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当年推珍妃投井的大太监崔玉贵后来怎么样了?

当年推珍妃投井的大太监崔玉贵后来怎么样了?

2020-09-16 09:32阅读(77)

当年推珍妃投井的大太监崔玉贵后来怎么样了?: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崔玉贵?这么说吧,但凡知道慈禧的,就没有不知道这主的。当年他和李莲英堪称慈禧的哼哈二将

1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崔玉贵?这么说吧,但凡知道慈禧的,就没有不知道这主的。当年他和李莲英堪称慈禧的哼哈二将。

慈禧走那,这二位就跟那门柱子似的杵在哪里听差伺候着。咋说呢?崔玉贵在慈禧的眼跟前那就是万年第二的角色,李莲英老大,他第二。

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踩李莲英一下,就这愿望死了都没达成,弄的比较尴尬。

估计有小伙伴要问:“这又是怎么说的呢?”

这事俺给大家伙解释一下。

这事他俩死了之后没有埋到一块地皮上,就很能说明这问题。

话说清朝的太监下葬,他不是随随便便的找一地,挖一坑,一埋这就完事了,人家是有公共墓地的。

这地叫恩济庄,雍正年间专门划拉了这么一块几百亩的地皮给太监当墓地,就这地不仅盖了关帝庙,还有人世代居住,就是为了看护这些个墓穴。

关帝庙居中,把这恩济庄一分为二,这南边属于那没名没分的,搁过去归内务府管理。其他的太监被家里边的人拉走埋了的就不在这里边。这里边都是一些没人认领的。

没钱的挖这么一个穴位,六块板子这么一拼,弄一土堆,埋了就完事了。有钱的呢?占那么两三个穴位,就为了睡的宽敞一点,上边还能弄点石碑石桌啥的。也就那样。

那么恩济庄的北边,这就有讲究了,这都有身份,有名字的大太监。

而李莲英和崔玉贵这都有资格埋这。但埋这里边的只有李莲英,没有崔玉贵。

就李莲英那墓地老大一片,不仅有石头墙,还有院子,立着石牌坊,什么神道啦,甬路啦,这都有。

而崔玉贵瞅着就来气,就是因为这块地皮是慈禧钦赐的,他崔玉贵就没有享受到这荣誉,那石头牌坊刻的钦赐李大总管之墓就是证明。

崔玉贵心说,俺服侍你快一辈子,连个钦赐都没有,不陪你们玩了,他自己个买了六顷八十亩的地皮,做了墓地,死了之后就没打算埋到恩济庄里边去。

从这里咱就能看的出来,崔玉贵是慈禧的红人,但他的分量还差那么一点。

咋说呢?按照《宫女谈往录》里边的说法,崔玉贵这人厉害是厉害,从不背地里阴人,所以宫里的太监怕他,但不防着他。

他是这么个人。

不了崔玉贵有个绰号叫小罗成,一是他这性格,二是他这身上有那么点功夫。

也许就是因为这关系,慈禧办珍妃这事,就找到了崔玉贵的身上,而没有扒拉李莲英。

既然都说道这啦,咱就把当年崔玉贵推珍妃这事说道说道,也让大家伙了解一下。

珍妃

这事,其实在《宫女谈往录》里边也有详细的记载。

这么说吧,珍妃这档子事不是慈禧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们问:“为嘛呀?”

这么说吧,珍妃这人给一般人的感觉漂亮被光绪宠爱着。但您不知道的,珍妃这人,很聪明。

后妃里边,论才智政治头脑的,这头一个就是珍妃,其他人压根就撵不了。

但珍妃这人和慈禧却不对路子,俩人之间的仇恨已经埋下了,杀死珍妃之前,慈禧已经将珍妃关到冷宫三年的时间,内务府贴门上的条都发黄了。

吃饭洗脸这都是由窗户递进去的,到个马桶这都有次数,一天两次,这要是遇到个节日,或者初一,十五的,老太监还得专门跑一趟指着鼻子申斥,你还不能还嘴,临了你还的磕头谢恩。

所以这俩人和解,根本不可能的。而慈禧要跑路了,把这么个炸弹丢在皇宫里边,她可不放心啊,这北京城有个风吹草动的,她慈禧搁西安这块那就叫鞭长莫及喽。

至于把珍妃带到身边?乱哄哄的,谁知道会出什么乱子。所以慈禧出逃之前,第一件要办的事,就是弄死珍妃。

你都不知道,慈禧是让崔玉贵一个人把这珍妃带到她这颐和轩。

这事说的可就有讲究了,要知道按照清宫里边的规矩,召见妃子这得是俩人的事,可慈禧指明让他一个人去,这事可就蹊跷了,而且这妃子还是珍妃。

所以这趟差事崔玉贵那是直犯嘀咕,他到是想拉派遣这差事的陈全福过去。

人家陈全福脑袋一晃悠:“不去!指明让你去,咱不掺和!”

最后这陈全福到是给崔玉贵出了个主意,既然这事在颐和轩办,你把颐和轩的管事太监拉去,名正言顺不是。

这颐和轩的管事太监没法子,这躲不了,硬着头皮一块去了。

你猜三人进了颐和轩里边看到了啥?偌大个颐和轩独独就一个人——慈禧,平时那些个伺候的宫女啥的,一个都瞅不见。

那么珍妃和慈禧之间的对话也没啥说道。

就是慈禧想要利用洋人进京的事,逼珍妃自己了断就完事了。

而珍妃利用祖宗压慈禧,就是不想死,不仅不想死,还想把皇帝留在宫里边,来主持大局。

按照她的话是,你们想逃就逃,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逃的,也不应该逃。

而且还说,皇帝让她死,她没二话,你慈禧让她去死,这又是宫里边那条规矩?

