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刘禅投降曹魏后怎样度过余生的?他的遭遇为何让人潸然泪下?

刘禅投降曹魏后怎样度过余生的?他的遭遇为何让人潸然泪下?

2020-08-26 09:02阅读(72)

刘禅投降曹魏后怎样度过余生的?他的遭遇为何让人潸然泪下?:投降后的刘禅,完全过上了“退休”生活! 公元263年,司马昭分三路大军进攻蜀国,其中邓艾绕开姜维

1

投降后的刘禅,完全过上了“退休”生活!

公元263年,司马昭分三路大军进攻蜀国,其中邓艾绕开姜维的防守,偷渡阴平,攻克绵竹,兵临成都,使刘禅猝不及防,索性投降了曹魏,蜀国宣告灭亡。刘禅投降后又是怎样度过余生的呢?

让人想不到的是,他投降后,完全过上了“退休”生活。

刘禅投降初,因蜀中产生蜀将姜维挑拨钟会意图谋反的变故,司马昭不得不把刘禅押往到了洛阳。 刘禅投降之后,司马昭为了稳定蜀汉的局势,并没有及时收押刘禅,而是借助了刘禅作为一国之君在汉中的威望,震慑了各部军队以及蜀汉各官员,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持蜀汉的稳定。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将军姜维一直对蜀汉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一心想着复国。

当时,姜维告诉刘禅,暂且隐忍一段时日,不久就可以复国。为此,姜维假意投靠了钟会,想利用钟会和邓艾都想争夺功劳的机会,挑拨他们两人的矛盾,以便除掉邓艾,使钟会在蜀汉一人独大,到时候司马昭必定对钟会心存疑虑,而率军进驻长安。到时姜维再告诉钟会:司马昭此举是怀疑了你钟会将军,一旦主子有疑虑,不久臣下肯定被杀。而钟会也觉得姜维分析的有道理,于是决定谋反。只可惜因为走漏了消息,姜维和钟会最终都战死了。

经过姜维和钟会的此次叛乱,司马昭于是觉得刘禅在蜀汉会有诸多不便,肯定还会有一些贼心不死的人想着为蜀汉复国。因此,司马昭派人将刘禅以及蜀汉的重要官员都押解回了洛阳,如此一来,刘禅就在洛阳被严加看管,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了。

刘禅被押至洛阳后受到严密的监视,虽说被封为“安乐公”,但是因为生活在狭小范围内,日常只能深居简出。

被押解到洛阳之后,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而蜀汉太子也被封为奉车督尉,蜀国大小官员皆有封赏。司马昭也没有杀刘禅,而且对于刘禅日常生活的提供,司马昭也未曾少给。刘禅算是过着锦衣玉食、美人相伴的生活。

虽说不像当皇帝时那么威风,但是也生活得自在,还可以歌舞升平。而刘禅也更是善于为人,遇事小心翼翼,遇人更是谦卑,在司马昭面前更是唯唯诺诺。司马昭看到刘禅也是个胸无大志之人,为人的确诚实。 特别令司马昭高兴的是,刘禅的手下曾多次想建议刘禅复国,却都遭到刘禅拒绝,司马昭这才对刘禅彻底放下了心,没有杀害他。 司马昭怀疑刘禅,故意试探他,刘禅却说“乐不思蜀”,司马昭最终没有杀刘禅。

虽然说刘禅在蜀汉为人中肯,唯唯诺诺,但毕竟是蜀汉的皇帝。司马昭年事已高,因担心自己死后刘禅再次谋反,所以司马昭经常派人去试探刘禅。 有一天,司马昭因确实对刘禅放心不下,于是宴请百官,想试探一下刘禅的想法。

宴会上,司马昭故意让舞女们跳蜀地舞蹈,旧蜀国的官员们看了之后,一个个都泪流满面,可是刘禅却不动声色。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安乐公思蜀否?”刘禅答日:“此间乐,不思蜀也!”司马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时,刘禅身边的部下卻正建议他如果下次司马昭再问及此事,应该回答:“吾亲人的坟墓皆在蜀地,无一日不思念。”

