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要始终相信我们的孩子不是坏孩子,可行吗?

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要始终相信我们的孩子不是坏孩子,可行吗?

2020-08-29 23:43阅读(99)

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要始终相信我们的孩子不是坏孩子,可行吗?:相信不是坏孩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管是家长,还是长辈和老师,对孩子做了

1

相信不是坏孩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不管是家长,还是长辈和老师,对孩子做了错事,都要身传言教,不可放任自流,目的是让孩子认识改正,知道错并改正,引以为戒,明白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见多识广,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2

跟好人,做好人!跟坏人,孩子就会变坏!所以,父母,老师的教育非常重要,从小就要教育孩子学好!而不是说,随便你孩子做怎么,你都相信他是好人,不是坏人。

3

我认为要看在什么情况下。孩子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无论他们怎么任性顽皮,作为父母都要学会包容,在大是大非面前,父母绝不能让孩子陷入了错误的境地。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行为脱离了正确轨道,那么作为父母首先不是责怪孩子,而是要给孩子极大的鼓励和引导,讲事实、摆道理,相信孩子能够改正错误,回归正途。

其次,不是孩子做错了什么事都可以原谅。小事情可以慢慢引导教育,如果涉及危害他人利益到刑事犯罪,那就另当别论了。每一个家庭每一家父母都有教育孩子的一套方法。而教育孩子的前题首先不能是溺爱,俗话说:惯子如杀子,不能说孩子做了错事,父母都以相信孩子能够改正而放松管教,

严格地说,每个家庭也要有一个合乎伦理传承德教的家规,父母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学校和老师。孩子的成长不可忽视,孩子每走一步,作为父母都要关注、适时纠错,让孩子适时改正错误,端正人生态度和目标。做一名有担当,有远大理想抱负的孩子。

再一个,我们不能无原则地给自己孩子灌输一些看似“高大尚”的虚荣目标。要学会正确引导孩子怎样学习,怎样把握人生方向。所以说教育孩子也是一门很难掌握的学科,作为父母只有长期不断学习摸索,借鉴别人成功范例,去引导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不失是一种方法。总之,不能一味的相信孩子。[祈祷]谢谢邀请!


4

不可行,要交孩子怎么干是好事,要坚持,怎么干是坏事,不能做。

5

我们都相信我们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哦,而不是坏孩子。孩子是可爱的。漂亮的,善良的。快乐的,孩子还都天真,

孩子做错事了,要即使纠正,要给孩子讲到里,不然孩子都会被带坏的,不管孩子做错什么事,都要给他说做错事是就要承认错误,做错了即使改正还是好孩子的,做对事情要夸的,你真是个好孩子,宝贝你真棒,

孩子都是天真的,要对她们说懂礼貌,懂感恩,懂孝顺,懂学习,还有懂危险,

6

这个题目是不一定是对的,不能这样追求了完美,却害了自己,害了孩子,就象电影【流浪者】父亲律师法官所说的律师的儿子一定长大是律师,是法官,强盗的儿子长大后一定是强盗,这一观点,后面的事全部扭曲,社会和自己和父母都尝到了痛苦。朋友不妨去看看电影.所以孩子做的事别惯多,要引导良好的路线,健康成长,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

7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提出的“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要始终相信孩子不是坏孩子”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这样的:

第一、信任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作为孩子最亲的人,他们的信任能够为孩子建立起强大信心和勇气,在面对各种困难时,能够更加的自信和从容,因为孩子始终相信身后有父母的支持和信任。相反,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信任,同样他们也会不相信父母,甚至会经常怀疑自己,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卑和缺乏安全感,曾经看过一则新闻,一对父母怀疑并逼供自己的女儿偷拿零钱,结果孩子留下遗书跳楼身亡,可见父母的信任对孩子有多重要!