就这些个话,按照崔玉贵的说法,都到这份上了,人家珍妃说话的声音就没有一点颤颤巍巍,铿锵有力啊!压根就不像被关冷宫三年的人。

这些话,每一句都顶的慈禧接不上话,后来的话干脆就直接往慈禧心窝子上杵。本身这事慈禧就不占理,她说不过人家。

所以咱说珍妃的政治头脑真不是盖的。

这不,气的慈禧直接来硬的,就让跪在一边的崔玉贵上手丢井里头淹死。

最终上手把这事办了的是俩个人,一个是崔玉贵,另一个就是这颐和轩的管事。

一年后,珍妃的尸体才从这进里边捞了出来,那都泡的不成样子了。

后来的事

那么后来崔玉贵因为有一身功夫,所以在慈禧西逃的路上,那也是忙前忙后的,大有一种超越李莲英成为慈禧第一红人的苗头。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慈禧感觉洋人进北京这事平了,崔玉贵作为先锋,由西安回来把这宫里边的事,都办好了。

等慈禧回来,慈禧一回来,三天,就三天,他崔玉贵就被慈禧给撵出了宫。

理由就是当年丢珍妃入井这事,人家慈禧那是气头上的一句话,那成想你个崔玉贵硬逞能把人家给丢了下去,看见你就来气,干脆滚出宫算了。

那么这口大黑锅可就扣到了崔玉贵的脑门上了,他不背也得背。

说道这里,估计小伙伴要问了:“慈禧为嘛要这么干呢?”

今时不同往日了,西逃之前,慈禧是个想着法的按着洋人的脑袋给她磕头的主,但西逃之后,见了洋人那就是眉开眼笑的,没有了之前的硬气。

而洋人是知道慈禧把珍妃丢到进里边的事,那么慈禧为了自己的面子,所以这就找了一背锅侠,崔玉贵就成了这么一个合适的人选。

所以后来崔玉贵说起这事的时候,总是说慈禧办这事,办的亏心,当然他没有说狠心,因为这狠心的话,当时崔玉贵就的撩地上。

那么后来崔玉贵还是进了宫,又伺候慈禧一段时间,这原因就是他俩干爹,一个是庆王,当年崔玉贵能进入宫里边,走的是庆王的路子,从庆王府,送到宫里边的。

那么庆王作为慈禧的宠臣,所以他在宫里边那也是火箭的速度坐到了二总管的位置。

再有一个就是桂祥,慈禧的弟弟,这也是崔玉贵的干爹。

那么桂祥去求情,这是顶着雷去的,因为他这人无能,慈禧没地撒气,把所有的气都撒到这位头上,这气消了。

庆王再加把火,这崔玉贵才有了二进宫的事。就这两位缺了一个,这事都不好办。

后来慈禧一死,他也就出了宫,而宫里边的人都盯着李莲英,崔玉贵到是没啥事,轻轻松松的就出了宫。

而李莲英是消财免灾,把宫里边历年的赏赐都拿出来给了隆裕,他才被放出来的。

再往后,崔玉贵被李莲英活的滋润,至少大街上溜达不担心,被人给绑架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2

崔玉贵,直隶河间府(今河北大城县)人,原名崔治世,他是仅次于李莲英的大内二号总管太监。他与李莲英是同乡,在辈分上,崔玉贵是李莲英的表叔。

崔玉贵生于贫苦之家,一家五口整日为糊口而犯难。十岁那年,崔玉贵的母亲因极度虚弱而被冻死,大哥也因罪而被处死。崔玉贵与父亲进京以讨饭度日。

两年后,在表侄李莲英的相助之下,穷困潦倒的崔玉贵净身成为太监。但最初的崔玉贵并没有进入紫禁城当差,而是被分到了奕劻的庆王府。

崔玉贵从小就巧舌如簧,很快博得了庆亲王的欢心,并将其认成干儿子。奕劻是晚清的重臣,很受慈禧的器重。为了讨慈禧欢心,奕劻决定宫中弄个戏班。

崔玉贵除了能说会道外,还打的一手精彩的八卦拳,再加上平时喜欢唱几句京戏,很快被庆亲王调到宫中戏班来演武生,有了同慈禧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自身就会武功的崔玉贵,将武生角演绎的淋漓尽致,每次都让慈禧看得入迷,凭着这项副业,崔玉贵逐渐得到了慈禧的青睐,留在宫中当差已成为定局。

光绪七年(1881年),二十一岁的崔玉贵被提拔为大内太监二总管,授三品衔,亮蓝顶戴。至此,崔玉贵成为慈禧的红人,隔三差五的都要来上几段戏。

崔玉贵服侍慈禧的十九年,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开始北上进攻京城。很快,洋人就已兵临北京城下。慈禧慌忙出逃,临行前,她让崔玉贵将珍妃带过来。

当时的珍妃已被慈禧幽禁在北三所寿药房中数年,按照宫中规矩,崔玉贵叫上太监王德环一起去请珍妃来见慈禧。慈禧独坐在颐和轩,一副沉稳老练之态。

随后崔玉贵将珍妃带来,珍妃先是向慈禧叩头问安,之后一直跪着低头停训。老辣的崔玉贵早闻到了死亡的气息,以下是崔玉贵回忆的慈禧与珍妃对话。

慈禧:“洋人要打进来了,外头乱糟糟,你万一受到污辱,那丢的是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

珍妃:“我明白,不会给祖宗丢人。”

慈禧:“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出去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您可以避一避,但皇上要坐镇京师,维持大局。”

慈禧:“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我没有应死的罪!”

