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成功后,观音为何对沙僧的承诺没兑现?

《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成功后,观音为何对沙僧的承诺没兑现?

2020-10-05 19:32阅读(72)

《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成功后,观音为何对沙僧的承诺没兑现?:唐僧团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取经送经任务,回到西天听候封赏。唐僧加升大职正果,封为旃檀功

1

唐僧团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取经送经任务,回到西天听候封赏。唐僧加升大职正果,封为旃檀功德佛;孙加升大职正果,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沙僧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小白龙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

猪八戒对这个封号极为不满意,说别人都成佛,自己为何当个净坛使者?那不就是“吃货”吗?如来忽悠他说:“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我们都替猪八戒叫屈,其实,真正应该叫屈的是沙僧!唐僧师徒包括白龙马,观音都兑现了取经前的承诺,唯有对沙僧失信了!

我们先来看看,观音在寻找取经团队时,分别与他们签定的是什么用工合同。

唐僧就不必说了,如来早有内定。先看孙。在原著第八回,观音去长安时路经五行山,对孙说:“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直白点说,就是取经成功后,给你一个正果。什么叫正果?神仙编制。在西天,就是佛教编制。中途唐僧几次要撵孙走,大有替观音毁约的意思。孙一怒之下,搞了一个真假美猴王风波,如来于是再次给他吃定心丸:取经成功之后,让你坐莲台。最终,他们都兑现了承诺,把孙封为斗战胜佛

再看猪八戒。观音在福陵山云栈洞遇见他时,是这样说的:“我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意思是,只要你取经成功,就可将功折罪,脱离灾难。猪八戒的回答是:“愿往,愿往!”最后,猪八戒不仅脱离了灾难,免了罪责,还当了个小官,他有何不服的?观音招工合同上就没写明要给他成佛。

再看沙僧,观音的说法又不一样:“我今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大家看看,观音答应沙僧“复你本职”,这可是写进了合同条约的。沙僧的本职是什么?卷帘大将!也就是说玉帝的贴身保镖!但取经成功之后呢?没有让他返回天庭,而是留在了西天,违约!只当了一个普通罗汉,没有官复原职,违约!卷帘大将可不是仅卷卷帘子这么简单,因加了大将二字,至少也是副部级待遇。大家看沙僧是如何介绍他当年风光生活的——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头顶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

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

第一,他的官位是玉帝亲自封的;

第二,无论南天门还是灵霄殿,他都是最牛逼的;

第三,只有他能带兵器上朝,并且玉帝出行、上朝他都走第一个。而金身罗汉呢,在大乘佛教中地位比较低下,还必须经过人间苦修才能成佛,或许一辈子都成不了佛。比如十八罗汉,也就是个保安角色。乌鸡国国王一个凡人,如来最初想给他的官位,便是罗汉。罗汉最大的好处,可以免除轮回之苦,而沙僧早登了仙箓,已经不需要这个福利了。卷帘大将与金身罗汉,谁高谁低,相信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其主要原因,在于如来和她对沙僧的表现都不怎么满意!

1、沙僧全程只打死了一个妖怪,还是那个准备冒充他去取经的假沙僧,因为这触及了他的底线。沙僧本事并不低,但被天庭事件吓破胆之后,担心妖怪都有牛逼后台,所以每次都不敢真打。

2、沙僧的人生信条就是明哲保身。孙与唐僧、猪八戒发生矛盾时,他一言不发,管你东风压到西风,还是西风压到东风。俗话说,没有担当,就没有朋友,取经走一趟,孙没把他当朋友,猪八戒也没把他当朋友,甚至唐僧对他也颇有微词。

3、沙僧出工不出力。不要被电视骗了,全程挑担的都是猪八戒,他只牵了一路马。马也是龙马,哪需要他牵?所以,他基本就是跟着走了一路,他的作用完全是可有可无。如果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标准来衡量,他是最该被裁掉的人。

4、沙僧人生目标太低,念念不忘回归体制。观音在招他时,他反复问的一句话是,取经人会不会到这里?如果不来,是不是会误了我的前程(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孙的人生目标就是追求自由,猪八戒的人生目标就是有个幸福家庭,而沙僧仅想回归体制,享受体制给自己带来的风光。俗话说,求上得中,求中得下,他只求下,所以只能得下下。

