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在国家男多女少的情况下,为什么印度女性还要通过贴补巨额嫁妆才

在国家男多女少的情况下,为什么印度女性还要通过贴补巨额嫁妆才

2020-09-13 22:32阅读(70)

在国家男多女少的情况下,为什么印度女性还要通过贴补巨额嫁妆才能嫁出去?在电影上看到的印度婚礼繁华热闹,别的不说,光是新娘子全套的首饰珠宝和镶金边的纱丽

1


很大原因是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印度社会是一个父系氏族社会,男性占主导地位。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女人就是家庭的累赘。

印度女性结婚之前,她的父亲肩负着照顾这个“累赘”的责任,而在婚后,这个工作就交到了丈夫的身上。他们认为女方给男方的嫁妆就是为了补贴其丈夫接下这个照顾这个“累赘”的任务。但实际上,嫁妆成了男方增加收入的一个途径。


嫁妆的多少受好多因素的影响,比方说,男方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如果男方的受教育水平较高,收入也比较高的话,那嫁妆就会相应地水涨船高;对于女方来说,女方漂亮与否,肤色健康与否,都会影响到嫁妆的多少。


女方家庭并不是自愿给男方嫁妆的(他们认为新娘父母把对新人的祝福全都放在了礼物中),男方会多次向女方家提出嫁妆的要求。可能受父系制度的影响,新郎的地位总是会高的多。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女方家没有满足男方家对嫁妆的要求,婚约就被延期或者在婚后丈夫把嫁妆太少的气撒在妻子的身上,对她们进行家暴,甚至被丈夫杀害。据报道,在印度每天有22个人因为这个嫁妆问题死亡(也被称为“嫁妆死”)。


这包含本身出嫁的统统金饰,动不动便是戴满脖子,手上,脚下等,并且就连娶亲后统统的家电、家具、另有日用品等等,统统这统统都必要女方来筹备,为此女方的家庭必要不吃不喝筹备10年,真比咱们的房价还要高。而男方只是必要本身前来,嬉皮笑脸的举办个典礼,乃至不必要屋子,不必要车就能够将新娘和全部的巨额嫁奁带回家了。


印度人低种姓的家庭为了转变本身的运气,赓续的攀比,消费巨额的产业用作嫁奁,来使得本身的女儿能够或许攀上高种姓的高枝。以是渐渐的须眉娶亲成为了嫁奁的攀比,谁给的多,那末高种姓的须眉就抉择谁。并且慢慢在低种姓的族群中央,形成为了传统,以嫁奁的若干来权衡脸面,进而成长成为一种不能不为的攀比。

印度容许一夫多妻,许多高种姓的须眉,不论何等潦倒穷困,只需他乐意,多娶几个老婆,那末也会变得很富裕。这便是为何如今许多印度的须眉动不动就娶上几十个老婆的缘故原由了,出于心理必要,更是经济需要。据统计,印度伉俪中生活的产业68%都来自于女方的嫁奁,是以,生一个女儿对付怙恃来讲意味着今后要败尽家业为其筹备嫁奁,生2个以上的女儿,更是间接宣判了极刑。

