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为什么会被英国打败?

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为什么会被英国打败?

2020-09-18 23:01阅读(69)

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为什么会被英国打败?: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美洲的东南角,靠近南极圈,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距离阿根廷500多公里,距英国1万多公里,是英国的殖

1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美洲的东南角,靠近南极圈,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距离阿根廷500多公里,距英国1万多公里,是英国的殖民地,而阿根廷认为自己对马岛拥有主权,历来主张收回。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政府铁尔加里总统下令军队攻占了马岛并宣誓主权。

英国朝野群情激昂,英国首相及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向全国发表讲话,誓言进行反击。英国迅速组织以无敌号竞技神号两艘轻型航母为首的特混舰队浩浩荡荡南下大西洋,马岛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英阿两国军队在马岛海域进行了激烈血腥的战斗,陆海空硝烟弥漫、双方损失惨重。经过74天的厮杀,6月14日,英国军队成功登上并占领马岛,岛上阿军投降,阿根廷宣布战争失败。

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阿根廷军队依托本土在家门口作战,为什么会败于劳师远征的英军呢?

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分析一下。

1 国家实力

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海外殖民地遍布全球,称霸世界100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伤了元气,国家实力逐渐衰落。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失业率不断攀升,通货膨胀,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虽然面临种种社会危机,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当时的世界,英国仍属于资本主义强国。

跟老牌列强英国相比,阿根廷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属于南美洲一个地区性强国,二者无法相提并论。

阿根廷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1816年独立以后经济逐步发展,到了20世纪脱颖而出成为南美地区的强国,自诩是:南美洲的美国。

20世纪80年代初,阿根廷也陷入了经济危机,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制造业产量下降了20几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工人不断罢工反对军政府的执政,社会动荡不断加剧。

面对国内的种种困境,阿根廷军人总统加尔铁里为了转移社会矛盾和公众的视线,决定出兵马岛,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2 外部支持

英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促使联合国通过并发表决议:要求阿根廷从马岛撤军。

欧洲盟友纷纷对阿根廷发起贸易制裁,以示对英国的支持。法国跟阿根廷有军火贸易,当时正陆续向阿根廷出售超级军旗战机和飞鱼导弹,在英国的压力下,法国暂停了军火出售。法国的这一决定对马岛战争后期的走向产生了影响。

美国口头上表示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暗地里向英国开放了位于大西洋深处的阿森松岛上的美军基地。

阿森松岛位于英国和马尔维纳斯群岛中间的位置,距离两方各5000多公里。英国特混舰队在阿森松岛短暂停留歇脚,补充给养,海军陆战队在岛上进行了登陆训练。

美国在马岛战争期间,还向英国提供卫星情报,给这个西方盟友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阿根廷这边儿就尴尬了,南美洲国家除了智利以外都支持阿根廷,但仅限于口头支持,拿不出什么实际行动。

智利跟阿根廷接壤,历史上一直有领土纠纷和军事冲突,智利担心阿根廷占领马岛以后会野心膨胀,继续蚕食智利的领土。

马岛战争期间,智利利用地缘优势不断向英军提供阿根廷战机起降的雷达情报。

“他们帮助了我们”。三十多年以后,对于智利当年的雪中送炭,英国老兵仍然充满了感激。

3 军事比拼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如同两个拳击手,不论你的后勤保障好坏,观众的支持度强弱,最终,决胜负定乾坤还得靠各自的拳头说话。

英军以马岛为中心,画设了一个三百海里的禁区,宣称禁区里的任何敌机敌舰将会被毫不留情的予以击落击沉。

英军如此有底气是有根源的,跟阿军相比,当时的英军是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英舰各自都具备一定的防空反潜能力,搭配航空母舰的配合,相互协调、协同作战,组成了一个防空、防海、防潜的立体火力网。

阿根廷海军虽然在军舰数量和吨位上也很可观,但大多是几十年前的古董舰,没有起码的防空和反潜能力,为了避免成为靶子,阿舰纷纷撤离马岛周围的海域,使马岛上的阿根廷守军孤立无援。

即使这样,英潜艇仍然击沉了阿根廷的重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以示警告。

阿根廷空军只能孤军奋战,他们用之前从法国买来的超级军旗战机和飞鱼导弹先后击沉了英军的谢尔菲德号考文垂号等几艘军舰,自己也付出了二十多架战机被击落的损失。当仅有的5枚飞鱼导弹打完之后,阿根廷空军也只能望洋兴叹,无力回天了。