5、沙僧不与时俱进,缺乏创新精神。乌巢禅师给每个人都传了《心经》,唐僧和孙一路都在悟,最终悟透成了佛。猪八戒在高老庄及取经过程中学到了许多实践经验,比如孙被红孩儿三昧真火差点烧死时,他知道推胸还魂;路过通天河不知水的深浅,他知道扔个石子听声响;马在冰上走,他提议用布把马蹄包上……而沙僧既无官场生存智慧,亦无生活实践经验,扔出体制外,只有死路一条。

蜗牛老领导有一段经典名言:再恶毒的地主也需要能干活的长工。我们需要聪明的人,不需要耍小聪明的人。

所以,领导最喜欢的是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用这个标准来量沙僧:他不想干事,不能干事,亦干不成事。没有大追求,只想在体制内混日子。所以,任何一个领导都不会用他。

再从事业合作的角度来看:唐僧本事不大,但人脉关系广,可合作;孙脾气直,难管,但本事大,可讲清规则合作;猪八戒有小毛病,但从头可以看到肛门,为人简单,可有限合作。

唯一沙僧,看不透、摸不清、不愿干事,拒绝合作!沙僧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他曾经也是热血有为青年,不然也不会被玉帝青睐,挑选为贴身持卫,但就在那场宫廷斗争中,让他倍受打击,彻底转了性,从此,他的人生就开始消极对待。其实,机关工作本来就是复杂的,你干得好,有人要说坏话;你干得不好,依然有人要说坏话,与其这样,你不如好好干,至少可以用成绩堵住别人的嘴。但你破罐子破摔,正好坐实了别人的坏话,你的人生就再难启航。

2

《西游记》第八回,观音菩萨奉如来法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临行前,如来特意取出三个箍儿交待她:“此宝唤作‘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

后来观音去寻取经人,路上遇到沙僧、小白龙、猪八戒、孙。其中沙僧因为失手打破玻璃盏而获罪被贬,菩萨劝他跟那个取经人做个徒弟,“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沙僧非常乐意,不过,他又抖落出自己的一件恶行,曾经吃过九个取经人。菩萨道:“你可将骷髅挂在头项下,等候取经人,自有用处。”

菩萨找到那个取经人唐僧,他是十世修行的元体,如来第二徒弟金蝉子转世。如果金蝉子十世修行,极有可能沙僧吃的那九个取经人都是金蝉子转世的和尚。如来当初让观音去找取经人,并没点明,观音却立即明白上司的心意:提拔如来徒弟金蝉子。而且还给她三个箍儿,收服几个得力助手,结果呢?

菩萨只给金蝉子用“紧箍咒”收服孙,另外两个中饱私囊,自己收服两名部下:禁箍咒收服黑熊怪,成为守山大神;金箍咒收服红孩儿,成为善财童子。如来自然明白其中道理,最后只把徒弟金蝉子和戴着紧箍咒的孙收编成佛。其它随从,敷衍了事。

八戒还据理力争,沙僧一直沉默是金。那九个骷髅就是他理屈的证据,他自然不敢强辩,菩萨早有预谋。官复原职?那是套路!

3

看了两个高赞答案,不得不说,把如来赐予称号等同于论功行赏是极为严重的误读,天庭执行的封官体系和佛教的果位体系虽然都有层级之分,但是其分级标准是根本不同的。

天庭的封官体系是照搬了封建社会的官僚体系,封什么官是看功劳大小,并且给予相应待遇,而佛教的果位体系,是你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就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称号,西游取经除了求取真经,造福世间之外,更是师徒四人克服困难,自我修行的历程,如来最后的封赐,实际上是对四人通过取经达到的境界的评定。对于西行路上的功过,如来确实进行了点评,但是最终称号的授予,却不是由于功过这个原因。

很多人对于佛教的果位体系理解是非常混乱的,简单讲一下。

在佛教果位体系中首先要分清大乘和小乘,在西游记这本书中,大乘和小乘所代表的是一种根本的境界差别,也是果位的重要分水岭,因为小乘追求的自身解脱,大乘认为只做到自我解脱是不够的,还要去普度世人,唐僧原本修习的就是小乘佛教,而对于二者的差别,如来是这么说的