2

Mittal家族一个月内嫁两个女儿花费将近10亿!他们是在向世界炫富吗?还真不完全是这样,这与印度自古以来推崇豪华婚礼的传统有关。在印度不光是顶级富豪连普通百姓的婚礼也很讲究排场,为了给儿女操办婚礼很多人拿出了毕生积蓄,有的甚至不惜借贷来准备婚礼。对于印度父母来说婚礼既是喜悦,又是一种压力。可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奢华绮丽的印度婚礼中各种奇特的仪式和艳丽的装饰让人不免对它产生好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聊聊印度婚礼。2016年,印度人口已经达到13.26亿人,但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性比女性多四千万,而且印度民间有堕女胎和杀女婴的恶俗,所以这一比例还将更加严重。那么,问题来了:印度男多女少,为何反而是女方准备巨额嫁妆?我们都从电影上看过印度婚礼的繁华热闹,别的不说,光是新娘子全套的首饰珠宝、镶金边的纱丽,都是价值不菲。不但婚礼花费是女方出,从空调、冰箱、彩电、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到自行车、锅碗瓢盆等日用品,也是女方家庭全包。新郎官,只需要准备一匹马,眉开眼笑来结婚就行。阿米尔汗的两部神作,都有嫁妆的折射镜头。《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经典的“黑白家庭”还记得吧?拉加家里因为姐姐没嫁妆嫁不出去,家里如黑白片一样凄惨无比。《摔跤吧爸爸》里,爸爸把女儿们培养成摔跤世界冠军,很感人很励志,但对于那个坚持不懈的农村爸爸,还有一层现实的意义:为家里省了一大笔嫁妆。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有婚姻的“彩礼”风俗,但嫁妆的意义更多是作为聘礼,而非财富。印度恰恰相反,女方嫁妆的价值平均占到了新婚夫妻婚前财产的68%,约是女方家庭6年收入的总和!在比较贫穷的北部邦,家里一但生了女儿,父母需要辛苦十几年攒钱,为女儿的嫁妆忙碌。印度的天价嫁妆制度,根源有两点:其一,虚荣心理,谁都不希望嫁妆寒酸,从而被别人指指点点;其二,希望通过嫁女攀高枝。我们知道,印度的古老宗教法规规定不同种姓间不能通婚,但高等种姓男子和低等种姓女子之间的婚姻被视为“顺婚”,是被允许的——这就让很多贫困的家庭,希望提高嫁妆来吸引男方,从而进入高等种姓。另一方面,印度社会充斥着严重的男尊女卑习俗,印度总理斥责过:选择性堕胎和杀害女婴的陋习是印度的“国耻”。在拉贾斯坦邦,生女儿的仪式之一就是要砸个瓦罐,表示倒霉。冷酷点说,父母堕掉女胎,是出于长远的经济利益考虑:多花几百卢比,可以省掉将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卢比的嫁妆。在广大贫困地区,一个印度女孩能长到出嫁年龄,真要感谢父母的“不杀之恩”。就算顺利出嫁,如果嫁妆不足,就备受男方家庭歧视和迫害。根据印度国家犯罪统计局资料,仅仅2010年印度发生因嫁妆不足而烧死新娘的事件达8391起,这意味着每90分钟就有一位新娘被杀。男尊女卑、滥杀女婴、烧死新娘,造成恶性循环,近年来印度的“童婚”、“换婚”、“群婚”、“租婚”等人伦丑陋现象愈发严重,印度“强奸之国”的恶名享誉全球。尽管印度早在60年代就颁布了《嫁妆禁止法》,也有无数阿米尔汗一样的有识之士在呼吁努力,但是,印度的宗教私法、传统习俗和保守蒙昧,使得嫁妆制度如同印度新娘脖颈上的项链一样愈来愈沉重。

3

很大原因是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印度社会是一个父系氏族社会,男性占主导地位

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女人就是家庭的累赘。和“男主外,女主内”的想法一样,他们认为身为一个女人就是应该要呆在家中操持家务,就算出去工作,挣的钱也不应该比丈夫挣得多。在津巴布韦或者是非洲的大部分国家中,丈夫都会认可妻子在家庭内务做出的贡献,可是在印度却完全不一样,丈夫通常并不认可妻子对家庭做出的贡献。在印度的大街上,经常能看到丈夫骂他们的妻子说:“你为这个家做了什么,闭上你的嘴巴,这儿没你插嘴的份!”,这种类似的辱骂。因此女性就背上了家庭累赘的包袱。

印度女性结婚之前,她的父亲肩负着照顾这个“累赘”的责任,而在婚后,这个工作就交到了丈夫的身上。他们认为女方给男方的嫁妆就是为了补贴其丈夫接下这个照顾这个“累赘”的任务。但实际上,嫁妆成了男方增加收入的一个途径。

女方家庭并不是自愿给男方嫁妆的(他们认为新娘父母把对新人的祝福全都放在了礼物中),男方会多次向女方家提出嫁妆的要求。可能受父系制度的影响,新郎的地位总是会高的多。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女方家没有满足男方家对嫁妆的要求,婚约就被延期或者在婚后丈夫把嫁妆太少的气撒在妻子的身上,对她们进行家暴,甚至被丈夫杀害。据报道,在印度每天有22个人因为这个嫁妆问题死亡(也被称为“嫁妆死”)。