慈禧:“不管你有罪没罪,都得死!”

珍妃:“我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我死!”

慈禧:“皇上也救不了你。来人哪!把她扔到井里头去。”

崔玉贵虽然早有准备,但没想到是这样的方式。尽管他心中有些许的不愿意,但慈禧的命令就是圣旨,没有人敢公然违抗,包括红人崔玉贵和李莲英在内。

无奈的崔玉贵和王德环一起连拉带推的,把珍妃拉到贞顺门内的井跟前。珍妃一直挣扎着喊叫自己没罪,最后崔玉贵用毛毡蒙上头将珍妃倒插葱投入井中。

据崔玉贵回忆,慈禧当时早已深思熟虑过这件事,并不是突发奇想。他当时被珍妃的冷静和犀利言语所震惊,他佩服二十四的珍妃死到临头一点也不打颤。

之后崔玉贵跟随慈禧等人开始西逃,洋人开始和谈之后,崔玉贵提前回京,安排慈禧回宫事宜。慈禧回京后,为了平息舆论,便命人把珍妃尸体打捞上来。

慈禧在为珍妃厚葬的同时,将杀害珍妃的罪责推在崔玉贵身上。慈禧说,她当时并没有把珍妃推到井里的心,只是在说气话,没想到崔玉桂真给推了下去。

本来这事杀头之罪,但慈禧心里清楚是让崔玉贵背锅,因此将其二总管的职务削去,送回庆王府。不久,崔玉贵又被掉到宫中,再次回到慈禧的身边伺候。

光绪和慈禧驾崩之后,崔玉贵已看清了形势,带着大量金钱离开了皇宫。崔玉贵花巨资购买了六百多亩地捐给立马关帝庙,他与徒弟等人住在这里种地。

崔玉贵在宫中积攒下不少钱财,出宫后的生活并不差,在关帝庙居住的其他太监们都受到他的照顾。民国十五年(1926年),崔玉贵因背疽病发而去世。

从现有资料记载来看,崔玉贵死时为66岁。但从他与李莲英的关系来推断,他死时的年龄可能在78岁以上。

3

崔玉贵,原名崔治世,河北大城县人,满清时期的太监二总管,权利和地位是仅次于李莲英的大太监。

崔玉贵十二岁净身进宫当地太监,开始的时候在庆王府当太监,后来宫里成立了戏班子,挑选学员,崔玉贵因为从小会一些功夫,就被选中进了升平署戏班子。后来崔玉贵由于勤奋好学,戏演的非常棒。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是最喜欢看戏的,没事的时候经常看戏。 一次,正赶上慈禧太后过来看戏,恰好是崔玉贵在台上演戏,慈禧太后就看中了崔玉贵,觉得这小子是个人才,不仅功夫好,而且戏演的也不错。能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那真是家里祖坟冒青烟了。

就这样 ,崔玉贵从此前途一片光明,慈禧太后不仅把他收在身边,而且后来还封他为太监二总管,授三品衔,蓝顶戴。崔玉贵真是一步登天,从此以后,就跟在慈禧太后屁股后面转悠。 开头咱们说了,这个崔玉贵的地位仅次于大太监李莲英,在宫内是二号大太监。

所以呢慈禧有什么事,都要崔玉贵亲自替她处理。崔玉贵这小子,不仅喜欢习武,而且身强力壮,做事也很麻溜,干净利索。由于之前演戏经常扮演罗成,因此,宫里的太监们都管崔玉贵叫小罗成。 当年慈禧赐死珍妃的事就是这个崔玉贵干的,崔玉贵当时是一百个不愿意,对慈禧太后让他害死珍妃的事,一直心里不痛快。可是没办法,老佛爷下旨谁敢不听。当时珍妃死之前在北三所囚禁的时候,也是崔玉贵亲自带着慈禧的旨意到冷宫传的旨。慈禧太后要召见她,珍妃怎敢不去,于是珍妃大概梳理了一番,就匆匆忙忙的跟着崔玉贵来到了颐和轩慈禧太后待的地方。

崔玉贵清楚得记得,当时珍妃给慈禧太后请了安之后,就跪在地上听凭慈禧太后的训斥。慈禧太后大概意思就是说;洋鬼子要打进来了,我和皇帝要出去避一避,带着你不方便,珍妃听完冷静了一下就说:“太后可以出去避一避,可是皇帝不能走,应该坐镇京师,以大局为重。”慈禧太后一听,马上就呵斥到:“你死到临头,还敢顶嘴。”珍妃马上回斥问道:“我何罪之有?”只见慈禧冷笑一声,大声说道:“你不管有罪没追罪,都得死!” 珍妃那是慈禧太后的对手,无奈之下要求见皇上,慈禧太后看都不看她一眼说道:“皇上也救不了你。”

随后,慈禧便命令太监崔玉贵把珍妃连脱带拽的弄到宫院的一口水井旁,崔玉桂亲手将珍妃推进了这口井里。可怜的珍妃就这样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 后来慈禧太后西逃回来后,为了安抚光绪皇帝,派人把珍妃的尸体打捞上来,好生装殓厚葬了珍妃娘娘。慈禧害怕光绪以此为由嫉恨自己,于是呢在回宫三天后,把太监二总管崔玉贵赶出了宫。

很明显,慈禧太后这是把责任推给了崔玉贵,慈禧没杀他就算照顾他了。就这样崔玉贵被撵出宫之后,住在了京城鼓楼后面的一座关帝庙里。这里面除了崔玉桂还有很多年老体弱被赶出宫的太监们。还好 ,崔玉贵手里有很多积蓄,足够他好好过完下辈子的。慈禧太后当初也给他不少好东西,随便拿出来一件卖了,都够他吃几个月的。

