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乾隆时「两淮盐引案」,为什么成为震惊朝野的贪污大案?

乾隆时「两淮盐引案」,为什么成为震惊朝野的贪污大案?

2020-09-17 00:31阅读(79)

乾隆时「两淮盐引案」,为什么成为震惊朝野的贪污大案?:因为涉案人员较多且社会地位较高,基本上都是两淮一带的盐政官员和盐商,而且涉案金额多达上千万两,从

1

因为涉案人员较多且社会地位较高,基本上都是两淮一带的盐政官员和盐商,而且涉案金额多达上千万两,从作案到案发时隔二十多年。

“两淮盐引案”,即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发生的两淮盐政提引征银案,这也是清代三大贪污案之一。此案为何在当时震惊朝野、牵涉众多,要先谈一谈“盐引”。

自古以来,食盐就为国之重器,足以左右国家命脉,不仅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也是商税的主要来源,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就帮齐桓公算了一笔帐:若一个1000万总人口的大国中应纳税人口达到100万,每人每月征收30钱人头税,一个月能收税3000万钱;但如果每升盐只加价2钱,按照计口售盐的方式,每月就可多得6000万钱,到清乾隆时期,两淮盐税占到了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所以自西汉以来,历朝历代都实行食盐专卖、商人承包的模式。盐商凭从衙门领到的引票到产盐地购置食盐,每张引票可购食盐四百斤,然后他们将食盐运往各地按统一价格销售,并向政府缴纳高于一般商品税的盐税。虽然如此,但他们仍旧能获得非常高的利润,所以乾隆时以扬州的盐商最为富有。为了拿到专卖权,减少损失,盐商们经常暗地贿赂讨好掌管食盐专卖权的盐政和负责征盐税的盐运使,这种情况在全国最大的盐区——两淮更为严重。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尤拔世被提拔为两淮盐政。他刚一上任就向盐商索贿,以为能像前几任那样大发一笔横财,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恼羞成怒之下上奏乾隆,说之前22年的预提盐引收入有问题,乾隆命人调查后发现几任两淮盐政与盐商勾结舞弊数年之久,侵吞税银竟千万两之多,欺上瞒下,贪污成风。

乾隆震怒,将历任盐政吉庆、普福、高恒(时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家产查抄,处死普福、高恒(吉庆已死)。卢见曾虽因治水有功的而备受乾隆赏识,但他两任两淮盐政使,刚卸任由尤拔世接任,也难逃其咎。案发后要彻案严查的消息传到了与卢家有姻亲的纪晓岚那里,担心受牵连他给卢传了信,卢见曾马上转移了财产,后来事情暴露,纪晓岚被发配到新疆,而卢见曾行刑前死在狱中,终年七十八岁。

2

“两淮盐引案”发生于乾隆朝中期,是乾隆时期的三大案件之一。此案不但牵涉到的官员众多,涉案的银两数目也触目惊心,一度震惊朝野,让乾隆龙颜大怒。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件史上有名的贪腐巨案,竟然是一封简单平常的奏折引发的。

(中为乾隆帝)

乾隆33年六月初,新任两淮盐政官员尤拔世走马上任,半个月后,乾隆就收到了他的一份奏折:“上年普福奏请预提戊子纲引目,仍令各商每引交银三两,以备公用,共交赊运库银二十七万八千两有零。普福任内共动支过银八万五千余两,其余现存十九万余两,请交内务府查收。”

这封奏折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不过是尤拔世这个后任盐政官员,对前任官员盐引收支的一个汇报。不过,狡猾的尤拔世知道,历任盐政从来没有主动向皇上报告过盐引的收支情况,一定会引起乾隆的重视。

果然,乾隆接到奏报后,立即命大臣检查户部档案,这一查,居然揭开了两淮盐业一众官商勾结的贪腐窝案。

据军机大臣初步调查,从乾隆11年开始,每年预发的盐引就有20万至40万张不等,如果以每张盐引应缴纳税银3两计算,这20年间,应该缴纳朝廷的税收就超过了一千万两。

不过,户部并没有这笔盐引收入的备案,也没有收到收到过这笔税银的记录,换句话说,尤拔世之前的盐政官员,对这超过千万两白银的盐引收入一直隐匿不报,这让乾隆震怒不已。

(清朝官员)

那么,尤拔世为何要有意无意地向乾隆呈上这样一份奏折呢?

