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胤祥的女儿,为何被雍正收养在宫中,难道也是为了牵制胤祥?

胤祥的女儿,为何被雍正收养在宫中,难道也是为了牵制胤祥?

2020-08-26 06:02阅读(80)

胤祥的女儿,为何被雍正收养在宫中,难道也是为了牵制胤祥?:有清一代,怡亲王是特殊的,是第一个恩封的铁帽子亲王。这样的恩典很吓人,因为每一代怡亲王都会有

1

有清一代,怡亲王是特殊的,是第一个恩封的铁帽子亲王。这样的恩典很吓人,因为每一代怡亲王都会有很多儿子,除了世子还会产生大量郡王贝勒。所以怡亲王的忠诚度对雍正来说无须怀疑。特殊加恩收养女儿封和硕公主,是宣示怡亲王与众不同的方式。

2

清世宗(雍正)将怡贤亲王胤祥的女儿收养宫中很显然不是为了牵制胤祥,自古都是以子为质,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女为质的。如果雍正真的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牵制胤祥,他大可以把后来的怡僖亲王弘晓或者宁良郡王弘皎收养宫中,如此一来,为质的效果岂非更佳?事实上,以雍正和胤祥之间的关系,雍正根本犯不上如此。



胤祥,雍正的十三弟、最最铁杆的兄弟、没有之一。雍正即位之前胤祥就是铁杆的支持者,即位之后雍正对胤祥的信任更是达到了近乎是历代帝王的巅峰、无以复加。在雍正八年胤祥去世之前,雍正基本上只负责决策层面的事情,执行、操作层面的事情几乎全部交给了胤祥负责。清朝宗室结交朝臣是大忌,即便皇子也不行。但是,雍正却公开鼓励朝臣多与胤祥亲近,有事可以直接找胤祥解决,这也足以说明问题了。胤祥去世之后,雍正更是破天荒地“违规”送给了胤祥一顶清初只能凭军功获得的“铁帽子”(亲王、郡王世袭罔替的许可),除了这顶铁帽子之外,又加送了一个宁郡王的爵位。有清二百余年,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除此之外,胤祥去世之后,雍正不仅给了胤祥“贤”这个亲王的第一美谥,还一反常规为胤祥开启了臣下不用避帝讳的特例,将胤祥之名由原本为避帝讳更改的允祥又改回了胤祥,并且在其谥前冠上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这八个雍正送给胤祥的赞美之词。胤祥全称“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怡贤亲王”,这是皇太子乃至皇帝的生父(醇贤亲王奕譞)都没有的待遇,某种意义上等于是半皇帝的待遇了。而且,胤祥的园寝也被雍正大规模升级,规模不仅超越了所有亲王、甚至超越了后来乾隆嫡长子永琏的端慧太子园寝。同时,雍正还将胤祥作古多年的生母敏妃章佳氏重新追谥为敬敏皇贵妃,并为之开启了皇贵妃入葬帝陵地宫的先例,将其葬入清圣祖(康熙)景陵地宫。



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雍正对于胤祥的信任几乎是无以复加的,有很多方面甚至是违制的。换句话说,雍正如果有些许不信任胤祥,完全可以不这么做,而且没有任何可以被指责的理由。但是,雍正却做了,足以说明雍正内心是真心信任这个弟弟的。因此,把胤祥的女儿养在宫中是为了牵制胤祥纯属无稽之谈。



更何况,雍正养在宫中的侄女也不仅仅胤祥的女儿和硕和惠公主一个,废太子、理密亲王允礽和庄恪亲王允禄的女儿也被养在了宫中,和胤祥的女儿一样获得了和硕公主的封号,即和硕淑慎公主(允礽女)、和硕端柔公主(允禄女)。废太子、理密亲王允礽自不必说,雍正把他的女儿养在宫中,和给他的儿子弘皙晋封理亲王、并允许其称呼自己“皇父”差不多,一是稳定人心,二是强调自身的正统性。允禄的情况和胤祥实际上差不多,他也是被四哥送了一顶“铁帽子”的,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以过继的形式承袭的。但是,同样是“违规”了,因为庄靖亲王博果铎虽然绝嗣,承泽裕亲王硕塞系的小宗旁支还在,理论上应该由他们承袭,却被雍正硬生生给了允禄,足见允禄和雍正的关系。



