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柏林会战苏联出动了多少兵力?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柏林会战苏联出动了多少兵力?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2020-08-17 11:02阅读(110)

柏林会战苏联出动了多少兵力?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1945年4月16日——5月9日发生的“柏林会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对德军实施的最后一击。

1

1945年4月16日——5月9日发生的“柏林会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对德军实施的最后一击。

然而对胜利在望的苏军来说,这最后的一击创下了苏军参战兵力最多,投入力量最大(半小时之内,4万多门大炮打光了2000千车皮的100万发炮弹),几乎令苏军名将朱可夫折戟沉沙的一场惨胜战役。

1945年春,苏、美、英、法四国军队都已进入了德国本土作战,而此时德军主力集中对付的仍是苏军。

至4月16日之前,德军在苏德战场上作战的共有214个师(其中34个坦克师,15个摩托化师),又14个旅。而对美、英军作战的只有60个人员装备不齐的德国师,仅有5个坦克师的约200辆坦克。在应对苏军即将发起的柏林会战时,德军投入了共约100万人,其中包括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坦克师,火炮和追击炮104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500辆、作战飞机3300架,另外还有8个师作为预备队,以及在柏林组建超过20万人的200多个国民突击队营。

在柏林会战中,苏军共集结了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270个师,其中包括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军的共计250万参战部队。

作战飞机7500架飞机、火炮和追击炮约4.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余辆,这样就形成了苏军数倍于德军的优势:参战部队人员比德军多1.5倍,炮兵多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1倍,飞机多1.3倍,由此可见,此战苏军已对德军形成了绝对的优势。

1945年4月16日,距柏林仅60公里的苏军正式展开了“柏林会战”。

苏军以朱可夫元帅指挥最为强大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从东面攻击柏林的防御枢纽泽洛夫高地。以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从南面攻击尼斯河及苏台德山麓。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从北面攻击奥德河下游。凌晨3点,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以密度高达每公里600 门的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万炮齐鸣,把无数的炮弹倾泻到了只有46米高的泽洛夫德军阵地上,与此同时,第18航空集团军的735架轰炸机,也向泽洛夫高地投下了3000吨烈性炸药。

3点30分,随着143盏探照灯的突然打开,苏军展开了他们赖以成名的“钢铁洪流”式攻击。

然而令苏军意想不到的是,前进中的他们却发现自己正行进在齐腰深的沼泽中,这是因为德军放水把这里变成了一片沼泽地。此外苏军为了震慑德军而打开的143盏探照灯,却因为水面的反射而衬托出了正在进攻中的苏军队形,原本以为被苏军密集炮火摧毁的德军阵地,数百挺MG42机枪喷出的弹雨和呼啸而至的数千枚炮弹,将苏军的第一攻击梯队在几分钟之内尽数消灭,虽然苏军的第2和第3梯队踏着成堆的尸体继续前进,但最终也都倒在了德军的阵地之前。

面对如此惨重的损失,被苏军视为战神的朱可夫也失去了理智。

此时,科涅夫元帅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南北两路大军,全都按原计划完成了作战目标,只有朱可夫指挥的东路大军没有丝毫的进展,因此他放弃了原定的作战计划,将作为预备队的第6装甲军过早的投入了战斗。随后苏军的坦克和步兵再次发起了冲锋,但是苏军的坦克,却在通往泽洛夫高地的道路上,被德军的88毫米高炮击成了碎片。黄昏时分,在奥得河和泽洛夫高地之间的地带,堆满了正在燃烧和被击的粉碎的苏军坦克,四周是成堆的苏军尸体和垂死的伤员,朱可夫的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的进攻,完全被德军遏制了。

4月16 日晚上,狂怒的苏联统帅斯大林,同朱可夫进行了2次长时间的电话交谈。

斯大林在电话中命令朱可夫:“泽洛夫高地必须要在次日攻克”,斯大林又补充说:如果朱可夫不能完成这一任务,大本营将临阵换将,这也意味着朱可夫的一世英名,将丧失在泽洛夫高地的这场战役中,毕竟斯大林的铁腕风格举世皆知。随后朱可夫也向他的指挥官们下达了一条充满威胁的命令:苏军将在17日发起最猛烈的进攻,如果仍然无法取得突破,他们将被降为列兵而送入惩戒营,不能渡过奥得河的人将被处以死刑。