这是因为他在就任两淮盐政后,因“风闻盐商积弊,居奇索贿,未遂”。换句话说,尤拔世在刚刚赴任后,就向当地的盐商伸手索贿,但却碰了一鼻子灰,不但没有人主动向他送银子,即便在他三番五次的暗示下,盐商们也迟迟没有行动。一怒之下的尤拔世恼羞成怒,干脆一纸奏折将两淮盐政官商勾结,鲸吞银两的窗户纸捅破了。

这里要解释要一下什么是“盐引”。所谓“盐引”,就是朝廷发给盐商们的一种经营许可证。在清朝,每张盐引大约可售卖食盐数百公斤。而各地的盐政官员,就是掌管盐引的人,负责将朝廷发放的盐引交到盐商的手里。

当时两淮地区盐业的覆盖范围很广,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和江苏等六个省份。因此,盐政官员就是盐商们争相巴结的对象,只要把盐政官员喂肥了,他随便大手一挥,大把的盐引就到了盐商的手里。

乾隆觉得此案关系甚大,必须予以彻查,但此案时间跨度太长,前后超过了20年,他担心就一个尤拔世单独办案,恐怕无法查清,就密令江苏巡抚彰宝迅疾赶往扬州,和尤拔世一起调查此案。

在彰宝等官员的缜密侦查下,“两淮盐引案”逐渐浮出水面,历任盐政官员的贪腐行为也被查得水落石出。

盐政官员吉庆上任时,就利用自己手中的盐引大权,大肆中饱私囊,贪得无厌。他不但按受贿金额的大小,来分配各盐商们盐引的数目,还在每张盐引3两税银的基础上,额外要求盐商们给自己回扣,凭借此举,吉庆在几年时间里就腰缠万贯,赚得一塌糊涂。

更为贪婪的是,吉庆还谎称两淮地区人口剧增,需要适当增加盐引数目,以满足老百姓的需要,从而向朝廷索取了更多的盐引。而且,吉庆在调离两淮盐政之前,又创造性地将第二年的盐引预发了一部分,临走时还大捞了一笔。

(纪晓岚剧照)

还有一任盐政名叫普福,他捞钱的手段更为隐秘,不会在明面上接受盐商们的贿赂。但普福面对盐商们送来的古玩字画,房产地契,从不拒绝,一律笑纳。而且普福深藏不漏,平时衣着简朴,不讲排场,吃喝简单,给人一种清官的形象。他的这种假象甚至迷惑了乾隆,还多次受到乾隆的褒奖。

另外一个盐政高恒,这个人可大有来头,他的父亲是鼎鼎有名的文渊阁大学士、水利专家高斌。他的姐姐更是乾隆的贵妃,这样的皇亲国戚调任两淮盐政,巴结的人自然会蜂拥而至。

高恒也凭借着身份和手中的权力,肆无忌惮的收受贿赂,从银两到房产,从古董字画到奇珍异宝,只要有人敢送,他就敢收,短短一年时间,高恒就贪腐数十万两白银,临走时不忘效仿前几任盐政官员,将第二年的盐引预发除去,顺便增加收入。

其它的盐政官员,如卢见曾等人,也不同程度地有贪腐行为。

轮到尤拔世到任时,第二年的盐引都已经发放得差不多了,因此盐商们对尤拔世异常冷漠,行贿的商人很少,这才促使破罐破摔的尤拔世一怒之下,揭开了这个巨大的“两淮盐引贪腐案”。

当然了,乾隆是不会放过这些贪官的,除了已死的吉庆外,普福、高恒等人悉数被抄家问斩。这场跨经21年的贪腐大案,终于尘埃落定了,虽然史籍中没有涉案人数的具体统计,但有名有姓的官员就超过了20人,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大学士纪晓岚。

这事要从卢见曾说起,他在乾隆二年和乾隆十八年曾两度出任过两淮盐政一职,纪晓岚甚至将自己的长女嫁给了卢见曾的长孙卢萌文,两家有联姻之好。

当乾隆命人着手调查“两淮盐引案”时,预先得到消息的纪晓岚想通知卢见曾,又不想给人留下把柄,便别出心裁地想到了一个法子,托人给卢见曾寄去了一包茶叶和一包盐。

卢见曾收到礼物后,百思不得其解:“我家府上既不缺盐,又不缺茶叶,这是何意呢?”然后反复叨念着“茶、盐、茶、盐”,恍然大悟,原来是皇上要查盐政,于是连夜将家产全部转移。

后来,纪晓岚也因此受到牵连,被降罪革职发配新疆长达三年之久。

(参考资料:《清稗类钞》《清史稿》等)

3

从两淮盐引案看清朝“康乾盛世”时期,乾隆的政治改革与发展!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对乾隆皇帝这个人和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做一个必要的了解!乾隆皇帝的真名叫做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是“乾隆”,他在位长达六十年,在乾隆晚年禅位之后他其实还是在继续训政,所以说乾隆皇帝实际上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左右,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之一。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皇帝的文治武功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是,在这看似平静的清朝政治下,却一点也不平静,可以说是“暗流涌动”。在乾隆三十三年时发生的“两淮盐引案”却将清朝的政治黑暗暴露无疑,引起朝野震荡!