司马昭见刘禅跟手下嘀咕,于是走过去又问:“安乐公当真不思蜀?”刘禅把卻正教给他的话原封不动的回答了司马昭。

司马昭听了之后觉得很奇怪,便问刘禅:“此话好像不是安乐公所能说出,可是他人所教?”刘禅吃惊地说:“正是他人所教,公何以得知?”司马昭顿时大笑不止,在场的曹魏官员无不感觉好笑。

司马昭对众人说:“安乐公如此可爱,我无忧矣!”于是司马昭决心不杀刘禅。就这样刘禅在洛阳平安的度过了晚年。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刘禅逝世,享年64岁。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2

说起刘备的儿子刘禅,就是被赵云长坂坡浴血拼杀就出来的阿斗,在刘备死后继承蜀国王位,在位四十一年,最终在魏国大将邓艾兵临城下之时,刘禅献印投降,蜀汉政权从此被消灭,刘禅也被世人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在到洛阳以后,又以一句“乐不思蜀”而闻名古今,然而他的晚年时在司马昭的控制下如何度过的呢?

首先看看刘禅这个人,在刘备死后,听从刘备的嘱托,什么事都听诸葛亮的安排。诸葛亮要北伐,他就让诸葛亮北伐,没有和诸葛亮有过什么争执,其作用是保证了内部的稳定。证明谌用两个人相互制衡,这一点体现了刘禅在内政的处理上也绝非是无能之辈。还有就是刘禅在位时期,没有诛杀过任何的大臣,也说明了他人不错,不会乱杀人。在蜀国也没有横征暴敛,大兴土木之类的活动,也并没有搞得民不聊生。

在邓艾大军兵临城下之时,刘禅选择了投降。但是他是有能力和邓艾来一个鱼死网破的,在刘禅的详书中准确了记载了共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等等。说明刘禅他还是有奋力一搏的本钱的,带十万之众以逸待劳对付邓艾的远来之兵,取胜的把握还是有的。他的投降思想遭到了他第五个儿子刘谌强烈的反对,刘禅就对他说:你自己仗着血气之勇,难道想让满城都流血吗?这也恰恰说明了,刘禅虽软弱,但是去不想老百姓遭到刀兵之灾。虽不是什么民主,但是这样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

刘禅的投降,让成都的百姓免受生灵涂炭,但是姜维和钟会的政变却把成都带来了血光之灾。姜维政变失败身亡,太子刘璇、汉寿亭侯关彝死于乱军之中。军民大乱,相互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刘禅被命令去洛阳,只有樊建、张绍、谯周、郤正跟随。刘禅虽然身舍不得这片土地,但是也毫无办法。廖化和董厥连个人都托病不起,只是不想做亡国之臣到了洛阳遭受羞辱吧,后来此二人都郁郁而终。

到了洛阳以后,刘禅在见到司马昭以后,司马昭首先是对刘禅一顿的斥责和羞辱。就是说刘禅荒淫无道,不用贤能治国,整日不理朝政,按道理来说这样的昏君应该被斩首。这可把刘禅吓坏了,好在一帮的文武大臣们都帮刘禅说好话,说刘禅虽然治国无方,但是早早的投降了,没有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就饶了他吧。司马昭一听,似乎还很有道理,索性就封刘禅为安乐公,给他住宅,每月给生活费,赐绢万匹还有上百个仆人,跟随刘禅来到洛阳的一班大臣们也都加官进爵。似乎刘禅在洛阳的生活还可以,并不是过上住在大牢里的那种阶下囚的生活。

刘禅通过高超的伪装水平,让司马昭放弃了对自己的警惕,以达到明哲保身的目的。在司马昭面前只表现的唯唯诺诺是不够的,所以在后再司马昭家的宴会上,司马昭令蜀人演奏蜀乐,蜀国的官员听了都忍不住的苦,只有刘禅独自欢笑。司马昭就讥笑刘禅,认为是无能之辈,诸葛亮在世时都不能辅佐周全,何况是姜维就更不行了。后来司马昭再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刘禅的回答是乐不思蜀。后来郤正教刘禅如何回答提问,刘禅依字而答,昭问及是否为郤正所教,禅具言如此。昭及左右皆大笑之。