英军取得了制海制空权以后,立即对马岛上的阿根廷守军发起了进攻。岛上的阿军外无援军,内缺粮草,士气低落,1万多守军不战而降。

总结:英军集三军之优势兵力,联合作战,各个击破,胜利在情理之中;阿军以个体对体系,单打独斗,焉能不败。

2

马尔维纳斯群岛,隶属阿根廷领土,现被英国殖民占领,英国称“福克兰群岛。是一个位于南大西洋的群岛。整个群岛包括东福克兰岛、西福克兰岛和776个小岛,总面积12200平方公里。福克兰群岛是英国使用武力抢夺来的领土,岛内民众拥有内部自治权,英国负责其国防和外交事务。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规模的反对以加尔铁里总统为首的军政府的运动。阿根廷政府试图通过对马岛采取军事行动,来缓解国内危机。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登陆南乔治亚岛并升起国旗。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

英国也不甘示弱,1982年4月5日,英军兵分两路奔赴马岛,25天后全面完成对马岛的封锁。

1982年5月1日撒切尔夫人一声令下,英军全部出动,对马岛机场进行连番轰炸,阿根廷军队在马岛的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也遭到了英军炮舰的袭击。面对英军的强大攻势,阿根廷军队出动“飞鱼”式反舰导弹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封锁,一度打击了英国军舰的进攻。5月17日,撒切尔夫人下达全面进攻马岛的命令,这一天到6月14日的整整27天中,英军火烧了圣卡洛斯港,炮轰了阿根廷军队的前沿阵地,对斯坦利港进行了长达12个小时的连番轰炸,最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6月16日,英军占领了马尔维纳斯群岛,74天的马岛战争宣告结束。加尔铁里在羞愧难当下宣布辞职,而撒切尔夫人则更加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参战总兵力3.5万人左右,258人阵亡,775人受伤;阿根廷参战总兵力6.5万左右,649人阵亡,1068受伤。

那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为什么会被英国打败?

一、在兵力部署上,阿根廷对国际局势、英军企图、战略方向都作了错误判断。在英国出兵后,认为英国会进攻阿根廷本土,将大批部队用于防御大陆;对存在领土争议的邻国智利深怀戒心,在边境部署大量精锐装甲部队;在马岛战区,对靠近本土的西岛没有充分利用,仅部署占参战兵力3%的部队;在东岛将主力集中于斯坦利港附近,其他地区分散把守,没有掌握足够的机动兵力,给英军可乘之机。

二、阿根廷误判国际舆论,陷入被动。在发动战争前,阿根廷政府也对当时国际舆论做了初步判断,但这种站在自我角度对国际关系作出的严重误判最终导致阿根延在国际舆论中陷入重重被动。

战前阿根廷政府认为,美国作为阿根廷最大的投资国,阿美关系十分密切,美国要维护它在南美洲的战略利益,不会与阿根廷翻脸,至少也会保持中立。

而欧洲各国同样与阿根廷也有着密切关系,法国、西德是阿军火主要供应国,即便冲突降临,至少也会保持中立,并同美国一起在英阿两国间着力调解。

但阿根廷没有看到,美英是一对有“特殊关系”的盟友。对美国来说,阿根廷固然重要,但只关系到地区性利益,而英国却关系着美国的全球利益。

而欧洲各国作为欧共体成员国,彼此间有互助的义务。

因此,战争爆发后,美国积极为英国提供后勤支援和卫星侦察、通信保障等军事援助。

北约和欧共体毫不客气地对阿实行军事禁运和经济制裁,法国不仅对阿根延停售“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飞鱼”式空对舰导弹,也不准其他国家转卖,致使阿军消耗的武器装备得不到补充。当时阿军投入作战的飞机约有150架,但由于损耗得不到补充,到双方决战时,已无力对守岛部队进行直接的火力支援。

可见西方的军事禁运给阿军的持续作战能力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以至于一位观察家曾经这样评价阿根延:他们错误地判断了英国的反应,美国、欧洲国家的意见,也决没想到受到国际制裁,以至于自己酿成了苦果。