两淮盐引案暴露出了清朝时期的官商勾结,两淮地区的官员侵吞税银千万两之多,连续舞弊长达数年之久,上下欺瞒,贪婪成风,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清朝时期会出现两淮盐引案这样的大贪案呢?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1、乾隆皇帝继位之初,为了缓和当时朝野上下紧张的政治气氛,调节朝廷官员之间的矛盾,改善各方面的关系,还对雍正的政策做了较大的改变和调整。实行宽政,这就使得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官员为所欲为。

2、乾隆初期和中期时,政府的监察制度和力度较为薄弱,这就使得官员没有被监督的压力,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官员贪污的代价成本。

3、乾隆皇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商业发展迅猛,这就使得部分官员鬼迷心智,挺而走险,作弊成风。

两淮盐引案的爆发也使乾隆皇帝意识到了自己的统治弊端,随机乾隆皇帝开始了整顿吏制,进行政治改革。所以说两淮盐引案的爆发客观上在某种程度促进了清朝政治的发展与进步!

以上为本文的全部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围观讨论!

4

这案子很有意思。

一者,涉案官员特殊。

调查人是傅桓,前皇后的弟弟。被处死的两淮盐政高恒是乾隆第一位皇贵妃的弟弟,最初上书请预提资金及命商人代购的盐政,是另一位皇贵妃,后来的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堂兄。

傅桓曾为高恒求情,乾隆反问:如皇后兄弟犯法(比如你傅桓),当奈何?

傅桓战栗不敢言语。

二者,贪污方式奇怪

23年时间,盐政衙门的上下官员仅贪污私分盐商预交次年税金的钱庄存款利息,就达1092万两白银。

注意重点,贪污的是存款利息,而且还是不入账的小金库。

盐商按要求,提前缴纳下一年度的盐业承包税~次年春天才由盐政衙门集中解付到北京户部缴纳,这个时间差的利息每年是接近50万两白银,被官员私分和擅自高价购买各种公务用具来冲销资金。最终只剩15万两,被盐商怠慢的新任盐政尤某(没拿到当年的孝敬)故意上交给乾隆并说明此事,案件遂发。

三者,涉及人数太多

前后三任盐政及参与分钱的官吏,行贿得到好处的盐商,参与购买办公用具的官员。

最终抄家,流放,斩首,追偿子女,甚多。

四者,纪晓岚被牵连

涉案的第二个盐政卢见曾与纪晓岚有亲,纪晓岚的长女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所以,此案一出,纪晓岚私下给卢见曾送了信,只有一包盐和一包茶。

卢见曾立即明白乾隆皇帝在查盐,将家中财物转移并逃跑。可乾隆发现卢家没什么钱财又抓住了卢见曾,明白自己的身边人泄密。纪晓岚只能主动坦白。乾隆大怒,将纪晓岚流放新疆3年,后因编纂四库全书才召回。

5

清代到乾隆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激增,当时的两淮盐政吉庆以人口众多食盐供不应求为由,向乾隆皇帝建议,每年预先提出下一年的部分盐引票,发给盐商,这等于今年赚了明年的钱,不过精明的乾隆皇帝不让盐商独占这个好处,就规定盐商每领一张盐引票,需要缴纳除盐税外,还要缴纳三两银子,叫做“预提盐引息银”,对此盐商们满心欢喜,立刻酬谢吉庆,吉庆也投桃报李,准许预提盐引息银先交一部分,其他的以后再说。


不过吉庆患急症不久就一命呜呼了,后任的两届两淮盐政普福、高恒在预提盐引息银上更是大做文章,中饱私囊,乾隆三十三年,尤拔世出任两淮盐政,发现盐商与盐政串通假公济私,遂上书乾隆皇帝说高恒盐引任令各盐商上交三两,以备公用。结果引起了乾隆皇帝的警觉,于是命军机大臣大学士傅恒彻查此事,发现两淮盐商二十余年少交国库一千一百万两息银,历任盐政吉庆、普福、高恒被抄家,吉庆已死,普福、高恒被处斩,盐商们免死,不过付出了巨额的经济代价。

两淮盐引案牵出的官员之多,贪腐的金额之大亘古未有,官商勾结欺上瞒下贪利成风腐化严重引起了朝野震惊。

各位朋友有喜欢的请帮忙评论,点赞加关注,谢谢!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