后来司马昭就是因为刘禅的诚实,对他也是十分的喜爱,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怀疑刘禅了。刘禅就是通过这样的伪装,让自己在敌人的控制之下达到了自身安全的目的,他这样的大智若愚精神让自己在洛阳安详的度过了自己的晚年,终年六十五岁,死后也得到了晋国的册封。

综上所述,刘禅在位四十余年,他所领导的蜀国一直处于弱势,他能看清时务投降而保子民之平安,也算是爱民之主。在洛阳司马昭的虎视眈眈之下,能隐忍亡国之痛而娱他人之心,也说明了刘禅强大的心理素质。

刘禅的一句乐不思蜀,让他背负了千年的骂名,在世人的眼中他是亡国之君,也都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软弱无能的人。在他极力在司马昭面前伪装的时候,在他想起曾经属于自己的蜀国土地和臣民,还有父亲含恨而终的亡灵的时候,难道他就不会掉下眼泪吗?而这一切又有谁会知晓刘禅的心思。

3

西晋泰始七年(271)蜀汉的后主刘禅在洛阳去世,刘禅的一生虽然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但是在晚年却过得非常的快活。那么刘禅究竟都经历过什么呢?

刘禅是刘备的长子,刚生下来就遭遇了长坂坡之战。如果不是赵云把他抱回来,刘禅早就丧命长坂坡了。后来孙夫人想要挟持刘禅离开,又被赵云和张飞救了回来。经历这两次波折之后刘禅开始了比较平静的生活,一直到刘备逝世。在刘备病逝白帝城之后,刘禅被托付给了诸葛亮,当时的刘禅年龄比较小,朝政暂时被诸葛亮掌管。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开始独立掌管朝政,在刘禅在位的四十一年时间中虽然没能灭掉曹魏,但是蜀汉也没有出现太大的危机。一直到了钟会和邓艾的大军打进来的蜀汉,刘禅才发现自己无力抵挡,最终选择了向曹魏投降。当时曹魏的政权实际上在司马昭手里,司马昭俘虏刘禅之后对于如何处置刘禅也有一定的顾虑,如果杀死刘禅那么东吴未来肯定死磕到底,如果不杀死刘禅,又担心刘禅会东山再起。

不过这个顾虑在司马昭和刘禅的一次宴会中完全的消散了,有一次刘禅和司马昭一起吃饭,司马昭想要看看刘禅是不是还有雄心壮志。这时候在宴会上奏起来了蜀汉的音乐,其他的蜀汉的大臣都痛哭流涕,刘禅竟然开心的欣赏起来。司马昭问刘禅:你思念蜀国的日子了吗?刘禅不假思索的回答:这里这么快乐,我怎么会思念蜀国呢?司马昭当场就震惊了,当场评价刘禅:一个人没心没肺,也就是这样了吧!

虽然很多人都因为这件事来嘲讽刘禅,不过笔者却认为这件事刘禅处理的非常聪明,说他低能确实有点冤枉。在当时的环境下,刘禅只有这样说对自己才是最有利的,难道要哭着说:故国不堪回首吗?那么司马昭的刀斧手恐怕就要冲进来了。司马昭不再担心刘禅的威胁,刘禅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他的一生奔波劳累,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担忧诸葛亮篡权,在诸葛亮去世后还要平衡朝廷的实力。

在蜀汉灭亡的前,各方势力竞争的非常激烈,诸葛亮的儿子一派和黄皓一派以及姜维一派剑拔弩张,刘禅只能做个老好人调节。当时的蜀汉的经济相对落后,刘禅虽然奢侈也很难能够随心所欲。而刘禅到了曹魏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没有了大臣们的勾心斗角,曹魏又比较富裕,并且随便刘禅花钱,刘禅反而是可以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了。