据传闻,这小子在宫外混的还不错,别看是个太监,可是俨然一副土匪头子的派头,没事还吆五喝六的管些闲事。直到1926年,崔玉贵因疽发背病死在了关帝庙太监大院里面,后来葬在了北京西郊外金山宝藏寺墓地。

4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珍妃是光绪皇帝的妃子,虽然受到皇帝的百般宠爱,无奈当时的朝廷大权却在慈禧太后手中。后来光绪倡导的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以此为借口将珍妃囚禁在冷宫。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慈禧要逃往西安,她以珍妃年轻,恐怕惹出是非有辱皇家颜面为借口,吩咐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扔进井中溺死。

珍妃死了,慈禧下的指令,崔玉贵动的手,但后来慈禧却反口说是崔玉贵自作主张把珍妃扔进井里的,因此削掉了崔玉贵二总官的官职,驱逐出宫。

到此为止,关于崔玉贵的去向有两种说法:

  • 一种说法是,崔玉贵先是被送回庆王府,没多久再次进宫回到慈禧身边,一直到慈禧死后才出宫,在立马关帝庙那里捐了680亩地后就生活在那里,后来背疽病发作死在了关帝庙的大院;

  • 另一种说法是,崔玉贵出宫后住在地安门钟楼后的洪恩观,一住就是20年。1922年的时候他才将自己名下的680亩地捐给立马关帝亩,在那里住了四年就因背疽病去世。

对于这两种说法,我比较认可第二种。因为慈禧太后从西安回来后,为了安抚光绪皇帝,派人将珍妃遗体从冰冷的水井里打捞上来,葬在了宫女墓地。她将珍妃死亡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崔玉贵,实际上如果当时光绪手里哪怕有一点点权力,崔玉贵也是死罪!只可惜那时候慈禧说了算,因此放了崔玉贵一条生路,只是将他逐出宫去。

据《宫女谈往录》里崔玉贵的回忆,慈禧撵他出宫是荣寿公主的主意,但不管怎样,他算是保住了小命,而且他也表示,离宫之后再也不敢沾宫的边,怕把小命搭上。

因此,出宫后的崔玉贵是不可能再回去的了,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积蓄在外面也过得也还不错,而且他还有个养子叫崔汉臣,在他的安排进刑部做了一名郎中,还有他的哥哥崔志方也在他的资助下定居京城。

珍妃事件只是让他失去了工作,并没有祸及他的家人,所以崔玉贵在宫外的生活不会很艰辛,他死后被葬在了北京西郊金山宝藏寺墓地,这些后事也都是他的家人给安排的。

结束语

崔玉贵在珍妃事件中只是慈禧的工具,在当时的情形下,就算崔玉贵不动手也会有其他太监动手,如果崔玉贵违抗了慈禧的命令,很有可能会被一起扔进井里!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5

珍妃并不是崔玉贵推到井里的,而是另一个急于立功上位改善生活的小太监推下去的,虽然现场很多人也都以为珍妃的死,是出于崔玉贵的指使,但当时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崔玉贵虽然懂得逢迎慈禧,但是这种事如果不过脑子就办,那他的脑子也有没有留在项上的必要了。

慈禧匆忙逃走之前,不忘跟大臣们和皇宫工作人员开个碰头会,很明显,这个会效果不大好,不但导致了宫内哭声震天一片大乱,还顺带着间接饿死了神武门的两条狗,并让自作聪明的珍妃反误了卿卿性命。

慈禧先是吩咐崔玉贵着人把珍妃带来,然后对所有人说,洋人眼看来了,我们现在也只能带着皇帝、皇后等人暂避锋芒,其余人就都留下吧。

一生怼了慈禧无数次却尚在人间的珍妃再次回敬了慈禧一记:“皇帝该在京师坐镇,不能走。”于是乎,慈禧大怒“你这畜生着实该死。”,并吩咐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虽然声音很小,但是众人却都知道,将珍妃推入井中自然是慈禧的意思,崔玉贵和他的手下可不敢自作主张。

请注意,崔玉贵犹豫了一下,并没有答应,但身边的王捷臣已抢先一步上前将珍妃推入井中,无论哀求还是咒骂都没有用。

附:慈禧已经猜到了珍妃的心思,光绪原本也说不走,说要为国独当一面,慈禧拒绝了,这次珍妃再提及此时,慈禧明白,光绪帝是被珍妃怂恿的。

有什么不好?列强对于光绪帝是抱有一定同情心理的,如果光绪帝留在北京,九成九会没事,而皇帝在列强的支持下巩固了皇权,那慈禧就要死在外面了······这些慈禧都懂,所以珍妃让皇帝留下,这和直接让慈禧去死没有区别。

崔玉贵为什么要犹豫?慈禧的性子,他早摸透了

他怕里外不是人,慈禧正在气头上,哪天她后悔了,这锅是要自己背的,但也又不好直接抗旨,所以想以规劝的方式让慈禧消消气,没想到自己的手下这么积极······这是崔玉贵退休养老后,提及此事才说出来的,他不办不是心善,而是后果未知,搞不好自己是要当替死鬼的。

果不其然,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们也不再坚持惩办首恶,所以自称西狩的首恶,也就是慈禧,大摇大摆的回到了北京,该报恩的报恩,该报仇的报仇,比如山西曹家、乔家的好处她是记得的,比如载漪的怂恿开战,慈禧自然也忘不了,不过好歹念了旧情,发配之后给了特殊照顾,并且没多久就放了,载漪是不敢回来了,溥儁也自请除去大阿哥“头衔”,与皇位失之交臂。

恩呐仇的,算计的差不多了,名节方面,慈禧还是有点放不下(我个人觉得,对于名节,她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_^),皇宫里的井水人们从来不喝,但是总让珍妃在里面泡着那是会流行瘟病的,所以着人打捞出来。

然后呢?然后慈禧想,这个黑锅该由谁来背呢?