4月17日晨,朱可夫集中了方面军所有的火炮,在半小时之内,4万多门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就打光了2000千车皮总计100万发的炮弹。

在这史无前例的猛烈炮火准备之后,苏军的1400多辆坦克排成多路横向纵队向前推进,前面的一批坦克被击中起火,后面的坦克顶走它继续前进,苏军的步兵也高喊着口号向前冲击,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踩着尸体接着往前冲。天亮之后,800多架苏军轰炸机一波接一波的轮番轰炸泽洛夫阵地,但德军的反坦克炮,仍将苏军的坦克变成了一堆堆燃烧的废铁。

应该说,曾经在诺门罕把日本关东军打残,几乎指挥了苏德战争所有重大战役的朱可夫元帅,当初并未将洛泽高地放在眼里。

但在对德军实施最后的一击,攻取洛泽夫高地时,却几乎令这位名将折戟沉沙,而守卫泽洛夫高地的德军将领,就是德军最著名的防守专家-----戈特哈德·海因里希。在斯大林的巨大压力之下,朱可夫再次使用了坦克海和人海战术“钢铁洪流”,令成群的苏军步兵直接站在坦克和装甲车上,然后整师整师的向洛泽高地上反复冲击,直至尸横遍地,血流成河。而德军也最终经受不住苏军这种“钢铁洪流”的冲击,开始向柏林市区撤退,至1945年4月18日晨,苏军终于攻占了泽洛夫高地。

在整个“柏林会战”战役中,苏军共消灭德军70个步兵师、23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的100余万人,其中俘虏德军48万人,几乎每两个德军中就有一个人被苏军俘虏。

而苏军也在柏林战役中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伤亡总计高达30.4万人,其中泽洛夫高地就占了近三分之一,同时也创下了苏军参战兵力最多、投入力量最大(半小时之内,4万多门大炮打光了2000千车皮的100万发炮弹)、几乎令苏军战神朱可夫折戟沉沙的一场战役。

2

 柏林战役,发生在1945年4月16日到5月9日,这次战役是二战时期苏联军队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当时,苏联集结了250万大军、6250辆各种战车、7500架战机,对法西斯德国的首都柏林发起了最后的攻击。参加柏林战役所有苏联军队为了可以夺取率先攻占柏林的荣誉,他们都奋勇杀敌。

  由朱可夫率领的军队在突击地段上集结了1.4万门各种火炮、1500门火箭炮、115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进攻的第一天苏军就把123万发炮弹,全部打在了德国士兵的头上。

  而科涅夫方面军实施的炮火准备,声势更为惊人,就连号称顽强善战的德军也彻底奔溃了,大批德军临阵脱逃。

  在进攻中,朱可夫加快向柏林方向的突破速度,甚至不惜违反苏军的作战规定,将用来实施机动作战的坦克集团军也投入对塞洛高地的突击行动中,正如中国老话说的“杀鸡用了牛刀”。

  由此可见,当时苏联军队攻取柏林的信心有多么的强烈。久经沙场的苏联军队,用最快的速度攻克了柏林,粉碎了总数达100万人的德军柏林防卫集团。

  柏林战役后,苏军对外公布在柏林会战中,苏军共歼灭、击溃德军70个步兵师、23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俘虏德军48万人、缴获坦克和各种火炮1500余辆、火炮和迫击炮8600门、飞机4500架。

  柏林战役的结束,标志着盟军在欧洲战场上取得了最后胜利。俄罗斯历史学家称,柏林战役彻底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并且彻底粉碎了美国和英国想要攻击苏联的企图,同时也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

柏林会战算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之一,此战结束后德国投降,希特勒也在战斗的最后阶段服毒自杀。

战前形势

柏林战役开始之前,德国的失败已经是注定无可挽回的,苏联和盟军已经完成对柏林的夹击,苏军推进速度更快,距柏林更近。

德军将几乎全部主力都布防在东线来阻止苏联的进攻,包括“维斯瓦河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总兵力约80万人。