三、在战术指导上,阿根廷军队思想消极,战术呆板,而且没有用最具战斗力的航空兵攻击英军防卫能力最弱但又是最重要的后勤船只,这是最大失误。

战争史上防守一方不去攻击进攻方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是极为少见的。英军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战术灵活多样,善于抓住关键环节,争取主动。如首先夺取南岛,既振奋士气,又取得了立足点和前进基地,一举两得。又如一举击沉阿军巡洋舰,极大震撼阿军,迫使其海军怯战不出。

四、阿根廷军队整体战斗力较弱。

阿军虽多,但守岛部队大部分是训练三、四个月的新兵;阿根廷空军虽然战斗力较强,有部分性能良好的飞机和经过美国训练的飞行员,但战区位于飞机作战半径的边缘,难以较好的发挥威力,且技术装备和飞行员缺乏储备,损失后无法补充;阿根廷海军数量不少,但装备陈旧,实际战斗力较弱,英国两艘核潜艇就困住了几乎整个阿根廷海军的行动。

图片从左至右:

图(一)英国撒切尔夫人

图(二)阿根廷领导人加尔铁里

图(三)马岛战争英国调兵路线




3

瞧这说的,阿根廷凭什么打得过英国?英国是不行了,但它还没弱到随便谁都能踩。

不错,马岛战争之前,英国已经开始了大衰落,从顶级的老牌殖民强国宝座上迅速的跌落尘埃,变得愈发普通。

这是一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剧变,英国虽然战胜了德国,却因为消耗过大,以及美国的战后布局,不仅丧失了对整个欧洲的话语权,更是接连丢掉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海峡、印度、埃及阿拉伯地区等重要殖民地。

这种情势引发了英国70年代以后一系列的断崖式退步,以至于许多国家产生了“英国不行了,昔日的大王变成了小把戏”的错觉。

是的,这是一种错觉,虽然英国在殖民地的解放浪潮中被打得蔫了吧唧,以至于产生了“失去信心的岁月”这种说法,国民的内心都产生了不自信,但英国真的衰弱到谁都能铲脸的地步了吗?

毫不客气的说,当年的英国就算是衰落了,它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军事组织,经济上哪怕遭遇到危机,靠底蕴积蓄也足以完成一次规模有限的战争。

许多人都忽略了,当年的阿根廷真的强大到可以挑战英国吗?

其实阿根廷那会儿遇到的情况与英国差不多,都是内部矛盾突出,经济与士气一路下滑的国家。

而且相比于老成持重的英国,阿根廷更混乱,矛盾更严重,他们显露出一种南美人特有的混乱做派,如果不是加尔铁里打出民族主义这张大牌,估计还没等到与英国开战,阿根廷自己就已经崩了。

实际上马岛最初的主人是法国,英国人与法国人互相争夺了几个世纪,然后完成了一块港口式的殖民地建设,还为马岛范围配备了总督。这期间阿根廷从属的西班牙人,根本就没插手多少次马岛,反倒是美国曾经开炮轰过马岛。

按照惯例,如果马岛领地不造反自己整个国家出来,或者加入周边国家的话,他们与阿根廷还真是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且马岛也并不值什么钱,它对那些远在天边的国家来说,是个南美洲的飞地,起码拓展了航运和国家范围,但对阿根廷而言,拿下马岛真的是没有一分钱好处。

但阿根廷必须去拿,为什么呢?主要是极端民族主义作祟,加尔铁里(Leopoldo Fortunato Galtieri Castelli)统治后期,阿根廷经济崩坏,失业、饥饿、游行,问题频发,眼看军政府就要被推翻,不得已之下,加尔铁里只能开始玩矛盾转移那一套。

偏偏阿根廷周围这“矛盾”不好找,如智利等国与阿根廷关系一向不好,常年严加防范,很容易造成战争的扩大,而军政府要的是一个“能激发民族情绪,转移国内矛盾情绪,能看似踩钢丝,实则安全第一”的攻略方向。

很显然,军政府选错了方向,他们觉得跟周边无论是谁开整,都容易将战争规模扩大,造成尾大不掉,但马尔维纳斯群岛却很符合要求。

马岛是英国的领土,是万恶的殖民地,凑凑历史就能说是阿根廷的地方(马岛的人连西班牙语都不会),极容易激发民族情绪。

更妙的是,马岛的英国部队少,只有500多号人,而英国与之隔了十万八千里,只要按部就班的踩下去,国力衰落的英国只能苦水往肚里咽。

加尔铁里认为马岛太遥远,对英国来说影响太小,他们根本无法报复。他认为英国人太自私自利,不会注意到这个世界的角落。而且英国人拿什么打?他们到处都是贫困和失业,经济衰退,300万人都没了糊口的工作。