天呐,事实证明崔玉贵的担心真不是多余的,他太了解慈禧了,太有心计了,慈禧对他说,当初珍妃顶嘴,我也就说了句气话,谁让你指使人真把她推下去了?嗯?

同样的“嗯?”崔玉贵心里也暗道了一声,这也行?其实早就考虑到了。所谓的纵容义和团,发动战争,这些事推给主战派也就算了,合着慈禧万事不着身,这事也要推诿个干净。

一万只乌鸦头顶飞过,掩盖了崔玉贵的内心独白······

慈禧继续说着,从今儿起,你出宫当个老百姓吧,省得我一看见你就想起了可怜的珍妃。

我以前的文章里曾经提过慈禧的弟弟桂祥,他也是隆裕太后的亲爹,人们都尊称他桂公,败家是把好手,无论是慈禧还是她女儿最后都不给他钱了,好不容易靠袁世凯照顾赚钱盖了一整套新房,可惜当天就烧没了,就是他。

桂祥非常讨厌李莲英,李莲英也看不上桂祥,这俩人还谁都动不了谁,没辙,所以桂祥就极力拉拢崔玉贵,钱是没有的,桂祥自己都不够用,崔玉贵也就看慈禧面子,有啥事儿都提前着人知会桂祥一声,慈禧让崔玉贵卷铺盖,桂祥不乐意了,直接找他姐说情,毕竟崔玉贵是桂祥在宫里的唯一眼线了,最后慈禧听了桂祥的话,算是放过了崔玉贵,继续听差。

但这真的好么?崔玉贵的钱可不是普通富人能比的了,安心在家养老挺好,谁愿意在宫里当差呢,遇见慈禧这样的,动不动就甩黑锅,搞不好哪天就人头落地了。

讲真,崔玉贵这类人没有多少人在乎,正经史料上也不会有始有终的详细记录,只能大略说说,自从被桂祥保下来以后,崔玉贵继续听差,直到慈禧死掉,才以静养为借口出宫居住,老主人不在了,也没人在乎他,走了也就走了,而且崔玉贵也没有李莲英这么遭恨。

这崔玉贵的家产不少,随随便便就捐地680亩,儿子是没有,只是带了个“徒弟”出来,一直伺候他,左右是不缺钱,生活的还算可以。

后来忠贞不二冯玉祥带着大队人马开到了北京城,据说部队上的人找到了崔玉贵,勒索8万大洋,给没给不知道,反正最后落得个忧郁成疾,还是历史上多位名人的老桥段,生了背疽郁郁而终,终年六十六岁。

6

崔玉贵,慈禧后期的贴身大太监,据说此人武功极好,被举荐进宫唱戏,深得慈禧欢心,从此平步青云,达到人生巅峰。成为地位仅次于李莲英的二总管太监。

珍妃,光绪的爱妃,当年和姐姐瑾妃一同入宫,珍妃漂亮活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深得光绪喜爱。光绪这个国君活的很压抑,一辈子都让慈禧压的死死的,珍妃的到来让他心情愉悦了很多。

珍妃进宫后由于容貌俏丽,性格开朗还没心机。光绪特别喜欢她,独得皇上恩宠。这样自然冷落了皇后隆裕,这位可不简单,她可是慈禧的亲侄女。也怪光绪不懂得雨露均沾,你这样隆裕心里能舒服吗?“老娘才是正宫,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危险即将来临,可天真的珍妃豪无察觉,依然和皇上秀恩爱。后宫是什么地方?勾心斗角,血雨腥风,看过清宫戏的都知道。像珍妃这样的活不了几集就要领盒饭。慈禧看在眼里肯定不舒服啊,“皇后是我亲侄女哎,你可长点心吧”所以珍妃就成了慈禧的眼中钉,肉中刺。

还有就是戊戌(wuxu)变法了这也是慈禧更加仇恨珍妃的导火索,戊戌变法也称维新运动是以梁启超,康有为等人倡导的,光绪是这项运动的坚定支持者。经常和珍妃讨论这个问题,珍妃也特别支持,可慈禧老佛爷是坚定的反对者,结果可想而知最后的结局就是以失败告终,光绪被囚禁于南海瀛台,变法人士均被铲除,珍妃也被打入冷宫。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带着光绪仓皇出逃,珍妃又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应该留在京中和议,这是又要刷存在感吗?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这下彻底激怒了慈禧便命太监崔玉贵将她推入井中。1926年崔玉贵病死,光绪死在了他的前面,所以得以善终。

如果你到故宫游玩可以到宁寿宫去看看这口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我们作为后人也无法评说,对里面人物悲惨的结局也只能是一声唏嘘。

好了本文结束,我是杰森,欢迎评论,点赞,转发。码字不易谢谢大家的支持。

7

导 读:

在中国5000年漫长的历史中,珍妃,是唯一一个接受西方思想,敢于抗衡宫廷封建礼教的嫔妃。

120年前的8月,年仅24岁的珍妃被太监崔玉贵强行推入井中溺亡。

后来,这个太监得到报应了吗?

