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民国才女里你如何评价萧红和张爱玲?

民国才女里你如何评价萧红和张爱玲?

2020-10-02 23:02阅读(67)

民国才女里你如何评价萧红和张爱玲?:民国才女里你如何评价萧红和张爱玲?没有读过萧红,对她的理解算是道听途说。她拿生命做文学,写得悲苦。只有饥寒没有青春

1

民国才女里你如何评价萧红和张爱玲?

没有读过萧红,对她的理解算是道听途说。她拿生命做文学,写得悲苦。只有饥寒没有青春只能写得深刻又悲壮: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

做为文人,萧红的文字却无法养活她。

对张爱玲的理解读她的文章就足够,她的青春就是她的文字,写得缠绵悱恻令人不舍: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就不那痛快了!

张爱玲不但用文字可以养活自己,还是可以养活别人。

私下觉得萧与张之间没有可比性,从家庭到才情都不在一个级别,萧红无法与张爱玲相提并论。

萧红,是让人同情的,辛酸。

张爱玲,是让人惋惜的,不值。

她们共性是因爱错人从而毁人生。她们都是公认的才女,有作品留给世人这值得尊重。

2

我喜欢张爱玲离事俗家,家庭背竟太好了,超出一般人出身,李鸿章是他老爷,张佩伦是他爷爷,张爱玲妈妈从小就教女孩子要学习,出名要趁早,从小看书,花画,弹钢琴,妈妈是新潮观念,父亲是旧时想法,爸爸吸大烟,包二奶,父亲也让孩子受教育,张爱玲是才女,也清高,不可攀,就和胡兰成离开了,还把写了,书稿费,给了胡兰成,她和她妈一样黄匊一样,不把钱看的哪么重要,为了胡兰成写信,我已不爱,别在联系了,高傲尊严,胜过生命,把一辈子的爱全部给胡兰成,因为她从小没受伤,爸爸当继母面打张爱玲,给软禁起来了,有病了父亲都没放她,家里奶妈放她跑到妈妈家,那时父母已离婚,母亲跟小姑住在一块,妈妈和小姑是出国留学第一批,她妈妈是陪她小姑一块去的外国,那时候吃不上,她们留洋,学画画,学钢琴,学英语,学外国先进的东西,不是一般,张爱玲从小看妈妈怎样,骨子也非常向往妈妈一样生活,而萧红就不一样了,为了自己学业,跟自己未婚夫断了,最后穷的家人不给钱了怎么上学,就又跟未婚夫同居了,好让未婚夫养她继续上学,怀孕了,未婚夫走了,萧军来了,萧红生完孩子把孩子卖了,养不起,萧军走了,端木蕻良,张爱玲是高不可攀,高贵的,而萧红为了求知识不得放弃很多的,身体,尊严,为了活下来,

3

如何评价民国才女萧红与张爱玲,应该说,萧红与张爱玲,以其表现出来的卓越文学创作才能,都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奇葩。



萧红,在中国文学史上,已有定论,进入近现代青年革命文学家之行列。

唯有,张爱玲,以其世人有目共睹的文学成就,应该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张爱玲,因为其政治上的不可让人原谅的背景,虽然,文学成就不可抹杀,但其不容否定的汉奸夫人身份,使其淹没在文学史中。

只因为,张爱玲极端的自私自利,毫无作为中华儿女应有的、尤其是有文化的上层人士在历次爱国运动中显现出的、更应具有的爱国之心;更可耻的是,丧失民族气节与自尊,在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迎击武装强悍、杀中国人如麻的日本侵略者时,却在上海日本人统治下的十里洋场,纸醉灯迷,乱情迷性,在追求自由恋爱的幌子下,狂恋有妇之夫、日伪汪精卫政权宣传部政务次长、汉奸胡兰成,并以小三上位,得以成为汉奸夫人,以此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更加可悲可气的是,抗战胜利后,清查汉奸卖国贼罪行,胡兰成等汉奸,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为逃避应有的惩罚,负罪出逃,张爱玲仍痴情追随;在胡兰成怀拥小四、小五后,仍赠以巨金资助,遭胡兰成始乱终弃。

新中国曙光普照,冥顽不化,投奔美国自由而去,与美籍德裔文人赖雅二度婚姻,孑然一身,虽属涉外婚姻,也无可厚非,唯先其而去;形影相吊,最终落个客死异乡,暴尸七日无人知晓,抛灰太平洋中,其结局下场凄惨,令人唏嘘!

唯中国近现代史上,才华卓著的才子佳人,本应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却轻易丧失,因其自己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为世人所不耻!

这就是张爱玲,本应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却未能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

管见,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4

从人生哲学来看,此二人如同孩童和成人:

对待生命中的亲密男性胡兰成、桑弧、赖雅,张爱玲矜持自立大气,从未期待饭票;夏志清、宋琪、胡适等一众得力提携相助者,纯粹是写作事业中遇见的慧眼知人者,不涉男女私情;

萧红则不断重复身怀腹中子另嫁他人同行的过程,其中有生计依赖的很大缘故,从汪、萧到端木等,如藤遇树,鲁迅的知遇提携来自萧军的拯救同行,鲁迅临终前一直摆放案边的大摆裙女孩背影木刻也引发诸多隐晦推测。

从作品来看,此二人也呈现出孩童的天真之光和智者的冷眼俯瞰洞察人性之别。

她们的时代已经在过往。总体来说,张爱玲贵气精粹行远,文学的传奇祖姑奶奶;萧红童真宛然潦草早逝,令人痛惜。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各自吸引精神与美学的知遇者。

5

在中国近现代女性文学的殿堂里,一眼望去,就看到两个人,南张北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