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

夸大贬小的意思是非常明确的,而西天诸佛都是大乘佛教的门徒。

在大乘佛教中,依据达到的不同境界,严格来说分为罗汉,菩萨,佛陀三级

罗汉,指达到正觉境界

菩萨,指达到正等正觉境界

佛陀,指达到无上正等正觉境界。

换个说法,大乘佛教毕业考试达到60分算罗汉,达到80分算菩萨,达到90分以上算佛陀,但是只有如来自己能得100分。

那么小乘佛教的巅峰在大乘佛教里面又是个什么位置呢?

其实就是菩萨的境界,在小乘佛教里面拿到100分,在大乘佛教里面最多给你89分,虽然有一种说法认为菩萨也是佛,但是在西游记中是不承认的,从最后一段就可以看出来,

大众合掌皈依,都念: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佛。南无清净喜佛。南无毗卢尸佛。南无宝幢王佛。南无弥勒尊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接引归真佛。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宝光佛。南无龙尊王佛。南无精进善佛。南无宝月光佛。南无现无愚佛。南无婆留那佛。南无那罗延佛。南无功德华佛。南无功德佛。南无善游步佛。南无旃檀光佛。南无摩尼幢佛。南无慧炬照佛。 南无海德光明佛。南无大慈光佛。南无慈力王佛。南无贤善佛。南无广主严佛。南无金华光佛。南无光明佛。南无智慧胜佛。南无世静光佛。南无日月光佛。南无日月珠光佛。 南无慧幢胜王佛。南无妙音声佛。南无常光幢佛。南无观世灯佛。南无法胜王佛。南无须弥光佛。南无大慧力王佛。南无金海光佛。南无大通光佛。南无光佛。南无旃檀功德佛。 南无斗战胜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西天极乐诸菩萨。南无三千揭谛大菩萨。南无五百阿罗大菩萨。南无比丘夷塞尼菩萨。南无无边无量法菩萨。南无金刚大士圣菩萨。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刚刚被封号的唐僧和孙,在结尾众僧称颂中已经排在了观音等四大菩萨前面,而佛陀共计四十八位均一一称颂法号,到了菩萨这里,除了领队的四位,其他均为泛指,只有在结尾挂上了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的名字,而这里面的菩萨已经不能作为达到正等正觉境界的称号来理解了,而是大乘佛教弟子的泛称,三千揭谛,五百罗汉都称菩萨,难免有滥发资格证书之嫌。

所以从最终的封号来看,唐僧和孙境界最高,进入诸佛序列,沙僧次之,如来认为他达到了正觉的境界,猪八戒的净坛使者,其实只是个跑腿的,只负责打着佛祖的名义吃吃喝喝,小白龙最惨,只是被划入了八部天龙之列,八部天龙是佛教的护法神,对于他们两个人的境界,如来根本就懒得点评。


下面就要说说大职和汝职这件事了。

这里面的大职和汝职,并不是正处和副处的级别差异,如果吴承恩没有笔误的话,这里的大职,应当做“”大乘佛教之职“”来理解,而汝职是你的职位,佛教本身没有大职小职之分,但是很显然,如来高看沙僧一眼,而猪八戒坏在了取经路上“又有顽心,色情未泯”,还是境界不够,连正觉都做不到,白龙马则吃亏在原本就是神魔外道之类,无法纳入师徒四人行列。


最后想说说当初观音对沙僧说的话,这里面我个人认为是吴承恩的一处失误,没有交代清楚,因为按照观音对沙僧和猪八戒的不同态度来看,沙僧原本应该也是佛门弟子才更符合逻辑。

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我今领了佛旨.上东上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这句话的关键是罪上加罪,在天有罪是得罪了玉帝,伤生之罪,才是破了佛家的杀戒,所以叫罪上加罪,与观音对猪八戒说的话对比

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我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

猪八戒虽然破了淫戒,也破了杀戒,但是由于本来不是佛门弟子,所以这二罪是等同的,而只有在沙僧既要遵守天庭法例,又要遵守佛门戒条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杀生之罪比不敬玉帝之罪更重的情形,而观音作为大乘佛教弟子,根本不可能直接干涉玉帝对天庭人事的安排,通观整部西游记,也没有如来,观音帮助跑官要官的例子,假如有这样的能力,又为什么不向猪八戒同时许下官复原职的承诺呢?

