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现在有些有女儿的南方父母不喜欢被叫外公外婆,觉得是外人,当初

现在有些有女儿的南方父母不喜欢被叫外公外婆,觉得是外人,当初

2020-07-27 05:49阅读(84)

现在有些有女儿的南方父母不喜欢被叫外公外婆,觉得是外人,当初是谁规定叫外公外婆的?:我有个老领导,独生女儿研究生毕业后去上海成家立业了,头胎生了个女儿

1

我有个老领导,独生女儿研究生毕业后去上海成家立业了,头胎生了个女儿,二胎又生了龙凤胎。每年放暑假的时候,三个孩子就会回老家看外公。

有一年暑假,孩子们要回上海了,老领导亲自开车送他们去高铁站,心中一万个不舍。临别,照顾孩子们的保姆阿姨对孩子们说:跟爷爷说再见。可上小学一年级的大外孙女却“纠正”说:不是爷爷,是外公。老领导顿时万分尴尬,不胜唏嘘。

他后来对人说,当时听到外孙女的话后,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点不是滋味,等他们上了车,自己一个人缓了好久才开车回家。

其实,外孙女说得也没错,按照学校教的,妈妈的爸爸本来就是外公吗,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称谓,无可指责。但有时候传统跟现实多少还是有些不合时宜,被叫外公心里肯定会感到失落和生分。尤其对于独生女儿家庭,外孙就是他们家族的延续,如果太见外,心里肯定会不舒服。

所以,为避免出现类似的尴尬和现实的烦恼,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讲清楚外公也是爷爷的道理;要通过法制宣传,进一步明确独生子女的赡养责任和义务,以解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但不管怎样,外孙叫外公外婆一点毛病也没有,我们还是要理性看待,不要太小气太较真。

2

我们这里祖祖辈辈都是叫外公外婆的,这些称呼都是先辈遗留下来的对长辈一个称谓,一个称呼而已,就像人要取名一样,所以没有必要去计较。难道说叫外婆外公就是不孝?叫爷爷婆婆就会孝顺了,才能叫一家人?

一个人孝不孝与名字金钱没有关系,与人的品行素质教育有关。

外孙叫他自己家喊爷爷奶奶,喊你还是喊的爷爷婆婆,却没有叫你们爷爷奶奶,要说见外的话说明还是把你区别了呀?

所以我的外孙叫我外公外婆。当时我女问我叫什么好,我说无所谓。因为叫什么与孩子今后的成长史没有关系,孩子成长快乐素质好,一样的对你好。

现在这些称呼都改来改去的,简直是五花八门,

3

我家苏州,本地农村风俗实行二家并一家,我的儿子儿媳都是独生子女,按照当地习俗,第一胎跟爸爸姓,二胎跟妈妈姓。

但是,在我儿媳怀孕后,考虑到亲家此生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我们家决定,如果头胎生男孩,那就让我孙子干脆跟妈妈姓(这样也可以圆了亲家没有儿子的心愿)。

心想事成,儿媳头胎生了我孙子,然后,亲家亲家母让我孙子也叫他们为爷爷奶奶(我们也没有任何意见)。

二胎时,儿媳生了我孙女,跟爸爸姓(再次如愿我们家此生没有女儿的遗憾)。

既然,我的孙子都可以让给亲家姓,那么,我孙子平时叫他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我还会再有意见么?

既然,独生子女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那么,真的没有必要在乎计较太多,否则,严重影响儿女的婚姻及孙辈的幸福成长。




4

就冲外公外婆这个称呼,一看就是典型封建社会男权下,为了排外女方家族的行为!

我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在南方呆过一段时间,所以我姑姑的孩子们就习惯了管他们称外公外婆。但是我一直很不喜欢这种称呼,都是自己家的亲人,为什么非得分里外?

我妈妈是东北人,所以我管自己的姥姥姥爷就称呼姥姥姥爷。

我独生女儿出生以后,我让她管我爸爸妈妈,同样叫姥姥姥爷,然后让我的爸爸妈妈管我的女儿叫孙女,在我们家不允许出现,带外字的称呼,这是对自己家亲人的一种侮辱。

5

虽然仅仅只是一个称呼而已,但“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存在着太多的差异,导致这样一种奇怪的现实的是世俗的偏见,牵强附会地认为跟字眼有关系,然中国人恰恰很在意用词,更别说称谓了,事关重大!

小时候我们听过这样一首描述血缘关系的儿歌,歌词是这样的:爸爸的爸爸是爷爷,爸爸的妈妈是奶奶;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北方称之谓姥爷姥姥)……,虽然这只是一首儿童启蒙歌曲,但字里行间在给称谓下定义的时候也捎带了几分区别的色彩,从而也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的变样走形,成为了这种”孰轻孰重”的替代词,以至于现在很多外公外婆特别反感如此称呼,坚持传统的则认为不可更改,甚至闹出矛盾来;而较通情达理的则认为无所谓,搞得爷爷奶奶也有“愧疚”之意,为了子孙好一切都不计较。

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我认为都是一样亲,没有彼此之分。但不妨有讲究字面的,为了和谐,建议口头语统一称之为“爷爷奶奶”,如果你写文章,在文字上可以使用“外公外婆”之类的书面语言来加以区别。我就是一很好的例子,我如今也加入到了“外公外婆”的行列中,小家伙出生以后,我们也盘算着是否该叫“外公外婆”(毕竟这是中国的一个很传统的称谓),但女儿女婿还有亲家坚决反对,这也正和我意。小家伙似乎也弄懂了其中缘由,对谁都亲着呢,几家人合成一家人,其欢乐程度可想而知!