雍正把胤祥和允禄的女儿养在宫中,实际上并不是为了牵制他们,相反还是一种拉拢或者说是表彰的手段,是为了强调二人地位的“非一般”。按清制,亲王的嫡女只能封郡主,雍正却给了这两个侄女和硕公主的地位(相当于皇帝庶出的女儿,皇帝嫡出的女儿为固伦公主,特例除外),这是对于胤祥和允禄的表彰。晚清的恭忠亲王奕訢同理,他的女儿被孝钦显皇后(慈禧)封为了固伦荣寿公主,同样是为了拉拢或者说是表彰奕訢。只不过,慈禧手笔更大,直接给了皇帝嫡出女儿的待遇——固伦公主。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雍正儿子少,女儿更少,只有一个女儿,和硕怀恪公主,和弘时一母同胞。而且,和硕怀恪公主在康熙五十六年、雍正即位前便去世了,年仅二十三岁。雍正把侄女收养在身边,多少有点儿弥补没有女儿这一缺憾的心理。同时,清朝和外藩蒙古长期以来都有联姻的传统,皇帝、皇子娶外藩蒙古贵族女子,同时也将女儿、姐妹嫁于外藩蒙古贵族。雍正唯一的女儿早亡,而且还嫁给了满洲人,即位之后的雍正已经没有女儿可以与蒙古联姻。这时候,侄女们进入了雍正的视野。既然没有亲闺女了,侄女不就是最亲的“闺女”了吗?从后来的历史来看,也的确如此,雍正这三个拥有“女儿”名分的侄女都嫁给了外藩蒙古贵族。不要因为这样就觉得雍正对几位兄弟不好,把人家亲闺女远嫁蒙古。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清朝的公主大部分的结局都是如此,即便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也是一样,后来清高宗(乾隆)的固伦和孝公主嫁给了丰绅殷德只属于少数情况,这和汉朝的“和亲”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3

和硕和惠公主(1714年—1731年),雍正帝养女,怡贤亲王胤祥第四女。康熙五十三年生(1714年),生母为胤祥嫡福晋兆佳氏。后养于宫中,雍正七年十二月下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九年去世,年仅十八岁。

和硕怡亲王胤祥的女儿,被雍正收养到了宫中,如果是为了以此牵制怡亲王胤祥,我认为这一点并不成立。

首先,怡亲王胤祥和雍正的关系不用多讲,无论是《雍正王朝》等影视作品,还是各种正史和民间野史中,都有非常详细的记载,胤祥是从康熙朝的“九子夺嫡”开始,就坚定的站在了雍正这一方。雍正登基后,不仅册封胤祥为怡亲王,就连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都被雍正册封为敬敏皇贵妃,棺椁被按照皇贵妃的规格与标准重新安放,而胤祥也在雍正一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起到的作用和历史贡献远大于《雍正王朝》中所讲述的,所以从他们这对兄弟的关系来看,说雍正让胤祥的女儿入宫是为了牵制胤祥,并不成立。

其次,当时,并不是只有胤祥的女儿入宫,当时,和硕和惠公主被雍正养于宫中,序齿为四公主,大公主为雍正次女和硕怀恪公主(1717年去世,追封),二公主为理密亲王允礽,也就是康熙朝的废太子六女和硕淑慎公主,三公主为庄亲王允禄嫡长女和硕端柔公主,四公主就是怡贤亲王胤祥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所以并不是只有胤祥的女儿在宫里,废太子和庄亲王的女儿也在宫里被雍正抚养,并且均给予了和硕公主的封号,可见对于继位亲王的女儿都是非常重视。