这时候的曹魏就是希望刘禅好好的花钱,好好地享受,越是这样越能给东吴做个榜样。而刘禅也明白自己的角色,到了曹魏之后和蜀汉的旧臣们很少联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己家里面吃吃饭,听听音乐,找几个美女陪自己聊聊天,生活过的非常舒适。

综上所诉,刘禅的晚年生活,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安度余生”,刘禅去世的时候已经64岁,在古代也算是高龄。刘禅的做法虽然不符合君王死社稷的观念,但是却获得了善终,只能说功过全凭后人评价了。

4

刘禅是个有些智障的人,在农村不能算是全傻,还有一点语言行为能力。但是如果让他明辨是非作决策,那就太难为他了。现在有不少人把个有精神智障的刘禅,说成是聪明睿智的人,真是太抬举他了。

刘禅没有分辨力。别人只要陪他玩得开心,他就高兴,就喜欢宠爱这个人。为什么刘禅宠爱黄皓?就因为黄皓会哄他玩,而且有不同的玩法,能让刘禅傻傻地拍手叫好。为什么蜀汉内外之事咸决于亮?就是因为刘禅有智障,诸葛亮很不放心。刘备深知刘禅痴傻的情况,因此就含泪对诸葛亮说,此子若可辅则辅之,若不可辅君可自代。晋武帝司马炎临终没有选好托孤大臣,就把自己的傻儿子晋惠帝推上去了,结果大一统的西晋,没几年就败亡了。刘备托孤诸葛亮,正是知道诸葛亮聪明智慧,又忠诚,才放心托孤的。因此在诸葛亮的全力辅佐下,刘禅整天傻乎乎的过得很高兴。诸葛亮死后,根据诸葛亮的推荐,蒋宛费祎辅佐得也很尽力,刘禅仍傻乎乎的很享受。有的说了,为啥诸葛亮死后刘禅不再设丞相了?难道这不是刘禅的聪明处吗?要知道,刘禅虽傻,他旁边黄皓等人却不傻,会哄着刘禅做事的。费祎死后,姜维成了大将军,极力主张北伐,以实现刘备和诸葛亮未竟事业,刘禅自然没什么主见,但黄皓这时已有了野心啊,再怎么论资排辈也该我上位了啊!于是他就拉笼倒腾朝中诸葛瞻、谯周等人,反对姜维北伐,打压姜维势力,弄得姜维只好避祸沓中。刘禅当然不了解内情了,还是整天傻呵呵的玩耍。眼看黄皓就要成功了,不想魏国大军杀到了。邓艾趁钟会大军牵制姜维之时,冒险走阴平小道,以万人疲惫之军,破绵竹,斩诸葛瞻,围成都。成都刘禅还傻呵呵的玩啊,可成都军民都炸锅了,黄皓坐不住了,赶紧回家收拾细软,刘禅不见黄皓,两腿坐地哭着闹着要黄皓,却没有用。宫里宫外听说魏兵打来了,都乱纷纷的,宫女们哪还顾得上管傻子啊。谯周进宫后,把刘禅搀起,帮他拍打了身上尘土,哄着刘禅玩了会儿,又对他说了中原洛阳城有多么多好玩的东西,问刘禅想去不?刘禅自然傻乎乎的想去了,谯周就扶着刘禅上朝了,在朝堂上谯周一翻大道理,就把本就六神无主颤颤惊惊的朝臣们给说服了,再问仍在朝堂上摆弄玩物的刘禅,刘禅则完全赞同。于是尚有不下四万守军的成都城开门投降了,刘禅带着一众文武,被邓艾押回了洛阳。刘备的另一个儿子刘湛则宁死不降,他阻止不了刘禅投降,就到昭烈庙痛哭,感叹父亲创业之艰,不想今天却被傻哥哥轻松拱手让人,怎有脸面地下再见父亲?于是刘湛就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子儿女,自己蒙上脸也就自杀了。

刘禅一行到了洛阳,司马昭看到刘禅竟没一点悲凄,依然手舞足蹈地只知玩耍,感叹蜀汉竟能让一个傻子做皇帝,并且做了四十多年,就奏请封刘禅为安乐公。刘禅呢?真是名符其实的安乐公,到了洛阳自然感到与成都大不相同,高楼大厦,车马行人,自然比成都更为繁华,好玩的地方更多,心情大好,玩得竟更开心了!

