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中国没有形成超大型的内陆湖?

为什么中国没有形成超大型的内陆湖?

2020-09-17 13:01阅读(66)

为什么中国没有形成超大型的内陆湖?十大湖就不说了,连十大淡水湖最小的伊利湖也有2.5万平方公里,而中国版图内最大的青海湖也才4400平方公里,求地理学大拿解

1

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表面积的71%为海洋,仅有29%为陆地,因此我们在外太空看地球是蔚蓝色。地球水资源随多,但是淡水资源有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左右,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三,占淡水总蓄量的0.34%。而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淡水资源的比例为6%,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水资源主要以冰川为主,其它水资源以河流和湖泊形式存在,我国有10万多条河流,有湖泊24800多个,其中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2800多个。我国是个多湖泊的国家,但分布位置和形态特征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青藏高原两个区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以淡水湖为主;青藏高原地区以咸水湖为主。

我国最大的湖泊为青海湖,面积为4435.69平方公里,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内;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为鄱阳湖,湖水面积3960平方公里,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青海湖虽大,但是青海湖在世界湖面积排名中,也仅仅排名第四十三位,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为什么在我国没有形成超大型内陆湖呢?原因又何在呢?笔者认为除了人为因素之外,环境气候变化也是重要原因,降水量多少直接影响到湖泊水位,而森林可以保持水土,间接影响到湖泊水位。

首先,我们看一下,湖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像火山地震、地壳运动、大自然侵蚀、淤泥堆积作用与人为的力量,都会让地表形成凹陷的地蓄水变成湖泊。比如:构造湖、河成湖、堰塞湖、人工湖等七种。

历史上我国的西北内陆曾经是浩瀚的海洋,但因为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山脉造山运动,行形成了西北内陆诸多大型盆地,像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由于没有水源补充和距离海洋较远,这里气候高温少雨,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形成了西北内陆的干旱沙漠。而塔里木盆地东部边缘的罗布泊就是其中的缩影。

泑泽,罗布泊的古称,仅次于青海湖的我国第二大咸水湖,面积3006平方公里,1972年干涸。据推测,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1800万年,最大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被分割成几块洼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人员发现了罗布泊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由此测算出罗布泊古湖面积也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而罗布泊干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塔里木河两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断向塔里木河要水,上游修建水库,环境气候发生变化所致。据记载,罗布泊历史上鼎盛时期,面积曾达到2万多平方公里,但是罗布泊并不是我国有记载以来最大面积的湖泊,我国面积最大湖泊另有其它。

那就是云梦泽,又称为云梦大泽,历史上其位于江汉平原的原址之上。在湖北省孝感市有个云梦县,就是出土著名的云梦秦简的地方,这个名字印证这里曾经是云梦泽所在地。由于长江中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江水携带大量泥沙,逐渐淤积于此,江汉平原的地势逐渐抬高,加上江堤的阻挡,汛期巨量的江水只能转向南岸地势较低的洞庭湖平原寻找新的分水道,导致梦云泽面积越来越小,梦云泽的地位慢慢被洞庭湖替代。最终云梦泽在南朝至唐宋时期逐渐消失的,被江汉平原陆地取代,只留下星罗棋布的300多个湖泊,也让湖北有了“千湖之省”的美誉,这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我国两大湖泊群之一的原因所在。据记载,云梦泽全盛时的水面总面积达26000平方千米(有记载说4万平方公里,如果那样的话,其面积大约世界排名第六位,超过3.3万平方公里的坦噶尼喀湖)成为长江和汉江洪水的自然调蓄场所。由于淤泥填充,荆江洪水的倒灌原因,洞庭湖面积逐渐矿大,慢慢替代云梦泽成为了调蓄长江洪水的天然场所。但是目前洞庭湖也面临淤泥填充的威胁,希望我们行动起来,不要让洞庭湖步入云梦泽的后尘。

我国有记载以来,消失的大型湖泊不止云梦泽、罗布泊、还有大野泽又称巨野泽(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1.6万平方公里的潴野泽又叫青土湖(甘肃省民勤县北部)、丹阳湖古称“巨浸”(今江苏省、安徽省南部相邻的高淳、溧水、当涂一带)等等 。青海湖与这些湖泊对比,简直就是“大巫见小巫”,不值得一提了。世界上面积过万的湖泊不到二十个,因此,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多个面积过万的大型湖泊,而云梦泽更是世界排名第六位,但这些湖泊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原因我们上面已经说过,由于人口剧增,人类活动频繁,气候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植被遭到破坏等,导致我国这些巨型湖泊消失。因此,不能说我国没有形成过巨型湖泊,而是由于某种原因消失了而已。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谢谢阅读。

2

如果你仔细看一下世界十大湖泊:里海、苏必利尔湖、维多利亚湖、休伦湖、密歇根湖、坦噶尼喀湖、贝加尔湖、大熊湖、马拉维湖、大奴湖。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由于地断陷和第四纪冰川侵蚀成湖。主要分布在二个区域,一个是北美洲的五大湖区,另外一区域就是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