所以这里面,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应该指的是回归佛门,重列罗汉之位,那么观音对沙僧的承诺,是做到了的,其实我更认为,这个罗汉之位,主要是沙僧自己争取到的,整部西游记中对于沙僧这个人物的塑造其实是较为单薄的,他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取经队伍中的调解人这一角色,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功劳不小。


作为一个《西游记》的爱好者,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题主有所帮助,《西游记》是一部非常伟大的著作,其中隐喻,虽经百般思索,未解万分之一,私心一点揣摩,不免贻笑方家,不过西游记本身,也不是尽善尽美的。

4

那是因为,沙僧很可能是卧底,你们相信吗?

且听我慢慢分析:

在西游记的取经团队中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

一路斩妖除魔、各有千秋

要说最没存在感的

那就是曾经的卷帘大将——沙僧

从他出场时的自我介绍得知

他本是凌霄殿下的卷帘大将

只因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

被玉帝贬下凡间,流放流沙河

那么问题来了

沙僧自称

“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

如此谨慎小心的人

为何会因小事而受到如此大的刑罚呢?

所以,据我分析

沙僧很有可能是玉帝

安插在取经队伍中的 间 谍

疑 点 一

根 正 苗 红 皇 一 代

在一些朝代,皇帝上朝时

眼前有一席帘子做遮挡用

“帘者,所 以隔别内外,防闲廉耻

彼能卷之而无嫌忌。”

(翻译:能帮大哥卷帘的都是老铁)

而卷帘大将也是个官职

朱元璋的登基大典上记载

“卷帘将军二人于帘前,俱东西向”

所以,能做到这个职位上的

怎么说也是皇帝的心腹

此外,沙僧还有根正苗红的背景

在八戒大战流沙河的时候

沙僧开始自我介绍:

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

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

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

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 <节选>

由此可见,沙僧曾是凡人

得道后受玉帝亲自册封

从此制霸南天门和凌霄殿称得上玉帝的得力秘书兼御前侍卫

而被贬下凡

很可能是一出苦肉计

疑 点 二

故 意 隐 藏 实 力

在取经路上

沙僧看似武力平平

总是让师傅被妖怪抓去

但其实力却被隐藏得颇深

在大战流沙河的时候

他和八戒打了个平手

“难! 难!难!战不胜他

就把吃奶的气力也使尽了,只绷得个手平。”

——《西游记》二二回

而且两人的兵器都是一藏之数

重五千零四十八斤

在遇到假美猴王时

沙僧更是从六耳猕猴手中突出重围

连孙都打不过六耳猕猴

可见沙僧功夫并不低

究其原因

是沿途妖怪都有天庭背景

要么是前同事的宠物

要么就是前同事本人

虽然离开了天庭

但毕竟谁都不好得罪

于是隐藏实力,潜伏至今

疑 点 三

佛 道 相 争

虽然天庭和如来表面上和平相处

但天庭代表着道教势力

而如来则想借取经传播佛教

两家一旦杠上

便有了八十一难中

频频出自道家的妖魔

而沙僧被贬下凡

正是为了在流沙河拦住取经人

阻止他们前往西天

“那怪(沙僧)道: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

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

也就是说,唐僧是金蝉子转世第十世

而前九世,都被沙僧给吃了

吴承恩对西游记宏大的世界

描绘地如此精彩绝伦

不经令人细思极恐

-----------------------

喜欢作者的清奇文风和画风,欢迎关注:朕说

5

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不无道理,里面其实很复杂。沙僧心计太深,表面上任劳任怨,实际上是不得罪人,孙爱出头,那就你打妖怪,猪八爱罗嗦你就说,就抗我的东西不吱声,打妖怪,一多半都是天上的神仙,我是要回天庭的,打了你,以后见面不免尴尬,得罪人的事情猴子做,爱显摆,爱出头,八戒呢好吃懒惰烂泥扶不上墙,只要猴子犯错,猪就去师傅哪里说闲话,当和尚没主意的时候就会问:悟净,你怎么看?(这也是最经典台词之一)。这是沙僧永远是做老好人,谁都不得罪!