5

公元263年11月,在位41年的之久蜀汉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宣告刘备集团苦心建立的蜀汉政权正式灭亡。

刘禅投降不久,就遭到了羞辱和变故。曹魏要求刘禅把宫中除皇后之外的所有嫔妃、宫女分配给没有成家的曹魏官兵。李昭仪不堪受辱,自尽守节。264年初,钟会、姜维密谋失败,成都陷入一片混乱。在混乱中,蜀汉府库遭到洗劫,许多臣民死于乱军之中,其中包括刘禅的太子刘璿。变乱平息后,刘禅带着5个儿子和一帮遗臣踏上了前往洛阳的旅途。我估计在前往洛阳的途中,刘禅一定想了很多。当了41年的皇帝成了“阶下囚”,自己的太子和嫔妃也因此丧命,这种滋味是很不好受的。

到达洛阳后,司马昭对刘禅还是很客气的,待遇也不错“封刘禅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还经常举行宴会,款待刘禅。一日,司马昭在宴会上故意安排蜀汉的舞曲,刘禅看的笑呵呵,其他大臣则非常伤感。司马昭对贾充说,没见过这么没心没肺的人。贾充说,要不是这样,您能这么轻易灭掉蜀汉?司马昭又问刘禅想家不?刘禅说,我在这挺快乐的,不想家。这话逗得司马昭哈哈大笑。

这就是“乐不思蜀”典故的由来。刘禅之所以会这么表现,一来是他天性使然,更重要的是他经历了亡国之痛,体会到了国灭、丧子、丧妻,嫔妃被羞辱的痛苦,现在寄人篱下,如果不“天真”一点,自己的性命很难得到保障。也正是刘禅傻里傻气的天真,让司马昭放松了对刘禅的警惕,刘禅和家眷得以安安稳稳的在洛阳过日子。

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终年64岁。西晋追封他为思公。而他的后代则在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中丧命,刘备的血脉就此中断。据传,老三刘琮一脉的后人逃到了南方,繁衍生息下来,这就真假难辨了。

6

或许有人想为刘禅洗白,认为他 “大智若愚”,才有了安享晚年的结局,但他以牺牲蜀汉江山和无数亲人的性命换来的短暂“平安结局”,不知该称赞他 “聪明”,还是该骂他“愚蠢”。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片刻的平安苟活吗?

投降背后的殇痛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从夏至冬,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小道入蜀,江油守将马貌不战而降,接着他攻克绵竹、斩杀诸葛瞻父子,最终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向邓艾军投降,被邓艾拜为骠骑将军,并封蜀汉太子刘璇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这一切看起来,投降的结局视乎极为完美,然而刘禅投降的最终代价却是用无数的亲情血泪所换。

  • 血泪一:邓艾军队入城后,曹魏将领要求刘禅将宫中除皇后以外的所有嫔妃、宫女分配给没有成家的曹魏官兵。李昭仪不堪受辱,自尽守节。

  • 血泪二:次年春,邓艾被钟会拘捕。不久,钟会因谋反又被众将官杀死,致使成都城中大乱,魏、蜀军队趁机到处烧杀抢掠,洗劫蜀汉府库,大臣府邸,无数臣民死于乱军之中,刘禅的太子刘璇也被杀死,可能连太子府中的家人也尽皆遇害。

  • 血泪三:五子北地王刘谌不愿投降受辱,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全家覆灭。

  • 血泪四:蜀汉不少大臣遭受池鱼之灾,叔父关羽之孙汉寿亭侯关彝及其全家被庞会带领的魏军尽诛。

当时,成都还有数万军队,南中监军霍弋也曾请求带兵前来守卫成都,且成都存粮可支数载。同时,由于邓艾孤军深入,仅有魏军数千,蜀中降卒虽有数万,但人心不稳,久必生乱。因此,以成都的坚固,再加上霍弋增援的南中大军,兵员良将皆备,完全有与邓艾一战之力,怎奈昏庸的刘禅惊慌失措,只想保住自身平安,一心只想投降,置蜀汉基业于不顾,最终成全了邓艾奇兵制胜之名。姜维为了蜀国的最后希望,流尽了身上的最后一滴血,奈何“皇帝不急太监急!”皇帝都不想要国了,臣子再怎么努力,又有何意义?

