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汉武帝战胜匈奴,为何却有人说吕后也功不可没?

汉武帝战胜匈奴,为何却有人说吕后也功不可没?

2020-07-20 03:40阅读(77)

汉武帝战胜匈奴,为何却有人说吕后也功不可没?:公元前180年,吕后病危,奄奄一息的她在床前交代完事情便与世长辞,走之前吕后还没有完成她的政治计划,但她于公

1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危,奄奄一息的她在床前交代完事情便与世长辞,走之前吕后还没有完成她的政治计划,但她于公元前190年,对全国少女下达了一条规定却促使汉武帝取得了革命性的成就。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调集30万兵力开始对匈奴发动战争,这也随之开启了汉朝和匈奴之间的争斗。直到公元119年,这场长达49年的战争最后以汉朝的胜利而结束,但后世在夸耀汉武帝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吕后也为这次战役也做了极大贡献。而这都源自于吕后当初的一个决定。



汉武帝战胜匈奴,只是表面风光。

很多人想起汉武帝,首先印入脑海的便是他在位时期的丰功伟绩,而这其中,击退匈奴算是他人生中颇为辉煌的时刻,谈起这件事,后世都理所当然的认为汉武帝智谋双全,治国有方,成为继秦始皇以后又一个击败匈奴的皇帝,可这其中并不全是后世所传颂的那样。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派遣30万大军埋伏,后无功而返。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4万大军分四路袭击匈奴,可不是损兵折将就是全军覆灭,大都无功而返。

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汉武帝调马匹24万,数十万步兵负责后勤,卫青和霍去病的分别统领5万精装骑兵,总兵力达到50万,歼灭敌军9万多人,自损一万多,伤亡七八万人,损失战马十万多匹。

这一次,无论是匈奴还是汉朝都损失惨重,只不过明面上还是汉武帝赢了,但是,这显然有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感觉。

所以,别看汉武帝时期击退了匈奴但这也严重损害了汉朝的国力,可以说\"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基本被消耗殆尽,我们无法否认汉武帝在位期间所创造的丰功伟绩,但也不得不承认正是由于他的部分行为让汉朝逐渐走向衰败。

而汉武帝能够有今天,除了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来完成他的宏图伟业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吕后当初对全国15岁少女下的命令。

匈奴侮辱,吕后面上忍气吞声,暗地发奋图强。

据《资治通鉴》记载,刘邦去世后,吕后收到来自匈奴冒顿单于的一封信,冒顿单于在信中出言挑衅,言语轻薄,意思就是要和吕后结合凑成一对过日子。吕后看到信后自是非常气愤,就召集大臣商议,其中,季布建议吕后不要理会,还说:\"冒顿单于本身就是个蛮夷,不懂礼数,就别管他了!\"

吕后感觉很有道理就不再理会,而是吩咐人送回一封信,表示自己年迈怕污了他的眼,还特地送御车二乘,马二驷,来表达歉意,此后汉朝就一直和匈奴利用和亲来维系关系。但经历了这件事后,吕后马上就下了一个指令:

\"女子年十五以上不嫁,五算。\"

意思就是15岁还未嫁人的女子要收五倍的人头税。这样一来,女子早早就结婚了,汉朝人口繁殖的速度也迅速加快,再加上汉朝的另一个规定:户主一年生一个孩子,可免除2年的徭役,更是促进了人口增长。这样一来,后期汉武帝打仗之时便有了充足的兵力支撑。

那么为什么说57年后才能体现她的高明?

前有汉高祖刘邦带领32万大军讨伐匈奴被困七天七夜,后是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损兵折将,这其中损失的人不计其数,而汉初的可用人口大致有1300万,匈奴不少于50万,这么多的人都没能治住匈奴,再算上折损的人,那汉朝的人口基本没有多少了。但经过吕后的政策,汉朝人口迅速增长,汉武帝刚登基时大约有3600万,这样一来哪怕是用人海战术,我们的胜算也大了很多。

就此看来,吕后当初对全国少女下的政策确实对汉武帝以后击打匈奴提供了很大帮助,不过早生早孕也为汉朝带来了一些弊端,很多女孩在还是孩子时就做了母亲,这对小孩的教育略有欠妥。

2

汉武帝战胜匈奴,吕后功不可没?

