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燕王扫北河北一带谁是幸存下来的?有何依据?

燕王扫北河北一带谁是幸存下来的?有何依据?

2020-09-12 13:33阅读(97)

燕王扫北河北一带谁是幸存下来的?有何依据?:南皮县潞灌乡唐家务村就是燕王扫北(也有一说燕王扫碑,燕王扫北是民间俗称)时幸存留下来的村庄,传说燕王的官兵

1

南皮县潞灌乡唐家务村就是燕王扫北(也有一说燕王扫碑,燕王扫北是民间俗称)时幸存留下来的村庄,传说燕王的官兵所到之处,寸草不生,鸡犬不留,斩尽杀绝,血流成河,鬼哭狼嚎。特别是在河北、山东、河南一带,人烟荒芜,十室九空,无数的村庄被血洗,无数的百姓被屠杀,其惨状目不忍睹,给无数的百姓带开了空前的劫难。因当时一队官兵路过该村时,大雾弥漫锁住了村子,竟没有发现这里面还隐藏着个村庄,因这场大雾竟救了一整村人的命,小村因雾得福,因雾躲过了一场大劫难,这个村庄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以前的村名已无从查考,后来为了为了纪念这场救命的大雾,就改名“唐家务”,谐音“唐家雾”。这段历史传说,是燕王朱棣和建文帝朱朱允炆之间为争多皇位爆发的战争,历史书上称作“靖难之战”,或称为“靖难之变”,发生在1399年到1403年间,被当地村民代代口口相传至今,南皮县志上也有记载。

据南皮县潞灌乡大薛家村老一辈人讲,大薛家村村东,原有一村庄叫东庄户,就是在燕王扫北时被官兵扫平,早已荡然无存了,现在只剩下一些残砖剩瓦,还在证明着原来有人居住过的痕迹。以后通过村里人对这片废墟进行了开垦,这块地就成了村里的一片苜蓿地,我们小时候经常去这里给家里的猪牛羊打菜吃,当时这块地上到处都是瓦砾,破碗碎瓷,有时候还能捡拾着沾着铜锈的老铜钱,据说有人在这里平整土地时,还挖出一大罐子老钱呢,现在这里已变成了农田。斗转星移,这一切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叹息里,我们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终于从废墟里站了起来,正在走向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时代。

2

燕王扫北是山东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正史上不可能出现,因为封建皇帝不可能往自己脸上抹灰。

在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在山东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济南的官叫铁玄,就不让朱棣过去,相传打了四年。朱棣夺了朱允炆的皇位后,开始报复山东人,发誓要杀光山东人。血洗村庄后,在街上摆上馒头,如果馒头少了,说明还有人,继续搜捕……当时老人说了一个词叫“净野”,不知是哪俩字,只好音译。

肯定会有人藏起来……成了漏网之鱼。

黄岛有个镇叫薛家岛,就在那时出了个薛武侯薛六(薛禄,在家行六,当官了嫌不好听,改的。)

相传,薛六是个缺心眼的人,青岛人叫这种人“彪子”,称“薛大彪子”。体格魁梧,家很穷,吃百家饭长大的,年纪大了,村里就劝他去当兵,至少可以当兵吃粮。

其母亡,没钱下葬,薛六拿破席包好其母,扛着就找地方去埋,说也奇怪,这时就听着有吹丧事的乐声传来,薛六就扛着母亲的遗体朝音乐声走去,走着、走着,音乐声没了,薛六就在这个地方安葬了母亲。随后就去投军。投了朱棣的军队。

后来,朱棣打下了济南城,在进城门的时候,正好有根着火的大梁掉下来,眼瞅着就要砸到朱棣的脑袋上了,这时候薛六正在朱棣身边,他用大枪往地下一支,大梁就被挑斜了,朱棣得以活命。时间紧,朱棣割了一块战袍给薛六,拿着去领赏!薛六这个时候也不彪了,就踹怀里了。

战后,众将表功,朱棣撩起自己的战袍,说:这场仗大家的功劳都不小!但是,这个人功劳最大!