所以,邓艾的奇袭之计能够成功,何其侥幸,说白了完全就是刘禅送给他的。如果刘禅能依照诸葛亮先前的部署,置兵于阴平小道;如果刘禅能够使用大将霍弋镇守成都;如果刘禅能够誓死守卫成都;如果刘禅能够听从姜维建议,早做提防,岂有魏国入侵之患……又何来邓艾成功之名。当然了,人生是没有如果的,要怪只能怪无能的刘禅将蜀国大好江山埋葬。这也正应了罗贯中的一句评价:“昭烈经营良不易,一朝功业顿成灰。”

因此,李特曾言:“刘禅有如此江山而降于人,岂非庸才?”

屈辱下的蠢得可爱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三月十七日,刘禅在幸存的次子刘瑶,三子刘悰,四子刘瓒,六子刘恂,七子刘璩的陪同下,到达洛阳。魏国皇帝曹奂于朝堂之上,按照司马昭的意思,令太常赐封刘禅为安乐县公。《三国演义》上讲:昭乃封禅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赐绢万匹,僮婢百人。子刘瑶及群臣樊建、谯周、却正等,皆封侯爵。

不几日,司马昭宴请刘禅,本想羞辱刘禅,因此故意安排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唯独后主刘禅谈笑自若,并无亡国悲伤之情。这时,司马昭问他想不想蜀,刘禅得意洋洋道:“此间乐,不思蜀。”对此,司马昭感慨道:“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后来,郤正告诉刘禅,如果司马昭再问,可说“先人亡灵在蜀,内心难安,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没想到,还正应郤正所料。数日后,司马昭又问刘禅思不思念蜀地的风土人情,刘禅便以郤正所教之语应答,司马昭调笑道:“不会是郤正教你说的吧。” 刘禅惊愕道:“你怎么知道呀?” 司马昭闻此与诸大臣相顾哈哈大笑。

可以说,这些就是刘禅的本性,并非“聪明装湖涂”,而是“蠢得可爱”。

平安多活八年

事后,司马昭深喜刘禅的诚实(实则庸碌无知),并不疑虑,给予“公爵”待遇。而汉朝的爵位共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其实,这些也不过是做给吴国看的而已。

虽然,后来东吴的末帝孙皓投降,仅封了归命侯,但孙皓无论是面对西晋权臣贾充也好,还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也罢,均未表现出屈服惊慌的“阶下囚”诺态,明显一付不怕死的表情。可以说,其气节显然要强于刘禅。关键当时蜀国有抵抗邓艾的实力,而东吴并无抵抗西晋之能。同时,孙皓本想自尽,后被大臣相劝方才投降。而刘禅却是担惊害怕,一心只想投降。同为末代皇帝,气节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最终,刘禅投降后,平安多活了8年,直到64岁去世,晋朝廷谥刘禅为思公,葬于洛阳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可惜在上世纪60年代被夷为平地。西晋末年,刘渊起事,国号为汉,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也仅是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后来,安乐公爵位由六子刘恂承袭。再到后来的永嘉大乱,子孙基本绝灭。只有刘禅之弟刘永的孙子刘玄逃到了成汉,并被成汉李雄封为安乐公。还有一说,六子洮阳王刘恂,当时誓死不降,逃到了南中蛮王孟虬处,安顿下来,现在南中还有他的遗址。

虽然,刘禅平安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八年时光,却是弃先父基业、人格气节于不顾换来的,这样的人生,与行尸走肉何异。当时,如若他能够以死抗争,就算失败战死,必将留下万世赞誉,岂不比庸碌苟活八年强出太多。