再次,按照古代的惯例,如果一定要有重要人物的子嗣作为人质的话,那么一般都是会用他们的儿子,特别是嫡长子作为人质,在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下,这样的牵制作用会更大,可是当时的怡亲王众多儿子都在世,包括后来继承和硕怡亲王爵位的弘晓,雍正继位时,弘晓更是不到两岁,但是雍正没有将胤祥的儿子们带进宫来,说明雍正根本就不是要牵制胤祥。

那么,雍正要胤祥,以及废太子和庄亲王的女儿进宫,并由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亲自抚养这是为什么呢?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宗室女儿的特殊身份,宗室家的女儿是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婚姻的,因为她们的婚姻基本都是政治联姻,而他们也要用自己一生的幸福去为了整个国家的政治利益而服务。雍正的亲生女儿和硕怀恪公主在雍正登基前就去世了,所以雍正也需要有一些名义上的女儿来承担政治联姻的目的。

怡亲王之女和硕和惠公主,于雍正七年(1729年)下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

庄亲王之女和硕端柔公主,于雍正八年(1730年)下嫁科尔沁郡王博尔济吉特·齐默特多尔济。

废太子即理密亲王之女和硕淑慎公主,于雍正四年(1726年)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

所以,这才是雍正将他们召进宫抚养的目的,而不是要牵制他们的父亲。

4

胤祥确有一个女儿被雍正收养在宫中,她就是和硕和惠公主,生母为胤祥嫡福晋兆佳氏。但是,雍正将其养在身边绝不是要牵制胤祥。一来,古代重男轻女,儿子尚不足以威胁政治家父亲,何况是女儿呢?二来,胤祥是胤禛最忠诚的拥护者,是他最信任的弟弟,两人手足情深,亲密无间,不存在牵制胤祥之说。

那么雍正为何要将胤祥的女儿养在身边呢?

比起多子多孙的康熙,雍正真的是缺少子孙福气,儿女早夭者甚众。像雍正最宠爱的年贵妃,先后生下三子一女,雍正为表重视,将三子名字皆冠以福字开头,然而这些孩子都是无福之人,早早便夭折了。据记载,雍正只有一个活到成年的女儿——和硕怀恪公主,于康熙五十一年嫁给纳喇星德,康熙五十六年就去世了,享年23岁。

满清的统治需要蒙古的支持,所以一直延续着皇族公主下嫁给蒙古贵族联姻的风俗,雍正登基后已没有亲生女儿可嫁,于是按照祖制,收养宗室之女封为公主,成年后到蒙古和亲。

能够以公主封号下嫁到蒙古的都不是普通的宗室女,都是皇帝信赖的嫡亲血脉。虽说女儿嫁到蒙古,从此天远地远,为人父母者都不愿意女儿吃苦远嫁,但这是关乎大清稳定的联姻大事,能被选上的女眷也是一种荣耀。

雍正一生共收养了三个女儿,最后都嫁到了蒙古和亲,生活的都不算美满。

和硕淑慎公主—废太子胤礽第六女,19岁时下嫁给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九年后观音保去世,淑慎公主守寡50年,享年76岁。

和硕和惠公主—康熙十三子胤祥之女,16岁下嫁给喀尔喀博尔济吉特·多尔济塞布腾,两年后香消玉殒。

和硕端柔公主——康熙十六子允禄之女,嫁给科尔沁博尔济吉特·齐默特多尔济,去世时40岁。

值得一提的是,和硕和惠公主成亲之后并没有归牧,就是没有去夫家的草原而是留在了京城生活。可能是雍正和怡亲王两位父亲舍不得掌上明珠离开自己,远走他乡,再者和惠公主的夫婿本来也是常年住在京城的,成亲以后岳父送座豪宅生活在京城也是不错的选择!

5

允祥是雍正的第一宠臣,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实在是难得的合雍正心意的人。既公忠体国又能贴合雍正心意,对雍正既像对臣主那么忠孝,又像对兄长那么毫无私心。像这样的人,除了允祥再没有第二个,雍正为什么还要牵制他?