后来,就封薛六为“巡街御史”,五品官,因为薛六不识字啊!神奇的事还没完呐,薛六当官后,脑子突然就好了……

3

我是河北的,坐标沧州新城和旧城遗址(旧州镇)中间位置。至今以我们村为中心方圆几里,特别是村外地里,一片片青砖瓦块随处可见。小时候随父亲下洼干活,有一次在地里还曾刨出过一件完好的青铜物件,后来从父亲口里得知,这些都是燕王扫北时期留下的。

父亲听老辈人们说,我们那一带,当时是沧州最繁华的街市,从南往北大概几十里,是全国各地贩盐的集散地。

父辈们口中的“燕王扫北”其实就是靖难之役。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燕王朱棣于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随后挥师南下。为了夺取皇位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此次战争历时三年(1399.8-1402.7),殃及沧州一带最残酷的两场战役,是发生于公元1400年的济南之役和东昌之役。

民国五年刊印的《盐山新志》记载:“燕军之战德州,攻济南,纵横出没,惟天津以南,济南以北,被祸最酷。”

《盐山新志》记载:“独沧州土城,溃圮日久,天寒雪冻,筑之不易,乘其未备,急驱攻之,此土崩之势也……遂拔其城,生擒凯等,余众悉降,燕将谭渊尽坑杀之。沧城由是破废,后乃移治长芦。”

可以说在这三年当中,沧州、盐山一带是朱棣反复南下济南、败北折返的必经之地,两场战役,给沧州一代带来灭顶之灾,沧州城也被夷为平地。

至今旧州镇古沧州遗址仍在,旧城内的城墙,现今断断续续尚存5段,夯土层清晰可辨,残存的城墙最高处仍可达9米,城内瓷片陶片随处可见。据说燕王扫北后,沧州城内只剩下俩铁狮子。

燕王扫北河北一带到底有没有幸存下来的人呢?

据说当年燕王朱棣的做法是烧杀抢掠,在他所经过的这些村庄里,基本没有留下任何活口。当然,就算朱棣残暴镇压阻挠他南下的百姓,我想也绝不会到了老百姓世代口口相传的,为了把百姓斩草除根,反复在村子里散钱、撒米,等到的确无人来拾钱、拾物,把一个村子斩杀干净才善罢甘休的地步。

小时候在我们村南边距离浪洼不远的坑里,村民取土挖出来好多青砖垒成的砖穴砖穴和砖穴之间有地道相连,面积很大,每一个有四五米深。里有灶台、铜钱。里面还有很多死人骨头。据老人们说那就是燕王扫北的时候人们藏在地窖里出不来,闷死在里面了。

我们村以南沧州市辖区,至今有浪洼这么一个地方,方圆十里没人居住,依稀可辨残砖烂瓦,有毁村痕迹。据说当时由村民躲在狼洼地里,逃过一劫,这就说明无论怎样,人们虽然不能抵抗,却能够躲避,躲避就有生存的机会。

这就说明,河北一带生存者还是会有的。

燕王扫北的三年间,正是明代吏部尚书王翱16岁到19岁的青少年时代,他当时居住在盐山县城南太平乡安都里,就是现在的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王帽圈村,“燕王扫北”也没有影响到他的寒窗苦读。燕王朱棣灭绝人性的传说似说的有些夸大。

结语:从燕王扫北行军路线上来讲,历经三年的拉锯战在北平以南广大地区展开。当时沧州正处在“锯口”上,阻挡他前进的老百姓和村庄饱受摧残定是事实。想必河北境内没有妨碍燕军的老百姓,朱棣也没有足够的兵力撒大网似的赤地千里吧?

4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燕王扫北”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从北平一路杀向南京,途中受到地方官员和百姓的阻拦,于是大开杀戒,造成河北人口急剧减少。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本来是驻守在北平的地方藩王,后来因为侄子建文帝削藩,为了保全自己,决定揭竿而起,与侄子大干一场。

其实朱棣在起兵之初也是有顾虑的,毕竟建文帝才是正统皇帝,封建社会的百姓特别注重这个。史料上记载,姚广孝在鼓动朱棣造反的时候,朱棣还心存顾虑,问了一句:“民心向彼,奈何!”意思是现在百姓都是站在建文帝那边的,我们现在起兵是不是太冒险了?