这其实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体现。

吕后名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糟糠之妻。

刘邦未称帝之前吕雉是标准的家庭妇女,刘邦在外打拼,吕雉在内照顾老小,可谓勤勤恳恳,着实一名贤内助。

吕雉身为妇人,可是却没有妇人之仁和妇人之见。

刘邦称帝后,由于独宠戚夫人,被戚夫人的枕头风吹多了,其竟然要更换太子。

此时吕后之子刘盈太子位危在旦夕,于是吕后就逼迫张良献计,遂请下刘邦都请不来的商山四皓来辅佐刘盈,使刘邦感觉刘盈已得民心从而去除了更换太子之意,刘盈的太子之位就此得以保存。

吕后迫使萧何设计捕杀韩信也是如此,天下大定之后,韩信有谋反之心,刘邦或许碍于情面或不想背负“高鸟尽、良弓藏”的恶名,所以没有诛杀韩信,只是将其职位一降再降。

这时候吕后勇敢的站了出来,好像好人让你刘邦做,坏人我来做好了。

其实诛杀当时有谋反意图的韩信可谓一大功,坏人自然算不上,她也是为了老刘家的江山社稷嘛。

吕后临朝称制,虽致外戚专权,但仁政普施,造福后人。

刘邦死后,刘盈即位,但因吕后虐杀戚夫人之事而怯懦不理朝政,后忧病而死。

吕后立惠帝与宫女之子刘恭为帝,因其年少吕后遂临朝称制。刘恭反吕后被杀,吕后复立刘弘为帝,吕后死,刘弘又被刘氏宗室和群臣废掉。

吕雉临朝称制期间,违背刘邦“非刘氏为王者,群诛之”的训言,大肆封吕家人为王,就藩四方。形成了汉朝第一个外戚专权时代。

虽然在吕雉死后,其吕家势力遭到重创,但其临朝时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却保留下来,甚至惠及之后好几代人。

刘盈在位期间,吕后实施无为而治的国策与民休息。即不大刀阔斧改革施新政,不打扰老百姓的生活,让国力稳步发展。

施行轻徭薄税之惠民政策鼓励生产,减轻百姓负担增加收入,为以后的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基础。

公元前191年,诏令郡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

法律上废除苛刑,如废除挟书律等,废除了苛性老百姓心里自然感到皇家仁慈,对美好生活更是无比期望和向往,这样有助于国家内部安定团结。

公元前187年,诏令“除三族罪,妖言令”;她还“减刑,颁布赎罪法”;制定“戍卒岁更”的制度;除挟书律。

吕后还主张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对大环境的整治好比在剔除污垢。

吕后还鼓励生育,即十五岁以上女子未嫁者加倍收租,从而使女子早早出嫁生子,使国家人口也得到了大幅增长。

对外忍辱负重,实行和亲政策,免除了百姓战争之累之苦,从而保存了国家实力。

匈奴一直是汉朝的边患,对于匈奴的屡屡进犯骚扰,吕后都是以隐忍的态度与之周旋,避免发生大规模战争。

最有名的一次就是,匈奴单于书信于吕后,内容污秽不堪,实为调戏妇女。

一般人尚不能忍,何况是执掌汉朝天下的吕后?但吕后没有意气用事,没有以一人之义气牵动百万百姓之所累。而是和颜悦色回复匈奴,并提议于匈奴和亲。

吕后与匈奴的和亲政策真正是保存了国力,不但使百姓免除战争之累也是国家经济得以继续稳步发展。

由于吕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实施,至文、景帝时期国家实现了中兴之治,史称“文景之治”。

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得益于前的经济积累,现已国力昌盛,国富民强,打击匈奴有了充分的人员基础和雄厚的经济保障。

汉武帝时好比秦国嬴政统一前期,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绝非嬴政一朝实力所能为的,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一点一点积累而实现的。