由于是攻城战,德军占有地利方面的优势,所以苏联方面集结来超过200万的作战部队,包括6000余辆坦克和40000多门大炮等。

苏联“单挑”德军

按照当时的形势,苏联虽然推进速度比较快,但是盟军也已经接近易北河,如果两方夹击可能战斗损失可能会小很多。

但是盟军出于种种考虑将这一光荣的使命交给了苏联,而苏联复仇心切,也确实有实力“单挑”德国。

柏林战役过程

在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其实作战过程还是比较简单的。

苏联方面计划集中火力优势从外围突破德军防线,然后对柏林完成合围

合围之后苏联继续集中炮火和调动飞机对柏林实施轰炸,苏军突入柏林之后,开始和德军展开巷战。尤其是在攻克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象征国会大厦时,遭遇了顽强的抵抗,损失惨重。

柏林战役结果

在柏林战役开始之前,希特勒就拒绝撤离柏林,决定在这里和苏联决战,在战斗过程中希特勒也多次有机会逃离柏林,但是他却最终选择了自杀。

希特勒死后,斯大林拒绝了德军的谈判要求,命令他们无条件投降

随着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上将签署了投降令,标志着柏林战役的结束。

此战德军伤亡近50万,另外还有30多万人被俘。

苏联虽然兵力占有绝对优势,但是也付出了30多万的伤亡代价。

4

柏林会战发生于1945年4月16日-5月8日,是反法西斯联盟对纳粹德国的最后一击,当时苏军、英美法盟军都距离柏林不远了,对德军形成了合围之势,最终由苏军完成了对德的最后一战。苏联集结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共三个方面军约250万军队进攻柏林;德军则集结了约100万军队进行防守。英美法三军则远远集结,虽没有参与柏林会战,但是也时刻准备在苏军战败后进攻德军!

1945年3月苏军已深入德国境内,最近的苏军距离柏林仅六十公里;英美联军则越过易北河,距德国首都100-120公里,德军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已经到达抵达奥得河,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已到达波罗的海沿岸,乌克兰第1方面军则进攻到尼斯河附近。苏联三个方面军共有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另外还有波兰第1、2集团军协同外围作战。进攻柏林的苏军共有火炮和追击炮约4.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余辆、作战飞机7500架,在兵力与装备方面对德军有压倒性优势!

1945年4月16日,苏军集中数千门火炮向德军阵地狂轰滥炸数天,然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越过奥得河展开攻击,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越过尼斯河展开攻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面对的德军最为精锐,第一天他们只前进了6公里,且伤亡惨重,在不惜代价进攻下突破了德军的两道防线。4月20日苏军的地面炮兵群首次向柏林城内轰击,十三天的炮击共发射了180万发炮弹,将柏林市区炸成一片废墟!4月26日清晨,在柏林上空,苏军数千架飞机再一次投下了成千上万吨的炸弹和汽油弹,柏林市区建筑90%以上被毁。

德军的抵抗十分顽强,尽管大势已去,但是德军仍做困兽犹斗,苏军每前进一步都会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柏林是德军精心设防的城市,防御体系完整,工事非常坚固,越是接近市中心,苏军前进越艰难,苏德两军在柏林的巷战跟斯大林格勒战役一样惨烈!4月27日,苏军攻入柏林市的第9区;4月28日苏军攻占德军最后一个据点蒂尔花园区;4月29日凌晨1时,希特勒跟爱娃·布劳恩举行婚礼,并留下遗嘱;4月30日15:30分希特勒自杀,遗体被火化,21:50分苏军战红旗插上国会大厦圆顶。5月2日柏林卫戍司令率部投降,5月8日德军统帅部代表在柏林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

柏林会战苏军出动250万大军,战死33万有余;德军集中百万大军,战死48万有余。柏林会战的结束标志着纳粹德国的战败,也标志着二战的欧洲战场结束!战后德国被一分为二,苏占区为东德;英、美、法三国占领区为西德。柏林市也被一分为二,并建起了一道隔离墙,东柏林为东德首都,西柏林为西德首都。1990年6月柏林墙被拆除,同年10月3日东德并入西德,德国再次实现统一,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

5

1945年4月16日,距离希特勒的生日还有四天,柏林城外的苏军为这个邪恶政权的独裁者准备了一份独特的生日礼物:两百五十万苏军集结在柏林东面,还带着四万余门火炮,预备着给希特勒奏响“生日礼炮”。

城内德军大大小小的指挥部都因为苏联人的到来而乱得如同一锅粥,电话铃、电报声、打字机的敲击声和传令兵急促的脚步混成一片,紧张地防备着苏军的进攻。当然,苏军也不是来从容“赴宴”的,他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杀入柏林。但这项任务注定不容易,因为柏林的德军仍在做困兽之斗。

