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2020-09-11 08:31阅读(68)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是怎么来的?:中国古代有“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成语,反映出梁元帝萧绎的王妃徐昭佩的风流事。据《南史》记载,她是前齐国太尉

1

中国古代有“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成语,反映出梁元帝萧绎的王妃徐昭佩的风流事。据《南史》记载,她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现在可以分析,她有严重的性苦闷,对婚姻生活和性生活是不满的,她自恃出身名门显贵,就胆敢以嘲弄皇帝的做法来发泄性苦闷。

萧绎眇一目,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打扮半边,名曰“半面妆”,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她嗜酒,常常喝醉,呕吐在皇帝的龙袍上。萧绎吃不消她,于是开始疏远她,移情于其他三宫六院。


她在独守空房的情况下开始找情夫,先是结识了荆州瑶光寺的一个风流道士智远;后来又结识上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这时她已是个中年妇女,所以这个情夫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徐娘半老”的出典。从这番话也可看出他们之间只是相互玩弄的关系,竟把女人和狗、马相提并论。后来,徐昭佩又邀请当时的一个叫贺徽的诗人,到一个尼姑庵约会,在“白角枕”上一唱一和。


这些行为当然为皇帝所不容,最后萧绎下了决心,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妃因妒而暗下毒手,逼她自杀,她只好投了井。萧绎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徐妃的风流生涯就是这样以悲剧而结束的

2

人们常以\"半老徐娘\"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

\"半老徐娘\"一词源于南北朝.徐娘名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她年过芳龄,却还着意打扮,风风骚骚,极不得体.于是,有人说:\"徐娘半老,犹尚多情.\"有关\"徐娘\"的\"风骚\"之事,《南史 后妃传下 梁元帝徐妃》中有极简要的记载.宋陈与义诗《书怀》中\"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两句足见徐娘之风骚.后人便用\"半老徐娘\"或\"徐娘半老\"来讽喻那些年过芳龄还风风骚骚,精心打扮的妇女.亦有人自称徐娘,含有自谦自重之意.故不能把\"半老徐娘\"作贬义词用.出自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的故事,说的是徐娘好的年龄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姿色已经和以前完全比不了了,但是徐娘依旧是浓妆艳抹的,却还是有一点韵味,有一点感觉的

我们常说闭月羞耻花、沉鱼、落雁,强调的是夸耀外表。但对于年纪大的人,我们有一个词叫“徐娘半老,神韵还活着”。重点是吹嘘自己的气质和魅力。故事来源于南朝梁元帝的妾徐昭培的故事。徐兆培年轻时确实是个美貌的美人,但她无法抗拒岁月使人衰老的事实。她是前齐太伟的孙女,也是梁朝将领徐坤的女儿。萧绎还是湘东国王时,嫁给了萧绎。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出自南朝的一个典故,这两句话说明了一个人虽然老了,但是还是风韵依存的,是对一个人的赞美。说明这个人就算是年纪大了,也是看起来好看。

3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中国历史上“徐娘虽老,犹尚多情。”的故事是发生在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身上的。徐昭佩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好看的大美女,面对他,男人们都会欲罢不能。但是对于女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敌人,经过时间的摧残。到了中年以后,徐昭佩的姿色已经无法和年轻时相比。但是她仍然保持着浓妆艳抹,这样一来,犹存的就还有一点风韵。因此,后人就用“徐娘半老”一词来形容那些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


根据《南史》的记载,徐昭佩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也就是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的时候徐昭佩就嫁给他了。由此我们可以分析,这个女人她有严重的性苦闷,以及对于婚姻和性生活的不满。


徐昭佩凭借自己出身名门显贵,胆敢用以嘲弄皇帝来发泄自己的性苦闷。萧绎只有一个眼睛,于是徐昭佩在皇帝面前就只打扮半边,这种妆容被称为“半面妆”。对于这种做法,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她喜欢喝酒,因此喝醉对于她来说是常事,很多次呕吐在皇帝的龙袍上。萧绎开始吃不消她,于是从最开始的慢慢疏远转变成移情于其他三宫六院的嫔妃。