嫁妆的多少受好多因素的影响,比方说,男方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如果男方的受教育水平较高,收入也比较高的话,那嫁妆就会相应地水涨船高;对于女方来说,女方漂亮与否,肤色健康与否,都会影响到嫁妆的多少。

4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误导性,印度国家男多女少,但并非所有女人都要通过贴补巨额嫁妆才能嫁出去。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这不可能,有资格挑三拣四的男人毕竟是少数,底层男人甚至通过霸王硬上弓的强奸才有机会娶到老婆。

做个比较就很明了。中国社会与印度相似,也是男多女少,婚育龄男人比女人多了至少3000万。为什么中国还有那么多“剩女”?还有那么多“小三”?

中国社会为什么会有所谓的“剩女”?什么样的女性会成为“剩女”?

一般来说,大都市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女性最容易成为“剩女”。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两性择偶的选择策略不同,不同经济阶层以及社会地位的男女,男人择偶可以往下,女人择偶则往往要高攀。这就造成都市“三高”女人难以从同阶层找到适宜的结婚对象;而她们同阶层的男人更愿意找低阶层的年轻漂亮女人。

注意,这是跨文化,以及跨历史的具有普适性的现象,即社会阶层和地位较高的女人婚嫁就越麻烦。欧洲历史上,贵族阶层的女儿也比平民阶层愁嫁。

所以,印度社会也不例外,家境较好,社会阶层较高的女人婚嫁相对更麻烦。不是说找不到男人嫁,而是找适宜的男人嫁更困难。

好了,再加两个印度社会特异性的因素。一是印度一直以来都是种姓制,高种姓女人不能嫁低种姓男人;但高种姓男人可以娶低种姓女人。这是比通常的社会经济为基础的阶层分化更刻板的文化分层,普通男女更难逾越。

第二个印度社会的特异性因素是,女性地位相当低。从现代社会的伦理标准来衡量,这是很不寻常的。而且长期以来印度社会文化就形成了女人出嫁贴补嫁妆得传统。

既此,基本就解释了为何印度国家男多女少,到印度女人还需要补贴巨额嫁妆才能出嫁。印度男人再多,适宜家境较好,社会阶层较好,并且较高种姓的家庭女儿结婚的男人却是稀缺品,为了在婚配竞争中取胜,贴补巨额嫁妆也就不奇怪了。

别说印度,即便是中国一些地方,体面人家为女儿出嫁则会贴补大量嫁妆,像福建泉州。

同时,就像中国社会媒体报道和舆论关注都集中在“剩女”,而几乎没有媒体和任何主流舆论关注和在意剩男。中国人所能了解到的也只是印度社会可能被媒体或电影表现的少数家境较好,社会阶层较高家庭的女儿婚配。

要知道,在中国那些贫困山区,只要是个女人,哪怕是精神病患者,哪怕是先天愚缺陷,提亲的都会踏破门。同样道理,印度大量底层男人想要娶老婆,他们有什么资格要嫁妆?

甚至,在中国中部省份的一些地方,一些家庭为了给死去的儿子配阴婚,不惜耗费家财出数十万来求得别人家死去女儿的骨骸合葬。

与此同时,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精英白领阶层的那些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女人依然愁嫁。

以上。

5

除了印度国内,甚至很多海外印度裔族群中,也保留着这个巨额嫁妆的传统。

比如,早前我在泰国某孔子学院教书的时候,有个外聘的印度裔老师,锡克族人,叫辛格(狮子的意思),但国籍是马来西亚,因为一脸浓密的胡子,身材魁梧,感觉年纪不小(带缠头,留大胡子是锡克男人的民族传统),直到有一天他拿手机给我看家庭成员的照片,发现他的一儿一女,最大的那个才4岁。顺便旁敲侧击的打听了一些,原来,人家才三十出头,不是大叔,是大哥啊。

他端详着手机中正上幼儿园的儿子,一脸感慨的畅想——将来可以用儿媳妇带来的嫁妆去嫁自己的亲闺女。

这样一“操作”,闺女的嫁妆压力小多了,不然嫁完女儿,就得直接“破产”了。

讲真,印度女方买房子,出高额嫁妆的习俗,我早有耳闻,但真没想到,海外的印度裔知识分子家庭,而且还不是印度教徒,竟然也在认真传承着这个印度特色的“传统文化”。

这里呢,咱们就捋一捋,印度特色的“嫁妆传统”是怎么形成的。

要说印度的人口结构,婚龄育龄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全球闻名。不过,同样男多女少的国情,咱们中国讲究男方出高额彩礼,物以稀为贵嘛;然而,到了印度,为什么反了过来呢?