1945年4月中旬,随着苏军逐渐消灭东线德军各个集团军,苏军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都从东部逼近柏林城。为了彻底击败德军,摧毁德军盘踞的最后据点柏林城,苏军集中了二百五十万人、四万两千门火炮和六千多辆坦克。而德军为了保卫柏林,集中了维斯瓦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两个集团军,除此以外还有许多独立的部队,甚至强征柏林市民组成“国民突击队”,人数达到一百万,依托柏林东面的奥得河、尼斯河和一些高地构筑地形,意图阻挡苏军。

从兵力上来看,苏军在兵力上远胜德军,还有可靠的后援,同时还有英美军队牵制西线的德军使其难以回援。而德军不仅人数处于劣势、孤立无援,但是德军的负隅顽抗仍然给苏军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柏林战役,可见苏军已处于绝对优势

战斗在4月16日早晨开始,苏军集中炮兵对德军阵地开展炮轰,随后,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科涅夫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分别越过奥得河和尼斯河发动攻击。这两支部队为了能够获得率先攻占柏林的荣誉而展开竞争,因此都争先恐后地向柏林突击。

朱可夫方面的进攻受到很大挫折。在朱可夫当面的德军预料到了苏军的炮击,在苏军炮击之前就后撤了第一道防线的部队。苏军在炮击落空后,又试图用大量探照灯扰乱德军视线,无奈当日清晨雾气弥漫,探照灯的光线不仅没有“亮瞎德军狗眼”,反而暴露了苏军的位置。随后,朱可夫的部队又遭到德军顽强抵抗,损失很大。相比之下,南方的科涅夫部队进展较为顺利,当朱可夫的部队好不容易突破奥得河防线,在泽洛夫高地和德军鏖战时,科涅夫的方面军已经从南面向柏林市区发起进攻。

▲进入柏林市区的苏军坦克

德军希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但是苏联还是以强大的兵力和火力优势打碎了他们的幻想。4月20日,也即是希特勒生日当天,朱可夫和科涅夫的部队都已开始攻击柏林市区,罗科索夫斯基也带领着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从北进攻。朱可夫派出库兹涅佐夫上将带领的第三突击集团军逼近柏林,并在下午首次向柏林市区内炮击。这份“生日礼物”使希特勒胆战心惊,但他仍未死心。他要求军事机关的所有人员都要上战场作战,否则就处死他们,他本人也声称要“与柏林共存亡”。

看过电影《帝国的毁灭》的人都知道,此时的希特勒被困在柏林的地堡里,仍对战局有着莫名其妙的乐观。他坚信柏林外围的第九集团军和第十二集团军会前来救援,为此他还在地堡里不停签发着无线电命令,要求这些将军前来“救驾”。他所不知道的是,第9集团军已被苏军包围,而第12集团军则在西线被英美军队牵制,根本无法抽身来援。4月25日,苏军已完成对柏林的包围,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这一天还东进到易北河,与美军会师。

▲ 在易北河与美军士兵握手的苏军

在斯大林格勒,苏军曾和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也积累了丰富的巷战经验。德军在柏林市内依靠建筑废墟、地下工事、街垒和暗堡等,竭力阻挡苏军前进的步伐。早有准备的苏军先用火炮和飞机对可疑地区狂轰滥炸,然后步兵携带火焰喷射器和爆破器材,逐步逐步清剿德军。在双方激烈的巷战中,柏林市区几乎被全部夷平,苏军迈着艰难的步子向前进,尽管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但最终还是从德军手中夺下一个又一个街区。

▲一名牺牲的德军士兵,因为纳粹的野心,他倒在了勃兰登堡门前


4月27日,随着苏军越发深入柏林市区,希特勒终于明白自己难逃覆灭的命运,因此他拒绝了柏林守备司令提出的突围方案。4月29日,苏军已经占领了国会大厦外围的内务部大楼。在这一天,希特勒与和他相处了12年的情妇艾娃·布劳恩结婚,随后口述了他的遗嘱。次日,这对新婚仅一天的夫妻就在地堡内一起自杀,这个发动战争的始作俑者用这种懦弱的方法逃离了纽伦堡审判,但没有逃过后世对他的口诛笔伐。

