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父母如何避免宠坏孩子?

父母如何避免宠坏孩子?

2020-09-27 10:04阅读(65)

父母如何避免宠坏孩子?:把孩子当成朋友,多沟通,另外家长之间保持一致,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理性分析,延迟满足:-宠坏,父母,孩子

1

把孩子当成朋友,多沟通,另外家长之间保持一致,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理性分析,延迟满足

2

如何爱孩子,才能避免产生溺爱呢?

1. 树立社会化的教育观。想要孩子成为伟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最次成为无害社会的人,各位父母必须明白,孩子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必将主导社会,创造社会,你越强调孩子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任务,你的教育观就越实用,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会更有益于社会,越有作为!

2. 给孩子与其年龄适当的爱。襁褓中,温暖安全。儿童要安全呵护,规则引导,习惯养成,少年要努力尝试,不怕挫败,朝气向上心态意志等,总之,切忌越俎代庖,万事无私奉献!不包办代替,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做不好事情,都帮孩子做了,导致孩子三四岁还要父母喂饭,穿衣,五六岁还不会做简单的家务。这样的孩子不会勤劳善良,也缺少同情心。

3. 不要特殊待遇,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待遇,好东西都给孩子留着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在家的的地位很高。现在很多孩子吃饭的时候,都是家长追着孩子喂饭。

4. 不要过分注意孩子,很多父母都习惯以孩子为中心,都围着孩子转。对孩子过分注意,会让孩子产生骄傲的心理。 5. 不要轻易满足孩子,也不要有求必应。对孩子的要求要慎重考虑,不能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总是害怕孩子哭闹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这样的孩子必然不懂珍惜,不会体贴他人,并且豪无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6. 从小培养孩子懂感恩!在生活中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参与父母工作,教育他在劳动中找到乐趣的同时也让他体会父母的艰辛、生活的不易,从而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7. 立规矩,定原则。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需要给于一定的界限,让他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是不能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给他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的成长。

孩子都是从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父母有权利去无比的疼爱他,可孩子却不是父母的宠物,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也是一个人,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独立的个体,将来终究要离开父母独自面对社会的。所以我们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一辈子去考虑,去给与孩子大爱而不是日常娇生惯养的溺爱。

3

??

您好,我是彤麟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我常跟我家人说的一句话就是放纵的溺爱是最不负责任的爱!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又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很多父母或长辈都会对孩子的事情,一切包办。甚至还会通过对孩子的察言观色来了解孩子有什么愿望,一旦发现就立即给予100%的满足,也不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一切只要孩子高兴就好,好像一整个大家庭都是围绕孩子一个人转。殊不知这样正是溺爱孩子的表现,正是家长不负责任的表现。

溺爱孩子的典型表现

一:特殊待遇,孩子在家人面前处处受到特殊照顾,比如好吃的,一定要先给孩子吃;

吃饭时孩子说要吃什么,别人就要跟着吃什么;

长辈的生日可以不过孩子的生日必须要有蛋糕吃,有礼物收;

有什么好东西要让孩子先挑挑,剩下了别人再拿。

二:轻易地满足孩子,家长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甚至不顾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会给家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家长对孩子的事情,过分关心,一切包办。

有很多家长为了保证孩子的绝对安全,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更有胜者,妈妈寸步不离的时刻,保护孩子稍微有点闪失,孩子还没怎样,妈妈先情况大呼小叫!

有的家长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只要是孩子的事情,全部都给孩子做好,一点也不需要孩子动手,穿衣服、喂饭、整理书包……

四:当面袒护,家里有人教育好孩子,家中长辈或其他人马上就站出来袒护孩子。

以上四点都是溺爱孩子的表现,虽然不是每个家庭都会有溺爱孩子的表现,但是这几点,依然值得父母们警惕。

溺爱孩子,将来对孩子会造成哪些影响?