首先,目前最流行的解释是,印度教种姓制度规定,女子只能嫁给高于自己种姓或者同种姓的男人,他们的后代,种姓随男方。如果女高男低的话,将会受到“神”的惩罚——他们的后代子孙自动成为“贱民”,按印度教的说法,连去“轮回”的资格都没有。

因而,在印度,很多女性出嫁,属于“高攀”性质,通过婚姻跻身于高种姓家族,那么代价就是女方家庭提供的,能令婆家满意的高额嫁妆。否则,一旦婆家嫌少,就是各种被“虐”,甚至被活活折磨死。这方面的惨剧,在印度比比皆是,非常普遍,大家早就见怪不怪,甚至连新闻都算不上。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印度主要的男性光棍,大多集中在了“三低”人群当中——低种姓、低收入和低受教育水平。

显然,在嫁妆的压力下,经济状况越差的人家,越不愿生养女孩,这个范围内,适婚女性非常少。那么,数量庞大的“三低”男人们,由于找不到比自己更低或者同样种姓的女性,则成了择偶竞争中的淘汰对象和社会的“治安隐患”,还严重影响了印度的国际形象。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问,我那个印度同事,属于锡克人,并不信仰印度教,但为什么也要忍受嫁妆压力呢?

其实,在印度,印度教影响力实在是大,其教徒又掌握着人口的绝对优势,即便是伊斯兰教(占比13.4%)、锡克教(占比2%)也不免受到了印度教种姓制度的巨大影响,甚至都蔓延到了非常小众的基督教信徒当中。

就说印度的穆斯林。原本伊斯兰教圣训,特别强调万物众生平等,但“印度化”了以后,竟然也在姓氏和家族层面产生了高低贵贱的严格界限,只是没有印度教分了五个种姓那么细致罢了。像宝莱坞影星阿米尔·汗的姓氏,在印度人看来,就属于“高档”穆斯林。

锡克教也是类似情况,看姓氏和家族,来决定你闺女的婚姻是否属于“高攀”。如果不嫁给更“高”出身的男人,往往会受到人们的耻笑,在家族中,也将非常没有面子,甚至成为别家的“负面教材”。

实际上,早在1950年,印度在宪法层面就已经废除了种姓制度,但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之强大,让类似法令在民间,并没有什么市场。除了成功逆袭的个案,当今的印度,管理层和精英层仍然由中高种姓把持,干苦力和污秽工作的,总是最底层的首陀罗和贱民。

(莫迪总理,出身吠舍,属于中底种姓,五个档次里排第三,可上可下,定位不算太差)

长期以来,印度的种姓和阶级固化相互促进,几乎封死了低种姓人群的视野、信息和上升渠道。

进而,在宗教和社会观念的麻痹下,低种姓群体本身,大多也就认命了——重复祖辈的命运,就是自己的“命运”,更属于神的“旨意”。

中高种姓呢,他们都是“种姓制度”下的既得利益群体和特权阶级,自然也成了这种“印度特色传统文化”的忠实维护者。

另外,嫁妆多的女孩,更能得到婆家和丈夫的尊重。所以,真正爱女儿的父母们,往往会竭尽全力,以多给嫁妆的形式,来保障闺女的婚姻幸福。

不可忽视的是,除了种姓的影响,嫁妆制度还同印度极端重男轻女的风气有关。

跟老中国的封建思想差不多,认为女儿就是给别人养的,属于赔钱货。因此,在印度,女孩出嫁早的话,可以少付嫁妆,甚至不用出嫁妆,还能换回一笔“彩礼”。

因为你养她的时间短,成本低啊。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印度的穷困地区,往往非常盛行“童婚”。