图片来源网络

7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曹魏大将军司马昭以钟会、邓艾、诸葛绪三人为将,兵分三路,征讨蜀国。其中征西将军邓艾负责牵制姜维的沓中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负责切断姜维退路,而司隶校尉、镇西将军钟会率魏军主力意图由汉中直取成都。

钟会突破汉中后,被姜维阻滞于剑阁,双方僵持不下。而这时邓艾却另辟蹊径,取道阴平,绕过天险剑阁,进入江油。这时刘禅急令诸葛亮之子卫将军诸葛瞻前往御敌。可是诸葛瞻到达涪县后犹柔寡断,没有听取尚书郎黄祟占据险要地势的正确建议,致使邓艾军队长驱直入,直入成都平原。

战败的诸葛瞻无奈退守绵竹,在与邓艾军队决战时,战死沙场,以死报国。

大敌当前,这时的刘禅也慌作一团。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力劝父亲应不辱祖先,奋力御敌。而刘禅却听取了光禄大夫谯周的建议,开城投降了邓艾,并传谕正在奋力杀敌的姜维等武将停止抵抗,投降魏军。至此,存续四十余年的蜀汉宣告灭亡。

蜀汉灭亡的场面是相当惨烈地。先看一下皇室成员。刘禅的第五子、北地王刘谌在劝说父亲抗敌无果后,悲愤交加,他来到祭祀刘备的昭烈庙中痛哭不已,不愿忍辱偷生,先杀死了妻、子,最后自杀。

刘禅的嫔妃李昭仪因羞于被赏赐与魏将,不堪羞辱,愤而自杀。

而刘禅的太子刘璿也在随后的魏将钟会的叛乱中丧生。

钟会之乱后,魏兵在成都展开血腥屠城,无辜的百姓经历了一场浩劫。因为在之前的樊城之战中,关羽曾斩杀了魏将庞德,在这场屠城中,庞德之子庞会将关氏后人灭门。

其实,在邓艾逼近成都时,蜀汉尚有兵力十万余人,完全有能力与魏军相持一阵子,而由于刘禅的懦弱和自私,当邓艾兵临城下时,刘禅竟没有丝毫的挣扎,便缴械投降了,令蜀汉四十余年基业烟消云散,皇室和百姓生灵涂炭。

蜀汉灭亡后,刘禅和旧臣们被迁往内地洛阳,刘禅被封为安乐公。此时的刘禅为了自保,只求寻欢,根本不念故国。

有次司马昭为了试探刘禅,故意令乐手演奏蜀地乐曲。蜀臣们听了故国之音,感念故国破碎,不禁悲从中来。而刘禅却不为所动,嘻笑如常。司马昭问其是否思念故国,刘禅答曰乐不思蜀。

旧臣郤正偷偷告诉刘禅,若司马昭再如此询问,就答曰难舍故国,说不定司马昭能放其回蜀。

果然,当司马昭再次询问刘禅时,刘禅就按照郤正的说法回答了。司马昭说这回答怎么有点象郤正呢?刘禅马上一脸懵逼地说,你咋得这都知道。从此,司马昭对憨憨的刘禅再无戒心。

或许刘禅此番憨态可掬的作态确实是为了获取司马昭的信任故意而为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此时的刘禅为了自保,余生已别无他求。什么故国,什么基业,只要活着就好,刘禅就是这么想的。

由于刘禅乐不思蜀,昏庸的他对晋毫无威胁,他就这样安稳地度过了余生,直到泰始七年(271年)去世,活了64岁。

8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蜀汉灭亡以后,刘禅又活了8年才死,小日子过得不错。

刘禅是主动投降,因此也被先对善待。

蜀汉灭亡以后,刘禅被迁移到晋国首都洛阳。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县公,也就是公爵。众所周知,中国除了亲王以外,就是公爵最大了。

刘禅是亡国君主,当然不可能被分为王,公爵已经是最高了。

刘禅的待遇很高,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

食邑万户,实际上至少有1千户,供养区区1家已经是富裕的流油了。

况且奴婢还有百余人!