徐昭佩受不了这种在独守空房的空虚寂寞日子于是,她就开始找情夫了。最先认识的是结荆州瑶光寺的一个叫智远的风流道士。后来没多久又看上了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这个时候的她已经是个中年妇女了,所以他的这个情夫就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也是“徐娘半老”的出典。


后来,徐昭佩又和当时的一个叫贺徽的诗人在尼姑庵约会,他们两在“白角枕”上一唱一和。皇帝知道自己被戴了绿帽子后,怎么也忍不了,最后萧绎下了决心,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昭佩所为,以此来让她自杀。无奈之下,她只能听天由命,投井了。她的死并没有让萧绎解恨,死了以后,他又命人将徐昭佩的尸体捞起来送到她娘家,对外说是“出妻”。徐妃的风流生涯是以一个悲剧结束的。

来自网络

4

这句话其实说的是南北时期的梁元帝的妻子。

在古时候家境很好的女人找男人,要么就是门当户对,要么就是嫁给当朝的皇帝。徐昭佩无疑是幸运的,不仅嫁给了皇帝,而且还成为了正妻。但是她结婚之后的生活过得很不好,因为皇上并不喜欢他,而且两三年才跟她同进一次房间。据说是因为徐昭佩长得不好看,但这个原因有点儿不可信。

李商隐在他的诗中就夸赞过徐昭佩长得美,那为什么这个男人不喜欢徐昭佩呢。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的是,徐昭佩曾经很努力的想得到这个男人的喜爱,但最后都徒劳无果,于是徐昭佩也就放弃了,开始过着自己的生活。

皇上只有一个眼睛,所以徐昭佩听说皇上要来的时候,就故意把自己的妆容化成半只脸,皇上看着很生气,于是便离开了。徐昭佩喜欢喝酒,常常喝得醉不零丁的。皇上回到房间之后就一定会吐在他的衣服里。因为这个原因,皇上去徐昭佩房间的次数就更少了。

暨季江有一个随从,他长得很帅气,徐昭佩便相中了他。而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句话就是形容个人。549年的时候,徐昭佩跳入井中自杀身亡,皇上以普通百姓的身份给她安葬。

5

徐娘是古代的一个梁帝妃子,她虽然上了年纪,身材还很丰满,而且柔情似水,梁帝部下的暨季江说:

柏直狗虽老犹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6

传梁元帝有一妃徐氏,每次和元帝交欢时均掩半面,元帝遂问徐氏何故,徐氏回答,一只眼才会看不清人,因元帝是独眼,大怒,从而不再找徐氏,而徐氏正当壮年,性欲极强,时间一久寂寞难耐,勾引一寺庙僧人,但因寺庙人多眼杂担心被发现,且见元帝手下季江一表人才,故指使宫女把季江招来宫中行鱼水之欢,徐氏情到高潮,娇喘吁吁,乐不可支,季江感叹,徐氏虽已老,还如此多情,韵味撩人,后奸情被元帝发现,元帝命徐氏跳江自尽,把季江也杀了,这就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来源

7

“半面妆”和“徐娘半老”

南朝的梁元帝萧绎,像宋徽宗、南唐后主一样,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才华横溢的亡国之君。他是南朝有名的文学家,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梁书·元帝本记》称赞他:“既长好学,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他一生著述颇丰,有文集四百多卷,而且,这位元帝还是一位有相当成就的画家和书法家。

但是,萧绎在治国方面却是很昏聩的。据说,国都即将被敌兵攻破的时候,他下令烧掉了十四万卷图书,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明朝王夫之评价他:“未有不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元帝哉。”