此外,在印度人的火葬仪式上,父母身死后,必须得让儿子为其点燃火葬柴堆,否则死者的灵魂将不能升天。

一个家庭要没男孩的话,会受到四邻的耻笑和鄙视,处处低人一等,挨人欺负;甚至,在印度,“祝你生个女儿”,总被看作人和人之间最恶毒的“诅咒”。

最后还有一点,是那个锡克大哥讲给我的。他认为,除了印度人自己的“传统”外,女方的嫁妆压力,也受到了近代英国人不小的影响。

这方面,大家看英剧或者小说,可能早就发现过,在18、19世纪的英国中上层阶级,各种接受过良好教育的老处女,或者选择进入修道院的贵族小姐似乎无处不在。

除了“姻缘不佳”外,更多的原因,就在于她们——光有身份,没有嫁妆。

在英国,阶级固化至今仍然非常严重,从出身、籍贯到姓氏和口音,有一套暗地里的“鄙视链”。

要放到一两个世纪前,类似现象更是厉害的多。

当年的英国,跨越阶级的婚姻并不被社会认可,中上层家庭非常讲究“门当户对”。但是,同一阶级的男方可以贫穷,而女方一定要有丰厚的嫁妆。

如果一个有身份的家庭,“不幸”生了一堆女儿,经济条件又不允许拿出这么多份嫁妆,那么,当父母的会非常焦虑。一旦发现某个闺女有嫁出去的机会,家长总像中了彩票一般欣喜。具体可以参考《傲慢与偏见》里面的情节。

讲真,班纳特的女儿们算是非典型的“好命”。一般遇到类似情形,缺少丰厚嫁妆的她们,是很难找的夫婿的,最终不是成了老处女,就是去修道院过集体生活,选择“嫁给上帝”了。

而在英属印度时代,上层印度人普遍把英帝国的风俗习惯视为“文明和高级”的象征。

结果呢,上层印度人开始积极效仿英国人,在嫁妆方面互相攀比,中下层老百姓又效仿上层印度人.....再加上前面说的那些个印度自身“传统文化”的影响,嫁女儿的负担越来越重,逐渐演变成了“吃人的制度”,大量新婚女子因为嫁妆不够“标准”而被家暴,甚是活活烧死。

其实,对于此种陋习,印度政府也是相当操心的,早在1961年,就出台了《禁止嫁妆法案》;进入本世纪,新修订的印度《婚姻法》又规定——结婚七年之内,女方死于“火灾”,男方将会面临被以谋杀罪起诉的可能,意图在法律层面予以“震慑”。

但无奈,新规面前,旧俗在民间的根基实在太大,高额嫁妆制度已经突破了地域、宗教和种姓,甚至国界的限制,早已成为被全球大多数印度裔人口认真执行的“传统文化”,哪是一两个法案就能撼动得了的。

6

和中国一样,低层男多女少,高层男少女多。区别是中国上下没有隔离,富女嫁穷小子的事多的很。而印度高种姓男人可以娶低种姓女人,高种姓女人却不能嫁低种姓男人,表面上看是卖方市场,仔细一看除了少数人外绝大多数人根本买不起,最后还是买方市场,卖方只能倒贴。

7

把印度的嫁妆与中国的彩礼放在一起来比较,会特别有意思。

总体来说,印度和中国都属于性别歧视、重男轻女非常严重的国家。在中国人看来,印度的强奸屡屡发生,甚至被称为强奸之都。女性童婚情况严重,家暴、私刑严重,甚至烧死妻子这样的事也屡有耳闻。中国似乎好一些,但那也只在大城市好一点,在广大的贫困地区,拐卖妇女、猥亵留守女童、杀女婴堕女胎等事件也是家常便饭。

为什么,中国的女性地位低,而且在女性地位越低的贫困农村地区,彩礼就越高;而印度,女性地位低,嫁妆就要求极高?