最终朱棣还是起兵了,果然如他所说,大军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官民的强烈抵抗。《南宫县志》、《刑台县志》都记载了当时的情景,燕王大军到了,各个州县当他们是逆贼,纷纷进行阻拦和抵抗。

朱棣此时眼中只有南京城中的那张龙椅,哪里顾得了民心,面对地方官民的抵抗,他选择了“屠城”。“每攻一地,便屠其城,赤其地,残无人道地屠杀百姓”,史书对当时惨状的描述为“青燐白骨,怵惊心目”。

“燕王扫北”后河北有幸存者吗?

燕王扫北距离现在已经过了六百多年,有传说在朱棣建立永乐朝后,为了被充河北一带的劳动力,要求山西洪洞县转移一部分人到当时的真定府、南宫府。现在河北民间还流传着“要问祖先来何处,洪洞县里老槐树”的说法。

那么那一段时间里,河北当地有幸存者吗?从一些地方家谱记载上来看是有的,但这些资料收集起来很困难,而且中间还隔了一个清朝,当时在河北设立了很多八旗驻防点,导致燕王那段历史痕迹被冲得更淡了。

结束语

朱棣的靖难之役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而这一切都是朱元璋分藩留下的祸根。历史上削藩都是非常困难的,往往会因此带来战争,比如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清朝的三藩之乱等等,都是因为削藩引起。

5

导语:

民间传说叫做燕王扫北,而明朝官方则称之为靖难之役,这两者之间,其实没有多大区别。就是朱棣为了权力,强行造反夺取了朱允炆的皇位。

那么为什么民间会称之为燕王扫北呢?所谓扫就是扫荡的意思,也就是说朱棣的大军,将整个河北地区全都给扫荡了一遍,所以被称之为扫北。

但凡是造反起义,必然是流血的,所以朱棣这一场靖难之役,也是一样。传说河北地区被朱棣杀得寸草不生,几乎没有生还之人,这是真的吗?那么有什么人性存续下来吗?

01燕王之所以要扫北,主要是因为民心向彼造成的。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据说不是马皇后所生,是庶出。所以他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但是朱棣不甘心,小侄子朱允炆都能做皇帝,为什么他不能?

恰逢朱允炆要削藩,各地藩王兄弟们都表示很烦躁。这个时候他的机会就来了,因为朱棣是藩王当中,兵权最大的藩王之一,所以他发动了靖难之役。

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周、湘、代、齐、岷相继得罪。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于是成祖意益决。阴选将校,勾军卒,收材勇异能之士。燕邸,故元宫也,深邃。道衍练兵后苑中。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明史》

当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才行,因为以一地的力量对抗整个朝堂,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朱棣在发动起义之前,思考了很长时间。

朱棣感到最麻烦的一个问题,其实就是民心的问题。所以他曾经向姚广孝提出过疑问,民心在朱允炆那边,这该怎么办?

  1. 民心是夺取天下最重要的东西,朱棣和姚广孝当然都很明白。可是姚广孝为了鼓励朱棣造反,直接告诉朱棣,民心根本不重要,天道才是最重要的。
  2. 所谓天道,根本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朱棣看不到,同样姚广孝自己也看不到。不过这么一来,朱棣就下定了决心谋反。谋反的路上当然是要得罪大量百姓,这些人都是大明子民,当然是认为南京的朱允炆才是他们的皇帝。
  3. 朱棣这个乱臣贼子自然是得不到这帮人的拥护,既然得不到拥护,朱棣索性就按照姚广孝的意思,将河北地区的老百姓几乎全部诛杀。

在他眼里,这帮老百姓根本就不是大明子民,他们就是帮助朱允炆来对抗自己的,关键时刻,甚至会为朱允炆大军提供粮草,朱棣杀了他们还可以夺取他们的粮草,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02朱棣屠杀了哪些地方?这要看他的行军路线图了。