允祥是雍正的臣子,身家性命都握在雍正手里。他一个人所维系的那么人,那么多关系,还有许多事,都不可能因为他一个人就想怎么就怎么样。所以说允祥活得累,雍正也用不着只轻飘飘地拿个女儿就想牵连允祥。如果非要牵连,拿儿子不是更好?以陪皇子读书的名义,把允祥的儿子扣在宫里,是不是更有用?

怎么就不可能是对允祥的奖赏呢?允祥的女儿被雍正收养,得到了和硕公主的封号,这是亲王之女所不能得到的待遇,相当女妃嫔所出的皇女。另外,雍正也不是只收养了允祥的女儿,还收养了允礽的女儿和允禄的女儿。

雍正为什么收养允礽、允祥和允禄的女儿呢?一来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四个女儿都去世了,把侄女养为女儿可以获得天伦之乐。另外就有可能是为了和亲。允祥第四女封为和硕和惠公主,嫁给了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可惜和惠公主两年后就去世了。

6

雍正继位后,对于那些曾参与过夺嫡的皇兄皇弟们,下手非常狠,革职夺爵、圈禁而死……没有饶过一个人。但康熙皇十三子胤祥,却倍受雍正重用,不仅封赏不断,幺女还被收养在宫中。

不过有人说,雍正之所以把胤祥幺女收养在宫中,其实是为了牵制胤祥。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雍正剧照)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去世,遵康熙遗诏,雍正继承大统。

康熙在位时,一直黯然失色,没有机会在政治上有表现机会的胤祥,在雍正继位后,却很受重用,不仅被升为四大总理事务大臣之首,还进封为和硕怡亲王。

(胤祥为什么意外地获得升迁?有的说是胤祥没有参与过夺嫡,有的说是胤祥帮助过雍正,有的说是胤祥后期受康熙打击让雍正信任他等等。不过因为没有史料佐证,这至今都是一个谜。)

胤祥倒也没有辜负雍正,他在经济、军事、赋税、刑狱等民生国计的问题上大刀阔斧地改革,将康熙晚年造成的问题逐步拨乱反正。特别是清查亏空,收缴积欠等事务上,更是铁面无私,就算是王亲贵族也不例外。由于他不徇情姑息,处理事情又极为老道认真,因此被雍正称为“柱石贤弟”,成为雍正最信赖的兄弟。

雍正对胤祥也非常好,常对他恩赏不断,但每次胤祥都百般推托,害得雍正要数次宣谕,他才略取一二。

(胤祥剧照)

比如有一次,雍正分封诸皇子为亲王时,均赐钱粮23万。胤祥却委婉推托不收。后来雍正还要众臣评理,最后胤祥才迫不得已收下13万。然而,胤祥越是如此,雍正越是时刻想着要恩赏他。有一回竟赏他府上的仆妇每人6两银子,由于不是赏给他,胤祥也不能回绝,雍正颇得意。

雍正除了恩赏胤祥,还不断赐其荣耀。比如将他封为铁帽子王,还下旨“世袭罔替”。另外还破例增加他的仪仗,加封郡王爵位……许多赏赐上都没有先例,可见胤祥在雍正心里的地位。

胤祥积劳成疾后,身体每况愈下,尽管在病中亦不肯安心养病,还将“军国重务”带回家中打理,昼夜“手不停批”。雍正数次劝说无效后,只得“医祷备至”,然而,病入膏肓的胤祥,最终还是病逝于雍正八年。

胤祥病逝后,雍正悲痛欲绝,竟为他穿了整整一个月的素服。

(和硕和惠公主剧照)

至于胤祥的幺女,早在雍正还是雍亲王时,胤祥的幺女便被雍正养在府中。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雍正没女儿,他的四个女儿在康熙还在世时,便都夭折了,因此他便收养了胤祥的幺女,也就是后来的和硕和惠公主。

雍正继位后除了收养了胤祥的女儿,他还收养了废太子胤礽的女儿,庄恪亲王胤禄的女儿。

由此可见,雍正不存在通过收养胤祥幺女,以此牵制胤祥的情况。再说了,胤祥在雍正继位后一直表现的非常好,雍正也对他荣宠不断,哪里还需要拿他的女儿来牵制他呢!

