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一滴水从很高的地方掉下来能不能砸死人这个故事里,到底谁是白痴

一滴水从很高的地方掉下来能不能砸死人这个故事里,到底谁是白痴

2020-08-06 21:34阅读(76)

一滴水从很高的地方掉下来能不能砸死人这个故事里,到底谁是白痴?:原文是“一滴水以自由落体从一万米高空落下会不会砸死人?”。强调一下:自由落体,一万米!

1

原文是“一滴水以自由落体从一万米高空落下会不会砸死人?”。

强调一下:自由落体,一万米!

初中以上文化的人都不会以下雨来反问!

2

谢邀,这件事里面倒是没有谁是白痴,只不过是书读少了的问题。

典型的物理问题往往并不像大家初中高中学习的物理课那么简单。上学的时候的物理课往往都只能给你一个“理想状态”,而这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世界中是不会存在的。


初高中物理往往把很多问题忽略掉了,不过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是让心智还尚不太成熟的学生们能够关注问题的核心而不受不太相关的问题影响。


水滴下落也就被解释为水滴在重力加速度下进行一次直线加速运动了。


然而,如果按照真实的物理观点来看水滴下落的问题,往往还需要考虑水受到的重力影响、水滴的质量、空气的浮力、空气的阻力、水滴在下落过程中将静止的空气挤向四周所带来做的功、水滴在下落的时候后部空气来不及填充进去的空间的压力差……等等十几个方面的问题。

严格的物理学模型就并不是初中高中的物理课知识能够解释的了。


这些量中对水滴下落有最大影响的是空气的阻力。

一般的来说空气中的水滴所受到的阻力可以简单的记做:


在一定的垂直范围内我们可以看作其他参数不变,而变化的则是由重力加速度引起的速度v,随着水滴的下落,这个v一直在增加,以至于阻力也会一直增加。这时候就又有一个很重要的量要引入进来了,就是半径为r的水珠的表面张力f。


这是维持水液滴形状的张力,如果外力大于水的表面张力,水滴的形状就会不能维持,从而碎裂成更小的水滴。这时候小水滴保留了下落的速度之外还获得了更大的表面张力系数。

破裂的小水滴相对于绝对质量来说受到了更大的阻力,动能就开始被消散到对抗空气阻力的做功中了。


然后就经过继续加速继续破裂继续受到足够大的阻力减速的过程,一直循环,直至空气的阻力恰恰抵消了重力这时候水滴就不会加速运动了,进似于匀速运动下落。

一般的来说,一滴雨水在空气中能保持稳定的下落姿态直径大约是3-5毫米,速度会在8-12米/秒。这个速度无论是雨水从多高的高度上下落最终都差不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并不会出现加速到超过音速能砸死人的情况。除非是在真空中下落。不过……真是无阻力无压力的环境,但水的沸点是和压力相关的,水在真空下依旧很难下落,因为这个水滴已经沸腾成水蒸气了。

3

应该说,这题目出的不严谨,应该说一滴水在无外部因素干扰下从一百层楼的高度掉下来会不会砸死人,本质上这是一个物理题,不是常识题

4

我相信一滴水落下能砸死人,而且砸死的还是一个小人!一个让大众视而不见,微不足道的小人!一个连蚂蚁都不如都想踩死的小人!人人都看不起你活着还有意义吗?想了一万个死的方式都没成功!如今总算得愿以偿,可以悄悄的没有痛苦地突然死去!可以瞬间溶化在一个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耳鼻舌身意无为清澈的世界里。啪——在一声悦耳的声音里,一抹温柔的轻抚中,于是你终于解脱了!

5

从日常角度,大妈说:你见过雨点砸死人了吗?对博士群体进行讽刺。

但是,偏偏就是这种设想的不断推演出现了高压水枪,水滴从高的地方掉下来砸死了人

6

先说那故事里,一名妇女拿“下雨”说事。

我特意搜了搜,下雨的云层,最高也就两千米。低的有一千多米。

讨论“万米高空”,不可拿雨说事了。

但是,一个没多少文化的人,不知云层高度,真的不宜苛责。

而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人,咋说涅?

得知道加速度啊。以重力加速度从万米高空冲下,跟空气剧烈摩擦,它真的不会化为水蒸气吗?

不知那几位“学者”研究出没有。

7

就是那个所谓博士群的那个笑话吧。

可笑至极。李永乐老师特意出了一个视频,解释了“高空落水为什么砸不死人”。如果谁看过了,就会明白为什么水从高空落地会是一“小”滴一“小”滴,而不是一“大”滴,一“巨大”滴,不会是能砸死一万人的一“超大”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有人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谁给这些人的勇气,手持人类智慧的结晶、享受网络通讯的福利,在这嘲笑“书生”呢?没断奶就骂娘这些人也是够神奇了。好好认真的想几遍那个高空落水的笑话,然后仔细思考一下这个故事到底讽刺了谁,而不是“鸭子听雷,狗躲雨”。简直可笑。

8

这个问题要从几方面看:1.从常识思维来说,从没有见过被雨砸死的人,提问和思考的人似乎是白痴,所以有人在骂“白无一用是书生”。2.从科学思维看,涉及重力加速度和空气阻力等,这可能是脑洞大开后发明创造的开始。3.从哲学思维看,是如何用概念把握雨滴运动的问题。所以,不要把自己来自经验的常识认为唯一的真理。

9

一群科学家讨论,物体从很高的地方掉下来,会不会因为与空气摩擦生热而烧毁?

一个大妈说:发热?烧毁?你们知道下冰雹吗?![大笑][大笑][大笑]

用已知的科学常识就很容易理解,没有足够多的怀疑-论证-实验把奇思妙想变现,哪有现在的科学发展?水滴能不能砸死人,本质上讨论的应该是类似:小质量物体上的能量转化,流性物体本身的形变对势能转化的抵消影响…之类。

当然,故事始终是故事,还是看作者的立意。不过如果现实生活中真有科学家研究一个你觉得很傻的论题,千万不要去嘲笑,毕竟古人也不信千里传音,钢铁不沉……毕竟科学家还不至于真没见过下雨……[大笑][大笑][大笑]

10

一滴水和一滴雨是有区别的!

一滴雨是有许多杂质的,形成雨必有一个杂质凝结物,比实验室的纯净水也差远了!

理论上……超纯净水,是一种完美形态:紧紧结合在一起,在空气中运动、杂质也侵入不了,问题在于要多少纯度而己!

农夫村妇们也知道,山泉水叮咚响……水花晶莹剔透很美!换成自来水就没有这种效果……

有点明白没有?键盘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