朱棣南下当然是有很准确的作战计划,他的军师姚广孝已经为他计划好了所有行军路线,也就是说他所屠杀的百姓,基本就在这些路线之上。

  1. 第一次南下的时候,朱棣走的是北京到雄县,再在真定府遇上了耿炳文的部队,在这里大战一场后,返回北京。
  2. 第二次南下的时候,朱棣走的是北京到沧州,转而大战济南府。结果朱棣在这里遇到了硬骨头铁铉,多次攻城无果后,朱棣只好返回北京。
  3. 第三次南下的时候,朱棣在河间府与李景隆的部队相遇,结果李景隆大败回到德州。而朱棣大军乘胜从沧州地界直奔东昌府,转而在德州与李景隆部队再战。
  4. 第四次南下的时候,朱棣刻意绕过了济南的铁铉,从北京直奔鬲城,再由鬲城远赴济宁府,经过沛县、灵璧、扬州等地,直奔南京而来。

由此可见这四条路线中,大河北地区的村庄,基本上都被朱棣的大军给洗劫了。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的百姓,差不多都被朱棣给杀了。

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明朝初年,经历了战争以后,河北地区在朱元璋的努力之下,才稍微恢复了一些元气,朱棣南下这一趟,又将这一成果毁于一旦。

所谓民心向彼,其实就是朱棣的一个借口。他是地方政权,想要谋反,就必须要大量的财力作为支援,没有钱士兵是不可能跟着你拼命的。

夜缒壮士击伤南兵。援师至,内外合击,斩首无算。景隆、平安等先后败遁。成祖围济南三月,不克。道衍驰书曰:“师老矣,请班师。”乃还。复攻东昌,战败,亡大将张玉,复还。成祖意欲稍休,道衍力趣之。益募勇士,败盛庸,破房昭西水寨。道衍语成祖:“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从之。遂连败诸将于淝河、灵璧,渡江入京师。---《明史》

朱棣所采用的方法,那就是靠抢掠。因为在夺取天下之前,这些百姓根本就不是他的百姓,所以他也不需要怜惜,抢来的就是自己的,他有什么做不出来呢?

说是民心向彼,其实是他向百姓落下屠刀的借口罢了。百姓懂什么呢?他们只知道给朝廷交税,自己再过好日子好了,谁当皇帝他们真的不在乎。

03燕王扫北,有没有留下活口?当然是有的。

按照朱棣的做法,烧杀抢掠,根本不利于他后期稳定政权。所以朱棣要做就要做到斩草除根,在他所经过的这些村庄里,基本没有留下任何活口。

长兴侯耿炳文以三十万众军真定。玉进说曰:“潘、杨勇而无谋,可袭而俘也。”成祖命玉将亲兵为前锋,抵楼桑。值中秋,南军方宴会。夜半,疾驰破雄县。忠、松来援,邀击于月漾桥,生擒之。遂克鄚州。自以轻骑觇炳文军。还言:“军无纪律,其上有败气,宜急击。”成祖遂引兵西,至无极,顾诸将谋所向。---《明史》

既然要抢掠人家,就不要留下口实,这就是朱棣的手段。面对朱棣的杀戮,百姓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只有挨宰的份。

  • 不过他们虽然不能抵抗,却能够躲避。有不少百姓躲在了自家的暗道之中,在当时的确躲过一劫。可是因为长期缺少食物,这些人基本也都在后期死掉了。
  • 提前得到消息的百姓,自然不会甘于待在原地等着被死神审判,打不过你,难道还逃不了吗?所以他们会提前逃走,这帮人也是活下来的。
  • 还有一帮人,主动加入了明朝军队的行列之中,与燕王朱棣公然作对,这当然是比较少的,更多不想死的,是进入到了燕王的队伍当中,做了炮灰。