(谢谢阅读!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配图来源于网络及个人手机相册。)

6

我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外孙子外孙女叫他外公喊爷爷,叫我奶奶,但是亲家和女婿不乐意了,立马要他们喊我外公外婆。

其实这个只是个通呼而己,随便叫什么都可以!!

7

我们家是江浙人,上一辈都是叫的外公,外婆。到了我们这一辈因为女儿是独生女,结婚后我有了小外孙,在女婿的坚持下一直让小外孙叫我们爷爷,奶奶,这样感觉上会更亲切。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外孙到了上学的年龄写作文时常常将爸爸的爹妈,妈妈的爹妈混淆了闹了不少乌龙,他自己也感到迷惑……。

后来经过解释总算纠正了叫法,但偶尔有时还会叫,习惯了呗。其实叫什么都行,只不过就是一个称呼。传统的东西不能丢该怎么叫就怎么叫。别让孩子弄混了。

8

外就是外,你叫爷爷奶奶也是外,这改变不了什么。孝不孝和外不外没有什么关系。有孙子谁把财产留给外孙?农村的没孙子祖屋给侄子的都大把,给外孙的就很少,哪怕给,宅基地祖屋你继承的了吗?户口不在名下,你啥都拿不走,如果外孙户口在外公外婆名下,那就是真正的孙子了,又不一样。独生子女很多都是男方父母来一起住就不乐意,纠纷多,毕竟婆媳问题是历史传统,独生子女女方父母来一起住就比较普遍,丈母娘看女婿一般纠纷占比例少。呆的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会对谁亲。对外孙来说,自己爷爷奶奶就是自己家,外公外婆家就是别人家,当然不同了。至于叫外公外婆,或姥姥姥爷,这是南北方风俗不同,叫法不同而已,你把外公外婆叫爷爷奶奶,试问你户口登在哪?族谱写在哪?儿歌就早说了,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把外公外婆叫爷爷奶奶就是不行,除非入赘。叫阿公阿婆姥姥姥爷都可以,我那叫外公爷,外婆娘。

9

南方,妈妈的爸爸妈妈叫外公外婆,在北方叫姥姥姥爷,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传统的辈分称呼,现在的孩子很多都乱叫了父亲的哥哥叫伯伯,伯伯的老婆叫伯母,弟弟叫叔叔,叔叔的老婆叫婶婶,伯伯家的孩子,叫比你大,男孩叫堂哥,女孩叫堂姐,比你小自然是堂弟和堂妹,爸爸的姐姐叫姑妈,爸爸的妹妹叫姑姑,姑妈和姑姑的孩子就是俵亲了,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妈妈的姐妹叫阿姨,阿姨的老公叫姨父或者姨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舅舅的老婆叫舅妈或者舅母阿姨和舅舅的孩子都是俵亲。还有很多,先理清这三辈的吧

10

这个外公、外婆的称谓其实是一种误传。

外公、外婆的称谓另有来历,与曹操和汉献帝刘协有关。 曹操当时能迅速壮大,汉献帝起的作用那是无可替代的,要不怎么叫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可以说没有汉献帝,也不可能有曹操时代的来临。所以,曹操为了成就自己,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做老婆。你说这曹操多下本儿。

汉献帝禅让皇位之后,被曹丕封为山阳公,被贬到山阳之后,人生开始大彻大悟,做了几十年的傀儡皇帝琢磨出味道来了,应了现在那句话:神马都是浮云哪!从此真正做到了与民同忧、同生活,亲自下地干活,对百姓还嘘寒问暖,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他和老婆曹节被老百姓尊为父母,刘协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大”,曹节被称为“美”。

“大”和“美”直到现在还是焦作人对父母的称谓,现在,许多官员自称为“父母官”,其实也是来源于汉献帝成为山阳公之后。

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汉献帝称曹操为魏公,曹节也随老公的称谓转变,称自己的父亲为魏公,叫母亲为魏婆,而且让自己的儿女称曹操和卞氏亦为魏公、魏婆。

即使是曹操被尊谥为魏武帝,但倔强的曹节依旧称自己的父亲曹操为魏公,称母亲卞氏为魏婆。让自己的女儿对于外祖父祖母的称谓也不变,依然叫“魏公”、魏婆“。汉献帝被贬之后,曹节从此也不愿意再回娘家,而曹节的母亲卞皇后因为经常思念女儿,即便是过年过节,也都是卞氏来看望他们(现在,在焦作还依然流行过年过节父母来女儿家探望的习俗)。

“魏公”、”“魏婆”从此就在山阳一带成为对外祖父母的称谓,流传开来,慢慢的就传成了“外公”、“外婆”。

姥姥姥爷的叫法是清朝末年才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