留给后人印象最深的,还是萧绎和妃子徐昭佩的故事。

徐昭佩是萧绎的正妻,早在天监十六年(517年),萧绎还是湘东王的时候,就嫁给了。两人个感情却并不好。

据说徐昭佩长得不漂亮,所以萧绎不喜欢他,很长时间才会到她的房间里去一次。徐昭佩对萧绎心生怨恨,就故意和他作对。萧绎从小就瞎了一只眼睛,徐昭佩知道这是他心中最大的伤痛,所以每当萧绎来她房里,她就只在半边脸上画妆,意思是反正你就一只眼睛,我就画半面妆好了,萧绎常常被气得摔门而去。徐昭佩还喜欢喝酒,大醉之后,萧绎要是来到她的房间,一定会吐在他的衣服里。这样,萧绎就长年累月地不去她的寝宫。

时间一长,徐昭佩受不了宫闱的寂寞,就开始红杏出墙。她先是和荆州后堂瑶光寺的智远和尚私通,后来又看上了萧绎的随从暨季江。这个暨季江长相俊美,徐昭佩就派心腹婢女引他悄悄进入后宫。从宫里出来,暨季江常常感叹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成语典故“徐娘半老”的出处。

对于徐昭佩的放纵行为,梁元帝终于忍无可忍。在徐昭佩的儿子萧方等去世后,萧绎就找了个借口,逼令她自杀。徐昭佩自知不能幸免,就投井而死。萧绎把她尸体还给徐家,说是出妻,也就是在她死后把她休弃。萧绎按照普通百姓的礼节把她葬在江陵的瓦官寺,不让儿子们为她穿丧服。,绎还亲自写了一篇《荡妇秋思赋》来描述她的淫秽行为。

当然,包括智远和尚在内的诸多情夫,也都被萧绎杀掉了。

8

徐娘指南朝梁元帝的后妃徐昭佩。

典出《南史》:“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因用以称尚有风韵的中、老年妇女。

我觉得许晴就是这种。

普及一下,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萧绎的偏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手握重兵镇守江陵。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花蝶俱不息,红素还相乱的江陵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女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

还是那么美。

9

这个“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由来已久,其原型是梁元帝萧绎的正妻徐昭佩。不过,真实的徐昭佩长得很丑。


(按照史书的记载,徐昭佩长得不好看)


梁元帝萧绎(公元508年 ―公元555年)与徐昭佩(?―公元549年)的婚姻,是相互嫌弃的政治婚姻的典型。梁元帝萧绎是梁武帝萧衍第七子,从小就不太受重视,还因病瞎了一只眼。


萧绎于公元514年封湘东王。不久之后,公元517年,娶东海徐氏后裔、信武将军徐绲之女徐昭佩为妻子。你算算看,结婚时,萧绎才9岁,估计徐昭佩的年纪也差不多8-9岁吧。这样的联姻,充满了强强联合的意味。


萧绎表里不一,虽然孱弱残疾,却文采不凡、嗜书如命,性格细腻而敏感。徐昭佩的个性就豪放多了,放肆到不顾及夫君的颜面的地步。她常常化“半面妆”,嘲讽萧绎的“独眼龙”形象。《南史梁元帝徐妃传》云:


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半面妆)


夫妻之间,哪壶不开提哪壶,势必造成相互关系的紧张。萧绎称帝之后,坚持不封正妻徐昭佩为皇后,就是萧绎对徐昭佩的报复和反抗。


破罐子破摔之后,徐昭佩饮酒滋事、挑拨离间、与道士和侍从私通等等,搞得萧绎很恼火,但是,碍于两人的儿女忠壮世子萧方和益昌公主萧含贞的关系,萧绎迟迟没有对徐昭佩下狠手。


(梁元帝萧绎的一只眼睛有残疾)


东方不亮西方亮。徐昭佩在梁元帝萧绎的侍从暨季江身上得到了莫大的感情慰藉。《南史梁元帝徐妃传》又记载,暨季江无不感慨地说:


柏直狗虽老犹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柏直为魏王豹手下的大将,虽然刘邦手下的韩信,鄙视柏直无盖世武功,但是,他仍然不失为鹰犬也;萧溧阳指的是月下追韩信的老相国萧何吗?我不确定,也许在历史上另有其人。徐娘,自然指的就是徐昭佩了。


从来没有什么“柏直狗”,也没有什么“萧溧阳马”。现在这么多的人,这样去理解古文,太令人遗憾了。


公元549年,萧方病死之后,梁元帝萧绎心中的顾忌没有了,也就彻底放开了。他勒令徐昭佩自杀:


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


夫妻一场,义断情绝至此,这个悲剧,到底应该怪谁?