汉武帝时期也一样,包括文帝和景帝,都是延续了吕后时期实施的惠民政策,国力得以逐渐壮大才形成了汉武帝时的国富民强的现象。

汉武帝时国家富裕到什么程度?据说连国库里穿铜钱的绳子都腐烂了,铜钱散落满地,其他散放金银更是不计其数。

这么雄厚的经济资本和人口给予汉武帝打击匈奴的信心和后盾!遂开始了打击匈奴的宏伟计划,结果大败匈奴,解了汉朝几代人的心头之恨。

不过因打击匈奴也耗费了汉朝大部分元气。

综上所述,汉武帝战胜匈奴,完全可以说吕后功不可没!正是吕后的前人栽树,才有了后人的树下乘凉!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不妥之处还请斧正!谢谢!我是@玺印芳华 感谢您的关注!

3

古代中华民族一直饱受边境游牧民族的侵犯,面对做战灵活的游牧骑兵,多数王朝大多都是建立步兵武装,难以找见骑兵主力,你撤军后又来不断骚扰,这一来一往损耗的军需粮草实在是一块心病,这可是让不少统治者是费尽了脑筋。西汉赫赫有名的汉武帝决定要给匈奴好好上一课,引来无数称赞,但是晚年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秦朝虽然统一了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但是边境的游牧还是没有解决,让这个王朝不得不坚持以武力治国,武治带来的后果自然解决不了历年来战争的创伤,很快便激起民愤,秦王朝的统治很快就灭亡了。到了西汉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的重视。

汉武帝战胜匈奴,为何却有人说吕后也功不可没?

公元前133年,在汉帝国的朝堂之上,汉武帝正亲自主持着一场大规模的御前会议,朝议的主要议题是:是否要断绝匈奴的和亲,对匈奴发起大规模进攻?

以御史大夫韩安国和大行王恢为代表,主和和主战两派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而御座上的汉武帝冷冷的看着这一切,其实他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汉武帝第一次发起这样的大规模御前会议。两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就已经进行过一次这样的朝会。

而那一年,汉武帝才刚刚成为这个帝国真正的主宰。虽然此时汉武帝已经即位6年有余,但在这之前,帝国的重大方针政策,一直操纵在太皇太后窦氏的手中。

赵绾、王臧的鲜血让年轻的汉武帝不敢轻举妄动。因此,一直到窦氏死后,汉武帝才走到前台,真正掌控偌大的汉帝国。

而初掌大权的汉武帝就急着要发起朝会讨论对匈奴的战略问题,可见这件事在汉武帝心中的分量。

汉武帝的意图很明显,但这次朝会上的争辩却仍旧十分激烈。

出身燕地边吏的大行令王恢提议:我们与匈奴的和亲,每次只能勉强维持数年。不如拒绝和亲,向匈奴发动进攻。

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一直存在,而到了秦汉时期尤为突出。原因就是从战国末到西汉初,匈奴也发展到了鼎盛。而在这个时间段,中原大地正好经历了两个因战乱而无暇北顾之期,一个就是秦并六国的收官之战(前231~前221年);另一个为秦末农民起义及楚汉战争(前209~前202年)。因此,匈奴以上述两点为契机,将势力范围先后、渐次南扩。

而当中原王朝局势稳定后,必会遏制匈奴侵吞边地,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比如,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及公子扶苏将匈奴赶出河套平原,并修筑长城,屯兵驻守。因而,迫使匈奴对于中原的滋扰暂告一个段落。

但是当秦朝陷入内乱后,长城军团悉数撤回内地平乱,而匈奴又开始跃马扬鞭于中原边境。到了楚汉战争时期,匈奴已经完全控制了河南地(河套平原)及河西走廊一带,并且还有随时南下的意图。

公元前202底年,楚汉之争结束,刘邦建汉。前200秋,匈奴便大举进攻马邑(今山西朔州)。汉高祖为于国内诸侯王面前立威,同时也想一展当年蒙恬雄风,所以率30万大军北上迎战。众所周知,战争的结果差强人意,高祖被困白登山七天七夜。