▲苏军将红旗插在国会大厦楼顶


4月30日晚上九点五十分,苏军彻底占领了国会大厦,三位英勇的红军小伙子登上国会大厦顶层,将苏联的红旗插在大厦的圆顶上。这面红旗彻底打垮了德国人抵抗到底的决心,仅数个小时后,德军就通过广播提出与苏军谈判。但是在卫国战争中付出过沉痛代价的苏联人拒绝了德军谈判的要求,坚决要求德国无条件投降。5月2日,柏林城内的德国人停止抵抗,柏林战役最终以苏军的胜利告终。苏军歼灭了一百余万的德军(包括俘虏),但自身也付出了伤亡三十万的代价。一周后,德国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事终于结束。

▲威廉·凯特尔签署降书

柏林战役是二战末期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之一,它粉碎了法西斯最后的抵抗,促使德国投降,使得欧洲的战火平息。但苏德两军在柏林的战斗,给柏林城和城中的百姓带来了灭顶之灾:柏林市内60%的建筑被战火摧毁,大量民众被战斗波及而死亡。战斗结束后,柏林市民走上街头,面对化为废墟的家园哀叹:“清理这些瓦砾废墟也要20年”。

▲在战火中化为废墟的柏林


柏林并不是唯一一个毁于战火的城市,类似的悲剧在世界各地处处可见,列宁格勒、考文垂、南京……无数人类遭遇到的劫难都是对战争无情的控诉。今日的世界硝烟仍未散尽、枪声犹可听闻,回观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我们更应该吸取教训,永促世界和平。

6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柏林战役是当时苏联对德国的最后一击,德军集合100万军队守卫柏林,而苏联分两路250万军队来进攻。

德军从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的时候,苏联军队溃不成军,在半年内伤亡达到200多万,苏联经过莫斯科保卫战成功后,又经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变防守为进攻。库尔斯克会战后,苏联更是一步步向德军反攻。

到了1944年6月6日,美国和英国在诺曼底登陆后,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军陷入二线作战。到1945年的时候,苏联军队已经进攻到了德国本土,德军加强了防卫,而面对苏联军队的250万大军,德军已经招架不住。大家都知道,德国军队武器好,军人素质高,但德国领土太小,没有纵深,德军防御失败和这个关系很大。

到了战争后期,德军的战争资源已经严重不足,更何况被包围在狭小的柏林城内。就算德军不败,苏联不进攻,那德军吃什么用什么?在柏林的德国守军,坦克油料也是不足,弹药也不充足,拿什么跟苏联250万大军作战,更何况还有英美等国的280万军队。

当时的德军很多都是没有战争经验的新兵,14岁左右的小孩都参战了,怎么和苏联的老兵比。战争后期,苏联的装备越来越好,特别是火箭炮威力巨大,德军失败是注定的。就算多防守1个月,也逃不掉失败的命运。当然,垂死之际的德军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让苏联付出了伤亡30万的代价。

7

我相信苏军投入柏林战役200万大军与德军激战,还有几百万军队投入德国各地其它战场,阻截德军可能对柏林的驰援。这样,苏军攻城部队才会全力以赴,没有后顾之忧。希特赖一直希望其它各地德军会驰援柏林,保驾护航,他们过得来吗?朱可夫将军是沙场勇将,经验丰富而睿智,不会给希特赖任何生机,那怕只有一线。大军象铁桶一样围住柏林,重炮抵进城市平行射击,扫清所有的抵抗,土兵逐屋争夺激战,即使付出30万士兵的牺牲。为彻底战胜德国希特赖法西斯,为苏联已牺牲2700万人复仇~它是值得的!

8

柏林会战是二战时期欧洲战场的最后一次大型会战,此战德国可以说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了,当时德军在西线已经全面溃败,希特勒基本将德国当时能打的部队都放在了东线防御苏联,对于西线盟军的进攻也已经是基本放弃抵抗的节奏了。

进攻柏林方向的,是苏联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总人数在250万人左右,其中作战部队206万人(含波兰军队15.6万人),6250辆坦克和突击炮,42000门火炮,7500架飞机。

1945年1月31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就已经打到了距离柏林100公里外的法兰克福(一个德国小城,不是大城市法兰克福),此时苏军距离柏林只有100公里。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苏军只要对柏林发动一场猛攻就能结束战争了,只是此时的苏军放慢了脚步,对军队的供给进行了补充,同时加强了侧翼。