家长溺爱孩子,小时候孩子也许会觉得家长这样做对她很好,但当孩子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之后,他会将家长的干涉看作是对她的一种禁锢,想要冲破这种禁锢逃离出去,于是矛盾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在溺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自信心,不会关心他人,注重物质享受,很难懂得珍惜,缺乏独立性,和是非观念。

父母如何避免宠坏孩子?

不要轻易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曾经有研究发现:当人的需求与供给刚好对等的时候,满足感与愉悦感是最高的。过多的供给反而会让人比物质匮乏的时候更为失落。

当今社会,很多父母都热衷于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却忽视了对他们的教育财富,可以带来个人的成就感,但在教育面财富也无能为力致汇报,所以家长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方面,最好可以做到节制有度。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说“不!”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补,经常因为孩子哭闹而心软,违心的满足孩子的种种不正当要求,长时间下来,有些聪明的孩子就摸准了家长的脾气,将自己的眼泪当做要挟家长的武器。这样长久下来,孩子会将自己的一切要求都视作理所当然,只要遇到稍有不合心意的事,马上就会摆出一副闷闷不乐的影子,甚至撒泼打滚,大肆吵闹一番。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说不!在拒绝孩子的时候,态度一定要坚决,比如:“不!这件玩具我不会给你买!”当我们在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以后,在孩子情绪稳定的情况下,一定要将理由向孩子充分说明,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而不是家长不愿意满足他。

当然,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试图说服他们是很难奏效的,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利用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把他们的注意力从他们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能让他们感兴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一句话叫“爱之适,足以害之”。许多很正常的孩子,正是被父母毫无理性的爱毁成了废物,到头来不过是彼此伤害。家长对孩子“一切包办”只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事情不必自己做,这正是伤害的开始,孩子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一个个上海必将接踵而来,所以作为负责任的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一个理念,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先从简单的穿衣服,穿鞋,吃饭开始,一点一点慢慢教给孩子,在这期间家长一定要有耐心。

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和管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做错了事,家长不要以年龄小等原因为孩子找借口,更不能放纵孩子。错了就是错了,该批评就要批评,而且可以稍微严厉一些,让孩子可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犯错的后果。这样时间久了,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就能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让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其实相对来说,孩子比成人更“犯的起错”,因比,不妨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犯错带来的后果。比如:孩子自己不整理书包,那么家长也就不要越俎代抱替孩子整理书包,应该让孩子亲身体验一次,忘记带课本和纸笔会有什么后果,不要每一次都帮孩子检查作业,让他尝尝I批评的滋味…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就要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实践体验,才会记忆深刻,让孩子从点滴的小事开始。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父母要及时的指导孩子认清犯错的原因,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要企图替孩子承担所有责任,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当孩子有清醒的责任意识,并决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时,它会对自己的行为更加慎重,避免给别人制造麻烦,这也等于让自己远离麻烦,让家庭省了许多麻烦。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但是爱孩子也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我们需要把爱藏起一半,理性的去爱孩子,我们应该是由尺度有方法的,内心的爱在能够保证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让孩子养成独立生存的能力的基础上去爱孩子,而不是放纵自己不负责任的去溺爱孩子。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我是彤麟妈,专注于学习更多的育儿方法和知识,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4

爱孩子,人之常情。父母对孩子要宠,但是坚决不能惯。

一、让孩子深深地感受到你的爱

父母要经常拥抱亲吻自己的孩子,经常夸奖、赞扬他,给他足够的重视感,让他明白在你心中他最重;偶尔给他买点小礼物,让你的爱从细节中表达出来,你要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美好心灵和完整的人格。

二、和孩子一起做点简单的家务活

比如孩子打翻了桌子上的牛,父母不要训斥孩子,也不要自己去收拾,而是要拿出两块抹布和孩子一起去擦拭桌子上的牛奶。告诉孩子遇到一些麻烦或困难要学会面对,力量不够就寻求帮助,父母会和孩子一起面对。