红楼梦里面,贾家荣国府是全国势力最强大的家族之一,仆人也不过100多人,这还是传了三四代的奴隶。

可见,刘禅的待遇很高,在晋朝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关键的是,司马昭对刘禅没有赶尽杀绝。

他对刘禅试探了一下,得到了“此间乐,不思蜀也”的回答。

以司马昭的狡诈,自然知道刘禅有演戏的成分。但通过对刘禅的接触,司马昭明白刘禅并没有什么军政能力,也完全放弃了反叛,对他没有什么提防。

由此,刘禅才能够活了8年善终。

不过,司马昭的后代有没有下毒手,就难说了。

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起事,国号为汉,即汉赵政权,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刘渊还曾寻找刘禅子孙,试图作为傀儡皇帝。然而,刘禅子孙当时都被灭族,所以找不到了。

而刘禅的妻妾众多,孩子也很多,有历史记载的儿子就有7人,其中活到晋朝的有4人,后来应该有不少。


一说刘禅子孙是死于永嘉之乱!但这是刘禅死了40多年以后的事情,应该又有至少2代人,子孙会有很多,不至于莫名其妙就全部死光了。

9

刘禅在历史上是一个名声不大好的皇帝,前期秉承刘备遗志,坚决支持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宠信宦官黄皓,对大将军姜维不能用人不疑,蜀汉二世而亡,刘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曹魏伐蜀,并非出于冲动,机会往往在不经意间。蜀汉景耀五年(262年),大将军姜维实在看不惯黄皓擅权弄朝,乃入后宫面见后主刘禅,请求处死黄皓,后主有心袒护黄皓,对姜维曰:黄皓不过一小人尔,大将军不必在意。又唤黄皓过来请罪,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犬牙遍布,恐于己不利,且右将军阎宇向来有取而代之的野心,联合了一些人打算废掉他的大将军之位,姜维感觉留在成都非常危险,于是请求后主让自己前往沓中屯田。




姜维有被废之险,这恰恰给了曹魏伐蜀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蜀汉景耀六年(263年)夏,曹魏大将军,晋公司马昭遣钟会、邓艾、诸葛绪数路大军大举伐蜀,刘禅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人前往拒敌。姜维在剑阁力拒钟会十余万大军,不料邓艾偷渡阴平成功,蜀汉形势急转直下,刘禅遣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父子往敌,诸葛瞻不听黄崇建议据险死守,最终父子二人战死绵竹,邓艾兵进成都。




蜀汉已经危在旦夕,但是,钟会大军尚被姜维阻在剑阁,南中监军霍弋正准备带兵回救成都,而成都还有五万精兵,刘禅如果冷静沉着,调兵遣将阻挡邓艾,蜀汉能转危为安。但是,光禄大夫谯周极力怂恿刘禅投降,而刘禅之子北地王刘湛泣血力谏,请求背城一战,至死不降。刘禅不同意,刘湛乃杀其妻后自杀,刘禅最终听从谯周建议开城投降。




蜀汉既亡,刘禅举族被迁往洛阳居住。魏元帝命太常封刘禅为安乐县公,好吃好喝好住给供着。曹魏对刘禅,可谓是颇为厚待,据《三国志.后主传》载:“食邑万户,赐绢万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刘禅一直活到西晋泰始七年(271)才去世。其“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三国志.先主传》)。相比东吴后主孙皓的死于蹊跷,子孙被西晋封为郎中这样的芝麻小官。可以说,作为亡国之君,刘禅的结局算是较好了。

10

亡国之君还能怎么过?还不是胆战心惊小心翼翼过余生。

公元263年,邓艾兵临成都,刘禅投降。

264年,刘禅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

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

不知道为什么,晋朝给刘禅待遇特别优厚。

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

一万户的封地、万匹绢帛、一百多名奴婢,以及相当的其他物品。刘禅的后代担任都尉的有三人、封侯者有五十余人。

历史上亡国之君,像刘禅结局这么好的,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我们猜测,刘禅在洛阳的七年,没有一天是安心的,为了活命,他不得不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没心没肺的傻子。

也许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才敢想起先主和相父,轻轻的一声叹息。也许只有在连绵的秋雨里,他才敢想起成都的雨,轻轻的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