为此,加尔铁里还试了下水,在大举进攻马岛之前,尝试着让一帮志愿者以捡废品的名义上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中的南乔治亚岛,当着电视的面,竖起了阿根廷国旗。

这件事引发了英国一段时间内激烈的辩论,但最终因为国力原因忍了下来,但见惯了殖民地造反的英国人为此也暗暗留了心,好歹有点心理准备。

加尔铁里在“试水”过后,愈发的认为英国已经扑街,而且试水过程效果非常的好,连吵吵闹闹天天喊着要推翻军政府的人都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拿下马岛,实现民族复兴”上了,这由不得加尔铁里不认甜头。

这其实是个衰败的进行时,但阿根廷的所有人都为此转移了注意力,爆发了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热情,似乎觉得马岛拿下了,把英国人赶走了,国家民族就能腾飞了。

于是加尔铁里将军队压了出去,一举夺得了马岛,英国孱弱的守军果然乖乖投降,阿根廷获得了一时的胜利。

但是,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十足的强硬,她很快就推动了英国议会发动战争,“如果我们现在不反击,那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她如此说道。

在下议院的演讲中,撒切尔夫人如是说:“我们来到这里,是因为多年来英国主权领土首次遭到外国势力的入侵。当总督离开福克兰群岛时,他说人们都在流泪,他们不想成为阿根廷人。他说,岛上的居民仍然非常忠诚……政府现在决定,一旦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将立即派出一支庞大的特遣队出航。”

后来英军揍阿根廷完全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虽然也有一些损失,犯了不少低级错误,但对阿根廷总体还是呈碾压之势,战争结束前,英国的军舰对着阿根廷斯坦利港展开了炮轰,十小时一口气打完一万二千发炮弹,直到阿根廷认输才罢手。

人人都说英国日薄西山,日不落帝国的太阳的确是要降下去了,可这不是还没入土吗?二战的百万雄师虽然缩水了,但谁说留下的不是精华呢?

再看所谓“兵精粮足”的阿根廷,也就空军表现的可圈可点了,海军基本龟缩,嚷嚷着要打仗的陆军,则望风而降,实在是表现的可以。

经此一役,英国逐渐丧失的国民自信心反倒又提上来了不少,战争让整个社会风貌都为之一振。

4

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科技落后。虽然战争之初,阿根廷人击沉了英国人的一艘战舰,但是英国人有夜视仪啊。阿根廷人在英国人的夜间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只好乖乖的举手投降了

5

当时阿根廷国内经济问题严重,发动这场战争有转移国内矛盾的意思,还有一点据传马岛周围勘探出石油,这样的诱惑力自然让阿根廷政府无法放弃夺取马岛的念头。

英国尽管经济在八十年代也是问题重重,但是铁娘子上台以来大刀破釜的改革已有成效,英国上下民心大振,英国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削弱,拥有自己完备的军事体系。

阿根廷军事实力在南美洲是强国,但是都是通过购买武器发展军力 ,大型的装备无法制造,一旦被限购就是坐等消耗殆尽。

事实也是,马岛战争爆发以后,西方国家在自身利益方面是保持一致的,对阿根廷的禁运就决定了战争的走向,阿根廷必然失败。

6

第一,

论排行榜,英国属二流国家也就是第二世界,

阿根廷属三流以下国家,也就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

第二,

论军事实力,阿根廷跟英国比,差两档次,

论科学技术,阿根廷又差两档次,

第三,

美国和法国背后倒鬼,美国提供情报,法国提供导弹技术资料,

第四,

阿根廷的战略战术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阿根廷乞有不败之理。

7

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阿根廷均不及英国,战争过程中制空、制海权被英国牢牢控制,阿战败实属必然。

8

一,阿根廷方面错误的低估了对手英国的实力,二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英国失去了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日不落帝国”、“世界工场”,这些荣耀的称号已成为过去时,两次世界大战加之经济危机的沉痛打击,更是让英国社会经济一蹶不振。英国国力的下降与世界地位的沦落,海军实力的下滑,都成了不争的事实。使阿根廷误以为英国“虎落平阳可以被犬欺。这样的英国是不是就好欺负了呢?事实上呢,无论综合国力,工业产能,科技基础,还是战时反应能力,远程投送能力,战略封锁能力,以及兵员素质,阿根廷都差不止一个档次,是阿根廷人自我感觉良好。