▲到了3月份的时候苏军清除了侧翼威胁

到了3月份的时候,苏军在侧翼展开了攻击,成功消除了侧翼的障碍,这样一来在攻打柏林的时候,便不用担心侧翼被包抄了。当月,德军试图在库斯特林发起反攻,但被苏军彻底粉碎。这次反攻的失败让希特勒恼羞成怒,他痛斥负责反攻的军官指挥不力,古德里安当时试图为指挥的军官说情,希特勒便迁怒于古德里安,随后古德里安被放了长假,自此便退休了。

▲古德里安还没参加柏林战役就退休了

到了4月份的时候,进攻柏林的时机已经成熟,朱可夫也制定了两套进攻方案,第一套进攻方案是从库斯特林地区直接进攻柏林,第二套方案是从法兰克福方向进攻柏林。第二个进攻方案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分散柏林方向德军的防守兵力,从而更有利于进攻。

但是此时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美英盟军在西线由于没有遇到德军多少抵抗,进展的非常快,尽管在年初的雅尔塔会议上,盟军一致同意将柏林划为苏联占领区,但是如果真的让美英盟军先行占领柏林,那么柏林被美英占领一旦成为既定事实,也就没苏联什么份了。

因此苏联最高统帅部此时决定尽快占领柏林,按照这个作战目标来说,也只能选择第一种方案,即从库斯特林地区直接猛攻柏林。

由于军事目标要让位于政治目标,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在进攻发起后,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要猛攻德军防线,在快速突破德军防线后,将装甲部队移动到柏林的外围,以阻挡美英盟军进入柏林,也就是说,在柏林战役中苏军有大量的坦克布置在了柏林外围,为的只是阻挡美英盟军也攻入柏林。

具体来说,苏军会在塞洛高地对德军发动进攻,在突破了塞洛高地后,苏军会设法在柏林外围建立一个防区,以阻挡塞洛高地的德军回到柏林。

按照苏军最高统帅部的作战计划,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也是在柏林的外围发动进攻,并用装甲部队在柏林外围将柏林合围起来,以阻挡美英进入柏林。

虽然柏林已经危在旦夕,不过此时德国柏林的秩序依然照常,德国为最后的顽抗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街道到处都是路障,这种路障由钢筋水泥、木材等建成,一般是2.5米高4米宽,在路障的周围还布满了地雷,很多不能用的坦克成为了街道的固定火力点用于防御。同时希特勒征发了德国民众中16-60岁的男性参加了“人民冲锋队”,这支临时组建的部队因为没有过多少正规训练,上了战场基本也只是炮灰。但纳粹到了最后的关头,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苏军面临的德军第一道防线,是由维斯瓦河集团军群的第三装甲部队、第九野战军以及中央集团军群的第四装甲兵团和第十七野战军。其总兵力包括48个师、6个装甲师、9个摩托化师等,士兵总人数超过百万,装备了1500辆坦克、10400门火炮以及第六航空队和“帝国”航空队的3300架飞机。同时德国还有200多个“人民冲锋队”营,柏林的守军也超过了20万人。

当时德国的高层指挥官一致认为,如果他们能坚守到美英联军进攻柏林的时候,他们的任务便算是完成了,而柏林外围的防线是万不可丢失的,所以德军将所有的兵力都派往了前线的防御阵地,柏林城内并没有留下多少部队。

1945年4月16日凌晨3点钟,随着苏军万炮齐发,柏林战役打响了。苏军在主攻中投入了6500门火炮和1100门喀秋莎火箭炮,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每公里的战线上就投入了358吨弹药,火力全面覆盖了德军的前线防御阵地。

而德军则事先将部队撤到了第二道防线,所以在苏军第一轮猛烈的炮火攻击中并没有遭受多少损失。很快苏军就将塞洛高地包围了起来并发动了猛攻。德军则炸毁了桥梁,并在通往柏林的道路上铺满了地雷。

4月16日开始,苏军的飞机对塞洛高地展开了空袭,空袭过后苏军便对塞洛高地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战斗从上午一直打到了下午一点钟,苏军随后又投入了坦克部队加入进攻,但即便是加入了坦克部队,塞洛高地的德军防御并没有突破。第二天,白俄罗斯方面军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参与到了塞洛高地的进攻当中,战斗异常激烈。