谁最想取经,就是沙僧,为啥呢?我有花果山,不去也逍遥,八戒有高老庄,吃喝不愁,和尚在女儿国已经动情,留下就是国王。在女儿国的时候,沙僧一反常态坚决要师傅去取经,为什么呢,本是神仙,落魄流沙河,在凡间他最不甘心,所以只有会天庭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他这一切的心思佛祖都看在眼里,所以取经之后封仙,沙僧级别最小。

老梁有对西游记做过节目,你可以找找视频,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西游记,纯手打,看客勿喷,

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6

《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成功后,观音菩萨唯独对沙僧的承诺没有兑现,在此先来分析一下观音菩萨对沙僧的承诺是什么,后来又是为何“没有兑现”的?

观音寻找取经人时,半路遇到孙等三人,与他们订立了一路保护唐朝取经人去西天取经,完成任务后各有封赏的契约,这一段出现在小说里,央视版的电视剧里没有拍这段戏。

在遇到沙僧时,观音当时的原话是说事成之后“复你本职”,沙僧的本职是什么?

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也可以说是他的贴身保镖吧!要知道这原职虽然是在玉皇大帝身边行走的人,却也是个不折不扣折的下人,一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琉璃盏就要被贬下界受苦,可不是什么好职位。

而沙僧最后被如来佛主封为什么呢?

如来佛祖封沙僧时说了这么一句话:“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所以,沙僧的“金身罗汉”,虽然在唐僧、孙之下,但也是不错的果位了。

再者,唐僧师徒五个人中,唐僧是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的苦主,光是前世就被沙僧吃了九回,自然磨练最多,成就也应该是最大的一个;孙是一路上负责打架的第一人,多大艰险,多大危难都是他在扛,功劳自然也是最大。

因此这两个人都能成佛是没有争议的。

而猪八戒、沙僧和小白龙这三位的贡献就要少得多,历经的磨难相对来说也要少很多,平常打架时多数时间都是给孙打下手。按照付出多少就回报多少的定理,他们做个使者、罗汉、菩萨也已经很好了。

再者,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西游记》小说是被认为四大名著中唯一由单一作者创作的小说。吴承恩当年从收集素材到动笔写作,再到最后成书,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我们能够想象他要经过多少年才能成书。

其实,从小说中来看:不光是观音菩萨对沙僧的承诺没有兑现,孙对花果山众猴的承诺也没有兑现啊!

还记得孙第一次被唐僧赶走时,就回到花果山,猪八戒去找他回。当他要离开花果山时跟他的猴子猴孙们说等我还回去保护唐僧,取到经书送回东土大唐。成功之后仍然要回来与众猴重聚,但是最后他成了佛,也把这事给忘了。

我们写过论文之类的长文就知道,有时候写到后面会忘记前面在写什么。吴承恩当年50岁左右,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那么长的一部小说,历经那么多年,写到后面忘记自己前面是怎么说的,这种事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从佛教的教义来论:

封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因为唐僧是虽然迂腐部分中坚,但道心恒定终带队达彼岸,实现了自度度他觉行圆满的功德,旃檀是一种香料也是一种木,当然可能也暗指唐僧木佛的意思;

“”在佛法中是法神成就,经过取经路上的行履,功德圆满可以成就报身,所以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意指胜的不仅是外魔,更是内魔都涤荡干净;

“悟能”各种贪痴,虽然悟了能,可纵然能所双亡仍然是法尘分别影视,还是没有悟道,所以让他做净坛使者——净坛是道家的迎请各路神仙给奉请诸神降赴坛庭,达到信众消灾降福、度化升仙的目的,这在佛法中还是有为法的阶段,说明八戒的修行路线不是罗汉的路线;