10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一般形容成熟的美丽女人,但我劝大家还是少用,尤其是在这些成熟女人面前,因为这句话并不仅仅是对成熟女人外貌的赞美,还有着其他不太好的意思。

因为所谓的“徐娘半老”暗含这样的女人风流成性,往往和出轨是挂钩的。

首先说为何“徐娘”能代表成熟女人呢?这个典故来自于史书《南史·元帝徐妃传》:

“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可以看出,和咱们的用法还是有些出入的,看来这个徐娘不仅是风韵犹存,还很多情。

事实上也是如此,徐娘,其实指的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徐妃。

徐妃的家世显赫,爷爷是曾经南朝齐国太尉,父亲也是梁国的侍中、信武将军。而且就在萧绎还只是王爷的时候,便已经嫁给了他。

可是这个徐妃虽然嫁给了成为皇帝的萧绎,但却并不幸福,萧绎有其他的女人,比徐妃漂亮的人大有人在,所以渐渐就把徐妃冷落了。

徐妃仗着自己显赫的身世,对丈夫的冷落非常恼怒,便想方设法的嘲弄萧绎。

梁元帝萧绎早年生病,有一只眼睛是看不清东西的,这放在现在也属于身体残疾。但徐妃就抓住了这一点,给自己画了一个“半面妆”,一半脸浓妆艳抹,一半脸素面朝天,最近抖音里不少人玩的半面妆,是人家徐妃玩剩下的。

然后萧绎看到了徐妃这般模样,哈哈大笑,觉得你这个女人什么时候成这副德行了?

徐妃等的就是这个时候,说道:“我这半面化妆专门为陛下化的,陛下一只眼,想来只能看到我一半的脸咯。”

萧绎勃然大怒,普通人被人调侃自己的生理缺陷都会恼怒,更何况是皇帝呢?于是从此更加冷落了徐妃。

徐妃就这样一天天的老了下去,而梁元帝也再也没有光顾过她的宫门,这就让她开始了出轨生涯。

徐妃找的情夫还不止一人,这个时候的她年纪还轻,所以情人也比较好找,毕竟睡皇妃这种事情听起了都挺刺激的,比如连瑶光寺的和尚智远都铤而走险,和徐妃胡天胡地过一阵子。

但是徐妃人到中年,这个情人就不太好找了,但是此时却结交了一个美男子叫暨季江。

有人就问暨季江说,徐妃都老了,你一个大帅哥怎么还能当她情夫呢?暨季江就说了:

“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老狗尚能打猎,老马尚能驰骋,老女人的滋味更是“犹尙多情”。从暨季江的话语里,我们很明显看得出他只是贪恋徐妃的美色,把她和狗、马放在一起说,极尽了对徐妃的不尊重。

但是无独有偶,贪恋徐妃风韵身体的不止暨季江一人,很快她又勾搭上了一个叫贺徽的诗人,两人在尼姑庵里幽会,很快就滚了床单。

不过这个事情却暴露了,梁元帝听后勃然大怒,便找了个借口让徐妃自尽。

风流皇妃徐妃只好投井自尽,这位“半老徐娘”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萧绎余怒未消,命人将她的尸体捞出来送还给了徐家。

尽管徐妃已经死了,但是梁元帝萧绎还是把她休了。

知道了“徐娘半老”的典故,相信大家也明白了为啥我说这句话不能乱用了吧,这句话虽然能表达出女人成熟风韵的样子,但却暗含着她有风流成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