不过整个燕王扫北的过程,使得河北地区的人口严重缺少。后期朱棣登基以后,是通过移民的手段,用山西地区的人口,补充了河北地区。

总结:朱棣谋反,完全是为了一己私利。

所谓靖难之役,根本就是一场邪恶的战争。朱棣为了个人的利益,根本就不顾天下百姓的死活。他为了战争的胜利,狠心杀害大量百姓,抢掠他们的粮食。

为了能够保证这件事无人知晓,所以狠心斩草除根。可是他忘了,帮他执行的那些士兵是有良心的,他们也是老百姓的儿子,他们也会心痛。

所以朱棣不管怎么隐藏都无法隐藏他的恶毒。在他登基以后,大肆清除了朱允炆的旧臣,动不动就是诛灭九族、十族的,杀戮太盛。

可是后来居然有人称他为一代明君,难道治国有方就可以掩盖他的罪恶吗?如果你们家是他刀下的百姓,你还会这么称颂他吗?没办法,人类社会是胜者为王的社会。

参考资料:《明史》

6

燕王扫北我们这一带老百姓是大灾难。以至到现在民间口口相传还有很多故事。

我们县在滹沱河南岸,与正定古城隔滹沱河相望,相距30公里。古皇道从县城通过,属兵家必争之地。正定附近发生了靖难之役的一次大战,所以我们这里受害特别严重。

据老人们传说,燕王扫北过后,明朝初年我们这里村庄房屋破坏严重,连县城也破败不堪。到处是荒草,很少见到人烟。老百姓因战死,飢荒,逃难所剩无几。以至于后来洪洞大槐树移民村占了大多数。

至于说到誰是幸存下来的,已很难考证。因为就是那些不是大槐树移民的村庄,也不一定就是原来的村民。如柴姓为主的东,南,北柴村是原来村庄的名字。柴姓是我们这里古时的望族,柴武是西汉名将,至今尚存墓地柴武台。而今三个村子已无一柴姓村民。其它保留村子也有这种情况。

而移民村庄,历史大都比较清楚。很多都有家谱记载,如我们这个村庄,原来就有家谱。记载弟兄三人从大槐树移民至现址,弟兄三人分别分到三个地方。各自开荒种地。600多年来,我们这一支已繁衍近千人。另两支各有几十人。

我们这一带土地肥沃,交通方便。遇到战争人口流失严重,现在已很难分辩谁是幸存者了。

7

燕王扫北,朱元障都金陵后,只给儿子燕王朱棣三千老弱残兵去往封地,一路上遭当地居民惨杀。永乐元年,朱棣继明大统,定都北京,以北方民族不服王化为由,大肆杀戮,君王之怒,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至今河北中部不时发现古代残砖烂瓦,有毁村痕迹。沧州市辖区有狼洼村可佐证。由村民躲在狼洼地里,逃过一劫,后建村取其名,以铭后人。


8

我是河北沧州的,我小时在我们村南边的坑里,由于村民取土挖出来好多青砖垒成都砖穴每一个都很大,有四五米深,砖穴和砖穴之间有地道相连,面积很大。砖穴里有灶台,有粮食还有一袋袋的铜钱。里面的死人都手拉手坐着围成一圈,骨头都酥了。据老人们说那就是燕王扫北的时候人们藏在里面出不来了,闷死在里面了。可惜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人们也没有文物保护知识,全给破坏了。我们那时天天在那围着玩,现在想想真是可惜啊。

9

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白塔镇西北有一小山村名叫狼窝。据传说燕王当时站在山顶上回头一望,看到所过的山梁后升起炊烟,那是几户人家在做饭烧火,有军士报,让我去把那几户人家杀了吧?燕王随口说,不必了,几户人家成不了气候。这几户人家幸免遭难。可历经几百年了,这个村子一直是那几个人口,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真是“君口玉言”。这个传说一直到现在成为笑谈。

10

我是河北隆尧县安中村的,据说我们村当时是打仗死了的士兵埋到我们村了,光绪以前叫安冢村,我们村南至今有一片农田还叫做忘帽地,听老一辈讲当时是朱棣打仗的时候把帽子掉哪里了,村东有一村叫做皇家大营,据说是朱棣的军营安扎在哪里了,光绪年间改为黄家营村了,村东有一片地叫马刨泉,相传当时行军打仗的马口渴了就用马蹄子刨了几下水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