突围后,刘邦遂改变对匈奴策略,由军事对抗变为“和亲”开道的和平共处。此后,历经惠帝刘盈、吕后临朝、文景治世直到汉武帝亲政后的公元前133年,整整67年时间,汉朝多以示弱,从来没有主动出击过匈奴。那么,汉朝在这67年里在做什么?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情,即用黄老学说“清静无为”地攒钱。

据《资治通鉴》记载,刘邦去世后,吕后收到来自匈奴冒顿单于的一封信,冒顿单于在信中出言挑衅,言语轻薄,意思就是要和吕后结合凑成一对过日子。吕后看到信后自是非常气愤,就召集大臣商议,其中,季布建议吕后不要理会,还说:\"冒顿单于本身就是个蛮夷,不懂礼数,就别管他了!\"

吕后感觉很有道理就不再理会,而是吩咐人送回一封信,表示自己年迈怕污了他的眼,还特地送御车二乘,马二驷,来表达歉意,此后汉朝就一直和匈奴利用和亲来维系关系。但经历了这件事后,吕后马上就下了一个指令:

\"女子年十五以上不嫁,五算。\"

意思就是15岁还未嫁人的女子要收五倍的人头税。这样一来,女子早早就结婚了,汉朝人口繁殖的速度也迅速加快,再加上汉朝的另一个规定:户主一年生一个孩子,可免除2年的,更是促进了人口增长。这样一来,后期汉武帝打仗之时便有了充足的兵力支撑。

在打败匈奴之后,汉武帝觉得自己的成就斐然,而且在此期间将整个国家的权力完全集中在他一个人的手上,于是他便有了一种自满,甚至是骄傲的心理,有这种心理状态也证明了汉武帝再怎么文治武功,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人而已,这一点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毕竟在历史上有太多自恃功绩斐然而犯错误的君王,如秦始皇、武则天等等。

已然成就威武帝王的汉武帝,在他晚年时期,不知道是出于何种缘故,既然喜欢上了旅游,虽然在现在来说,旅游就是一种消遣,而且是一种很容易实现的放松,但是,毕竟在那个时代并不是很流行,而且作为一位帝王,其旅游更是与众不同。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在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标之后,开始了肆无忌惮的巡游,但是,虽然名义上是巡游,但其本质就是游玩,此种说法更是有证据可以进行佐证,在汉武帝刘彻四处巡游之期,到处新建宫殿和游玩的场所,再加上大批人马的车马费,自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外,此时的国库早已没有像他刚登基之时的丰满,毕竟,汉文帝和汉景帝留下的遗产虽然丰厚,但也禁不起连年征战,还要大修土木的压力。


总结:对外汉景帝刘启则采取了坚守政策,在国力日渐强盛的情况下,汉景帝刘启并没有盲目的扩张,并不是军事力量不行,众所周知,汉朝初期的主要敌人就是长城以外的匈奴,而汉景帝时期匈奴好多次侵犯汉朝的边境,却没有任何结果,反而成就了飞将军李广的赫赫威名,提起李广匈奴就心惊胆战,从这一点足以证明,汉景帝时期在军事上已经有战胜匈奴的势力。

经过以上叙述不难发现,汉景帝刘启不仅让千疮百孔的汉朝民力得到了恢复并且快速发展,达到了繁荣,并且在治理内部问题上也有很大的功绩,在军事上更是强过了刘邦都为之屈服的匈奴,可以说扫清了汉朝的所有隐患,但是汉景帝刘启却没有盲目扩张,我想他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匈奴看着强大的汉朝而屈服,同时也让百姓不被战乱而祸害。

4

汉武帝战胜匈奴,如果说吕后有功,那就在于吕后执政时期,休养生息,积蓄了大量的物质基础,加之文帝景帝朝的继续巩固,积蓄更大的物质财富,为汉武帝征伐匈奴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实话实说,战争是真的耗费钱财。国家都可能因之而拖垮。以吕后文景帝三代积蓄,终武帝朝数十年征战,最后朝廷还是不堪重负,由此可见,战争之事不可不慎之!