“悟净”被封为金身罗汉,因为他修净,这是小乘佛法中罗汉的修持方向,最终得无漏罗汉果位。

《西游记》经典在于——不仅是一个经典神话,又是一部修行之书。里面充满了作者关于佛道的修行隐喻,外行看热闹看得过瘾,内行看门道常常醒豁,庆快平生。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

7

沙僧一路没见他打过几个怪兽,除了端茶送水的,挑夫形象深入人心。

沙僧基本上自保或者保护师傅为主,不主张武力解决问题,内部矛盾,他一言不发;唐僧被抓进洞里时,他也跟着被抓进洞里,也不怎么反抗。其实他的本领并不差,就是不愿表露出来,不晓得是因为太爱师傅了,还是怎么的,知道反抗恐怕会伤及师傅,也有可能自己没什么价值,跟着师傅反而能沾沾光。

他只牵了一路马,偶尔看到有挑夫的,马也是白龙马,所以,他基本就是跟着走了一路,难怪如来和观音对他不起眼了。

8

天蓬元帅前去调戏嫦娥时 嫦娥早已出来迎接却没想到是天蓬元帅 但天蓬在人间据说混得还不错 又结婚又当上门女婿 卷帘大将 是负责卷床前帘子的吗 大将为何会接触到玉帝的杯子 难道是玉帝看到了不该看的 又不方便让众神知道 才借打碎杯子为名 施以酷刑 天上比人间还乱 以上回答只针对文中人物与真神无关

9

《西游记》小说是看了好些年吧,最近想重看一下,都给手机耽误了。说正题吧。西天取经后菩萨没有兑现承诺:官复原职……捲帘大将。其实也许是吴承恩的笔误。大家都知道神学上都是认为:天地间皆由佛教与道教共同掌管。君不见大上老君居在东方的什么来着的宫搞八卦炉吗?而且还在玉帝那儿挂职天师。上朝点卯。也就说玉帝与老君道人亲近,玉帝釆用道教镇管天下。沙和尚犯罪被撩下凡是被开除的。要不在菩萨不会说要他归依佛门,既然是归顺菩萨又何来官复原职一说?所以说是老吴的错笔。

如果不是被玉帝开除了,佛祖如来怎么会给沙和尚的金身罗汉呢?否则是人力资源的掠夺呢。岂不是天下大乱?佛教道教是和谐相处的。

再说吧。神仙神仙,神在前不用轮回,仙在果位置上要次些。捲帘大将没有金身罗汉高级。说白就是个带刀待卫,最多不过四品。罗汉就不同了。小说也是三品大员。没亏他。

再说沙和尚呆鸡样,没有花花肠子适合罗汉这个身份。菩萨写的报告佛祖自然会量自定做。也是沙和尚心愿的。所以菩萨无罪。

10

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西天取经'应该是继'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和'子牙封神'以后第四大功德!能去取经就是在积攒功德,功德圆满后才能当罗汉,卷帘到罗汉基本属于平调。但是沙僧取过经,功德就比别的罗汉多的多,更何况他还是得了金身的。取经之路一共就有五个名额,金蝉子、大圣爷、猪刚鬣、三太子,这四个人要出身有出身,要师门有师门,唯独他老沙什么都没有,本事还没人家大,如果他要不是玉帝身边最亲近的人,他能混进取经队伍吗?能进去到取经队伍里本身就是成功!伴君如伴虎,可见老沙平常也是八面玲珑,才能取得玉帝信任。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都是佛祖和菩萨一个一个选出来的,各路大神们都派出门人出来占功德,镇元大仙连自己的天地第一灵根都献出来了,可见这次取经的有多大的功德,否则地仙之祖能跟大圣爷结拜?就凭大圣爷的那根棍子能掀翻人参果树?六丁六甲暗中保护的可是金蝉子,跟徒弟们可没什么关系,不管真妖怪还是假妖怪都是发了狠的,连大圣爷都出工不出力,一个伺候皇帝出身的人还能看不出眉眼高低?所以说,审视夺度,认清自身能力,摆正自身位置,才是老沙的应该有的人生哲学。对老沙来说,重要的不是能杀几个妖精,而是如何能一直保证自己在取经的队伍里并一路走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金身罗汉固然荣耀,但是远没有'取经人'三个字的含金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