二,阿根廷当时执行军政府统治,和咱们旧中国的北洋军阀差不多,不过他们的水平可远不如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等大拿,充其量和写过一首歪诗的山东军阀张宗昌差不多(这首歪诗是“忽见天上一火镰,疑似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镰。)。这位牛人叫列奥波尔多·福图纳托·加尔铁里·卡斯特利,武人出生,胸无点墨,但他还沒亲自打过仗,以为打仗和玩过家家差不多,他在军政府统治期间担任阿根廷共和国总统。在国内推行冷酷的军人独裁统治,禁止罢工和抗议,屠杀左翼民主人士,经济上支持大地主和资本家,并勾结大资本家盘剥人民,国内矛盾空前高涨。此时阿根廷又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加尔铁里决定用一场对外战争转移视线。一个处于动荡之中、革命边缘的军人政府,注定他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内民心做后盾,如果失败,他将陷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三,英国首相“铁娘子\"正确分析形势,综合运用外交的,经济的,军事的手段孤立,分化,封锁阿根廷。阿根廷占领马岛的消息传来,整个英伦三岛犹如被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奇耻大辱”的字样遍布英伦媒体。对此,撒切尔展现了她的的铁腕与老辣,对阿根廷迅速回应:1,与阿根廷当即断交;2,在议会上表明不惜一切代价,举全英之军力远征马岛的决心;3,成立全新军事指挥体系,前线军官获得充分自由指挥权,英军拥有了快速响应的灵活力;4,宣布马岛战争不涉及阿根廷本土,并且要速战速决。外交手腕:在获得国内压倒性支持后,撒切尔迅速在国际上打出“反对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的口号,这一合适的说法让英国得到了联合国的好感,宣布阿根廷应撤兵,英国在国际法理上先胜一场。随后,撒切尔又游说欧洲各国,以“反对军人独裁政府”的理由博取各国的支持。当然,少不了大佬美帝的支持,凭借之前的良好关系与外交运作,美国带头向阿根廷宣布武器禁运令,进而进行经济制裁。撒切尔坚持一定要以武力夺回马岛的统治权,她在很多场合的煽情表演成功赢得下院的全票通过和民众支持。

四,阿根廷战争准备不力,后勤保障严重滞后,马岛海战,万里之遥拖不跨远征英军 ,而家门口作战阿根廷却后勤混乱,英军跨越一万多公里劳师远征,但在后勤上,却并未输上半分。英军以阿松森岛为中转基地,在南乔治亚岛成立补给基地,后勤部门以两个月为物资标准。英国国内征用大量商船作“第二海军”,以补充运输力量不足。一些民用的飞机也被征调,作为航空物资运输的补充。反观阿根廷,占领马岛后,盲目乐观,居然没有进行大量物资和部队补充,更没有在马岛建立机场中转站。军队缺衣少粮,弹药不足,士气低落,真不知军人出身的加里军事素养在那里。

五,武器依赖万国造,关键时刻肯定掉链子,在外交战场上阿根廷一败涂地。在美国宣布对其禁售武器和经济制裁后,北约其他盟国先后对其禁售,这对武器依赖外购的阿根廷军队而言,打击是致命的。一批已经交易完成的武器购买案,也被欧洲国家宣布取消。而在国际舆论上,由于英国以“受害者”的姿态博得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同情与支持,阿根廷基本丧失了国际舆论的支持。一个国家在当代应有自己的武器供应体系,依赖外购不靠谱;其次,马岛之战中英军展现了精准而又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现代战争需高度重视空军;再次,情报收集与外交攻势。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阿根廷犯了孙子兵法最基本的常识,既不知已又不知彼。而在外交上的运作,丝毫不亚于战场之上的搏杀。为战争争取到一个主动且良好的国际舆论,对打赢一场现代战争至关重要。




9

一是综合国力阿与英不在一个档次,二是英国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而阿根廷则很孤立,三是阿军在战略上对战争形势估计不足,没有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战术上战法陈旧,作战保守

10

一个是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国家,一个是工业强国。怎么能用战争来衡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