珍妃魂断珍妃井

1900年的春天,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前后向中国涌来大约5万侵略者。8月14日,北京沦陷,八国联军血洗了北京城

次日晨,老佛爷慈禧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临行前,慈禧命太监将幽禁中的珍妃喊了出来。

珍妃,是光绪最喜欢的女人。戊戌变法失败后,珍妃受到牵连,被慈禧廷杖并幽禁。

珍妃穿着淡蓝色旗袍,小步跟在崔玉贵后面,来到慈禧面前。慈禧说:

“洋人进京了,你年轻又俊,留下来怕要丢人现眼,你说怎么办吧?\"

接着,老佛爷又大声说:\"咱们娘们跳井吧。\"

珍妃才24岁,哪肯去死!

珍妃不停地哀求老佛爷,放过自己。

可是,老佛爷黑着脸,不答应。珍妃见老佛爷铁了心,又转头去求老佛爷身边的李莲英。

慈禧急了,对崔玉贵说:“把她扔下去!\"

于是,崔玉贵上去把珍妃推到了井边。珍妃挣扎着不肯下去!崔玉贵又拿一块踏脚毡子,一把蒙住珍妃的脑袋,直往井里按。珍妃一边骂一边挣扎,可她哪里是崔玉贵的对手呢!

本来井口有些小,珍妃又在挣扎,很难达到老佛爷的目的。最后,崔玉贵的手下赶来帮忙,两人合起来,才将珍妃头朝下,倒栽了下去!

“砰”地一声响,可怜的珍妃,就冤死在了珍妃井!

珍妃沉井后续

1901年,大清用《辛丑条约》和八国联军讲和,在外逃难的老佛爷带领一班人马,又搬师回朝了。

珍妃是皇帝的妃子,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为了给光绪皇帝一个交代,这个珍妃是怎么死的?总得有个说法,是不?

老佛爷命人将珍妃的尸骨打捞起来,装殓入棺。说是珍妃在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因“贞烈殉节”而“投井自杀”,还追封珍妃为珍贵妃。

笑话,真是捏着鼻子哄眼睛!

珍妃若真是“贞烈殉节”,以身殉国,葬礼岂是如此草草了事?还把高贵的贵妃娘娘,最后下葬在宫女墓堆里?

关于珍妃“自杀投井”,总得有人承担责任吧,那就是太监崔玉贵了!

不过,崔玉贵只是没有尽到保护贵妃娘娘的责任而已!所以,老佛爷削去了崔玉贵二总管的职务,将他送回了庆王府。

光绪皇帝自然知道,自己的珍妃不会真的是“自杀投井”,也知道崔玉贵不过是受人之命!他虽然很气愤,也只能是气愤而已。光绪皇帝即动不了崔玉贵,更动不了老佛爷。

这不,没过多久,那个被贬职的崔玉贵又回到皇宫,还是老佛爷身边的一条狗。

太监崔玉贵的来历

在历代的长河里,有很多位高权重的太监。如:唐代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而崔玉贵,是仅次于李莲英的大内二号总管太监。

崔玉贵,原名叫崔治世,他和李莲英是同乡。据说,崔玉贵还是李莲英远房的表叔。

能进宫当太监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办法的办法。在母亲和大哥死后,父亲就带着10岁的崔玉贵来到了京城,以乞讨为生。

12岁的那年,崔玉贵净身进宫,开始只是在庆王府打杂。后来皇宫成立了专门的戏班子,因为崔玉贵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棍,有一身武艺,崔玉贵就被推荐在戏班演戏。

这样,他慢慢地引起了老佛爷的注意,也得到了老佛爷的喜欢。从此,崔玉贵的好日子开始了!

再后来,崔玉贵升任了二总管,又授三品衔,亮蓝顶戴等等,好不威风!

崔玉贵对珍妃之死怎么看?

崔玉贵在宫内混得风声水起,绝对不是个简单的角。废话,简单的角能混到皇宫内的二总管!

崔玉贵年幼的时候在宫外生活了10多年,又会玩杂耍,身上自然有些匪气。他还有个雅兴,喜欢听书。

有一天,崔玉贵来到一家茶馆,静静地坐下后准备听一段名角说书。这时,茶馆里有人认出了这位宫内的大红人。大家争相说些恭维的话,巴结的话

有好事者就起哄,叫崔玉贵说说珍妃之死的经过。崔玉贵于是就在茶馆里,绘声绘色地描叙了当天的经过。他说:

我不会忘掉那一段事,那是我一生经历的最惨的一段往事。”

到了结尾的时候,崔玉贵又长叹一口气,说到:把珍妃推到井里的事,连洋人都知道了。太后为了她的面子,就把罪扣到了他的头上。

用崔玉贵的话说:我有什么办法呢?太后的话,哪敢不听呢?

崔玉贵讲不讲人道主义,有没有道义,姑且不论。那个时候的他,确实是身不由己。但是,崔玉贵在市井闹区,高谈阔论自己所谓的“惨痛往事”,叫人如何相信他的心里有一丝丝的惭愧与不忍呢?

崔玉贵之死

都说,坏人自有恶报,那崔玉贵有遭报应了吗?

1980 年,光绪皇帝,老佛爷先后去世。大太监李莲英在为老佛爷守孝百日后,也离开了皇宫。崔玉贵呢?主子都死了,他当然也就出宫了。

太监一辈子没有老婆,也没有家,但崔玉贵有钱啦,多的是钱!

出宫之后的崔玉贵给关帝庙捐了680亩地,他和他的徒弟就住在庙里,种点田收点粮食。田种得不多,够自己吃就行。平常的日子,崔玉贵依然会去茶馆,喝茶、听书、聊天。

1926年,崔玉贵因疽发背病,死在了立马关帝庙的太监大院。之后,葬在北京西郊金山宝藏寺的墓地。

疽发背病,是个什么病?

