

或者是其它因素导致上浮,那么这种情况足以说明不适合垂钓了。无论是受到了惊吓还是缺氧,此时坚持垂钓,自然钓到鱼的几率就很低了。坚持垂钓的后果,就是渔获空空了!以上就是本人对此问题的回答了,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6

鱼儿露头,收竿快走。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话。谚语就是这样地充满智慧又让人很容易记住。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道理呢?



鱼平时是在水底层觅食的,如果露头张着嘴吸气,那肯定是水中氧气不足了。

这些情况一般发生的夏天。

水中的溶氧量和水的温度,气压以及水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有关。这是高中简单的物理知识,我今天再来给大家复习一下理论,让我们钓鱼有个更好的理论指导。

氧气是气体,气体溶于水中,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空气压强越大,溶解度越高。空气与水的接触面越大,溶解度越高。

夏天的时候,水温高,这就决定了氧的溶解度变小。这时候水中的溶氧量与气压的关系就很大。所以我们天气热的时候钓鱼特别要看气压。气压大的时候,水中的氧气才足。要下雨的时候,我们感觉特别闷热,其实是天气热气压低,这时候水中氧气是非常低的。

冬天钓鱼,我们就不需要看气压了,因为冬天水温低,水中的氧气一般是很足的。

鱼和人一样,所有的活动需要能量,它的能量来源也是生物能,需要身体的糖或者脂肪或者其它有能量的东西和氧气反应才会给生命提供能量。

氧气的作用可想而知啊。鱼都浮头来吸氧气了。它哪里还有心思去吃饵料啊。这时候只有等天气变化才能钓鱼了。


但是人是何等聪明的生物啊。不就是缺氧吗?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网上有专门增氧的一种化学球丸卖,打到水里,鱼会马上聚过来了。或者增氧机打开,更聚鱼哦。

只是这些东西,我们钓鱼人很少准备啊。

7

“鱼儿露头,收竿快走”,难道鱼儿上浮后就钓不到鱼吗?

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钓谚,不是没有道理,但都是理论,而在实践中不成立。鱼儿上浮势必跟天气变化关联,夏季的暴雨前夕,闷热的天气,鱼儿是最容易上浮的;还有夏末初秋的时候,早上经常看见鱼儿上浮,嘴巴在水面一张一合的,这都是跟天气的温度、水域的水温、水中的溶氧量以及气压等因素的影响下而导致鱼儿不舒适,从而上浮呼吸水面的空气。

我们在垂钓的时候,通常都是以钓底为主,很少有钓浮的。出现鱼儿上浮,也就是鱼儿不在底部,此时就要改变钓法,钓离底和钓浮。鱼都不在水底,再钓底,势必空军。

找到鱼层,就不怕鱼不开口吃饵了。首选从钓离底开始,慢慢搜索鱼所在的水层,大约十公分但十五公分的距离慢慢调整,太多的话,有可能超过鱼的所在水层,太少的话,就会试找到鱼层的时间变长。这样一来,找到鱼层,就容易钓获了。

不喜欢钓离底和钓浮的钓友,也可以用钓饵把上浮的鱼儿压下去。此时的钓饵比较关键,里面多加一点小米,黏度不能太大,雾化又不能太好,散炮抽窝,抽饵打频率,钓饵入水会慢慢散落在水底,鱼会在所在的水层发现水中慢慢散落的饵料,会抢食到水底,有鱼吃钩,就说明成功的把鱼引到了水底。鱼口变差,继续打频率,再次诱鱼。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