第二、信任不是无条件的放纵。孩子小时候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好坏、是非、对错没有清晰的认知,因此,在大人眼里的错误行为,孩子并不认为是错的,这就需要父母去教育和引导。如果一味的迁就和放任,这叫溺爱,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甚至可能让孩子走上歧途,李天一的惨剧大家应该都知道吧,他就是父母溺爱式教育的牺牲品。因此,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要坚信自己的孩子不是坏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再耐心的引导,采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8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玫瑰]

你的提问是指要不要给孩子定性的问题!

从个性化教育的角度来看,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个性驱动下,用了不同的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后果!

所以,我的答案是不要给孩子定性!

首先,我们和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独立的思维方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才能,也都有自己的劣势,父母的责任是发现孩子,精准认知,扬长避短的发挥个性优势,因材施教!

再次,孩子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背后的个性驱动不一样,我们家长不能用好与坏来形容个性和孩子本身,但是如果孩子引导错误的情况下,会做出有悖于社会常理和破坏社会道德的事情!

最后,未成年的孩子,父母还是要承担起更多,发现,引导,培养的责任,包括道德培育,价值观的树立等等

古语讲,“子不孝父之过”,现在看来,未成年的子女之过,是父母之责,父母之过!还是不要把“坏孩子”扣在子女身上!

希望能帮到你,也欢迎大家探讨交流!


9

你的问题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即或孩子干了错事,我们不能就认为孩子是个坏孩子了。也即是说我们对孩子的教养要有信心,不要以为孩子干了一件或几件,甚至常干错事,我们就放弃教育不管,认定为坏孩子。其实孩子不懂事犯错很正常。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但要有信心,更重要的是要讲方法。孩子有错要哓之有有理,要防微杜渐。如果明知是错不闻不问,久而久之孩子真会变坏的。

10

不管发生什么,都始终相信我们的孩子不是坏孩子。我觉得这句话可行。来听我细细道来。

没有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犯错误的,但并不是说犯过错误就是坏孩子,孩子小时候只是遵循自己的想法做事,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父母的引导才是他成为好孩子或者坏孩子的关键。

我家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把幼儿园的玩具塞口袋里带回家。我们很严肃地和他说了这个问题,不问自取是为贼也。说教的时候没有哭,那天上床睡觉时他突然哭了,他意识到了自己做了很不好的事,我对他说,“没关系,犯错误不可怕,人只有犯了错误才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妈妈相信你是个好孩子。”从此以后,他再也没随便拿过别人的东西,我有时候会问他,“你看到别人的东西特别喜欢特别想要,你有没有带回家的想法?”他说“没有,我可以叫爸爸妈妈买。”回答的坦坦荡荡,我们在他犯错误后及时纠正,并支持他相信他的结果。

还有一段时间,在幼儿园他总是会抓花小朋友的脸,几个家长都生气了,非但在微信群里让我们好好教育他,还去调了监控。在我们的了解下,他每次抓人总是有他自己的理由,谁谁谁被欺负了,谁谁谁抢他东西了。四岁多的小朋友表达能力有限,能观察到的也有限,他们所表达的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但!抓伤是事实,虽然我们脸上也有挂彩,但几个家长的指责让我唯有道歉为先。而且我认为他在打打闹闹中带有“兴奋”的情绪,小男孩嘛,喜欢打打杀杀,本来是玩玩的,打着打着就认真了。为了教育孩子以及保护好他,我们也没有打骂他,“首先夸他功夫厉害(他是学跆拳道的),就是因为太厉害了,不能轻易动手,一动手会把别的孩子弄伤的。其次别人抢了你的东西,你首先报告老师;别人动手打你,你口头警告别人三次,三次后别人还是打你,你就打上去吧,有爸爸妈妈在。但如果是他先动手打了人,那回到家爸爸妈妈会请他切生活(打)。”就这样几次教育后,慢慢地,动手的情况减少了,但多了个一天到晚去报告老师的“小麻烦精”。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时候会犯错,有时候会走错路,这些都没关系。但他们需要理解并给予他们空间改正的亲人的鼓励。我也经常和孩子说,爸爸妈妈也会犯错,爸爸妈妈从小到大犯的错不比你少,但只要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了,都是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