▲美国五大湖区

世界十大湖泊这二个区域就占了6个,五大湖区3个,与东非大裂谷有关的3个,反观我国为什么没有形成世界大湖?不仅如此,我们最大的青海湖才4400平方千米,还不及十大湖泊最后一名大奴湖(2.86万平方千米)的七分之一。最大湖泊里海(38.6万平方千米)是青海湖的87倍。

形成湖泊得有二个条件,一是得有储水的湖盆构造,二是得有水的来源,湖盆的形成常见地壳断陷形成,如东非大裂谷里的湖泊群,有的是火山喷发成湖,如我们长白山天池,还有是河迹湖,比如洪泽湖、古黄河侵蚀形成,还有的是就是冰川侵蚀成湖,如美国五大湖区等等。

在所有湖泊成因里,最不靠谱的是河迹湖,由于河流携带的泥沙含量比较高,日积月累,湖泊被淤积得越来越浅,最后湖泊慢慢消亡,这方面历史上云梦泽这座大湖泊已经成为今天稻谷飘香的江汉平原。江汉平原约4.6万平方公里,如果还存在的话,就进入了世界十大湖泊,可是我国的河流季节变化太大,泥沙含量高,长江又是一条世界级大河,河流动力这么强,在浩浩荡荡的长江面前,这样一个大湖泊被淤平了,这也是我们国家没有世界大湖的原因之一。

其二,东非大裂谷受张力影响形成一个大的断裂带,成为新大洋的胚胎,地下水上涌形成三个世界级的大湖。而我们国家第二大阶梯以西地区,地壳主要受挤压力影响,隆起成几列由北往南的高大山系,如阿尔泰山、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山系、喜马拉雅山系等,地壳受挤压力影响多形成山脉,断陷成大的湖盆就不容易了,只是一些小的断陷形成湖盆构造,如青海湖、青藏高原上的一些湖泊、云贵高原上的滇池等。

我国第三大阶梯上,受新构造运动影响,东部地区受张力作用,地壳拉伸减薄,形成了我国东部的三大平原,但没有形成象东非大裂谷那样的大断裂带,只是形成了一条郯庐断裂带,与东非大裂谷相比只能望其项背,这条断裂带上形成的一些小的湖泊,如火山喷发形成了东北镜泊湖,有的地方沿着断裂带发育成河道,但没有断陷成大的湖盆构造。

东部地区地壳受张力影响,形成一个渤海淡水湖,可是大约在30万年前,渤海继续下陷,再一次断裂,造成与大洋相通,形成内陆海。这是我们国家形成了一个最好的湖盆,面积约7万多平方公里,也能纳入世界级十大湖系列,可是渤海“晚节不保”,最后还是奔向了大海的怀抱,成了内海。下图

我国地壳活动非常剧烈,距今年代较近的经历过二次造山运动,一次是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另一次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特别是新生代的造山运动塑造了我国地貌的整体格局,频繁的地壳活动,地表多支离破碎,难以形成大的湖湓构造,但小的湖泊断陷成湖还是非常多,如洞庭湖、鄱阳湖、巢湖等,假如地壳活动不是那么频繁、强烈,洞庭湖与鄱阳湖合在一起的话,这个大湖就有规模了,可是地壳挤压形成的到处是山脉 ,象云贵高原那样“地无三尺平,大的湖盆就难以形成和保持了。

其三,不仅我国山脉众多,地形条件复杂,还会导致第四冰川侵蚀成湖的机会大大降低,我国地处中纬度,第四纪冰川发育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的一些山地上,而平原地区不象美国和加拿大地区沉积平原那样开阔,冰盖那么厚,五大湖区原本是一条河道,第四纪几次冰期活动都没有错过,经过冰川强烈的刨蚀作用,使原有的低洼地松散沉积层和较软的岩层被冰川带走,将谷地反复拓宽和加深。最后形成的世界级的大湖泊群。而我国这种地形与冰川相互作用的湖盆构造就很少。

第四,里海是世界上最大湖泊,地质地史时期,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与地中海相通,是地中海的 一部分,可是新生代造山运动,导致里海南部地壳隆起成山,并与黑海隔离,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我们把里海称之为海迹湖。 我们国家东临太平洋,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得地形跌宕起伏,东部沿海区多形成了丘陵地貌,海迹湖就难以形成了,只是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杭州西湖,这样的湖泊怎能与里海相比呢。

总之,我国没有大的湖泊,其主要原因是地壳活动过于剧烈,地形起伏太大,才导致大的湖盆难以形成,在环太平洋运动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夹击下,难以形成较稳定的陆块,所以大的湖泊就没有了形成机会,多是一些小湖泊。

3

中国的湖泊还少吗?

4

中国境内没有形成超大型的湖泊,主要原因是中华民族人丁兴旺的结果。人口的兴盛导致地表被大量开垦种植粮食,进而导致泥沙俱下雍塞湖泊。曾经的巨型湖泊——“方九百里”的云梦泽就是这样被分解成碎片的。现今中国的大湖——洞庭湖和洪湖都是它的孑遗。如果长江上游一直是原封未动的原始森林,那么巨型的云梦泽就会留存下来。

第二个可能成为巨型湖泊的是罗布泊。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河水总量大约370亿立方米每年,如果这些河水不流灌耕地,最终都汇入罗布泊,那么它将极为广阔。青海湖的入湖水量约10亿立方米每年。

5

地理位置,地形,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