(参考史料:《清史稿》)

7

在古代的中国妇女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即便是贵为公主还是一样。雍正用女儿来牵制允祥的说法是站不住脚了。很多时候女儿是用于联姻等政治目的的,雍正一生有两个养女,但都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雍正的第一个养女是和硕淑慎公主。雍正帝之次兄、废太子允礽第六女,生母为允礽侧福晋唐氏。康熙四十七年(1708)正月初二日生。雍正初抚养宫中。雍正四年(1726)十二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封和硕淑慎公主。

第二个养女是和硕和惠公主。雍正帝之十三弟怡贤王允祥第四女,生母为允祥嫡福晋兆佳氏。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月初十日生。雍正初抚养宫中。雍正七年(1729)十月十六日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

这两个公主的命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担当共同的使命,那就是都远嫁给蒙古亲王,这就是典型的和亲政策。满蒙和亲是清朝初期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民族政策,这也是巩固满蒙联盟的一条重要措施。雍正曾经有四个女儿,但是当雍正登基的时候,四个女儿都已经去世了,因此根本没有亲生女儿用于完成和亲任务,于是他就效仿古代的方法,以宗室之女为养女立为公主用于和亲。他的两位公主一个是废太子的女儿,一个是铁帽子王的女儿,从这点看雍正还是非常重视这次和亲了。

只不过也许是红颜薄命,还是思乡亲切,这两位公主都活不到十八岁,他们嫁到蒙古之后不久便去世了。

8

她是十三阿哥胤祥的女儿,为何会被雍正收养宫中?原因其实很简单

在很多清宫题材的影视剧里,我们都知道,雍正皇帝继位后,对曾经参与过夺嫡的的同胞手足狠下杀手,有的革职夺爵、有的圈禁而死……唯独一个人,不但受到了雍正皇帝的重用,还封赏不断,就连他的女儿还被收养在皇宫中。

这个人就是康熙皇帝的十三子胤祥。有人或许会说了,雍正之所以把胤祥的女儿收养在宫中,其实是为了牵制胤祥。那么,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作为清宫剧的红人,关于雍正皇帝的影视剧可谓是多到数不过来,提起他们人们就会想到“九子夺嫡”的事情,当初,康熙在位的时候,宫中的势力被划分成了三块,一是太子,二是“四爷”胤禛,三则是“八爷”胤禩,作为“四爷”的拥护者,雍正能够继位,十三弟胤祥有着功不可没的功劳,天性多疑的雍正登基后就将自己的各个兄弟该杀的杀、该罚的罚,却唯独对老十三十分的器重,雍正基本上只负责决策层面的事情,执行、操作层面的事情几乎全部交给了胤祥负责,可见雍正对胤祥的信任有多深厚。

不仅如此,雍正帝还将和硕怡贤亲王胤祥的第四个女儿以义女的身份收养于宫中,封为公主,和硕和惠公主年幼的时候非常漂亮更是聪慧大方,深得雍正帝的喜爱,甚至雍正帝还会带着她到上书房,后来和硕和惠公主15岁的时候,雍正帝下旨将她赐婚嫁给了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不过比较幸运的是,她并没有背井离乡的远赴大草原生活,雍正帝将和硕和惠公主的府邸建在了京城,一方面是由于她的额驸本身就在朝为官,不能回到草原,另一个原因就是皇帝和怡亲王都舍不得自己的女儿离开,可见,和硕和惠公主在雍正帝心中的分量。

可惜的是,和硕和惠公主的身体不是很好,结婚之后她很快便有了身孕,诞下儿子之后的她身体变得更加虚弱了,最终香消玉殒,年仅18岁,和硕和惠公主去世之后,雍正帝并没有将她葬在草原上,而是将她的陵墓建在了北京市朝阳区静安庄东南方向,这就是祖上说的落叶归根吧,由此可见雍正帝对她的喜爱。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雍正儿子少,女儿更少,只有一个女儿,和硕怀恪公主,和弘时一母同胞。而且,和硕怀恪公主在康熙五十六年、雍正即位前便去世了,年仅二十三岁。雍正把侄女收养在身边,多少有点儿弥补没有女儿这一缺憾的心理。同时,清朝和外藩蒙古长期以来都有联姻的传统,皇帝、皇子娶外藩蒙古贵族女子,同时也将女儿、姐妹嫁于外藩蒙古贵族。