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但中印之间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印度有种姓制度,而中国没有。

中国的彩礼,是因为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多出了三千万。再考虑到在城市里,剩女甚至比剩男还多,这些剩男们,主要都集中在农村。再考虑到相当多的农村女孩都出来打工了,农村的适龄女性很少。买方市场非常大,而卖方市场很小。所以,作为被商品化的女孩,她们的叫价是可以很高的,反正你给不起这钱,大把剩男们排着队给。

也正是因此,中国贫困地区的彩礼,按当地人的收入标准可以说是很高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城市也有彩礼一说,不过同时也有会嫁妆。而考虑到中国的房价飞升,“买房”结婚这个重担也主要落在男性身上了。

而印度虽然也是男多女少,男人多了四千万,但是!他们有种姓制!高种姓的男人可以娶低种姓的女人,但高种姓的女人不可以嫁低种姓的男人。我们知道,社会结构是金字榙型的,高种姓的总是比低种姓的少很多,高阶层总是比低阶层的少很多。那就意味着,高种姓的男人少,低种姓的女人多;低种姓的女人为了能进入高种姓的家庭,不得不拼命备嫁礼来吸引他们。

这样一来,男子为了钱财,也可以选择比他低种姓的女子。同一种姓的女子不得不跟更低种姓的女子竞争,也只能提高嫁妆。

也就是说,在可婚配的种姓与阶层之间,是女多男少的。所以女人要比赛嫁妆。而中国,可婚配阶层之中(贫困地区),是男多女少的,所以男人要比赛彩礼。

不过,我也要再重申。女人不是商品,高额的彩礼和嫁妆,都是性别歧视严重的地方的特产。

8

印度女人的地位如此低下,种姓制度是罪魁祸首。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种姓之间等级森严,不同种姓互不通婚。种姓制度在印度虽然废除了,但是影响深远,根深蒂固。

举两个例子可见一斑。一个是孩子入学,在出身一栏还是要填写种姓,等级越高都会让一旁的老师刮目相看。这有点像中国当年在成分一栏的填写“干部”“工人”或“农民”,不过有本质的区别,而且现在中国已经不再填写这一栏,因为没啥意义。再举一个例子,一个高等级的种姓家里没两个钱,就一辆破车,但尽管如此,他还是要“长脸”地雇请一个低种姓的做司机,自己坐副驾驶位,把老婆和四五个孩子塞进后排,尽享高种姓的“优越感”。这种理念害人不浅,光凭这一点,我就觉得印度落后中国5年。

在婚姻上,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高级种姓之男因“贪欲”可以娶低级种姓之女;相反,低级种姓之男不得娶高级种姓之女。前者称“顺婚”,后者称“逆婚”。在种姓制度下,由于实行内婚制,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诸如童婚盛行,嫁妆泛滥,禁止寡妇再婚,妇女地位下降,等等,因为谁家的女子都想嫁个高级种姓的男子,于是出现争相增加嫁妆的现象,女方多出嫁妆,以满足对方要求,这样嫁妆盛行,至今如此。一些贪婪之家,婚后还向女方索取嫁妆,得不到满足,就把儿媳活活烧死。贫寒之家为了省钱尽早将女儿嫁出,于是童婚也便“应运而生”。童婚流行,童男幼女早早成家,影响正常发育。因此,不少人多病夭折,据统计,每年有25万年轻女子死于早婚早产。这也是印度人平均寿命较短的原因之一,也是孤儿寡妇较多的一大原因。

这些社会问题的存在,不仅给人们的心理上,精神上造成沉重的负担,而且影响了社会的安定,给社会造成混乱。别说嫁妆了,印度女人被轮奸而凶手逃之夭夭、被夫家以火活活烧死的事屡见不鲜。我觉得美国人天天叫嚷人权,也是做表面文章,印度这么违背人性,怎么不以世界警察的身份到印度威一下。男女如此不公平,女性甚至连命都保不住,再凭这一点,印度起码落后中国二十年。

9

印度自古以来都是男尊女卑的传统国家,男人在家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因为男人是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提供者,印度传统劳作中能够让女人参与的工作很少,所以女人大多作为附属品存在。印度作为曾经英国的殖民国家参与了过多的战争,而战争是男人的终极游戏,女人的用处更难得到发挥的空间,可以想象,一个几乎还处在奴隶制的感觉的女人的地位能有多高

10

最大的原因是智商不够,如果把嫁女当做一场生意(只是打个比方),中国是把赔钱货加价卖掉,印度是倒贴钱把货推掉,你要是买货人你会更珍惜哪个?还是那句话:上杆子的不是买卖,所以咱中国女人越来越值钱(有地位),印度女人就像活在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