三、别怕孩子哭,对他严厉一点

父母爱孩子,既要爱,又要严格要求。宠孩子,就是重视他的一切感情需求,对他信任,懂得尊重他。对孩子严格不是家长的表情严肃,动不动就给孩子使脸色,动不动就训斥打骂孩子。而是要平和对待、耐着性子、循循善诱地和孩子交流。

四、要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

在爱孩子的过程中,要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那些无益的激情和冲动,有责任地去爱自己的孩子。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包办代替,没有原则地迁就。

家长要学会有分寸的地爱自己的孩子,用好你的仁慈心,该严就严,该宠就宠,让孩子适当地遭受挫折,学会面对困难,懂得分享,懂得感恩,对孩子只爱半分。

5

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我的真实想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d7e546bd6e446738c5d3d1086498c82\

6

你好,我是@肉球壹号吃货日记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帮你解决烦恼!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宝,因此很多父母对孩子过分呵护,生怕磕着碰着。其实,过度宠爱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很大的影响。

?那么,究竟父母哪些行为容易宠坏孩子呢?肉球宝宝这就来告诉你!(PS: 推荐一部皮克斯出品的动画《鹬》,该故事讲述了一只饥饿的小海鸟,努力克服恐水症,到水上觅食的故事。)

1、推卸责任

宝宝小时候学走路跌倒或撞到桌子,有些父母会一个劲儿地踩地面或拍打桌子,并责怪地面不平坦。这样宝宝在潜意识里就学会了推卸责任,长大以后出现任何问题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因此,父母应该坦诚地告诉宝宝,以后走路要小心,教他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2、有求必应

一些父母对孩子过度疼爱,只要宝宝想要,就算是天上的星星也给他摘。可是长大后,宝宝想要的东西超出了家长的能力,就容易导致矛盾。

?因此,对待孩子的要求,只能选择性满足,杜绝超负荷给孩子买名牌、电子产品等。

3、不让孩子做家务

很多父母只要孩子好好学习,不让他们参与家务。这容易导致孩子在离开父母之后没有独立能力,一味依赖他人。

?因此,要教育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孩子还小

很多父母把“孩子还小,你别和他见识”这种话挂在嘴边,在孩子说脏话、打人、“偷东西”时,这句话就成了熊孩子的免死金牌。

我认为,孩子可能还小不懂事,大人却不能不讲道理。在是非问题上,家长一定不能让孩子因为年龄推卸责任,逃脱惩罚。

5、轻易妥协

很多父母清楚不能娇惯孩子的道理,却在实际应用因孩子哭闹、发脾气而妥协。这容易让孩子以为,只要自己哭闹,就可以解决一切难题。

?所以,家长在制定规则后一定要坚决实施,不能轻易动摇。


7

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爱得太过,反而对孩子的健康不利,甚至伤害孩子,影响孩子一生。有的家长虽然知道溺爱孩子不好,但却因为心太软,或者不能忍受孩子受半点委屈,不知不觉地把孩子宠坏了。

1、设定简单明了的规矩。你可以这样想:如果你把话说死,不留下重新解释的空间,就可以避免以后的争论。好好琢磨琢磨下面两句话的区别:“哦,好吧,你可以吃一块饼干。”(这给你的孩子留下了无穷的希望,也许要第二块也没问题哦!)和“你可以吃一块饼干,不过,不能再要第二块。就这样。”

2、不管怎样都要坚持这些规矩。规矩就是规矩,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候:我们对孩子说不能再吃第二块饼干,可是之后又会劝告自己其实没必要这么苛刻。这里的窍门是眼光要放长远。也许这一次吃第二块饼干确实没什么问题,可是你真的想要每次你设定了一个规矩之后就来反悔吗?如果你第一次反悔,可能以后都会反悔。

8

个人观点:

1、父母应首先明确自己与孩子的关系

(1)孩子在18岁成年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养育被养育的关系

(2)孩子18岁成年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各自过好各自人生的关系!