而此时科涅夫元帅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也向柏林东南的尼斯河畔展开了进攻,这一地区的德军没有做好准备,因此防线很快就被科涅夫突破了,随后,科涅夫率领乌克兰方面军的两支坦克部队北上支援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

此时朱可夫也出动了预备部队,对塞洛高地进行了连续的猛攻,在苏军的猛烈打击下,德军驻守的塞洛高地也最终失守,时间是在4月18日的清晨。

随后德军在柏林外围的防线崩溃,德军撤到了柏林内围防线。到4月21日的时候,已经有苏军的坦克部队攻到了柏林市区。此后,苏军便如潮水般地攻到了柏林。

在进攻过程中,南面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北面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包围了德军第四装甲兵团和第九野战军,为进攻柏林创造了条件,大量的德军被困在了柏林外围,无法撤回城内进行防御。

此时的柏林已经被苏军完全包围,而希特勒的唯一希望就是温克的第十二集团军了,4月23日,温克率第十二集团军回援柏林,但此时温克也无法阻挡德军的失败了。

此外在柏林外围的魏德林集团军约15000人撤回到了柏林城内,防御柏林的德军大约有12万人,但这点人显然是无法防御柏林这样大的城市的,他们便将兵力集中在了少数街道和建筑上。而苏联进攻柏林城市的部队多达40万人,不仅苏军人数占优,而且参加进攻的都是有过攻打城市作战经验的部队。

随后柏林战役便进入了白热化的巷战,苏军从各个方向攻入柏林,所有的苏军部队都朝着一个目标,那就是柏林的国会大厦前进。

4月29日,苏军向德国国会大厦发动了第一轮进攻,而德军也在这里做了最后的防守,战斗十分地激烈,从4月29日打到了4月30深夜,苏军才将红旗插到了德国国会大厦的圆顶上。

至此,柏林已经基本被苏军攻占,希特勒也在4月30日自杀身亡。到了5月2日的时候,柏林驻防军宣布投降,柏林战役至此结束。

柏林战役,双方共投入了350万人,苏军伤亡35万人,德军伤亡投降40多万人。

▲自杀后的希特勒

柏林战役后不久,5月7日德国签署投降协议书,正式投降并退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9

苏联红军为了摧毁纳粹德国的巢穴——柏林,集中了空前强大的兵力。

参战部队是苏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总共161个步兵师,连同空军、炮兵、坦克兵以及波兰第1、第2集团军的15.5万人,总兵力达206.2万人,装备4.2万门轻重火炮、625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7496架作战飞机。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担任正面主攻,共有72个步兵师和6个骑兵师、5个坦克军、2个机械化军、6个独立坦克旅、2个筑垒地域、2个自行火炮旅、201个炮兵团、30个炮兵旅。方面军总兵力90.8万人,装备315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野战重炮(榴弹炮、加农炮)7442门、火箭炮1531门、高射炮1665门、轻型火炮(反坦克炮、迫击炮)9492门。空军第16、18集团军配合作战,共有战斗机1567架、强击机731架、轰炸机1562架、侦察机128架,总共3988架。

乌克兰第1方面军从南线突击,共有44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5个坦克军、4个机械化军、2个独立坦克旅、3个自行火炮旅、123个炮兵团、16个炮兵旅。总兵力为55.09万人,装备205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野战重炮5040门、火箭炮917门、高射炮945门、轻型火炮6700门。空军第2集团军配合作战,共有战斗机1106架、强击机529架、轰炸机422架、侦察机91架,共计2148架。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从北面突击,共有33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3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1个独立坦克旅、1个自行火炮旅、66个炮兵团、17个炮兵旅。总兵力达44.2万人,装备951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172门野战重炮、807门火箭炮、801门高射炮、3540门轻型火炮。空军第4集团军配合作战,共有战斗机602架、强击机449架、轰炸机283架、侦察机26架,共计1360架。

10

柏林战役。时间:19454月15日—5月8日。参战兵力:苏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合计250万人,其中作战部队206万人(含波兰军队15.6万人),6250辆坦克和突击炮,42000门火炮,7500架飞机。德军: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全部及大量独立部队,共约55万人,以及中央集团军群一部第四坦克集团军约15万人,还有柏林卫戍部队共约12万人,合计约80万人。双亡情况:苏军阵亡8万受伤27万,德军48万。主要将领:苏联陆军元帅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德国陆军元帅凯特尔、布劳希奇、上将魏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