史书上还有不少人得这个病而死呢!范增、《三国演义》里的魏都督曹休,《明史徐达传》里的徐达,都是这个病而死的。

疽,附骨痈也。

然而,这些因疽发背病而死的人,据说境遇不好, 不得志,气郁成病或骤然败颓,是这一疾病的重要前提。之后,忧愤之甚,情绪波动很大,造成情志内伤而离世。而且,历史上得这种病的人,好像大都是政治人物哦。

奇怪!离开了皇宫的崔玉贵,一把年纪了,还有什么不得志,还有什么难以释怀的伤痛吗?

26 年了,难道是珍妃的冤魂来索命了吗?

三少说:

在自己的手上 ,亲历了一条鲜活生命的消失,作为一个有起码良知和道义的人来说,是一辈子说不出口的痛。

8

清朝灭亡后,大太监崔玉贵有一次到何荣儿(《宫女谈往录》是由她口述,金易、沈义羚记录)的家中坐客,谈起了当年推珍妃入井的事,终于揭开了珍妃死亡的真相。

赐死珍妃

崔玉贵是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地位仅次于李莲英,他即是慈禧太后的耳朵,也是慈禧太后的嘴,深得慈禧的喜爱。7月20日那天中午,天气异常炎热,慈禧吃完中饭后,吩咐崔玉贵,说她要在未正时刻召见珍妃,让她在颐和轩候驾。

按清朝的规定,召见妃子是两个人的差事,单独一个人不能领妃子出宫,这是宫廷的规矩。崔玉贵留了个心眼,为了避免出错,他找了颐和轩管事的王德环,约他一起去给珍妃传话。当时珍妃已经被关在北三所3年了,就是所谓的冷宫。

东北三所和南三所,是明朝奶妈养老的地方。奶妈是有功劳的人,老了,不忍心让她们离宫,就在这些地方住,所以这地方并不荒凉。而珍妃所住的地方是北三所,她被囚禁在屋里,不得离开屋子,吃饭、洗脸都是由下人从窗户递进去,不许她和人说话,每天派太监轮流监视她。每到节日、忌日、初一、十五,老太监都要代表太后对她进行申斥,指着鼻子列数她的罪过,骂完后,珍妃还得磕头谢恩。

珍妃到达颐和轩时,颐和轩里一个侍女也没有,只有慈禧一个人坐在那里,珍妃上前请安后,一直跪在那里,慈禧直截了当地说:“洋人要打进城里来了,外头乱糟糟,不知道会怎样,我们都是皇家的人,若是受到污辱,那就是丢尽皇家的脸,也对不起祖宗。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说:”您可以避,但是皇上不能走,他应该留在京城,维持大局。这话真戳慈禧的心,慈禧顿时翻脸了,大声呵斥说,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珍妃说,我没有应死之罪!慈禧说:不管你有罪没罪,你都得死。珍妃死前,要求见光绪一面,但被慈禧拒绝了。于是命崔玉贵将她推入井下。可怜的珍妃,就此香消玉殒了,而光绪却一无所知。

西安回宫后,被赶出宫

慈禧从西安回来后,为了安抚光绪皇帝,于是派人将珍妃从井中打捞上来,装殓入棺,并以“贞烈殉节”的名义厚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将珍妃追封为珍贵妃。

慈禧将珍妃之死全部怪责到崔玉贵身上,说当时自己只是在气头上,说的气话,是崔玉贵逞能将珍妃推入井中。他看见崔玉贵就伤心,就生气,所以将崔玉贵赶出了皇宫。按慈禧的说法,珍妃之死,其实是崔玉贵全责,这样的罪应该是死罪,但是崔玉贵只是被削去了二总管的职务,送回庆王府。

毕竟当时珍妃的死,闹得洋人都知道了,此时的慈禧已不是当年那个非要让洋人下跪的老佛爷了,她需要面子,就将罪名全部扣在了崔玉贵头上,但是慈禧也算一个公私分明的人,并没有灭崔玉贵的口,不久之后,崔玉贵又回到宫里当差,这更说明珍妃之死,其实就是慈禧的命令。

光绪去世后,崔玉贵离开了皇宫,住在北京西郊的关帝庙中,到底是在慈禧身边当差的人,手中的积蓄丰厚,日子过得也很舒坦,平时还很喜欢到茶楼听评书。《神州名人录》记载,有一次崔玉贵到北京鼓楼光庆轩茶馆听评书,众人见到崔玉贵也在场,就让他讲一讲珍妃落井的事,崔玉贵喜欢卖弄,当即就讲了起来,可当他一讲完,茶馆的人就纷纷骂起来,指着崔玉贵的鼻子说:“你真缺德,你竟敢害死珍妃! 崔玉贵毫不示弱地说:“老佛爷的旨意,我能违反吗?