2、父母还需明确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

(1)孩子成年前(满18岁),父母的角色是\"养育者+陪伴者+家庭教育的主导者+监护人\"

(2)孩子在成年后,父母的角色是\"观察者+支持者+帮助者+济危扶困者+安然离去者(去世)\"


3、父母更需要知道\"爱\"及\"爱的度\"

(1)父母需要自己想清楚你的\"爱\"是啥?

(2)基于你的\"爱\",你还要想清楚你该做些啥?

(3)不管你自己认为的你的\"爱\"是啥,都需要一个度!这个度的基本衡量标准是:你的爱孩子能感受的到,但又不会压抑甚至反感,更不会让他走向极端(比如:宠溺过度的人伦失常)

我是明小爸,一位一直致力于儿童早期教育研究的资深教育工作者,一位一直努力想要尽可能多的帮助父母养育好孩子的教育布道者,希望我的建议对您能有所帮助!

有问题想要探讨,欢迎随时私信我!

9

溺爱孩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由此带来的许多教训令人深思。尤其是在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好的年代。孩子的溺爱有了生存的土壤。一家三代,只有一个孩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溺爱也成了必然。面对这样的状况,爸爸妈妈该如何做那。

1,父母的心态必须摆正。就是说,爸爸妈妈首先要有不溺爱孩子的思想。应该清楚,溺爱不但帮不了孩子,甚至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带来危害,比如不尊重长辈,老师,为所欲为。毫不客气的说,这种溺爱甚至会危及到自己。比如老了不赡养,不孝顺。或者家里大乱。爸爸妈妈还有做好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与自己同步。

2,要让孩子养成自力更生的习惯。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该放手就放手,绝不越俎代庖。习惯成自然,溺爱孩子自然无从谈起。

3,父母做好孩子自食其力的计划。规定一周做几次家务,做什么家务?怎么做,做好了怎么办,做不好如何处罚等等。孩子的思想工作要做好,让他明白,从小自力更生,对他一生有用。

家长必须清楚,温室里出不来金凤凰,现在看似残忍,实则一生受用的自力更生,对孩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不溺爱孩子,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孩子负责,对社会负责。

10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父母如何避免宠坏孩子,坚持一个口诀:

第一句:多夸他努力,少夸他聪明!

父母如何夸张孩子,直接影响孩子的逆商。从小被夸努力的孩子,遭遇困难时,他首先会想是不是行动上出了问题,会去找方法。而被夸聪明的孩子,很有可能会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智商不如别人。

第二句:满足有条件,哭闹要理性!

当孩子提出需求的时候,多数父母会直接满足,这等于亲手毁掉孩子的感恩之心,让孩子觉得得来全不费功夫。因此,满足需求的时候,一定要有条件作为交换。孩子会认为这些东西来之不易。

若不满足,孩子可能会以哭闹威胁。此时如何满足他了,等于纵容他哭闹。下次,他就会以哭威胁。正确的做法是,先安抚情绪,再谈条件,威逼利诱之下,孩子必定停止哭闹,平静的同你谈条件。

第三句:保护不过度,鼓励多尝试!

父母保护孩子是本能,保护分很多层次。基础层是安全、物质层面给与的安全感,这是必须的。上一层是防止人身受伤害。我们说,小疼痛是必须的,没有人一生不会被割伤摔疼。没摔过的孩子,是不知道疼的。

多鼓励孩子自己尝试。父母在孩子做某些事情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不忍心让孩子烦恼。于是自己就会出手帮助孩子处理掉。却不知,这样不仅培养了依赖性,也毁掉了孩子的独立性。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尝试,多鼓励,多提醒。而不是越俎代庖。

第四句:回应要正确,引导要适当!

孩子表现出喜怒哀乐,或者提出要求之时,父母的回应很重要。正如前面提到的,如果孩子要什么,父母直接满足。这就是不正确的回应;如果孩子哭闹,父母直接满足,这就是不正确的回应。熊孩子,都是父母一手栽培的,不能怪孩子。父母给与了不正确的回应,对孩子的引导就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