雍正唯一的女儿早亡,而且还嫁给了满洲人,即位之后的雍正已经没有女儿可以与蒙古联姻。这时候,侄女们进入了雍正的视野。既然没有亲闺女了,侄女不就是最亲的“闺女”了吗?从后来的历史来看,也的确如此,雍正这三个拥有“女儿”名分的侄女都嫁给了外藩蒙古贵族。不要因为这样就觉得雍正对几位兄弟不好,把人家亲闺女远嫁蒙古。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清朝的公主大部分的结局都是如此,即便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也是一样,后来清高宗(乾隆)的固伦和孝公主嫁给了丰绅殷德只属于少数情况,这和汉朝的“和亲”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9

当然不是了。

(1)皇帝的公主对内部政治没有太大意义。

历朝历代的公主,基本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政治意义,大多数王朝的公主在历史上连个名字都没有,所以雍正抚养胤祥的女儿,要说为了牵制,那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雍正抚养胤祥的次要原因有这么几个:

①加强兄弟感情。正好与所谓的牵制目的相反,皇帝抚养臣子的女儿,是一种荣幸,雍正此举也是向胤祥表示更亲近的兄弟之情。

②安慰一下自己女儿少的遗憾。雍正有4个女儿,但是在他登基之前,死了3个,1个出嫁,他的儿子也只有零落几个,所以抚养胤祥女儿,可以慰藉一下。

(2)主要目的:为了满蒙联姻政策。

雍正为什么抚养异胤祥的女儿,原因只有他自己最明白,我们只能猜测一二。

清朝极为重视和蒙古联姻,特别在早期,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等和蒙古有着极为密切的联姻关系,蒙古王妃在早期地位超级高,例如皇太极的后妃里,有6位蒙古王妃,皇太极曾经10个亲女,2个养女嫁给了蒙古部。

顺治有两个皇后都来自蒙古格尔沁部,最出名的就是孝庄太后了。

康熙有6个公主嫁去了蒙古,根据统计,整个清朝时期和蒙古联姻高达586次,其中清朝嫁到蒙古的高达430名。

清朝几乎每代皇帝都有亲女或者养女嫁到蒙古,以表示满蒙一家。

雍正呢,比较尴尬,他登基的时候四十多岁了,女儿早已经出嫁了,没人可以嫁到蒙古了,于是抚养了好几个皇室兄弟的女儿。

目前可考的雍正的三个养女,全部嫁给了蒙古贵族,所以雍正抚养女儿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嫁到蒙古去,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10

谢邀。我个人认为并不是,毕竟仅凭一个公主,主要因为:

1、雍正与胤祥的关系。胤祥是康熙帝十三子,自幼与胤禛关系最为亲密,也是胤禛最信任的人,胤祥在胤禛夺嫡之路上出力甚多,甚至有一说如果没有胤祥的助力,胤禛的夺嫡都不太可能成功。雍正即位后,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自始至终,胤祥都坚定地与胤禛站在一起。

2、雍正本身子嗣不多,尤其是女儿,为此,雍正从宗室中收养了三个女儿,分别是和硕淑慎公主(生父理密亲王胤礽)、和硕和惠公主(生父怡贤亲王胤祥)、和硕端柔公主(生父庄恪亲王胤禄),以此弥补自己没有女儿的遗憾。

3、与蒙古联姻的需求。清朝自早有与蒙古联姻的习惯,而雍正帝没有女儿,自然会从宗室之中挑选女儿养在宫中,以便长大后与蒙古联姻之用。我们从雍正帝三位养女最终归属来看,确实都嫁与蒙古维系关系去了。

喜欢的给阿浅点赞转发支持下;不喜欢也留下你的宝贵意见,阿浅虚心接受哦!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