崔玉贵一直活到了1926年,后因疽发背病死在了关帝庙里,后来葬在了北京西郊外金山宝藏寺墓地。

参考资料:《宫女谈往录》

(本文系雨霁原创作品,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9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紫禁城,慈禧决定西逃,这是慈禧的第二次逃亡。40年前也是列强入侵,慈禧跟着咸丰帝逃到北边的承德避暑山庄,这次她准备往西方逃跑。慈禧这次执意要带走光绪帝,她怕洋人扶持光绪,给光绪帝实权。而对于珍妃她早就看她不顺眼了,欲除之而后快。逃跑前慈禧太后干了一件丧尽天良的事,她令人将幽禁在景祺阁北小院的珍妃带到颐和轩,当时珍妃在小黑屋被慈禧关了已有三年。

慈禧哄骗珍妃说洋人来了,会遭到羞辱,干脆自杀,“我们娘儿们跳井吧”,她说珍妃先跳井,她随后就跳。珍妃不从,慈禧不顾珍妃的求饶,命太监崔玉贵等人即刻将珍妃推入贞顺门内的井中。接到命令的崔玉贵拿一块踏脚毡子,蒙住珍妃脑袋,把珍妃夹在腰间,来到八宝琉璃井,珍妃死死抓住玉石栏杆,崔玉贵等人只好把她架到秃井边,使足力气,头朝下扔了下去,崔玉贵怕珍妃上来,还往井里扔了一块大石头。确定珍妃已死,慈禧太后出了贞顺门,仓皇逃亡西安。


那么刽子手崔玉贵后来怎样了呢?

崔玉贵本来叫崔治世,12岁进宫,是慈禧的太监大红人,崔玉贵还是个习武之人,在慈禧那还排上了用场,危急时刻能保慈禧周全,平时把武功运用到唱大戏的演技中,慈禧酷爱看大戏,有了崔玉贵,大戏演的就更加精彩。崔玉贵整天把慈禧哄的眉开眼笑,在所有太监中除了李莲英外就数他得宠,慈禧把崔玉贵升任二总管,授三品衔,亮蓝顶戴。



崔玉贵把珍妃投入到井里后,随慈禧一块逃到西安,他和李莲英一块负责张罗慈禧的饭食、住处处等。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崔玉贵带着慈禧的命令回到紫禁城打探消息,确定紫禁城内外安全后,接慈禧和光绪帝回京。

回归的慈禧太后再见珍妃井,夜里噩梦连连,她命人捞出珍妃的尸骨,装殓入棺,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太监公墓南面的宫女墓地,追封为珍贵妃。还给珍妃扣上“贞烈殉节”的帽子来掩人耳口,但是仍有洋人询问珍妃的死亡真相,一度怀疑是慈禧所为。慈禧为再次掩盖真相,把所有罪责都推到崔玉贵身上。回京不到三天她便削去崔玉贵二总管的职务,送回庆王府。

崔玉贵突然成了主谋,心中烦闷,他找到宫女荣儿诉苦,说:“老太后亏心,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事,这是我一生中遭遇的最悲惨的事情,我很佩服珍妃,到死也不曾有过一丝的畏惧,敢顶撞老佛爷,但是却实在是死的冤屈,可以说是死不瞑目啊!

不久,崔玉贵又回到皇宫,重新到慈禧太后身边伺候。


1908年光绪、慈禧先后死去,载沣将慈禧口中的珍妃死因由“投井自杀”改为“被崔玉贵投入井中溺死”。主子死了,崔玉贵背负罪名也走出皇宫。

尽管崔玉贵在家乡崔张吉有地3顷、房15间处外,在大官庄有地12顷,北京南苑有两个庄子(东、西庄),有地35顷,庄园一处,有房300余间,占地50余亩,有两个布锦,一个肉铺。但他不愿住私宅,最终选择进入地安门钟鼓楼后洪恩观居住,因他手里有许多珍宝积蓄,他的晚年生活相比其他太监要好的多。他给立马关帝庙捐680亩地,和服侍他的徒弟住在庙里,过起了田园生活,他们以种稻为生,还收留了一些无家可归的太监,1926年(民国15年)因疽发背病死在立马关帝庙太监大院,葬在北京西郊金山宝藏寺墓地。

10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这时清朝的掌权人慈禧太后,带着傀儡皇帝光绪灰溜溜的逃离了北京城,她在逃离之前曾向大内太监二总管崔玉贵下了道命令“将珍妃投入井里溺死”!

崔玉贵其人!

每一个太监都有一个心酸的童年崔玉贵也不例外!崔玉贵出生于1861年,是直隶河间县人,由于幼年时期家中穷困,所以崔玉贵跟随其父亲逃荒到了北京城,本以为到了北京城爷俩就能安身立命了,没想到还是食不果腹,为了生存,12岁的崔玉贵被其父卖到了庆王府当了一名太监。

慈禧太后爱看戏,就在宫里成立了个戏班子,崔玉贵因为有武术底子,就被人举荐到了宫里戏班子学唱戏,由于崔玉贵唱戏很卖力,深得慈禧的喜欢。后来就被慈禧留在了身边听用,而崔玉贵凭着自己阿谀奉承的本领,在20岁时就被慈禧提拔成为大内太监二总管,他的地位仅次于李莲英。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慈禧命人收拾东西准备西逃。就在此时,崔玉贵接到了慈禧的命令“将身处冷宫中的珍妃投入井里溺死”,而慈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想带令他讨厌的珍妃西逃,但又怕把珍妃留下来被八国联军看上“有辱国体”,于是便命崔玉贵把珍妃投入井里溺死,崔玉贵自然不敢违命,带领手下太监残忍的将珍妃投井溺死!

1902年八国联军得尽好处撤出了北京城,慈禧带着光绪回京,而此时对于珍妃的死,慈禧把责任都推到二总管崔玉贵的头上,以奴欺主本是死罪,但慈禧只是象征性的免去了崔玉贵二总管的职务,并把他赶出了皇宫。

被赶出皇宫的崔玉贵,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在关帝庙捐钱置地并以此地作为他今后栖生之所,直到1926年崔玉贵因疽发背病死在了关帝庙,死时66岁!

喜欢请关注点赞,共同探讨!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